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揭秘古代皇室大婚:為何歷朝皇帝只能夠大婚一次?

2023-03-25 18:53:50

俗話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但是,雖然皇帝有這麼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結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謂「大婚」。不過,也有例外,如果皇帝離婚了,把已經成為皇后的老婆給廢黜了,或是死了老婆,有可能再結一次婚。

如清順治皇帝,因為原配博爾濟吉特氏「與朕志意不和」,降之為靜妃後,他又與另一個女人結了婚,這後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邊的嬪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結婚排場的。順治皇帝,雖然他敢把原配給廢黜了,但對寵愛無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進宮,而不是「迎娶」,連冊封都不敢逾制,冊封時「不設滷簿,不奏樂,王、貝勒、貝子、公等,不次朝賀禮」。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據唐代《開元禮》的規定,皇帝「納後」分為:祭告天地、臨軒命使、納採、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告廟、冊後、命使奉迎、同牢與合巹等儀式。

古人認為自然界存在的「神靈」主宰著人世間的一切,所以祭祀神靈便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在舉行婚禮前,亦必先祭告天地,其儀式主要為祭告圜丘(天神)與方澤(地神)。

臨軒命使,是皇帝在皇宮主殿冊命執行婚禮使臣的儀式。在皇帝的婚禮中,使臣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唐代由正使、副使等使臣代表帝王與女家交往。

儀式開始後,先任命太尉(唐代「三公」之一,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沒有實際職掌)為正使,宗正卿(掌管皇族事務的官員)為副使。再由侍中(為門下省長官,職掌宣讀皇帝之命和禮儀之事)宣制(即皇帝之命):「納某官某氏女為皇后,命公等持節行納採等禮。」隨後,授正使、副使節和制書。太尉、宗正卿等官員領命後,即乘輅車、率儀仗、鼓吹隊(但不吹奏),來往於皇宮與未來的後氏之家,為皇帝操辦婚禮。

納採儀是在後氏主人的家廟或正堂內舉行。納採前一天,守宮(亦作守宮令,職掌鋪設帳幕、氈褥、茶几之事)要先於後氏家大門外右側設置一處供使者臨時歇息的帷帳。納採當天,太尉、宗正卿一行在帷帳內停息,由後氏家儐相(古代為主人接引賓客者)出門迎接。使者進入後氏家,向主人(後氏之父)宣讀皇帝制書。制書意為皇帝委派使臣向後氏主人請婚。主人接受制書後,還要向使臣回復答表,感謝皇帝的恩寵,表示同意婚事。

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四儀,亦是正使、副使等使臣前往後氏家,通過制書詢問後氏之名、年齡,通告吉兆,授予禮物,通報成婚日期。後氏主人的答表則按制書內容或作答覆。在皇帝贈予後氏主人的禮物中必定有大雁,以取雁飛南北、和於陰陽之意,喻指男女成婚。告廟儀,系將皇帝納後之事及成婚日期祭告宗廟、祖先。

冊後,即冊封皇后的儀式。冊後儀亦由太尉、宗正卿等使臣在後氏家中舉行。因是冊封皇后,故儀式更為隆重。在舉行冊後儀時,仍要再次臨軒命使。冊後前一日,不僅要在後氏家大門外為使臣搭建臨時停息之所,尚舍局(官署名,職掌宮廷陳設、沐浴、燈燭、灑掃等事)還要在後氏的閨閣外為尚宮(尚舍局長官,屬宮中女官)搭建帷帳。冊封皇后這天,正使、副使等使臣先入後氏家大門外的停息之所,尚宮等女官則入內,進入閨閣外的帷帳之中。待通報主人,主人著朝服迎出大門外,向北行拜禮後,正、副使臣手捧賜封的典冊、備物等進入大門內。儀式開始後,尚宮等女官先進入閨閣,侍奉後氏佩戴宮中事先送來的首飾,更換褘衣(皇后專用的禮服,上繡五色雉雞圖案)。在女官的引導下後氏出閣,站立於庭院之中,面朝北跪拜。正使向後氏宣讀冊文。冊文內容為皇帝命使臣冊封某女為皇后,冊文中有「導師道於六宮,作範儀於四海」之語,系要求皇后負責管理宮內的事務,成為天下的表率。宣讀冊文後,使臣向皇后授予典冊及寶綬(皇后的璽印和繫於印紐上的絲帶,作為表示皇后身份的信物)。至此,後氏便正式成為皇后。隨後,她便以皇后的身份入座,接受在場官員們的拜禮。行拜禮後,尚儀(掌管宮廷禮儀起居的官員)向皇后跪奏:「禮畢。」皇后遂離開座位,由尚宮引回宮(即閨閣)。使臣則乘輅車回朝廷匯報。

命使奉迎,即使臣迎接皇后入宮的儀式。宮廷內,於當天黃昏後戒備。皇帝身著冠冕坐於殿上,五品以上官員站在東、西朝堂前,宮女、侍衛則按上朝的儀式站立。奉迎使臣身著朝服,手持節,乘輅車,率領儀仗到達皇后家大門外,侍衛及出行儀仗在此列隊迎候。儀式開始後,主婦(皇后之母)先走出房外,站立於西側,面向南;奉迎皇后的文武官員則站立於大門外,文官在東,武官在西。皇后由尚宮引路,傅姆(為古代專門照顧、看護皇族、貴族子女的中年或老年婦女)引導出宮,登上堂屋。宮女等侍衛則如同宮廷上朝儀式,侍奉在皇后身邊。使臣進入院內,向主人宣讀皇帝的制書,並宣布:「令月吉日某等承制,率職奉迎。」皇后遂登上重翟車(古代專為皇后乘坐的一種轎車),由女官、侍從引導,駛出大門外。使臣及百官各自乘車或騎馬,與儀仗、衛隊簇擁著重翟車,浩浩蕩蕩駛入皇宮。

此時宮內早已陳設停當:在皇帝大殿門外東側,搭建一座皇后的臨時「寢宮」,面朝南;大殿內西南角搭建一座皇帝的帷帳,面向東,地上鋪有兩層席,陳設屏障。儀式所需的各種禮器、儀仗均已擺放、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待皇后乘車進入宮中,鐘鼓齊鳴,以告知宮內外。皇后被請下車後,先入「寢宮」整理衣飾。再由女官引導到大殿門外,向西站立。官員奏請皇帝入座,女官隨後引導皇后進入大殿。隨後,再由皇帝在前引導,與皇后一起進入帷帳內。殿中省(唐代掌管皇帝衣物、用品及日常生活事物的機構)官員迅速在帷帳內擺設宴席。皇帝拱手讓皇后入席,兩人一同坐下。帝、後在進食中,也有「同牢」、「合巹」儀。待宴飲完畢,尚宮先引導皇帝入東房,脫去冠冕,換上常服;再引導皇后入帷帳,更換服裝;最後,尚宮又引導皇帝進入帷帳。至此,婚禮結束。

後代皇帝的婚禮仍基本沿襲唐代的儀式和程序,只是在使臣人選、行禮的方式上有變化。清代皇帝的婚禮因皇后採用選秀的方式確定,其儀式中就無「問名」、「納吉」之儀。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