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賀捷生與父親賀龍的長徵故事

2023-12-04 13:52:06 2

  1935年11月1日,賀捷生來到這個世界上,然而因為戰亂出生不足20天的賀捷生便要歲部隊進行長徵。因此她也成為了出徵大軍中最小的成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賀捷生與父親賀龍的長徵故事【篇一】

 吃草長大的女將軍

  賀捷生:我先來說一下,因為我是今天來的兄弟姊妹當中最大的。大家看我又矮又小,不太像個女將軍,這是有原因的。我今年76歲,我是在紅二方面軍長徵前19天出生的。當時在母親的懷抱裡,母親帶著我,拉著馬尾巴,忍飢挨餓,走過了長徵,好幾次我都差一點夭折了。長徵中的叔叔伯伯們都開玩笑叫我"長徵老幹部",實際上我是長徵的包袱,我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在紅軍最困難的時候,還要二方面軍的叔叔伯伯和阿姨們關心我。

  在長徵60周年的時候,我說我是卸不下的包袱,你想槍都可以放下,但是唯獨我是要抱著的,是要吃要喝的。長徵途中大人都沒有吃的,怎麼把我帶過來的呢,一直他們都不告訴我。一直到了我過60歲生日的那天,有位老同志就跟我說,"賀捷生,你這條命不容易,你也到了這麼大年齡了,我們要告訴你一件很對不起你的事情。當時二方面軍長徵是最後出發的,走到草地的時候,能吃的草被前邊走過的部隊吃得差不多了,新草還沒有長起來。沒有糧食,主要靠吃草。所以二方面軍的同志面臨的危險不是被打死,而是被餓死。為了勝利走出草地,當時成立了一個叫做試吃組,這個試吃組由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領導幹部組成,他們就去把那個草先吃,完了以後就傳下去,這種草沒有毒,要吃這種草。

  我當時吃的是試吃組的叔叔阿姨們吃的那個草,他們拿著那個草給我母親,說這個你碾碎了餵你的孩子吧,不能讓她死了,因為她是我們的接班人,革命要代代傳下去。我當然不願意吃,因為草畢竟是苦的,於是他們就捏著我的嘴巴,捏著我的鼻子灌進去,哭一聲就吞進去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當中,我在二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關懷下,被抱著走出草地到了延安,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個故事。

  賀捷生與父親賀龍的長徵故事【篇二】

  賀捷生:大家一想到賀龍這個名字,就和菜刀聯繫起來了,覺得他一定是很兇猛,很不講道理,拿著菜刀就把人殺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的家鄉湖南省桑植縣白族自治鄉是少數民族地區,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了,那時非常貧困。我的爺爺他生下來就是小兒麻痺,他種地有困難,靠編織、修理農具,給有錢人家做衣服生活,很窮困。我的家鄉有一些風俗大家可能也不是太了解,那個地方男孩子要早成家立業,所以我父親13歲就結婚了,結婚了不管你是大人孩子,只要你有老婆了,那你就必須是這個家的家長,要負起養活家人的重任。這樣我父親13歲就離開了他的親娘,出外幫助親戚運鹽。當時我們家鄉是沒有鹽的,都要到四川去運,那個時候也不像現在有高速公路,都是很小的山路,為了防身,父親和運鹽的鄉親們身上都要帶著一把刀。

  那一年因為氣侯的原因,鹽化得很厲害,損失很大。那個時候,鹽稅又很重。父親他們運鹽走到一個叫芭茅溪的地方,這個地方從軍事角度來說,是一夫把關,萬夫莫過,很險要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鹽卡,叫他們交稅。父親他們把所有的東西都交了,也湊不起這個鹽稅。官兵讓他們把衣服脫了,用皮鞭狠抽他們一頓,還威脅說過三天要到家裡收稅。幾個青年回家後,組織起來去反對鹽稅,這有了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傳說。

  1935年11月1日,賀捷生來到這個世界上,然而因為戰亂出生不足20天的賀捷生便要歲部隊進行長徵。因此她也成為了出徵大軍中最小的成員。當到陝北時,1歲的小捷生又黃又瘦嚴重營養不良,後來林伯渠,花錢買了一隻奶羊送給蹇先任,才讓賀捷生的營養稍微有點跟上。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當時因為父母都有國家大事要做,於是將賀捷生送回老家。在湘西的山區,貧窮而潮溼,再加上逃荒避難,讓賀捷生童年滲透了苦寒。再加上賀捷生先天就不足,後天又得不到良好的調養,她小小的身體,一直都沒能好好的發育。

  一直到1950年,賀龍和蹇先任才把賀捷生從湘西找回來,當時賀捷生已是一個患有嚴重關節炎、瘸著雙腿的15歲少女了。

  經過賀龍的栽培,賀捷生在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分配到青海民族學院教書,在那裡工作了5年。

  賀捷生文革經歷

  而在文革時期,因為賀龍被迫害,致使賀捷生也難逃厄運,被關押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罰苦役勞改。原本就柔弱的賀捷生,在這裡受盡了磨難,身體也慢慢跨了。不僅如此,賀捷生因白細胞銳減,全身長了大大小小的瘤子。

  在賀龍死後,賀捷生的丈夫也因為受其牽連而被破壞致死,然而即便如此,她始終堅信自己的父親是忠於黨的。

  賀捷生早年艱難的經歷並沒有讓其失去活下去的欲望,文革結束後,她再次憑藉自己的努力重頭開始,如今已是我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同時也是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部長,軍旅作家。

  賀捷生與父親賀龍的長徵故事【篇三】

  春節進入倒計時,窗臺上的那兩盆綠色植物,也像約好追趕那個日子似的,在噌噌地長。它們青蔥,鮮嫩,靜若處子,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修長而又緊密簇擁的葉片,翡翠般晶瑩,就像一束束綠色的光,從清水卵石間潔白的根莖中射出來。早晨醒來,看見它們比昨天又長高了,長茂盛了,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問候一聲:你好,水仙花。

  其實,我是在問候一個人,一個藏在遠方的人。

  這個人知道我喜歡水仙花,每年都給我寄這些狀如洋蔥頭的花種來,整整寄一麻袋。漸漸的,我的朋友們,比如每天伏案寫作的張抗抗,就像生物鐘似的,每到春節前差不多的日子,就會準備好精美而雅致的花盆,等著我打電話過去,告訴她花種到了。但那個藏在遠方每年給我寄花種的人,卻從來不留地址,都是先捎給他在北京的某個客戶,再通知我派人派車去取回來。我至今不知道這一麻袋的水仙花種,是坐飛機來的,還是坐火車或近幾年才有的高鐵來的。

  和他偶爾見過的一面,過去34年了。記得是1981年初冬,當時我老伴李振軍同志還精力旺盛,活得豐富多彩,他除去擔任部隊政治部領導外,還酷愛書法和花草,算個書法家吧,上上下下結識許多具有同樣情趣的朋友。一天,他接到彭衝同志的夫人駱平大姐打來的電話,說彭衝同志和她共同的故鄉福建漳州在中山公園舉辦水仙花展覽,邀我們一塊去看水仙花。駱平大姐老資格了,比我出生還早一年參加革命,人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在風雨中奔走一生的婦聯老同志,還是個老到的水仙雕刻師。我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從香山坐上車直奔中山公園,按約定在水仙展廳與彭衝同志和駱大姐會面。

  駱大姐把故鄉來北京舉辦水仙花展覽的一個行家介紹給我們,說他是某某花木公司的經理,姓朱,叫朱江興,水仙培植和雕刻遠近聞名。站在面前的朱師傅,不到30歲,典型的南方中等個,唇上一溜忙得沒來得及刮去的小鬍鬚,說話閩地口音很重。我和他握手,他先在衣服上擦了擦,再慌忙伸出來,滿是老繭的手又大又有力。「不敢當,不敢當。」駱大姐話未說完,朱師傅侷促地說,他是個農民,地地道道的放牛娃出身,沒有文化,小學都沒有畢業。這是改革開放農民剛剛進城的年代,許多人羞於說自己是農民,朱師傅卻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是種地的,這種與土地相稱的憨厚與誠實,讓我感到親切。說話間,他把我們領到一張臺子前,邊說邊雕起水仙花來。他說,養水仙看似簡單,但要把它們侍弄好,養成漂亮的盆景,在該開花的時候開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仙花生長的關鍵在雕工,在雕刻的力度和部位,比如你想讓它往左邊長,在蔥頭的左邊雕一刀;你想讓它往右邊長,在蔥頭的右邊雕一刀。不然,它們會一直往上長,最終養成一盆蒜苗,開不出幾朵花不說,而且絕不會在你想讓它開花的時候開。但是,雕刻又必須把握好深淺,雕深了會傷了主幹,雕淺了不起作用。如此講解和演示一番,他把剛雕過的水仙送給我們。我收下水仙,要給他錢,他像被火燙了似地慌忙推辭。說能把首長們請來觀賞,是彭書記和駱大姐給他的天大的面子。我覺得不給錢不妥,怎麼能佔農民兄弟的便宜呢?正在推讓中,駱大姐說,水仙花是朱師傅誠心要送的,錢他肯定不收。李主任不是寫書法嗎?筆墨都備好了,給他題幅字吧。我老伴說那好,當場為他寫了副對聯。他看著對聯上的字,不敢評論,一個勁地說好好好。臨別的時候,當著彭衝同志和駱大姐的面,他說:賀大姐喜歡水仙,我以後年年給你寄。當然,當時他就這麼一說,我也就這麼一聽,誰會把這種即興說的客套話當真呢?

  那年春節,我家是在滿屋子飄浮著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度過的。我們住部隊制式房子,裝修非常簡單,也沒有像樣的家具,朱師傅送的水仙花擺在會客室最顯眼的地方,長得特別鮮亮,欣欣向榮的葉片,如同爐火純青的水墨畫家畫出來的,濃淡相宜,每一片綠葉都伸展在恰到好處的位置;冰清玉潔的花,一團團,一簇簇,繁盛而不擁擠,像謙謙君子,與碧綠的葉子相得益彰。家裡有了這盆花,平靜的生活便有了主題,有了亮色。走在路上,都感到身上飄著一股香味。

  我就是從那年開始養水仙花的。我喜歡它們的淡雅,它們的矜持,它們的不事喧譁,甘於寂寞。愛屋及烏,我當然也希望自己具有它們那樣的品格,那樣的高雅。之後30多年,每當春節到來前,我都要養幾盆,放在窗臺上、茶几上。這幾乎成了一種精神寄託,一種虔誠的念想。這30多年,我們的國家和每個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歷了許多事情。我們當年同去中山公園看水仙花展覽的4個人,如今只剩下我還活在世上,也到了80歲了。

  今年再次收到朱師傅捎來的花種,我感慰莫名,唏噓不迭,心裡想,30多年過去,當年從漳州帶著清純的水仙花走進北京的朱師傅,也該歲滿花甲,步入老人的行列了吧?難得他一諾千金,在長達30多年的歲月中,年年如期給我寄水仙花種,而且每次都寄一麻袋來,而且從來不留通訊地址。你想,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在30多年前隨口說一句話,竟如此鄭重地記在心裡,如此信守自己的名譽,這是一件多麼溫馨動人的事!

  就因為年年給我寄水仙花,我同朱師傅有了時斷時續的電話和簡訊聯繫。內容無非是:「賀大姐,花種捎來了,請去某某地方找某某領。」「朱師傅,花種收到了,請告訴我你的通訊地址。」蹊蹺的是,電話或簡訊每每到此,他都有意無意繞開了,有時推說客戶來了,下次再說,有時乾脆像一條魚,剛一冒頭便沉進深海,等來年再冒出來。我明白,他還像當年那樣害怕我給他付錢,或回贈他什麼禮物。在他看來,自家苗圃培植的水仙花,每年給看望過他的人捎幾蔸過去,表達的是他的心意,就像城裡的人每年給朋友寄賀卡,只說明他依然記得對方,想著對方;如果用它們換取禮尚往來,就不厚道了。

  有時候,我們也在電話裡說點別的。比如,我會問他家裡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經營花木壓力大不大?需要不需要我為他做點什麼?他總是說家裡好,公司也好,什麼都不需要。雖然他開的是家族公司,但兄弟妹妹都聽他的,沒有別人家常遇到的那些糟心事。

  後來,從零零星星的消息中,我尋章摘句,基本復原了他的人生履歷:朱師傅的家鄉漳州市龍海縣九湖鎮長福村,素有種花賣花的傳統,但經過我們都知道的幾十年折騰,這門傳統產業完全荒蕪了。政府允許種花賣花後,在老父親的帶領下,他家重操舊業,五兄妹在自家的五分自留地裡種起了四季橘、扶桑、三角梅、茉莉和榕樹等花木。排行老三的朱師傅因性情溫和,苦累無怨,又能誠實待人,便由他挑著去漳州城裡賣。漳州的街街巷巷走遍了,他便壯著膽子,坐上火車,把花弄到廈門去賣,福州去賣。漸漸的,他家的花,進了上海,進了北京。進的還不只是尋常百姓家,而是亞運村和人民大會堂這樣的國家聖殿。1981年來中山公園參加花展的時候,他已經像模像樣地辦起了名為「萬興園藝」的家庭公司。尊逐漸年老的父親為經理,他當副經理和法人代表。他看準的事,承攬的業務,無論賺錢還是倒貼,兄妹們從無怨言。幾年過去,村子裡家家經營花木,原本的長福村改為由陸定一同志題名的「百花村」。在豎起巨大牌匾的同時,開滿鮮花的村莊也成了漳州花木交易的集散地。但村莊興旺了,競爭也激烈了。這時,又是他讓這個面臨挑戰的家轉危為安:那一年,他隨團去東南亞考察,發現一種叫海棗的樹種,很適合國內老百姓家的門前屋後栽種,還可以當美化城市的綠化樹,當即買了種子回來繁殖。此舉讓他的家族公司異軍突起,直到今天,他培植的海棗樹仍然暢銷不衰。朱師傅對花木的熱愛,還體現在他特別能開拓花的種類。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市場的鮮切花配葉品種異常單調,只有滿天星一枝獨秀,他試著把鐵樹、針葵、腎蕨引入配葉種類,結果大受歡迎。更神奇的是,有一次,他無意中發現村子野地裡生長的一種排骨草,有用來做鮮切花配葉的前景,便一蔸蔸挖回來,在公司的苗圃裡進行馴化,最終得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商家的認可。1990年,他家獨自出產的這個排骨草鮮切花配葉,被亞運會列為指定產品。

  許多年後,朱師傅的家族公司興旺發達,擁有員工100多人,承租了800多畝土地闢為花木生產基地,構建塑料大棚4萬平方米,與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的上百家花木公司建立了業務往來,產品外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作為固定資產,在他們的花木基地,還存有400畝4萬多棵海棗大苗。朱師傅自己,更是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最風光的,是被推舉為百花村的黨支部書記、漳州市花卉協會會長。

  最讓我驚訝和佩服的是,由朱師傅作為主心骨支撐的家族公司,30多年不離不散,堪稱奇蹟。我們知道,產業搞大了,帳上有了大把的錢,別說朋友合夥開的公司,即使父母創下的家業,最後鬧得兄弟分家、反目成仇的,也屢見不鮮。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好像是我們這個民族揮之不去的陋習。在漳州花木界名聲響亮的朱師傅家卻不這樣。我推算過,農村人日曬雨淋,夜以繼日,排行老三的朱師傅都60多歲了,他勞累了大半生的大哥和二哥,早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比他小几歲的四弟和33歲才結婚但從未離家的妹妹,也都年過半百了。問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自己已經成家或正要成家的孩子,就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嗎?但五兄妹情深義長,沒有任何人提分家。擁有20多口人的這個大家族,依然在一棟房子裡住,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在公司,老大老二和四弟各管一攤,都對當家的朱師傅負責。在家裡,由妹妹朱紅棗任總管,不管哥嫂還是弟媳,都得聽她的。飯由誰做呢?四個媳婦輪流做,一人一個星期。她們不光要負責家人的一日三餐,還要給工人們準備飯菜。四個女人誰病了,誰臨時進城辦點個人的事,另外三人自動補缺。客戶隨時上門來拉貨,遇上吃飯的時候,有勞動能力的都會放下碗筷去忙碌。因此,家裡長年開流水席。聽說,有人依據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建議他們也追趕潮流,在家人中設立股份制。五兄妹沒有一個贊同,說兄弟如手指,一搞那個股份制,就分你我他了,一個家也就散了。

  聽到這些消息,我為朱師傅和他們的家族公司感到由衷的高興。現在說到農民,說到農民的家族企業,就說他們觀念落後,沒有現代意識;都希望他們做大,做強,做到城裡去,做到世界上去。為什麼不能遵照他們自己的意願,在本鄉本土,全家人和和睦睦地經營下去,傳承下去呢?要知道,家和萬事興,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一種最高境界。就像朱師傅說的,家和了,事興了,還有什麼可求的?

  春節前,我託朋友給朱師傅打電話,告訴他今年捎來的水仙花種又收到了,並再次提醒他,我現在還沒有他的聯繫地址。這次,他爽快地給了地址。原來,他在報紙上看到我出版了一本新書,還得了好幾個文學獎。他對我的朋友說,可不可以請賀大姐也給他寄一本書?而且希望我在送給他的書裡,籤上名字。

  哦,這個再也不在遠方藏著的人,這個幾十年就像他培育的水仙花那樣謙卑,那樣保持著清水洗塵本色的人,他對我的要求,是這樣的樸素,這樣的輕微!正因為這樣,在寄給他的那本書上,我不僅籤了我的名字,還寫下了我每天看到水仙花時的那句問候:

  「你好,水仙花!」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