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這麼多人(為什麼是越南)
2023-05-20 01:50:10 4
2022年,越南真火。
大年初一,越南男足3比1將國足羞辱,
範志毅那句「再下去要輸越南了」就此應驗。
△ 範志毅的足球名言,一語成讖
之後「越南出口額超過深圳」成為熱門新聞,
引發了對於越南迅速崛起的探討。
事實上,在疫情爆發之後,
越南的曝光率便始終居高不下。
——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
越南曾以防疫「優等生」而著稱,
錄得2.91%的經濟增速,超越中國的2.3%,
冠絕亞洲和所有發展中經濟體;
△ 越南經濟已經超過三十年高速增長
去年Delta病毒變種在越南全面爆發,
我們的這個東南亞鄰國也沒有走向崩盤,
反而在多項經濟數據上逆風上揚,
2022年前四個月,越南外資項目達到了2759 個新項目,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預計,越南2022年經濟將增至6.5%-7%,
——作為對比,中國2022年的GDP目標增幅是5.5%左右。
基於此,一個熟悉的論調又被提出:
越南,是否會取代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這樣的問題或許過於複雜,
因為辯證的世界本就不止一個答案,
但在親歷越南的Nina的描述中,
似乎可以感受到越南的另一面,
△ 越南胡志明市聖母大教堂,圖@Nina
它與中國剪不斷理還亂,
又浸染著不少西方文化,
越南越南,
當真讓人琢磨不透。
01
中南半島,有一個「翻版中國」
地處中南半島的越南,
是東南亞毗鄰中國的狹長國度,
在不少國人心中,
它就是一個「翻版中國」。
△ 截止2018年的越南相關數據
Nina在2017年曾短暫旅居越南,
對此便深有體會,
她表示在中南半島五國中,
越南是「最不東南亞」的一個,
如果說緬甸、泰國、柬埔寨幾國受印度文化影響更深刻,
那麼越南處處都可以找到中國的影子。
Nina到達越南的第一站是首都河內,
到處都是摩託車和頭盔,
無論城建、交通都和中國極其相似,
——只不過看起來落後十數年。
市內中心地帶的還劍湖,
小橋、垂柳、佛塔、古寺、亭臺樓閣,
寫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古韻,
△ 越南河內還劍湖,圖/維基百科
三十六古街則像城市中的蜘蛛網,
奇妙地將各行各業的特色網羅到一起。
走在越南的街頭,
甚至有不少地方大都貼有中文標語,
有一千年歷史的河內真武觀供奉著道教的玄天真武大帝,
觀內題詞和對聯都是由漢字書寫。
△ 越南河內還劍湖,圖@Nina
同時越南人也會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河內曾經的一個名字就叫「昇龍」……
到了中部的古都順化,
看著午門、太和殿、太廟、賢林館等建築,
如果不是耳邊的越南話提醒,
Nina幾乎以為自己還在中國。
△ 越南順化皇宮,宛若小型紫禁城 圖/維基百科
而到了和烏鎮神似的會安古鎮,
越式旗袍、越式燈籠和越南姑娘,
都散發出含蓄柔和的東方式美感。
對此Nina分享了一首越南古詩——
夢落寒山暮雨聲,一樽倚醉坐來清。
長風摵摵迎秋至,古意茫茫入夜生。
賓客病多黃葉散,江湖計晚白鷺驚。
村南煙舍遙相約,擬買扁舟釣月明。
當真是濃濃「漢家風韻」。
△ 越南會安古鎮,圖/維基百科
越南和中國如此相似,當然是有歷史淵源的,
從秦始皇時期的「百越之國」到漢武帝時的「交趾郡」,
在以千年為維度記載的時光中,
越南北部乃至全境都有被中國統治的歷史,
甚至連現在的「越南」國名都嘉慶皇帝取的。
即便1945年獨立之後決定廢除漢字「去中國化」,
越南還是脫不開漢文化圈的影響,
△ 越南河內鎮國寺,各朝代一直將它用做行宮 圖/維基百科
從漢字到制度,再到禮儀、服飾,
越南始終都在模仿中國——
比如春節、端午以及農曆曆法,越南也有;
比如《西遊記》、《還珠格格》、《花千骨》等電視劇,越南會翻拍;
比如《青花瓷》、《無言的結局》、《心太軟》等華語流行歌,直接被加上越南語的歌詞……
這還不算,越南的國旗、國徽、政體、首都布局都和中國相似,
如此看來,越南真算得上是一個「山寨版中國」,
而它經濟騰飛的奧秘,似乎也在其中。
02
又一個「世界工廠」?
不管大家對越南的觀感如何,
我們都不能否認,越南和中國實在太像了,
這個像是全方位的像,從經濟,文化到政治,軍事,
不能說完全一樣,只能說是如出一轍。
△ 胡志明像 圖/維基百科
中國是1945年徹底趕跑了侵略者,
之後又經歷了內戰才完成解放,
越南則是在二戰後和法國殖民者作戰,
只不過之後又有持續20年的南北對峙;
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
越南的全稱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紅色國旗上有一顆星。
△共產黨和越南國旗並排而立 圖/維基百科
Nina回想起在河內遊覽巴亭廣場的感受,
西側是胡志明紀念堂,西北邊有胡志明故居和主席府,
西南邊則有胡志明博物館,博物館前是獨柱寺,廣場上同樣進行升旗儀式,
考慮到胡志明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毛主席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來到巴亭廣場,就像置身微型的北京。
△越南河內巴亭廣場 圖@Nina
大概,讀懂了兩國之間的這種相似性,
才更能明白越南的經濟為何會走向騰飛。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這是每個中國人中學時就爛熟於心的政治常識,
在越南,也有屬於他們的「改革開放」,
只不過名字叫「革新開放」,時間開始於1986年,
重心則是私有化改革和全面開放市場。
△越南胡志明市 圖/維基百科
曾幾何時,中國被稱作「世界工廠」,
「Made in China」風行全球,
現在,「Made in Vietnam」走向世界,
越南似乎正沿著中國走過的道路前進。
事實上,早在2000年,
耐克、阿迪、蘋果、三星等眾多世界級品牌就已經在越南創建代工廠,
2010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全球運動品牌耐克的第一代工基地,
之後一批中國紡織、玩具、鞋履和家具企業也往越南遷移。
在越南的9800萬人口中,處於15~65歲階段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6500萬,考慮到當下1.94%的生育率,越南的「年輕」優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越南一線城市的工人的月薪僅僅在人民幣2000元左右,是中國一線城市工人平均收入的1/2~1/3,僅此一點,就足夠讓產業巨頭著迷。
不僅如此,越南還採取左右逢源的策略,既不得罪中國,又與歐盟和美國的關係日益密切,藉助各種貿易協定降低成本,一門心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由此可見,越南經濟發展是典型的「東亞模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國勞動力廉價的優勢,從事加工製造業,將本國經濟和全球市場深度融合,即通過貿易拉動增長。
20年間,越南貿易額增長了17倍,
過去10年,越南股市漲了超過四倍。
雖然基礎交通設施、中高端人才的欠缺、配套產業鏈的不健全導致越南製造質量仍比不過中國製造,且有著天然的「天花板」,但可以預見的是,在外資的推動之下,越南貿易還會進一步提速。
截止目前,越南的人均GDP大概是中國2010年的水平,但越南的雄心壯志,是要在獨立100周年(2045年)之際,發展成為高收入發達國家。
為了讓經濟在疫情下進一步復甦,
越南在今年上半年採取全面放開的政策,
甚至還舉辦了東南亞運動會,
在越南男足絕殺奪冠的夜晚,
民眾湧上街頭慶祝,萬人空巷,
△越南民眾慶祝男足的勝利
看著這樣的畫面,Nina感慨萬千,
想起自己用雙腳丈量的越南土地,
原來也蘊藏著那些歷史和發展的故事。
03
從「西貢」到「胡志明」
在越南由北往南,
Nina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氛圍的變化——
北部地區,中國文化的氛圍更加濃鬱,
外國人大多是華人,
而到了南部,遍地都是歐美人。
比如東南地區的海邊小鎮美奈,
就十分符合人們印象中長滿「老外」的度假勝地的樣子。
△越南美奈,度假的「老外」 圖@Nina
只需租一個心愛的小摩託,
Nina就可以和小夥伴一同「追著日落」,
△越南美奈,何愁近黃昏 圖@Nina
閒來喝一杯越南滴漏咖啡,
或者就著啤酒在沙灘上躺平,
△越南街頭的滴漏咖啡
海風慰藉,生活溫柔,
美奈美奈,真是「美得無可奈何」。
△越南美奈的公路 圖@Anni
飢腸轆轆,便去尋找「庶民料理」,
一碗地道的pho(越南河粉),
配上紫蘇、薄荷、越南檬和魚露的味道,
慢節奏生活不過如此。
△越南地道美食 圖@Anni
當然,文化的融合是顯而易見的,
一邊是春卷中透露的中國風,
一轉頭,便能看到歐美遊客手拿越式法棍改良出的三明治,
這種意識形態的微妙聯繫讓Nina印象深刻,
一如胡志明市給她帶來的戀戀不忘之感。
△夜色中的越南胡志明市 圖@Nina
胡志明市,過去的名字叫西貢,
曾經是南越(越南共和國)的首都,
是越南經濟最發達、外國人最多的城市,
燈紅酒綠映襯之下的胡志明市,
多少有些法國殖民時期的氣息。
△越南胡志明市城市風光 圖@Nina
是的,雖然歷史上和中國聯繫緊密,
但在19世紀後期開始的近一個世紀裡,
越南都處於法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西方文化的侵染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傳統,
建築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越南胡志明市市政院 圖@Nina
胡志明市的地標性景點,
幾乎清一色都是西方建築。
比如現在仍在使用的聖母大教堂,
每逢周末和宗教節日,仍會有大批信徒進行彌撒;
△越南胡志明市聖母大教堂 圖@Nina
比如教堂旁的中央郵局,
外觀仿若歐洲車站,內裡則藏著歷史;
△越南胡志明市中央郵局 圖@Nina
比如同樣建於法國殖民時期的粉紅教堂,
夢幻般的色彩薩滿溫柔,足以將少女心徹底激發,
法式浪漫浸透在亞洲文明之中,
讓曾經的西貢擁有「東方巴黎」的外號。
△越南胡志明市粉紅教堂 圖@Nina
殖民風格之外,則是胡志明市的市井氣,
城市電線混亂纏繞在街道之上,
車流和摩託如蜂群般密集,
Nina和小夥伴都不自覺地護住包,
生怕飛車黨的光顧。
△考慮到人民幣和越南盾的匯率,人人在越南都是億萬富翁
胡志明市分成24個區,
多數外國人都住在1區,
那裡是市中心,配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
Nina也在吃飯時認識了久居胡志明市的英國人Kelsey,
聊起對於這座城市的感受,Kelsey說道:
"儘管看上去很混亂,但西貢其實是個非常平靜的地方。這裡的生活方式很放鬆,大家似乎總是很守時。"
△越南胡志明市一隅 圖@Nina
是的,在很多胡志明市的場所,名稱仍然會帶「Saigon」(西貢),
其中夾雜著當地人對過往的懷念,
和對富裕未來的期盼。
從西貢到胡志明市,
似乎也訴說著越南本身的變遷與融合,
背包客聚集的範五老街又是另一個例子,
△越南胡志明市範五老街,車水馬龍 圖@Nina
旅館、餐廳、旅行社、咖啡館,以及廉價商店參差其間,
令人眼花繚亂的燈光配上轟趴般的音響,
和泰國曼谷的考山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胡志明市給我的感覺,就像曼谷。」Nina如此說道。
△越南胡志明市範五老街,各國人喝得暢快 圖@Nina
差強人意的基礎建設,不夠體面的衛生條件,堪稱災難的地面交通......可以輕易讓中國人找到優越感。
如果抱著尋找杜拉斯筆下《情人》的心態去遊走胡志明市,
你或許會感到失望,
但在這座如越南革新開發鏡子一樣的城市,
又處處有故事在上演著。
正是這所有的混亂與寧靜,傳統與潮流,
成就著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的生活方式。
Kelsey告別時說的話讓Nina印象深刻:
"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用心體會'才能真正喜歡在這座城市。"
△俯瞰越南胡志明市 圖@Nina
04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越南給Nina留下了諸多不好的印象,
比如她們剛到河內的第一天,
就被計程車司機痛宰了一頓,
又比如在胡志明市街頭的一次攀談中,
被嘲諷「中國人賣假貨」,
△越南街景 圖@Nina
但這依然無法阻止Nina不遺餘力地力薦越南——
在那裡,語言不通,微笑就是語言,
在那裡,會找到掩藏不住的中華文化圈痕跡,
在那裡,會遇見熱切的老外,
充滿好奇地想傾聽與中國有關的故事,
在那裡,似乎能尋找到一種快與慢的平衡……
△越南街頭販賣中國風物什的小攤販 圖@Nina
感受因人而異,喜好本就不同,
只是Nina離開越南時沒曾想到,
這個中國人眼中「不起眼」的國度,
會讓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Nina如此說道,
她說越南之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點,
是工資雖然不高,物質生活不算高大上,
但年輕人眼裡有光,就像慶祝男足東南亞杯奪冠時,
民眾眼中閃爍的那樣。
或許正因如此,越南經濟才能如此迅猛罷。
△2001年,國足世界盃出線,中國人舉國歡慶
△2019年,越南男足在東南亞運動會奪冠,民眾湧入街頭慶祝
但其實,討論越南是否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並無太大意義,
國家發展的初衷總是向上生長的,
重要的是,無論何時,
希望我們的眼中,也始終有光。
【本文作者】
Eric,AC米蘭鐵桿,國際足球骨灰級愛好者,那一座城特約記者,曾旅居泰國和留學英國
【版權說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維基百科和Nina、Anni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