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徵是哪三次?萬曆三大徵到底有沒有好處?
2023-03-27 15:24:23
萬曆三大徵是明朝萬曆皇帝在治理期間先後對西北、西南、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萬曆三大徵到底有沒有好處呢?有人認為鞏固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有人認為耗資巨大導致明朝國庫不足後期乏力,到底是好是壞呢?51區小編來告訴你。
萬曆三大徵:
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帝年間,先後在明王朝西北、西南、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別分是朝鮮之役、寧夏之役、播州之役,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萬曆三大徵: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攻佔朝鮮釜山,朝鮮過往政治腐敗軍隊望風而逃,日本攻佔王京、開城、平壤,朝鮮已經淪為戰敗之地,朝鮮請求明朝支援。明朝得知敗訊後,集結四萬兵馬趕赴朝鮮,次年正月進攻平壤擊敗小西行長獲得大捷,此後又赴開城扭轉戰局,逼近王京,日軍缺糧節節敗退不得不與明軍談判。
日本提出諸多無理要求導致談判破裂,萬曆二十五年日軍再次進攻,後明朝又調派了大量兵力從四路包圍進攻日軍,8月,豐臣秀吉死了,日本大敗,11月戰爭基本結束,日軍雖然潰敗,但明朝也有諸多優秀將領在此次戰役中陣亡。
萬曆三大徵:寧夏之役
寧夏是明朝邊陲的重要軍事重鎮,哱拜於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叛亂。三月四日,副總兵李昫奉總督魏學曾檄,攝總兵事進剿,但叛軍甚強。此後,明朝調麻貴馳援。四月,又調李如松為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監軍,統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
七月,麻貴等搗毀套部大營,追奔至賀蘭山,將其盡逐出塞。各路援軍在代學曾為總督的葉夢熊的統帥下,將寧夏城團團包圍,並決水灌城。叛軍失去外援,城內彈盡糧絕,同時內部發生火併,李如松攻破大城後又圍哱拜家,拜闔門自盡,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