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宋金戰爭史略(遺民淚盡胡塵裡)

2023-05-24 04:23:23 2

金熙宗改革 金太宗(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漢名完顏晟)病逝,接替他的是金太祖的孫子完顏亶(完顏合剌),是為金熙宗,即位初仍沿用天會年號。

即位初,金熙宗通過各方面的鬥爭與努力,清除了反對派,金熙宗從小就受過遼代漢族學士韓昉的教育,仰慕中原漢族文化,討厭女真的野蠻與陋習,他在位15年,不遺餘力的推進改革,首先政治上廢除諳班極烈制度,改革, 女真官制,兼取遼、宋的官制,汲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對女真官制進行改革,經濟上,把東北的大量的女真人向中原移居,開始學習漢人的勞作方式。軍事上廢除猛安謀克制度,開始借鑑遼、宋軍事體制;文化上,尊崇孔子,穿漢服,興科舉。這些措施迅速實現了女真族從野蠻的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但是自金太宗時代皇室內部的爭鬥從來沒有停止,可怕是皇族內部分為了主戰派和主和派。女真貴族二十年前的雄風不再,他們開始貪圖享樂,腐化墮落起來。公元1149年,(一說1150年)金熙宗被皇族成員完顏亮刺殺,享年31歲。完顏亮即位,稱為海陵王。

柳永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是北宋詞人柳永寫的一首詞,金海陵王完顏亮被宋朝的富庶所震驚,這更激起了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他在位繼續推進金朝的封建化,繼續強勢改革,這激起了女真貴族的反對。女真皇室內部的爭鬥更加激烈,為了轉移內部矛盾,完顏亮發起了一場針對南宋的戰爭。

采石磯之戰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十一月,是年,金主完顏亮集兵大舉南下,當時的金國,兵精糧足,金主完顏亮平定了金國後方,氣勢很盛,他甚至寫下了【萬裡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詩詞,表明了他企圖一舉吞併南宋的決心。

十月初,金帝完顏亮親率主力17萬人進抵淮河北岸,欲從壽春渡淮。

南宋擔任淮西防務的建康都統制王權,聞金軍來攻,不加抵禦,加之宋江、淮、浙西制置使劉錡奉命退守長江,致使金軍順利渡過淮河。

宋軍退至和州(今安徽和縣),將士紛紛請戰,王權詭稱奉旨棄城守江,便乘船先逃,部隊隨之敗退採石,統制官姚興力戰身亡。

完顏亮進入和州後,拆房造船,臨江築壇、殺黑馬祭天,準備十一月初八渡江。由於宋軍不戰自潰,王權被宋朝廷罷職,而接替王權負責江防的諸軍統制李顯忠尚未到任,江防部隊無人指揮,處於一片混亂狀態,難以抵擋金軍的進攻。

如果長江天塹不能固守,則南宋政權將危在旦夕。

十一月初六,宋廷前來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犒師的中書舍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虞允文見軍無主帥,情勢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動擔任江防指揮,召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聚議,動員和組織部隊抵禦金軍進攻。

水戰前夕雙方部署和對比

優劣對比

當時,宋軍江防部隊僅有集結後的王權餘部1.8萬人,只及金軍的1/10。

但金軍用於渡江的船隻,是臨時拆用民房的木材建造的,很不牢固;

而宋軍則擁有艨艟、海鰌、車船等多種戰船,船體堅固,機動性好,攻擊力強。

根據交戰雙方的兵力情況和戰區的地形,虞允文對江防作了周密的部署:

1、以步、騎兵蔭蔽在江岸高地後面,嚴陣以待;

2、以水軍為主力,部署在江中,憑藉水戰長技,加以水陸結合,以御金軍。

水軍共分為5部分:兩部分分別防守江岸的東段和西段,為左右兩翼;一部分居中,作為主要突擊兵力;另兩部分蔭蔽在港汊中,充當預備隊。

十一月初八,完顏亮就督數百艘船隻自採石西楊林渡向南岸進發,金戰船絕江而來,湧向南岸,70艘先頭船已迫近岸邊。虞允文沉著指揮,時俊執雙刀奮勇出擊,士卒無不以一當十拼死抵抗。水軍則以海鰌船猛衝金軍船隊,並施放霹靂炮迷敵眼目。由於金軍不熟悉長江的水面情況,船隻的穩性和機動性又很差,大部分船隻被海鰌船撞沉。虞允文又組織弓箭手齊射,金兵紛紛落水。金軍雖傷亡慘重,但從早至晚仍激戰不退。

此時,恰好有宋軍敗兵300餘人自光州退至採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其從山後轉出,作為疑兵。金軍以為宋援軍趕到,開始撤退。虞允文為不給金軍以喘息之機,乘夜先分海舟縋上遊,遣戰船載薪截金人於楊林河口。宋軍水陸配合,大敗金軍,殲敵4000餘人,首戰告捷。

虞允文判斷,次日金軍仍將進攻,便連夜調整部署,將一部戰船置於上流。以另一部兵力堵截楊林口(今安微和縣東20裡),封鎖金軍船隻出江的河口,待機殲敵。 第二天(十一月九日)清晨,金軍果然再次發起進攻。宋水軍乘勝上下夾擊,先以神臂弓射退金騎兵,繼而海蝤船橫衝直撞,霹靂炮聲震如雷,煙霧迷漫。宋水軍再戰獲勝,焚敵船300艘。

防守嚴密金軍無計可施

十二日,完顏亮在採石渡江失敗後,率軍退至揚州。虞允文料定金軍將改在瓜洲渡江,佔領京口(今江蘇鎮江),繼續南侵,遂於十一月十六日率軍1.6萬人到達京口。宋軍的其他部隊也相繼陸續到達,總兵力達20萬人。但水軍力量薄弱,海鰌船不滿百艘,戈船也只有50艘。虞允文一面修造戰船,一面加強江防部署,命士兵踏車船在江上往返巡邏,以壯聲威。金軍見宋軍預有準備,防守嚴密,終末敢渡江。

戰爭勝利

由於採石失敗,京口又不得渡,軍事上的失敗加劇了金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顏亮為部屬殺死,金軍全軍北撤。

采石磯之戰宋軍以1.8萬軍隊對戰金軍17萬,虞允文以低級文官指揮戰鬥,創造了以書生退敵的光輝範例。毛主席贊曰:偉哉虞公,壯哉虞公,千古一人!采石磯一戰成名,虞允文名揚天下。

海州之戰 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五月,宋軍在海州(治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擊敗金軍的一次作戰。

金世宗完顏雍積極整飭軍備,準備攻取兩淮及陝西等路州縣。三十二年五月,命太師烏珍(又名五斤)統兵20萬攻海州。烏珍先派兵一部往海州西南斷宋海州守將魏勝糧道。魏勝得知後選派3000精騎前往石闥堰(今江蘇東海東南)依險阻擊金軍,使其不得進。十二日,金軍又增兵10萬全力攻石闥堰。魏勝率部與金軍鏖戰,斬殺數千人,金軍敗潰,魏勝守險不追,還軍城中。金軍圍城數重,魏勝與統制官郭蔚分兵備御,乘夜派兵劫其營,焚其攻城器械,使金兵夜不安枕。金軍併力攻城,魏勝告急於沿海制置使李寶,宋廷命鎮江都統制張子蓋率兵馳援。十五日,張子蓋率部到石湫堰,金軍以萬餘騎陣於河東,阻擊宋援軍,張子蓋率數千精騎向金軍發起攻擊,統制張圮為流矢所中,死於陣,張子蓋大呼馳入金陣,士卒亦奮勇爭先與金軍激戰。是時,魏勝率兵趕到,投入戰鬥,與張子蓋兩面夾擊,金軍大亂,近半溺死於石湫河,宋軍乘勢追擊數十裡,金軍大敗,遂解圍北去。

唐島海戰 黃天蕩之戰後,金朝雖長期未大舉進攻江南,但滅亡南宋的國策並未改變。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九月,完顏亮篡奪了金朝帝位,第二年即著手部署和準備伐宋。紹興二十九年,金帝完顏亮不聽臣僚勸阻,決意興師攻宋。將都城由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遷至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立攻宋基地,繕甲治兵,大力擴充軍備。為彌補金軍不善水戰的弱點,加緊擴建和訓練水軍。徵調各地漁夫、菜農、稻農為水手,命工部尚書蘇保衡等赴通州(今北京通縣)督造戰船。企圖水陸並舉,襲取臨安(今杭州),攻滅南宋。翌年九月,宋廷獲悉金軍企圖後,命李寶為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兼副提督海船,赴平江府(今江蘇蘇州)編練水軍。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顏亮發兵60萬人,分4路進攻南宋。一路由鳳翔(今陝西鳳翔)攻取大散關,作戰略配合,牽制宋軍。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進軍,威脅荊襄,控制長江中遊戰略要地,從側翼掩護主力。完顏亮親率主力出壽春(今安徽壽縣),企圖渡淮河,過長江,進窺臨安。另由蘇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完顏鄭家奴為副,率領水軍3萬、水手4萬、戰船600餘艘,由山東半島浮海南下,企圖在杭州灣登陸,與主力夾擊臨安,一舉滅宋,於十月抵陳家島。

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南宋原嶽飛部將,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自告奮勇,願率所部戰船120艘、水軍3000人,浮海北上,阻擊金國水軍。八月十四日。李寶率水軍自平江(今蘇州)啟航。出海以後,一連三日狂風大作,船隻被吹散,只得退泊明州關澳(今舟山群島),收集失散的船隻,進行休整。九月,李寶得知宿遷人魏勝乘金軍即將南犯之機,起兵收復了海州,遂從關澳出發,十月進至東海。這時,海州正在受到金軍圍攻,處於危急之中。李寶聞訊立即率軍登陸支援,大敗金軍,立解海州之危。隨後,李寶水軍繼續北上。李寶水軍駛抵石臼島(今山東日照附近)時。巧遇前來投誠的金軍漢族水兵,得知金水軍已經出海,泊陳家島(又名唐島,今山東靈山衛附近),與石臼島相距不遠。金水軍共有戰船600艘,官兵10萬人,在兵力數量上佔居絕對優勢。但金軍不習水戰,害怕風浪,水手多由被徵來的漢人擔任,而金人官兵則王艙內休息。根據這一情況,李寶決定蔭蔽接敵,突然襲擊,火攻破敵。十月二十七日,風向由北轉南,宋水軍戰船乘風疾馳,李寶率舟師轉山而出,突然向金軍進攻,金軍不習慣海上風浪,都睡在船艙裡,金水軍戰船的水手都是被迫徵來的漢族人。遙見宋軍戰船駛來,便把金兵騙至艙中,因此,宋水軍得以突然衝入金水軍泊地。一時間,「鼓聲振壘,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碇舉帆(起錨升帆),帆皆油纈,綿亙數裡,風浪卷聚一隅,窘束無復行次。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火所不及者,猶欲前拒。寶叱壯士躍登其舟,短兵擊剌殪(殺死)之……溺死者甚眾,俘大漢軍三千人。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擒倪詢等上於朝。獲其統軍符印與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餘物不能舉者,悉焚之,火四晝夜不滅。」(《宋吏,李寶傳》)宋軍乘風追殺百餘裡,金軍除蘇保衡等逃走外,其餘大部被殲。此戰,李寶以3000水軍,全殲了超過自己20倍兵力的金軍艦隊,粉碎了金從海上侵襲宋都城臨安的戰略計劃,創造了中國古代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在中國海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李寶之所以能長途遠航奔襲,並以少勝多,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宋軍進行的是一場反對外族入侵的正義戰爭,士氣高昂。面對強敵,敢打敢拼,同時又得到金軍中漢族水兵的幫助,初則提供情報,繼則誘騙金兵,後則臨陣倒戈,嚴重地削弱了金軍實力,壯大了宋軍力量;其次,李寶水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幹部隊,不畏風浪,不怕疲勞,遠程奔襲,白刃格鬥,打出了威風;第三,李寶不斷了解敵情,正確地採取了蔭蔽接敵、出其不意、先發制人、火攻破敵的戰法,使金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只好束手就殲……這次海上勝利,同陸上的采石之戰的勝利一起,粉碎了完顏亮吞滅南宋的戰略計劃,使宋轉危為安,此後出現了宋金南北長期對峙的局面,影響了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同時此戰也是中國海戰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藥兵器的海戰。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帝。

趙昚在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頒布手諭,召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復河山的大計。並且接受史浩的建議,下詔為名將嶽飛冤獄平反,追復其原官,赦還嶽飛被流放的家屬。除此之外,趙昚還逐漸開始為被貶謫和罷免的主戰派大臣平反覆官。他重用主戰派,積極備戰。

隆興北伐 張浚在接到北伐詔令之後,調兵八萬,號稱二十萬,一路由李顯忠率領取靈璧,一路由邵宏淵指揮攻取虹縣(今安徽泗縣)。

五月,李顯忠順利攻克靈璧,而邵宏淵卻久攻虹縣不下,李顯忠遂派靈璧降卒前去勸降,虹縣守將才放棄抵抗。而邵宏淵則以虹縣戰功不出於己為恥,對李顯忠心懷怨望。李顯忠建議乘勝進攻宿州(今安徽宿州),邵宏淵卻按兵不動。李顯忠只能率部獨自攻克宿州,城破,邵宏淵部才投入戰鬥。

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線兩將矛盾卻趨於激化。孝宗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撫使,邵宏淵為副使,但他恥居李下,向張俊表示拒絕接受李顯忠的節制。而張浚則遷就了邵宏淵的要求。之後李顯忠與邵宏淵在宿州府庫賞賜的問題上產生糾紛,當時南宋軍隊都是吃飽拿足的驕兵悍將,一經挑唆,人心立刻浮動。

與此同時,金將紇石烈志寧率先頭部隊萬餘人來攻宿州,被李顯忠擊敗。但金軍十萬主力隨即趕到,李顯忠奮力苦戰,邵宏淵卻不僅按兵不動,還大說風涼話:「這大熱的天,搖著扇子還嫌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於是,軍心立時渙散,無復鬥志。

入夜,邵宏淵部中軍統制周宏自為鼓譟,揚言金軍來攻,宋軍遂不戰自潰。金軍乘虛攻城,李顯忠殺敵兩千餘,終於難阻潰敗,嘆道:「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撓如此!」於是率部撤退。但行未多遠,宋軍就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所幸金軍不知底細,沒有貿然追擊,宋軍才在淮河一線站住了腳跟。因在宿州符離郡,故史稱這場潰敗為「符離之潰」。

中期波折

「符離之潰」對孝宗的雄心給予了重大了打擊,他開始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符離之潰」後即降張浚為江淮宣撫使,都督兩淮防線,抵擋金軍南下。六月,孝宗讓主和派代表湯思退復出,七月使其擔任右相。同時,主戰派大臣張燾、辛次膺和王十朋等相繼出朝。八月恢復張俊都督江淮軍馬的職務,並採納湯思退的建議,派淮西安撫使幹辦公事盧仲賢前往金軍大營議和。

十一月,盧仲賢帶來了議和條件:宋帝與金帝改為叔侄關係,宋朝歸還被佔的海、泗、唐、鄧四州,歸還降宋的金人,補納紹興末年以來的歲幣(因海陵南侵,南宋停止了對金的歲幣)。

南宋方面對戰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終孝宗決定繼續議和。

北伐之初就有人反對倉促北伐,陸遊、辛棄疾就是主戰派反對的代表人物之一。

陸遊悲憤地寫下:訴衷情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鬢先秋,淚空流。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隆興和議:隆興和議是繼紹興和議之後南宋與金朝訂立的第二個屈辱和約。宋孝宗即位後欲進攻金朝,收復中原,於起用老將張浚等發動「隆興北伐」,卻於隆興元年(1163年)在符離被金軍擊潰。朝臣湯思退等群起攻擊張浚北伐誤國,力主和議。孝宗動搖不定,下罪己詔,罷黜張浚,任用湯思退等妥協派執政,並下令撤防,遣使與金議和。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在金朝大軍脅迫下達成和議。主要內容為:金宋兩國皇帝以叔侄相稱;改「歲貢」稱「歲幣」,銀、絹各減五萬,為二十萬兩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泗(今江蘇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與金。因和議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稱「乾道之盟」。隆興和議之後宋金兩國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乾淳之治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嶽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1]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1]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趙構崩於德壽宮中,趙昚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趙昚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與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趙昚禪位於趙惇,趙惇即為宋光宗。趙昚自稱太上皇,閒居慈福宮,後改名重華宮。群臣為其上尊號為壽皇聖帝,趙昚繼續為趙構服喪。

紹熙五年(1194年)五月初二,趙昚患病。六月初九(6月28日),趙昚在重華殿逝世,終年六十八歲。十月二十九日,群臣上諡號為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宗。十一月二十八日,暫時攢於會稽府永阜陵。十二月十八日,附祭於太廟。

光宗內禪 宋光宗在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即位,第二年改元紹熙。光宗患病,無法主持朝政,李皇后擅政,撥弄是非,使光宗與其父太上皇(宋孝宗)長期失和。

紹熙五年(1194)五月,太上皇病篤。六月九日,太上皇卒。光宗始終未去重華宮問疾,也不執喪,朝中騷動,尚書左選郎官葉適向左丞相留正建議,立皇子嘉王趙擴為監國,以釋疑謗。留正於是率宰執數請,光宗表示想要退位。知樞密院事趙汝愚主張禪位給嘉王,而留正認為建儲詔尚未下達而談及此事,日後一定難以相處,於是稱病離開相位而逃。趙汝愚被迫通過知閣門事韓侂胄將內禪之意向太皇太后(憲聖慈烈皇后)請示,次日,趙汝愚請立嘉王為太子,並且說到光宗批有「念欲退閒」,於是太皇太后應允。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命汝愚以旨諭嘉王趙擴即位,皇子堅決推辭,後來被披黃袍,乃立為皇帝,這就是宋寧宗。立皇后韓氏,其父為韓同卿,是韓侂胄之兄。光宗被尊為太上皇帝,李皇后被尊為太上皇后,李氏的權勢方被削弱。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宋光宗內禪,也稱為「紹熙內禪。」

開僖北伐 宋寧宗時,韓侂胄漸掌大權,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戰派辛棄疾、陸遊、葉適等人的支持。宋寧宗對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滿,也支持韓侂胄的抗金政策。開禧二年(1206),身任平章軍國事的韓侂胄未作充分準備,便貿然發動北伐。宋軍紛紛出擊,山東京東招撫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屬安徽)、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都統制李爽率部攻壽州(今安徽鳳臺)、江陵府(今屬湖北),副都統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統制王大節攻蔡州(今河南汝南)。然金軍方面早有準備,故上述宋軍進攻皆以失敗告終,只有鎮江副都統制畢再遇連戰皆捷,但也無法轉變敗局。金軍乘勝分路南下。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宋降金,割讓關外四郡,金封吳曦為蜀王。面臨這種不利局勢,韓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斬韓侂胄等人而未果。開禧三年(1207),吳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勢也漸平穩,金大將僕散揆又病死軍中,形勢對宋有利。但宋廷內主和派開始陰謀活動,禮部侍郎史彌遠與楊皇后、楊次山等勾結,殺死韓侂胄,宋、金罷兵議和。嘉定元年(1208),宋、金訂立嘉定和議。

宋寧宗時期,在與金朝的關係上,又逐漸趨於緊張。宋寧宗因為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對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他也支持韓侂胄對金朝採取強硬的措施。

開禧元年(1205年)四月,宋寧宗採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嶽飛貶秦檜,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諡「謬醜」,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有人認為,「開禧北伐」是韓侂胄為撈取政治資本而採取的一次軍事上的冒險行動。由於實行黨禁,逼走趙汝愚,使韓侂胄在政治上失了人心。當時金朝的情況不太妙,金主璟沉湎酒色,朝政荒疏,內訌迭起,北邊部族又屢犯金朝邊境,在連年徵戰中士兵疲敝,國庫日空。於是韓侂胄認為有機可乘,就把恢復故疆、報仇雪恥作為建立功業的途徑,作為爭取人心、提高威望的一種手段。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還重新啟用了辛棄疾等一批主張對金用兵的大臣。

開戰之前,就有一些有識之士在分析形勢之後,提出此時進行戰爭對宋朝不利,認為這場戰爭幾無勝算。葉適不僅拒絕起草宣戰詔書,還上書宋寧宗,認為輕率北伐「至險至危」。武學生華嶽上書,認為此時南宋「將帥庸愚,軍民怨恨,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勢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認定這次北伐將「師出無功,不戰自敗」。結果華嶽被削去學籍,遭到監禁。反對的聲音立即被韓侂胄鎮壓下去。韓侂胄請直學院士李壁起草了伐金詔書,以鼓舞士氣:「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兵出有名,師直為壯,言乎遠,言乎近,熟無忠義之心?為人子,為人臣,當念祖宗之憤。」於是宋朝軍隊不宣而戰,首先對金朝軍隊發起了攻擊。

開戰初期,宋軍收復了一些地方,如泗州等地。但由於金朝事先得到了風聲,覺察到南宋「將謀北侵」,已有了準備,在遭到進攻後立即進行了反擊。由於韓侂胄用人不當,中路軍統帥之一皇甫斌率軍攻打唐州時被金軍擊潰,接著在攻打蔡州時大敗於溱水,韓侂胄急忙把他撤了。北伐主戰場兩淮統帥鄧友龍等也因兵敗而被撤職。 不久,金軍就在東、中、西三個戰場上,對宋軍發起了進攻,宋朝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在金軍的大舉進攻之下,真州(今江蘇儀徵)、揚州相繼被金軍佔領,西路軍事重鎮和尚原與蜀川的門戶大散關也被金軍所佔。韓侂胄想通過吳曦在四川戰場挽回敗局,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曦卻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這場戰爭於第二年以宋朝戰敗而結束。

接著,又是兵敗之後的談判。而對南宋來說,戰敗以後的和談是氣短的。作為勝利者,金朝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除了提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求將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謀縛送金國。 打了敗仗以後,就要有人到金軍去談判,這份差事朝廷中誰也不願去,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蕭山縣丞方信孺作為南宋派出的談判代表。 方信孺不僅能言善辯,而且在金人面前威武不屈,金人將他投入監獄,斷絕飲食,並以殺頭相威脅,要求他答應金朝提出的割地賠款、縛送首謀等五個條件。方信孺不怕威脅,說縛送首謀,向來無此辦法。金朝將領威脅說:「你不想活著回去嗎?」方信孺說:「我奉命出國門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最後金人也沒有辦法,只得將方信孺放回。

這年八月,韓侂胄聽取了從金營中談判回來的宋使方信孺的匯報。當方信孺匯報了割兩淮、增歲幣等金人提出的四項條件以後,變得欲言又止。 韓侂胄問:「還有什麼?」 方信孺說:「我不敢說。」 在韓侂胄的逼問之下,方信孺只得如實相告:「是要太師的人頭。」韓侂胄聽後大怒。多割一點地,多賠一點錢,韓侂胄還可以退一點,可最後一條是沒有退路的。韓侂胄遷怒於方信孺,奪去方信孺三級官階,將其貶到臨江軍居住。

談判的條件不能接受,只得硬著頭皮再打仗。韓侂胄撤了兩淮宣撫使張巖的職務,任命趙淳為兩淮置制使,負責鎮守江、淮。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禮部侍郎史彌遠和楊皇后是主要的代表。楊皇后因當年韓侂胄在宋寧宗選皇后的問題上不傾向於她而懷恨在心,同時她也認為北伐過於輕率。他們通過皇子向宋寧宗進言:「韓侂胄再啟兵端,將危社稷。」楊皇后也在旁邊勸說宋寧宗,但宋寧宗很猶豫,一時難以定奪。楊皇后擔心如果宋寧宗走漏風聲,讓大權在握的韓侂胄知道,後果將十分嚴重,就與史彌遠、參知政事錢象祖等人密謀,設法除掉韓侂胄。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韓侂胄在上朝途中被殿帥夏震派出的將士挾持,殺死於玉津園中。韓侂胄被殺以後,史彌遠立即派人把這一消息告訴了金朝,並以此作為向金朝求和的砝碼。此後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把持。經過與金朝的談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韓侂胄之首被送往金朝示眾。韓侂胄死後,宋寧宗對大臣說:「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與金朝籤訂了「嘉定和議」,和議條款為:兩國境界仍如前;嗣後宋以侄事伯父禮事金;減少歲幣銀帛各五萬;宋納犒師銀三百萬兩與金,疆界依舊。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伯改變為侄叔,比「隆興和議」稍有起色。

《宋史》韓侘胄是奸臣,史彌遠,史浩,這些歷史響噹噹的人物,都是在歷史上有卓越才能的人,他們雖然是權臣,但也沒有公然謀反叛變,宋朝許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只是當時形勢的需要,把他們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宋史》對人物的評判似乎用簡單的道德立場來劃分,對各種人物顯得很嚴苛。

蒙古的崛起

成吉思汗(即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遊地區,取名鐵木真。從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1227年,興兵徵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元世祖時,追尊為太祖,追諡聖武皇帝。

1214年,蒙古十萬精兵對陣金朝四十五萬,消滅金朝主力。1227年,滅西夏前夕接受郭寶玉建議定下了借道宋境聯宋滅金的統一方略。

宋蒙滅金 是南宋末年臨安朝廷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軍事外交戰略,以報靖康之恥。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朝政權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夾擊之下終告滅亡,結束了宋金之間長達100餘年的對峙。

但這一結果對南宋而言並非福音,因為繼而面對的是比女真人更為強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滅亡金政權之後並沒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繼續南進。將滅亡南宋政權作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事實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據時局變化不斷調整對蒙對金的策略,而「聯蒙滅金」決議的出臺也是幾度峰迴路轉,最終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而且從過程來看,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後走上「聯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

背景

事實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開始有人開始注意到蒙古這支力量的存在,並試圖藉助蒙古與金國的矛盾為對金外交服務。

著名文學家洪皓便是第一個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員。他曾經在建炎三年(1129年)出使金國時被扣留,在被羈押期間,他了解到很多關於金國的情況,並設法託人將他的書信送到宋廷。其中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洪皓就在書信中提到了金國「彼方困於蒙兀(蒙古)」,但此時宋廷已與金國籤訂了「紹興和議」,無意於北伐收復故土的大業,此事便被擱置下來。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發動「正隆南伐」的時候,為了減輕自己的軍事壓力,劉錡、吳璘便傳檄蒙古、契丹諸部共同攻金。但此時蒙古諸部尚未統一,不足以成為一支可以憑藉的力量,再加上金國、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與蒙古取得直接聯繫。

到了12世紀末,蒙古諸部開始逐步統一,對金的威脅日益嚴重。但此時部分南宋官員卻開始有些擔憂。早在慶元二年(1196年),時任左相的餘端禮就向宋寧宗指出:「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傑。」宋寧宗也對此觀點表示認可,並命餘端禮私書密諭沿邊諸軍加強戒備。

而在次年,衛涇出使金國歸來後,向宋寧宗表達了進一步的擔憂:「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可見,此時南宋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蒙古可能才是未來的勁敵,不得不謹慎應對。

到了13世紀初的時候,蒙古諸部逐步完成統一,已經達到了與金國分庭抗禮的程度。正好南宋方面當政的韓侂胄亦通過北伐緩解內部矛盾,便趁機發動了開禧北伐。從之前南宋主戰派的言論來看,蒙古已經成為他們非常重視的一支力量,至少可以在北方牽制金軍相當的兵力。但隨著開禧北伐的失敗以及「嘉定和議」的籤署,南宋再次終止了聯繫蒙古的嘗試。

在宋朝歷史上,藉助軍事同盟以達到消滅敵國,而最終盟國演變為更強大敵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末年與女真結盟而消滅遼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宋與蒙古之間並沒有實質性的交往,但金國犯下一連串的錯誤,最終使蒙古坐大,成為一支新興的主導力量。這一軍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對南宋而言。有其幾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復仇意識;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推向敵方;蒙古勢力強大,南宋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宋金蒙三方的力量尤其是蒙古人的企圖,南宋朝廷上下並非無所窺測。面對蒙古洶洶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況下,南宋朝廷有兩派意見,一者扶持金朝,以之為對抗蒙古的屏蔽;一者認為應趁此機會滅亡金朝,並由此振奮精神,再圖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圖。

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認為在蒙古人勢力興起的形勢下,金已經由過去的仇敵轉而為今天的緩衝國,只要金能抵禦蒙古人的進攻,南宋繼續向金輸納歲幣也是未嘗不可的。蒙古勢力很強,已經具備了滅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滅亡金朝之後,與宋為鄰,對宋朝並不是一件好事。若不與金朝絕交,繼續輸納歲幣,則有利於金人抗蒙,這樣,南宋也有機會舒緩時間,組織力量,對抗蒙古人的南下。

喬行簡的主張,在宋金世仇終於可以得報的情況下,難以得到贊同。南宋名臣真德秀等人主張"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並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應該乘「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宋朝應該儘快使自己強大起來,既可以改變自己原來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又可以應付蒙古的進攻。

雖然南宋朝廷意見不一,但也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然而南宋朝廷就蒙古、金朝問題的看法。對金朝的態度,不同於與其他周邊政權。由於金兵南下,擄取徽欽二帝北歸,包括皇室在內的朝廷上下被洗劫一空。宋人對金人恨之入骨,宋朝雖多年積貧積弱,但收復失地以報世仇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南宋朝廷認為皇室被擄,財富被劫,土地被佔。幸得趙構南逃,才為趙宋王朝保留一縷血脈,但也僅能偏安東南一隅。多年來興兵動武尚且不足以得到的滅金目的,眼看就要成為現實,卻還要繼續屈辱地供給歲幣。大多數人從感情上出發,認為喬行簡的看法是過於冷靜,是很難讓人接受的。真德秀的看法可取,一鼓而雪百年之恥,自然能得到眾人的贊同。因此「太學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龍等,同伏麗正門,請斬(喬)行簡以謝天下」。

為報靖康之恥,宋朝最終選擇了不與金朝結盟。在戰爭開始,金朝滅亡指日可待的情況下,即使主張滅金以報世仇的真德秀,對於如何處理與蒙古的關係,也提出應該謹慎對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認為聯蒙滅金可能重蹈當年聯金滅遼的覆轍。在南宋朝廷內部,雖然「滅金」的聲音很響,但」聯蒙「的策略一直沒佔上風。

最終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夾擊,使金朝走向滅亡,主要是金朝錯估形勢,無視南宋朝廷的爭論,根本沒有想到宋朝也會存在有利於金宋聯合的因素,更沒有想到去爭取宋人聯合抗蒙,相反在得知南宋要斷絕歲幣的輸納後,大為不滿。盲目南下爭奪地盤,將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敵人一邊。為了解決金朝國內的危機,也為了懲罰南宋拒交歲幣的行為,於1217年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

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號無庵居士。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人,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左武衛將軍孟宗政第四子。 孟珙出身將門,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為嶽飛部將。孟珙早年隨父抗金,並參與滅金的蔡州之戰。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1]累官樞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封漢東郡開國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後以寧武軍節度使致仕。 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年五十二。後特贈太師、吉國公,諡號「忠襄」。

三峰山之戰 1232年正月金朝將領騎兵二萬、步兵十三萬,合計十五萬大軍北援。蒙古拖雷只分兵三千人跟從,專在金軍吃飯和宿營時挑戰,弄得金軍不得休息,疲憊不堪。當金軍走到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峰山時,所帶的糧食已於三天前吃完。拖雷的三萬兵馬以及河北降軍和窩闊臺的大軍均趕到三峰山攔截。這時天氣突變,降下大雪,金軍「僵凍無人色,幾不能軍」,而來自北方的蒙古軍則習慣於在寒冷的氣候下作戰。在對手已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兩路蒙軍圍住金軍,輪流休息攻殺,蒙古軍故意讓開一條通往鈞州的路,金軍倉皇逃命,蒙古軍緊緊追擊,金軍突圍,半途被蒙軍攔腰截斷,大軍崩潰。

蔡州之戰

天興二年(1233年)九月,蒙軍築長壘包圍蔡州城。金哀宗率群臣行拜天禮,乞求上蒼保佑金國。禮成,金哀宗正賜將士酒,哨探報稱蒙軍數百薄城。將士踴躍,全都請求一戰,感奮之下,金軍出城接戰,大敗來犯蒙軍。蒙軍大帥塔察兒派數百精兵進攻東城,也被金軍打敗。「自是蒙古不復薄城,分築長壘,圍之。」

十一月,蒙古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的協定。宋朝派遣將領江海、修武郎,京西南路兵馬鈐轄,鄂州兼江陵府副都統制孟珙率領宋兵兩萬人、糧食三十萬石協助蒙兵攻蔡州。塔察兒率領蒙古軍,孟珙率領宋軍,分道進攻蔡州。金將萬奴被擒。

十二月初,蒙軍於息州擊敗金將武仙,海州、沂州、萊州、濰州等州遂向蒙古投降,正式完成對蔡州的包圍。宋蒙軍隊內防金兵突圍,外阻金兵入援。金哀宗迫於無奈,只好臨時招募民兵禦敵。民眾為了保衛蔡州,連健壯的婦女也協助搬運守城所需的大石,金哀宗亦親自撫軍。

一日,金軍忽開東門出戰,想殺出重圍,被宋軍擊敗。審問俘虜後,孟珙得知蔡州城內已經斷糧,認定金軍要拼命,誡囑宋軍:「當盡死守住陣地,嚴防金軍突圍。」

塔察兒遣蒙古大將張柔率五千精卒奮力攻城,被蔡州守城的金軍抵擋住,萬矢齊發,張柔本人身中數箭,從高處摔落於地。危急之下,多虧孟珙並宋朝前鋒軍衝出,努力拼殺,終於救得張柔一命。

轉天一大早,宋將孟鉷率宋軍忘死衝殺,奪取戰略要地柴潭樓,掘柴潭入汝水。同時,蒙軍也派兵決練江,「於是兩軍皆濟」。柴潭水涸,蔡州已失天然屏障,在宋蒙聯軍的合攻下,蔡州外城很快被攻陷。守城金軍急紅眼,驅城中老弱孩童入大鍋熬成熱油,以此為防禦「武器」,往下澆燙宋、蒙士兵。夜間,金將又率五百死士出西門想偷襲宋蒙營寨,被蒙軍發覺,以強弩射死大半。於是,蒙宋聯軍合力攻西城,並攻陷西城城樓。

完顏忽斜虎事先已經命人在內城牆內又挖深濠,故而蒙宋聯軍還一時間未能乘勝深入,暫時憑高據險,朝城內不停發射箭弩。

同年十二月初七,蒙軍決練江,宋兵決柴潭入汝水灌蔡州城。十二月初九,蒙軍破蔡州外城,宿州副總帥高剌哥戰死。十二月十九日,蒙軍攻破蔡州西城,都尉王愛實戰死。

此時,金哀宗對於守城已經絕望,他對侍臣說:「我為金紫光祿大夫十年,當太子十年,當皇帝十年,自知沒有什麼大的過惡,死無恨矣。所恨祖宗傳祚百餘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君同為亡國之主,只是這一點讓我耿耿於懷……自古以來,沒有不亡的國家,亡國之君往往為人辱囚,或被綁縛獻俘,或跪於殿庭受辱,或關閉於空房。朕絕對不會到這個地步!眾愛卿你們看著,朕志決矣!」同日,炮軍總帥王銳殺元帥夾谷當哥,率三十人向蒙古投降。

其間,金哀宗曾想連夜率兵從東城突圍,卻被蒙宋軍所設的鹿角戰柵所阻擋,殺鬥而還。孟珙與蒙軍在城外搞「心理戰」。深知蔡州城內乏食缺水,蒙宋聯軍在城外大開盛宴,歌舞鼓吹,軍士們歡呼豪飲,大吃美食,「城中飢窘,嘆息而已」,守城的金軍聞見肉香,幾乎要發神經病。偶而有出降者從城上縋城而下,告知宋軍說城內絕糧三個月,能吃的都已經吃盡,鞍靴甲革包括軍鼓鼓皮都煮熟吃掉,「聽以老弱互食」,守城金軍天天的糧食是「人畜骨和芹泥」。同時,為了補充「軍糧」,金軍又常常斬殺敗軍全隊,「拘其肉以食」。蔡州城內,簡直又是一個活地獄。見時機已到,孟珙下令對蔡州城進攻總攻,而蒙軍也鑿西城為五門,整軍而入,準備與宋軍同時殺入城去。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戊申夜,金哀宗召集百官,傳位給東面元師完顏承麟(完顏白撒之弟)。完顏承麟初執意推卻,後哀宗苦苦哀求,曰:「朕將江山社稷託付給你,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體肥胖,不能策馬出徵。萬一城陷,必難突圍。考慮到你平昔身手矯健,而且有將才謀略,如國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國祚,這是朕的心意。」故此,完顏承麟唯有答允繼位。

次日,承麟受詔即皇帝位。正月十一日(儒略曆2月9日),正在行禮,蔡州城南已經立起宋軍旗幟,諸大臣亟出抗敵。宋軍攻破南門,蒙軍攻破西城,雙方展開激烈巷戰,四面殺聲震天。金軍將士頑強抵抗,幾乎全部戰死或自殺殉國。金哀宗自縊於幽蘭軒,享年37歲。完顏承麟聞知金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畢,外城被攻破,退保子城,同日,完顏承麟死於l亂軍中。宰相完顏忽斜虎率最後的一千多金兵巷戰,終於不支,邊殺邊退。得知金哀宗自縊的消息,完顏忽斜虎仰天嘆息:「吾的君上已經駕崩,我還何以為戰呢?我不能死於亂軍之手,將投汝水自溺以追隨我的君上!諸君可善自為計。」話一說完,完顏忽斜虎奮身一躍跳入水中自殺。餘下金軍將士血滿身,淚滿臉,相顧言道:「完顏相公能死國,難道我輩不能嗎!」於是上至參政、總師、元師,下至兵丁,五百多人皆一時跳入汝水殉國。

金朝自金太祖建國至此歷120年,亡於南宋、蒙古聯軍之下。

宋金戰爭長達107年,期間經歷了多次較量,但宋都是以稱臣求和而告終。這次終於畢其功於一役,不用再屈辱求和,南宋君臣終於一雪前恥,仿佛靖康之變的亡國之痛猶在眼前一般。但他們不明白,一個可怕的敵人來臨了。(已完結)

完稿於2020.10.18夜(部分史料來源於網絡,參考於宋史,金史,元史)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