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票常識
2023-03-29 06:22:14
郵票(Stamp)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發送者會將郵票貼在信件上,再由郵局蓋章消值,以用於在郵件被寄出前,證明寄郵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傳遞費用.為方便使用,郵票四周一般會打上齒孔,背面則加上一層背膠.郵票發行由國家管理,通常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甚至是某些國家重要的財源來源,如列支敦斯登.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黑便士,中國最早的郵票是大龍郵票. 郵票有很多種.只是因為自其誕生之日起,郵票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用途 ,可分類歸納為: 普通郵票: 普通郵票既是最古老又是最為常見的郵票種類.購買普通郵票是交納郵費的一種方式.普通郵票面值齊全,發行量大,票幅較小,圖案比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種. 紀念郵票 : 紀念郵票是為某一事件或場合特別發行的郵票.秘魯在1871年暨其第一條利馬和卡亞俄之間的條路開通之際發行了世界第一枚紀念郵票,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許多國家將紀念郵票作為自我廣告的一種形式.特別是一些小國家,其紀念郵票成為自身財政來源之一(但是有時也可能存在著宣傳目的,例如德國第一枚紀念郵票就是在納粹時代出現的.)紀念郵票主要面向的是收藏者,因為它們基本上不會用到信封上面.所以比起長期郵票,罕見附有紀念郵票的信件.紀念郵票通常票幅比較大,設計印刷精緻,圖案豐富,不允許重印,有特定的發售期限. 特種郵票: 為宣傳特定事物而發行的郵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郵票和紀念郵票的郵票都屬於此類,範圍比紀念郵票更加廣泛. 福利郵票: 又稱附捐郵票,是為福利、健康、賑災、慈善等事業而發行的郵票.其面值分為兩部分,一是郵資本身,二是附捐金額.世界最早的附捐郵票是1897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行的1便士郵票,其售價比郵票面值高12倍,多餘的金額即用於捐贈. 公務郵票: 公務郵票是政府機關單位用於支付公務郵件所使用的郵票.因此在一般郵局是不會看到有公務郵票出售的,而且它們也不能用於普通郵寄.所以實際上是沒有濫用或盜用公務郵票的事件的. 第一枚公務郵票於1866年英屬印度被發行.中國的第一枚公務郵票是中華郵政在新疆發行的鑿孔「公文貼用」.德國則要等到1920年再有自己的公務郵票,但二戰結束後又被廢除了.東德在1954年到1960年使用過公務郵票.奧地利則只有在德國1938年到1945年佔領期間才出現過公務郵票.瑞士則在1918年到1944年使用過公務郵票.列支敦斯登從1932年其發行公務郵票.1983年,美國發行的公務郵票上注有「美國公文郵票」和「私人使用將罰款300美元」的字樣.因此又被稱為處罰郵件郵票. 航空郵票: 航空郵票適用於空運郵件,因此也被稱作「空運郵票」.但它們只能用於空運郵件,普通郵遞是不能使用航空郵票的.自20世紀中期起,空運郵件成為郵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會發行自己的航空郵票.票面圖案通常為氣球、鴿子或飛機等. 德國和瑞士在1912年就引入了第一枚航空郵票.奧地利則是在一戰時1918年3月30日發行第一枚航空郵票.大部分歐洲國家在二戰之後廢除了航空郵票.現在普通郵票已可用於空運郵件. 欠資郵票 : 在很多國家存在著欠資郵票,它們用作計算郵寄欠資.工作人員在郵件寄出之前會給郵費投入不足的信件貼上郵資郵票,並且會在郵件交付的時候結清.欠資郵票不能作為郵資預付的憑證,郵局也不銷售. 世界最早的郵票出現在1859年,出現於法國.奧地利在1894年發行了第一枚郵資欠票.直到2002年引入歐元時被廢除.德國從沒有過欠資郵票.只有當時享有郵政主權的巴登和巴伐利亞在1862到1870年發行過欠資郵票.瑞士在1878年到1938年間發行過欠資郵票.列支敦斯登在1920年與奧地利分開郵政之前一直有用奧地利的欠資郵票.在之後它先是發行奧地利貨幣欠資郵票,再在1940年轉成瑞士貨幣的.中國最早的欠資郵票發行於1904年4月1日,1956年停用舊幣後就再無發行. 電子郵票: 根據郵資大小,由自動販賣機列印不同面值所出售的郵票,又稱自動化郵票.這種郵票無齒孔,無背膠,有的上下兩邊各有兩個半圓形凹槽.1981年德國發行了首套電子郵票,面值可根據需要分檔選擇(1芬尼到999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