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活動《天氣記錄》反思
2023-03-29 00:07:29 2
中班社會活動《應該怎麼做》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遊戲,進一步了解有關生活中的安全行為。
2.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 教師自攝一段不安全行為教育的錄像帶。
2. 有關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為圖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塊泡沫板坐墊、鼓一隻。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 播放一段有關幼兒在家或戶外發生不安全行為的真實生活情景的錄像 ——「在錄像中,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2. 「擊鼓傳花遊戲」: 方法:讓幼兒圍著圓圈坐在泡沫板上,圖片間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墊下。聽到擊鼓聲開始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處,誰的泡沫板坐墊下如有圖片,該幼兒就要說明圖片上的事該不該做,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以明辨哪種行為正確,哪種行為不正確。
教師就圖片內容設問,引發幼兒討論: 「聽到敲門聲該不該開門?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隨手從窗戶往下扔垃圾或物品?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能不能站在窗臺或陽臺上?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開煤氣?為什麼?」 「能不能隨便碰電插座?會有什麼危險?」 「能不能隨便吃藥品?會造成什麼後果?應該怎麼做?」 「上下樓梯應該怎麼走」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以後,孩子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他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好多危險的行為引不起注意。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接近幼兒生活,結合遊戲設計了這次教育活動。
從活動一開始就以錄像帶形式真實地再現了幼兒的不安全行為,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樹立安全意識,通過幼兒的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些不安全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可怕後果。通過遊戲的形式緩解活動的緊張,幼兒每個人說一說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不正確的?個別培養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設計的內容都是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所以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
活動採用現場演示——幼兒討論(結合遊戲)的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幼兒在活潑寬鬆的氣氛中學習,我覺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