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內心最堅強的人是誰(紅樓夢裡內心最孤寂的女子是誰)
2023-04-28 02:55:21 1
作者:清芷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她作為「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第六位,可見其在《紅樓夢》中是佔有重要位置的,但她在《紅樓夢》中出場次數可並不算多。
不過,在曹公的妙筆之下,筆墨並不多的她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就是世人眼中清高孤傲的幽尼——妙玉。
(一)妙玉其人《紅樓夢》第十七至十八回中第一次提到妙玉這個人。
通過林之孝家的介紹,我們可以將妙玉大致的概括為三個「好」——出身好、才學好、長得好。可以說,妙玉是一個才貌俱佳的女子,從這點來看,她真的一點也不輸大觀園中的眾女子。
只可惜,妙玉命運不濟,不僅從小就體弱多病,只能在寺廟中帶髮修行,而後又父母雙亡、師父圓寂,這使得她在世上徹底失去了依靠。
妙玉的身世與黛玉很相似,黛玉在失去雙親後來到了外祖母的身邊,有外祖母疼愛,寶玉關心,紫鵑照顧的黛玉尚且需要小心謹慎,思慮重重,而妙玉,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想要在這世上存活談何容易?無依無靠的妙玉只能通過不靠近他人,也不讓人靠近她的方式來躲災避禍,以此自護。
妙玉就像生活在一個象牙塔中,將自己與周圍的世界隔絕起來,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也讓旁人難以接近。也正是因為如此,妙玉成為他人眼中:一個清高孤傲的人。
妙玉清高孤傲的個性源於多種原因:妙玉由於自身各個方面都很優秀,所以難免眼光變高,一般人無法入她的眼;妙玉喜歡看莊子的書,她的性格受到了莊子思想的影響,「我做我的,才不屑其他人說什麼」這是妙玉的典型特徵;因為不屑於那些榮華富貴,權勢貴門,所以不會去諂媚討好,降低身價……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她如此清高孤傲的個性其實源於她內心的孤寂。
妙玉的內心是孤寂的。
一方面,真正關愛理解妙玉的人(父母以及師父)都相繼去世了,妙玉沒有了情感上的依靠。雖然妙玉身邊有兩個老嬤嬤和一個小丫頭服侍陪伴,但是這些人只能在生活起居方面將妙玉照顧的很好,在思想層次上卻無法與妙玉交流探討,更無法走進妙玉的內心,讀懂妙玉、理解妙玉。
另一方面,妙玉性情孤僻高傲,鮮有人可入她的眼。勉強有幾個可以聊到一起的「朋友」也沒有走進她的內心,無法真正理解、寬慰她內心的孤寂。
妙玉的第一個朋友大概就是邢岫煙吧,邢岫煙曾與妙玉是鄰居,她認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給她的,所以邢岫煙概括她與妙玉的關係是:既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
妙玉肯教邢岫煙讀書寫字,說明邢岫煙是可以入得妙玉之眼的,但邢岫煙能稱得為妙玉的知心人嗎?顯然不能。
岫煙雖為人清雅穩重,自有風骨,但終究還是一個世俗之人,她對於妙玉的行為個性是無法理解的。「她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
通過邢岫煙此番話,我們不難聽出邢岫煙對於妙玉的為人是不解的,甚至是有些批判的。這樣的邢岫煙自然無法走進妙玉的內心,無法體會寬慰妙玉內心的孤寂。
在賈府之中,有幾個人也入了妙玉的眼。
第一個便是賈寶玉。
寶玉是一個脂粉堆中長大的公子,對於女性,尤其是對有才華的年輕女子,寶玉是非常尊重珍視的。而妙玉對寶玉這個與眾不同的富家公子也很有好感:在寶玉過生辰時她贈貼署名「檻外人」,送給寶玉櫳翠庵中盛開的紅梅,將自己用的綠玉鬥斟茶給寶玉喝……
有人說,這些舉動是妙玉對寶玉愛意的流露,是否是愛意我無法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妙玉不討厭寶玉,她視寶玉為友並真心實意待之。
可是寶玉對妙玉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寶玉對於妙玉除了尊重珍視外,還有一點敬畏,那其實是一種疏離。對於寶玉來說,縱使妙玉才華氣質出眾,但她的個性也是不合時宜的,寶玉對於妙玉無法理解體會,也無法感同身受。
所以,寶玉與妙玉的關係看似比旁人與妙玉更親近些,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寶玉與旁人一樣,都沒有走進妙玉的內心,或許,寶玉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走進妙玉的內心。
此外,黛玉、寶釵、湘雲也是妙玉比較有好感的人。
妙玉邀請她們一起喝茶,與黛玉、湘雲聯詩,這些事妙玉絕不會和她討厭的人一起做。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黛玉與湘雲聯詩,妙玉聽聞黛玉和湘雲說出「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樣的妙句之後,從欄外山石後走了出來,並邀請二人到自己的櫳翠庵中喝茶。此夜,妙玉心情很好,連黛玉都說「從來沒見你這樣高興」。
之後,妙玉又在「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後一連續了十三聯,不僅一改黛湘二人頹唐消極的感情基調,而且還升華了整首詩的境界。在這一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往日的妙玉:一個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妙玉,一個不再冷著臉會笑的妙玉。
然而,這些歡愉只是一時的,天亮了,一切也就都過去了,妙玉依舊還是孤身一人。而這些與妙玉有著親密交往的人也終究算不上妙玉的知心人,她們會因彼此的才華氣質而相互欣賞,但卻不會因此而彼此靠近,她們終歸不是一類人。就連與妙玉身世、脾性最相似的黛玉與她也是不同的:黛玉清高又不似妙玉那般冷漠,黛玉孤傲又不似妙玉那般孤僻。
(賈惜春)
在續書中,妙玉還有一個交往比較密切的人——惜春。
妙玉常與惜春在一處談經論佛,但這兩個人的共同話題也僅限於此,並沒有更深層次的心靈上的交流。說到底,終究還是沒有人能真正走進妙玉的內心,沒有人能真正讀懂妙玉的內心。正值青春年華的妙玉,渴求有知己相伴的妙玉,周圍卻無一個知心密友,只能終日獨守青燈古佛,她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
薄命司中的女子,都逃不過那悲劇的宿命,妙玉亦是如此。妙玉的這一生是孤寂的一生,自幼就生活在寺院中的妙玉縱使內心豐富,情感充盈,卻無處施展,無處釋放,更無人理解,無人領會。
世人皆道妙玉為人清高孤傲,可又有誰讀懂了她內心的孤寂呢?外表冰冷的妙玉內心中其實也渴望得到他人給予自己的溫暖、理解和關懷。從前,我只覺妙玉為人清高孤傲惹人厭,可如今再讀妙玉,心中竟生出一份憐惜。
妙玉,一生孤寂,一世清苦,可悲可憐,可哀可嘆。
(黛玉傳,妙玉進賈府,和尚裝樸素仍遮不住美)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封神演義》裡沉重的宿命論的顛覆
《紅樓夢》裡的妙玉是皇室的公主?
京口瓜洲一水間:《紅樓夢》裡妙玉的象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