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勤政為民主題徵文
2023-12-04 06:28:26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肩負著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實踐著人民群眾的期望,我們更應心繫人民,時刻將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難,勇擔當,真作為,在崗在行在狀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擔當勤政為民主題徵文一
身為「人民公僕」的黨員幹部,為民服務是天職。黨員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這一神聖的權力承載著民眾的殷切期盼,人民期盼我們能為民謀利益,造福祉,我們的責任重大,使命厚重。
然而,也有少數黨員幹部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淡薄,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非但不為人民謀利益,反而卻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了巨大損失,給國家黨員幹部隊伍抹了黑,影響了政府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重慶事件,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劉志軍案件,「表叔」楊達才事件,湖南碩士女處長尹春燕貪汙受賄事件……一個個沉痛的教訓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敲響警鐘。
湖南碩士女處長尹春燕落馬事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究竟就是什麼讓這樣一位高學歷、高水平,前途無量的年輕女幹部誤入歧途,落入深淵……是黨員幹部的責任與道德,是黨員幹部的義務與擔當,人民的回答是這樣地擲地有聲。尹春燕作為一名法學碩士,年輕有為,但她卻未能守住公務員的道德底線,未能正確履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更未能將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放在心上,最終倒在「權錢」之上。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縱觀歷史長河,唯有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為政者,只有勤政愛民,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少數黨員幹部不履職、不盡職的行為在為我們敲響警鐘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敬畏責任,一心一意為民才是為政之要,才是一個黨員幹部應有的擔當。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這樣的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一次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以德立身,勤政廉潔、勤政為民的正能量,樹立起一座座精神的豐碑,不斷引領著廣大黨員幹部在做好人民的公僕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年過九旬的離休老黨員幹部宋英捐獻出她和老伴姜美善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的100萬元積蓄,並設立了「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用於幫助生活困難的老黨員和貧困學生。她卻用最樸素的方式把對黨的深厚感情毫無保留的釋放出來,她用淳樸的舉動展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嶄新形象,她堅定的信念,淡泊名利的革命本色,扶危濟困的大愛情懷是一種高尚的價值追求和道德追求,是我們黨員幹部應有的價值觀,她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學習。
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楊善洲同志,在近40年工作時間裡,牢記責任,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兌現了自己「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楊善洲同志又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並將林地無償捐獻給了國家,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是我們的學習楷模。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更應學習楊善洲同志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踏踏實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人民群眾服務。
黨員幹部的責任就是要做好份內應該做的事,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以人民利益為主,為重!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線執法部門的城管執法大隊的黨員幹部們,身肩維護城市良好市容市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任,我們能否盡心履職,關乎市民的生活質量,關乎城市的形象。
為人民服務,身為城管執法大隊的黨員幹部就是要做到思想上求實,忠於職守。公僕責任是一張網,維繫著人民群眾與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義務,把為人民服務的責任作為一種信念去追求,文明執法,依法管理,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技能,改進城市管理方法,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每名執法人員都盡到了責任,都履行了義務,城市就更加整潔有序,市民生活就更好,政府就能得民心,聚民力,搞建設,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人民生活幸福了,社會才能和諧穩定。
為人民服務,身為城管執法大隊的黨員幹部就是要做到工作中務實,勤政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我們只有將這一權力用之於民,務實工作,勤政為民,在日常城市管理中,傾聽群眾心聲,問需於民,才能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拉近同人群民眾的距離,才能切實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推進城市管理各項工作的開展,進一步發揮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鞏固我黨執政黨之基,以自身之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為人民服務,身為城管執法大隊的黨員幹部就是要做到作風紮實,嚴於律己。責任是對自我的一種約束。社會紛繁複雜,浮華浮躁多,誘惑陷阱多,我們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在工作中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中向低標準看齊,實實在在做好人民的公僕,自省自律,清正廉潔,才能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肩負著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實踐著人民群眾的期望,我們更應心繫人民,時刻將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難,勇擔當,真作為,在崗在行在狀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堅信,我們真心以民期盼為念,真情為民服務,用信念守衛責任,用堅持實踐責任,用奉獻敬畏責任,一定能換來人民的幸福的生活,通州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擔當勤政為民主題徵文二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的重要講話,簡潔明了、深入淺出、有的放矢,深刻闡發了開展兩學一做的具體要求,傳遞出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歷史責任感和堅定自信心,讓我思索良久,心潮澎湃,思緒翻滾,是我今後工作的指向標、引路人,指導我勤政為民,勇於擔當。
讓我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不迷茫,不失落,不消沉,踏踏實實工作,把責任扛在肩上。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平時所經常面對的都是最基層的農民群眾,敢於擔當、敢於承擔責任,是我們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最基礎品行,我們要牢固樹立問題意識,要樹立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把責任扛在肩上,要讓老百姓知道,政府是為人民當家作主的。你所反映的問題,你所需要解決的困難,我們一定為你逐一研究解決,不拖不拉,不踢皮球,不優親厚友。我鎮是淠河生態經濟帶的四個鄉鎮之一,又是一個合併的人口大鎮,招商引資的項目、徵地項目等比較多,工作急難險重,必須發揚這種責任精神,勇於擔當,堅持不猶疑、不觀望,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奮力拼搏,不辱使命。
把群眾放在心中。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做踐行「三嚴三實」的表率與標杆,深刻領悟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甘做為民服務的,默默耕耘黃土地的「老黃牛」精神,堅持時刻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中,不喊空口號,要勤察民情,體民情,聆聽民聲,順民心,解民意,真正為他們解決衣食無憂。群眾無小事,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天大的事,難辦的事,對我們領導幹部來說,也許只是一句話的事,我們必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我們替群眾解決了問題,群眾就會與我們擰成一股繩,拴成一條心,於無形中在群眾心裡樹立起了威信,有助於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生病有處醫,貧寒有處幫。心中有了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得到了溫飽,得到了幸福,歡悅的心情與舒心的笑臉常掛臉上,說明你的工作就務實了。那麼反過來,人民群眾也會把你裝在心中,認同你,也會為你著想,為你分憂,為你的工作出謀劃策,不講價錢,不計報酬的傾力相助。
把能力化為業績。我們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俗語曰:「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面對的是廣大基層人民群眾,如何服務好於人民,我們首先要善於學習,深懂吃透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例如,土地確權、計劃生育、國土城建、扶貧脫貧、城鎮醫保、美麗鄉村建設等等,我們都得熟悉,不能只知其中一項,要全面了解並精通,不要等群眾需要你時,你卻一問三不知,或推諉糊弄了之是堅決不行的,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就是要堅持事實求是,不說假話,要真抓實幹,這樣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百倍信任、理解、支持。比如在扶貧工作中,對貧困戶除了給予一定的救助之外,還要真正做到幫扶、排除困難、就業等根本問題,才能幫其脫貧致富。還要及時解決群眾反映迫切的環境衛生、道路、看病難、貧困戶、徵地拆遷補償、危房改造等問題,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衝鋒陷陣,一切以群眾利益至上,群眾就會敞開心扉接納我們,向我們說真話,我們基層幹部的形象才會在他們心中一點點高大起來,才能成為他們的貼心人,你敬他們一尺,他們就會用敬一丈來回敬。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能夠在全縣取得先進位次。
把形象樹立起來。以務實的作風勤政為民,勇於擔當。黨把責任重擔放在了我們的肩上,那麼我們就要有能力把它扛起來,而且要永遠的扛起來,我們要清政廉潔,依法行政,恪盡職守。作為最基層領導幹部的我們需謹記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身體力行。我們必須帶頭廉潔自律,做好表率,不攀比,不講排場,不比闊氣,不講享受,不比消費,狠剎「舌尖上的浪費」,減少公務接待次數,縮小開支,騰出更多資金改善民生,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多幫助扶持幾家困難戶,多修幾條路,把錢用在刀刃上,多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以少積多,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這樣才能取信於民。「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人民的誇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執政黨的目標,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想,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讓我深深體會到,每個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獻言獻策,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我們更應以建設好自己國家奉獻社會為己任,用焦裕祿情懷勤勉自身,踏實工作,勤政為民,勇於擔當,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為百姓謀福祉,真正把習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實在具體行動上,紮實做好本職工作。
擔當勤政為民主題徵文三
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推進「區政合一」這一全新的工作中,面對新城老城並存、園區農區同在、基礎設施落後、社會結構複雜、體制矛盾突出等問題,邱樹華團結帶領高新區一班人,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克服重重困難,應對各種挑戰,短短時間內就形成了人合、力合、心合的良好局面,呈現出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不斷改善的良好發展態勢,凸顯了1+1>2的優勢效應,實現了自治區黨委和烏魯木齊市委的戰略意圖,得到幹部群眾一致認可。她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12年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6月30日,又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優秀縣(區)委書記。
保穩定促和諧,落實第一責任堅決有力
「區政合一」後的高新區(新市區)面積達300多平方公裡,人口100多萬。作為一把手,邱樹華肩上擔負的維護穩定的責任重大。
她始終堅定不移地履行維護一方穩定的重大政治使命,正確處理抓穩定和抓發展及其他工作的關係,帶頭堅持經常性深入維穩一線、吃住在維穩指揮部,確保領導幹部三分之二時間在基層,有力推進了維穩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四年來,高新區(新市區)不僅克服了警力不足的困難,率先組建了巡防大隊,科學合理設置了多個巡控點(警民服務站)覆蓋轄區所有重點區域、輻射全區城鄉範圍,還率先招錄組成視頻巡控專職力量,提升視頻偵查、巡控及信息研判等能力水平。提出了「全時空巡控、精確化打防、實兵視頻相結合、開創維穩新常態」的思路,搭建三級監控平臺,將「網格化」實兵巡邏與視頻監控巡邏有機結合,開創打防管控新模式。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構建了全區大督查機制,著力在抓實抓深抓細上下功夫,不遺餘力維護轄區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今年3月11日,在高新區(新市區)河南東路發生一起暴恐案件,案件發生後,附近巡控點執勤民警、巡邏防控大隊隊員、派出所民警及武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邱樹華也立即趕赴現場,果斷處置,由於視頻巡控發現及時,維穩人員反應迅速,極短時間內封鎖現場、疏散群眾,控制並抓獲暴恐分子,對受傷群眾進行及時搶救,較好地發揮了全方位打防管控體系的重要作用,使案件在1分鐘內得到平息,極大地降低了社會危害。
針對這一案件,邱樹華帶領高新區(新市區)相關負責人現場調研,反覆研究,要求政法、公安等部門深挖細查,全面掌握了解案件發生過程及犯罪嫌疑人詳細信息,深入反思,舉一反三,按照加強薄弱點、整改隱患點、控制風險點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維穩責任措施的落實,全力以赴維護轄區社會穩定。
謀發展增實力,推進第一要務成效顯著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15家,是全疆首個高新技術企業過百的園區,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區政合一」前的7.2%提高到20xx年的18.5%,今年將力爭建成全疆第一個GDP超千億元、財政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充分發揮其在全疆經濟發展主力軍和排頭兵的作用。
無論形式怎麼變化,邱樹華始終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沒道理」的思想,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都能針對實際,想出一些新思路,拿出一些新辦法,並經常性走訪調研、現場辦公,及時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融合優勢,突破發展瓶頸,使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
截至20xx年底,高新區(新市區)當年財政收入達90.12億元,不僅位居烏魯木齊市七區一縣之首,近乎佔烏魯木齊市財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而且還超過了全疆大部分地州。更讓人嘆服的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下,高新區(新市區)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三年以每年淨增20億元的速度增長,招商引資連續五年以每年增加100億元的速度突破。
在指標任務和重點項目上,邱樹華更是親自抓總、協調督辦。今年年初,新疆最大的上市公司—申萬宏源集團公司正式入駐高新區(新市區)後,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道:「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堪比上海浦東新區和上海自貿區。」
惠民生為百姓,自覺踐行黨的宗旨
高新區(新市區)高度重視轄區人居和發展環境,累計投入82億多元用於城區和工業園區建設。連續四年紮實開展大規模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城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增和提升綠化面積4萬多畝,全區綠化覆蓋率達35.7%。承擔了全市「煤改氣」30%的工程量,為實現烏市「藍天工程」發揮了主體和關鍵作用。積極推廣節能節水技術,成為新疆唯一一家入選全國首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在烏魯木齊市城北擴建中,邱樹華親自掛帥總指揮,帶領工作人員發揚「白加黑、五加二」頑強拼搏精神,吃住在工地,全力打好攻堅戰。城北主幹道和北京路北延綠化工程比計劃提前一年完工,全長40多公裡的「三縱四橫」路網工程兩年建成,不僅推動了首府城市北擴戰略的實施,也為高新區(新市區)擴展了80多平方公裡的發展空間。
「區政合一」後,高新區(新市區)農村區域面積達146.35平方公裡,農村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6萬人,成為烏魯木齊市的農業大區之一。
面對農業農村工作新形勢、新任務,邱樹華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經常與農民坐在一條板凳上嘮家常、聊村務,掌握第一手資料,解決突出問題,贏得了廣大村民和村幹部的好評。去年,針對地窩堡鄉小地窩堡村電網、自來水管網基礎設施薄弱現狀,邱樹華多方協調市屬部門和周邊單位,投入配套資金582萬元,完成電網改造任務,投入4509萬元做好自來水管線改造,使近4000村民喝上了自來水。
在「區政合一」四年中,高新區(新市區)共投入116.43億元,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近兩年的投入佔當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73%以上,切實讓高新區(新市區)發展成果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