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刀塊
2023-03-29 08:37:59
這是一個廚房術語,講的是一種用刀的方式,或者說是處理菜的方式。被切的蔬菜必然是長而圓的,而且一般要有一定的堅硬度,例如黃瓜、蘿蔔、茄子、山藥;我想不出什麼葷菜需要如此處理,也許可以是香腸或者什麼鞭之類的吧。當然,如果有足夠大的砧板,如果有足夠大的臂力,那麼,我想,人也可以。
將蔬菜洗淨,一般說來,肯定會首先掐頭去尾,至於是否剝皮,那得視情形而定。
輕輕扶住蔬菜的一頭,當然你會用不太有力的手,有力的手應該操刀。因為和切片或切絲不一樣,滾刀塊非常容易,是一個粗人的粗處理方式,不需要什麼刀工,只要刀下得乾脆利落。正常的人往往是用手扶著蔬菜的頭部,從尾部開始下刀。每切一塊,便輕輕滾動一個角度,再切一刀,如此一直地滾動,如此一刀刀切上去,直到最後,將殘餘的頭部分成兩半。
滾動的角度之大小,取決於你所希望的滾刀塊的肥瘦,實際上這也是你希望下刀的次數。
雖然審美趣味各不相同,但是滾刀塊基本上也符合其它審美活動的原則,不外乎是黃金分割與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種。前者呈現飛燕的骨感,後者則頗具玉環的豐腴。
滾刀塊的視覺美感在於,平削的兩個側面夾著背後的圓潤,於是它們既可以彼此面面相切,又可以獨自仰躺於砧板。在鍋裡,也是一樣。理想的滾刀塊,不肥不瘦,稜角尖銳成36度,敦厚有45度的斜邊。
滾刀塊的實用美在於它們可以隨意烹調,或炒或炸或燜或燉。唯一的遺憾是,它們不適於爆,也許是因為它們在砧板上已經默默配合最粗最生的刀手,所以在烹煮時需要人們一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