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華有什麼後果(究竟是辱華還是自取其辱我們要說一說)
2023-04-18 21:14:16 3
文:@純潔的萬事屋
今天好友問我一件事情,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
由Bilibili網站獨家播放,大會員專享的十月新番『池袋西口公園』引發觀眾不適
在第五集,描述了一個情節,90年代的日本有一群打黑工的中國人
這裡出現了一個女性,被日本家庭收留,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例如對日本的美好國家的感嘆等等,這導致了很多觀眾的不適。
有的言辭比較激烈,評論區很熱鬧。
恰好本人從今年十月大會員過期,無意續費,躲過了這場風波。但學生找到我問怎麼回事,朋友也找到我問怎麼看,我踢開混亂的彈幕借個大會員看了一下,有些想法給大家說說。
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首先,這部動畫並不是主要圍繞在日本打黑工的中國人展開,引起不適僅僅是一個片段。
但是就像評論區有評論指出『倒不如直接說故事背景在20年前,但是各種各樣的細節表明現在設定基本就是現在,然後原封不動搞這麼一出,迎合了普通日本國民對中國的各種「合理想像」,太妙了。希望後面的劇情繼續高分』
一看就知道是老法師了,火球搓的剛剛好,不大不小,你們仔細讀一讀
這裡面有大學問,一陣見血的指明了矛盾:為了幫助觀眾帶入,原著翻拍動畫是進行了改編的,所以存在時空背景與細節表現的重疊,但是在本不該是關鍵的劇情段落上,卻堅持還原原著,這種堅持不禁突兀而且讓人難以理解。
我說句題外話,打黑工這種事情確實在上世紀屢見不鮮,10年前我來福建還聽聞有些地方的孩子根本不參加高考,高中畢業就隨家老遠赴海外打工賺錢,這10年來福建省高考參加人數不斷增加,也確實證明中國人金貴了,海外打工也未必那麼香了,至於2020年還能在日本的新番上看到中國人打黑工的事情,恍若隔世。
想到這部動畫消費主體是日本觀眾,不禁撫掌稱讚:微妙,巧妙,奇妙。
我仿佛坐上了穿越時空的機器,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電臺,那時候有一檔欄目記憶猶新,叫『人間的天堂』。
『人間的天堂』是一個很神奇的欄目,主要圍繞朝鮮展開。有時候心情不錯也會圍繞中國。朝鮮如何被當作人間天堂來做節目?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刷優越感的,這是一齣喜劇節目。然而,隨著天堂有了大浦洞,進入新紀元後,中國發展肉眼可見,優越感真的刷不下去了。
『人間的天堂』停更,我是很遺憾的:日本人不是因為惡趣味感到羞恥而停止,是因為無法獲得樂趣而不得不中止。也就是說,渴望留在過去,迷戀通過取笑羞辱來獲得滿足感的遺老遺少,不僅客觀存在,而且也有市場迎合。只是缺乏一個合適的時機,就像本能,天性一般。
遺憾,失望,天下之大,尋開心的辦法很多,真的就只能靠這一口奶?丟人。
我相信不缺一些抬槓的會冒出『橫店』二字,說到這個就真的找上門打臉了:中國文化娛樂雖然檔次不高,但是底線尚存一絲。以『橫店』為代表的一系列抗日神劇,再低劣,也不過醜化侵略者的嘴臉。試問各位,侵略者還有臉?還要美化?正面?高大?光偉?我們這邊可沒出現過針對日本平民的羞辱影視作品,這是社會底線。如果有,不要說屠狗之輩,讀書之人就能暴跳如雷,更不要說那群高高在上的高等之人了。
中國網民雖然在平臺上口嗨,但像日本以工業化標準量產對他國一般民眾的侮辱貶損刷優越感的文娛紀實節目,實在是不值一提。比如NHK在五六年前拍攝的『世界糧食危機』,開頭十五分鐘不到,就迫不及待的指明全世界糧食不夠吃都怪中國人『暴食』,赤裸裸的地圖炮AOE攻擊,鏡頭裡出現的可都是吃火鍋的普通中國百姓,他們招惹誰了呢?
恰恰是日本,最早在亞洲效仿歐美的大胃王運動,至今日本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極度浪費糧食的大胃王挑戰。在中國已經明令禁止相關直播,在日本依然。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大胃王挑戰致傷致殘致死的報導屢見不鮮,以大胃王挑戰為噱頭在餐飲業常見。日劇,日漫形成文化對外輸出。這麼明目張胆的浪費糧食居然還有臉說中國人吃多了,也是憨憨可愛,我都忍不住想一巴掌過去了。
當我看到『池袋西口公園』的第五集,這個片段讓我很錯愕,我沒有被冒犯到的感覺,而是確定那股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僅僅是90年代同款『人間的天堂』,早在二戰時期,日本為宣傳中國戰區拍了一部電影,講述一個中國女性愛上侵華日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的設定是挨了打的女人居然被對方的魅力徵服。當我看到紀錄片播放這一段趕快收藏並給學生觀看,我很欣慰的教育他們:日本如果是按照這個想法去宣揚宣傳,他們必敗無疑。因為感動的只有他們自己,而我們絕對不可能答應。
所以都2020年了,看能在新番中瞥見這麼一眼,我感到很遺憾,昭和男兒,平成怪物,令和廢物。多少年輪迴,就不能有些許長進?爺爺那一輩的奶頭樂該扔了,居然給孫子輩的讀物中又撿起來?是的,我知道90年代中國人在日本打黑工的堅信和不堪,但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留下奮鬥建設,大家各自奔前程,開心就好。當下的社會環境還是很自由的。然而日本社會還無法擺脫刻板印象,時不時端出樣板戲回味一番,到底人間天堂說的是誰呢?
到此,我還是建議觀眾老爺們不要太生氣,畢竟製作組還原的這個過程,並不是特別的難堪。要知道從上世紀80年代,有一批公費留學生,出國即叛逃。通過檢舉揭發同胞,配合相關司法機構構陷愛國華僑,甚至充當間諜實施破壞行動,成為徹頭徹尾的敗類走狗。這些情節都沒有能在『池袋西口公園』體現。一是原著也沒有,二是即便原著有寫,在2020年拍出來有人會信嗎?
時代變了,即便是沉迷在過去的榮耀和優越感,也無力阻攔。如果是二戰時期,這個打黑工的女孩少不了被誠先生一巴掌打翻,然而現在只能英雄救美亞薩西『誠先生生在了一個美妙的地方呢』 。這也算是小小的進步,我對日本人民期望值本來就不高,指望他們太當人也不現實,小小的肯定一下,希望他們重新做人。
觀影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被冒犯到,因為幾代中國人的努力,讓現在變得更美好,美好到我們的青年看到這一幕不敢相信,而他們的憤怒,是用幾代人的血淚和汗水以及一次次絕地反擊換來的。如果中國還是百年前的那個中國,那麼現在的觀眾不會在彈幕區緩緩的打出一個問號,而是在集中營裡勞作,在排隊領良民證。
最後,我還是十分遺憾的說一句
既然說到了日本社會的美好,為什麼日本人不敢做一個題材?
說個時間點,清末,日本全社會對中國留學生進行資助,那時候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感受了多少陽光溫暖?那個時代日本是亞洲第一個步入工業化,意氣風發,本可有所作為大展宏圖,多麼美好,為什麼不敢在影視作品中還原一下?
而這些留學生回國之後做了什麼呢?中國是否像電影,小說,動畫那樣接受領養選擇歸順呢?
要不要回憶這麼一段?這也是歷史啊,這也不應該忘記啊,為什麼不敢面對呢?
遺憾,只能說遺憾。從一個小小的片段,還是看到了那個停留在奶頭樂的民族,日本沒有未來。
各位青年朋友,別生氣了,我們時間不多了,還是抓緊收拾一下,控制疫情恢復經濟向前發展,過去的血淚不要忘記,不能辜負先輩囑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