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懸案 明光宗朱常洛縱慾過度精盡人亡?
2023-03-29 06:42:17 1
明末三大懸案是什麼?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並成為明末三大懸案,均是發生在明朝末期的時候,也是明朝最為懸疑的案件,明末三大懸案其實主要都是圍繞著皇權政治權利等方面的鬥爭,三大懸案也影響到了明朝最後的走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明末三大懸案。
明末三大懸案: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發生了梃擊東宮太子朱常洛事件,這就是「梃擊案」。這一年太子朱常洛33歲。這天傍晚,薊州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從東華門直奔內廷,打傷守門太監,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直到前殿屋簷下才被捉拿。
梃擊案鬥爭的焦點,從表面上看是鄭貴妃意欲謀害太子朱常洛而未得逞,好像是皇帝的家事,但實質上是國事,反映出朝廷中東林黨與其他派系的政治鬥爭。儘管萬曆帝親自處理結案,但這件事情始終疑雲重重。此後大臣們常以此為題目,「奏章累數千百,由是門戶之禍大起」。
鄭貴妃策動梃擊事件,因東窗事發使鄭貴妃勢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在「梃擊案」之後,又發生「紅丸案」。
明末三大懸案: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所以習慣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極大典上,"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國榷》記載:鄭貴妃"進侍姬八人,上疾始憊"。(罪惟錄)也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內官崔文升治病。
泰昌服用崔文升開的藥後,就開始腹瀉,一宿腹瀉三十餘次,危在旦夕。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見內閣大臣,問:"有鴻臚寺官進藥何在?"首輔方從哲等回話:"鴻臚寺丞李可灼自稱有仙丹妙藥,臣等未敢輕信。"李可灼診視完畢,泰昌帝命快快進藥。諸臣再三囑咐李可灼慎重用藥,泰昌帝則不斷催促趕快和藥。
到日午,李可灼進一粒紅丸。"紅丸"又稱紅鉛丸,是宮廷中特製的一種春藥。泰昌帝先飲湯,氣直喘。待藥人,即不喘。於是稱讚李可灼為忠臣。大臣們都心懷不安,等候在宮門外。一位太監高興地出來傳話:皇上服了紅丸後,"暖潤舒暢,思進飲膳"。下午3-5時,李可灼又進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駕崩。這時他繼承皇位整一個月。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史稱紅丸案。
明末三大懸案:移宮案
泰昌帝駕崩,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泰昌帝駕崩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選侍的阻攔。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方準朱由校與大臣們見面。
楊漣、劉一燝等見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決定以本月六日舉行登極大典。為了朱由校的安全,諸大臣暫將他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朝臣們強烈反對。朝臣們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居噦鸞宮,遭李選侍拒絕。
李選侍又要求先封自己為皇太后,然後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們的拒絕,矛盾日漸激化。朝臣們早已對李選侍的蠻橫作為不滿,紛紛要求她搬出乾清宮。大臣左 光鬥在上疏中這樣說:乾清宮是皇帝專用的宮殿,行將即位的新帝也已成年,不需要哺乳,因此李選侍沒有繼續住下去的理由。如果她執意不走,恐怕是要做大明的武則天。朱由校遂下定決心,命令李選侍即刻移宮。李選侍見到朱由校諭旨,只得灰溜溜地騰出乾清宮,搬到鸞宮居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