MIT 媒體實驗室揭示集體記憶是如何衰退的
2023-03-31 16:39:55 1
在《嬰兒基因編輯實驗》中,AlphaGo擊敗了西洋棋界頂尖選手,微軟收購了GitHub,以及長期的生物疫苗欺詐……你還在關注這些過去的屏幕刷新事件嗎
熱點事件發生得很快,而我們很快就會忘記,作為一個整體,集體的記憶怎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帕布洛·尼魯達曾經在他的最著名的詩歌《波瑪,20:愛是如此短暫,遺忘卻如此漫長》中寫道。這段優美的文章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他總是非常想念對方。然而,當愛情迅速消逝,他的記憶將慢慢消逝。這一次是漫長而痛苦的。
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有沒有一種集體的記憶,類似於Neruda對愛的描述:一種爆炸性的快速遺忘,然後是長期而穩定的衰退,或者說是一種穩定的衰退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西北大學和智利發展大學(UDD)的《自然人類行為》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告訴我們集體記憶是如何衰退的。
論文題目:集體記憶和注意力的普遍衰退,論文地址:https:/www...com./s41562-018-0474-5
集體記憶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概念。1925年,法國社會學家莫裡斯·哈布瓦奇首次提出了這一理論。它被定義為在特定社會群體的成員之間分享過去的過程和結果。集體記憶的遺傳條件是社會交往和群體意識的連續性,需要提取出來區別於個人記憶,由於集體記憶具有豐富的抽象性和難以描述性,因此缺乏定量的研究。
研究人員已經熟練地發現了記憶力的代言人——注意力,通過獲得注意力來重新定義抽象的記憶概念。如果一件事物一直受到很多關注,這意味著人們沒有忘記它。相反,如果這件事獲得的集體注意力持續減少,那就意味著人們已經逐漸忘記它。
因此,這個問題已經從集體記憶轉變為集體注意,這可通過在線數據收集得到。作者確定了五個不同的領域:歌曲、電影、傳記、科學文章和專利。人類集體記憶的衰退過程。
研究人員收集了兩種類型的數據:一是與科技論文和專利授予相關的時間序列數據,二是與歌曲、電影和傳記相關的橫截面數據。
對於前者,他們收集了美國物理學會和美國專利商標局資料庫1896-2016年的20篇期刊物理論文的關注模型數據,以及1976-2005年的專利授予數據,並用它們構造了兩個時間序列。在下面,以及在給定時間獲得的引用的累計數量。
後者由於缺乏統一性,使用橫截面數據,這意味著通過同時觀察歌曲、電影和傳記收集數據。例如,歌曲,使用從1985.10到2017.07的熱門-100公告牌周刊列表,以測量流行度、Spotify的流行度指數以及lastfm在洛杉磯播放的歌曲數量。收集2016.10~2017.07周齡。除了IDMB在1937年到2017年間發行的14633部電影外,其他的電影都是收集的。除了1000多名選民的電影數據外,預告片的數量也是從YouTube上收集的;對於傳記,重點放在2016.07-2017.06年期間籃球、網球選手和奧運冠軍的頁面訪問記錄上。衡量受歡迎程度。
這項研究的最大發現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這些領域的注意力都遵循Neruda所描述的兩階段衰減模式。更專業地說,衰減遵循雙指數曲線。最初,大量的注意力被聚集,然後迅速衰減,然後進入低注意力區域,並且衰減率也發生變化。
下圖顯示了該模型在科學論文、專利、歌曲、電影和傳記中的適用性。紅色實線是雙指數衰減模型的擬合曲線,灰色實線和虛線是指數和對數正態模型的擬合曲線。
不同年份已發表論文的引文數據擬合結果分別如圖A、B、C和D所示。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新引文的平均數量。圖E和F是不同年份授予的專利的擬合結果,坐標軸表示前四個圖形;圖G、H和I是文化。根據工作數據,橫軸表示歌曲首次出現在前100個廣告牌周刊列表上的時間,而電影首次反映的時間。垂直軸表示標準化的pop索引。最後的數字J,K和L是運動員傳記的結果。橫軸是網球選手出現在前600名男性單打榜上的時間,是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職業生涯中期時間,而籃球選手成為明星時,橫軸表示他們在維基百科上傳記記錄的頁面瀏覽量。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兩指數衰變模型在不同領域都適用,這表明這些領域存在兩階段記憶衰變模式。
要揭示這一普遍規律並不容易,因為文化產品的注意力總是先增加後減少,而這種趨勢實際上源於兩種機制的混合。
第一種機制是偏好依戀,即那些受歡迎的人會越來越受歡迎。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未來,流行電影、歌曲或文章會比相似但不受歡迎的作品受到更多的關注。
另一個機制是時間衰減,即我們觀察兩個衰減階段。因此,研究小組在選擇數據中選擇具有相同初始流行度的相同階段或文化產品進行比較。例如,在研究人們對歌曲的記憶時,所選歌曲來自廣告牌的前100名,而在研究sc時,則來自廣告牌的前100名。專業文章或專利,文章或專利的引文數量相同。這消除了偏好依戀對注意力的影響。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普遍的理解:集體記憶的衰退需要包括兩個機制,一個稱為交際記憶,它主要通過會話和社會互動產生。記憶在這個階段迅速而強烈地消失,就像詩歌中的愛情一樣(圖1A中的紫線)。另一種衰減來自文化記憶,它以書籍、CD-ROM和硬碟的形式記錄。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它受到較少的關注,但它後退緩慢(藍線在圖1A)。
基於以上概念,研究者們建立了一個模型,他們認為文化記憶和交際記憶在集體記憶中共同起作用,因為它們的衰減速率不同,這導致了集體記憶在宏觀尺度上的兩階段特徵(圖1A中的紅線)。也就是說,假設一個事件的當前焦點是S(t),包括來自交際記憶u(t)和文化集體V(t)的注意,它們各自的衰減率。對於P和Q。
與傳統的獨立對待它們的研究不同,作者將它們結合在一起。信息將隨著R的概率從交際記憶轉變為文化記憶。這很容易理解,比如那些最初口頭傳下來的古代神話或歷史,但是後來會記錄在同一本書中。模型的整個過程可以在下面的圖A中描述。
在此,作者假設人們在開始時對新興的文化產品沒有任何文化記憶(v=0),而只有交際記憶(u=N),這也非常接近現實,因此,這個過程可以簡化為雙指數函數,它可以分別描述兩個階段。
在圖1B中,當初始AC存儲器為1時,考察了不同衰減參數對整體模型的影響,表明波形可以很好地描述集體存儲器的兩級特性。與傳統的關注動力學模型相比,能夠更好地顯示各種類型的注意動態。
很容易忘記一部電影,但是我們對這些名人有著深刻的記憶。這表明,雖然衰減雙指數衰減模型在許多領域是通用的,但其衰減速度變化很大,表現出不同的衰減動力學。最直觀的感覺是忘記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下圖顯示了兩個指數衰減模型對不同領域的數據的參數擬合。水平軸表示不同的區域,垂直軸表示模型的不同參數的擬合結果。其中,Q和P是交流記憶和文化記憶隨時間的衰減率,R是交流記憶向文化記憶的轉化率,Tc是交流記憶強於文化記憶的關鍵時間。
從圖中可以看出,交際記憶P在各個領域的衰退率總是遠遠高於文化記憶Q的衰退率,而歌曲和電影領域的文化衰退率則快於傳記,導致前者的臨界時間Tc低於後者。
為了解釋這些差異,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集體記憶的潛在動態:第一,每個記憶機制的支持系統;第二,網絡外部性在其消費過程中的性質和動態。
網絡外部性:新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意思是連接到網絡的價值取決於連接到網絡的其他人的數量。一般來說,每個用戶從使用產品獲得的效用與用戶總數正相關。
更大的網絡外部性意味著個人文化作品的消費量隨著當前總量的增加而增加,這增強了交際記憶對集體記憶動態的影響。
以藝術和文化作品為例,如果一部電影上映,當你遇到朋友時談論它。最近發行的歌曲也時常在電臺和迪斯科上播放。歌曲和電影從交際記憶到文化記憶的轉移率更高,但是電影的轉移率高於歌曲。這可能是因為音樂行業更加活躍。
相比之下,對於運動員來說,偶爾通過文獻回顧獲得的網絡外部性主要影響運動員參加的體育賽事的發生。考慮到運動員的成就隨時間累積,當他們在平均20歲之後達到職業生涯的頂峰時,他們更容易被記住。後來,他們主要通過文化記憶來記憶。
總之,這些結果表明,通過形式化文獻中關於集體記憶的機制可以預測雙電位衰變,並且為跨文化領域的記憶衰變提供了普遍的良好近似。
正如聶魯達在他的愛情詩中所說,愛情短暫而強烈,但遺忘卻非常緩慢。人類社會集體記憶的衰退遵循著相同的兩階段規律。長期以來,學術界一致認為,偏好依附機制在物流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存在差異。關於注意力(記憶)衰減過程的機制,眾說紛紜,眾說紛紜。
本研究以衰減過程為研究對象,將注意力分為交際記憶和文化記憶兩部分。第一原理提出的雙指數衰減函數能夠很好地擬合不同領域的實際數據,揭示不同領域的衰減動力學差異,為人類社會理解和認知集體記憶衰退提供了很好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