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業的階段性(新聞事業的性質是什麼)
2023-11-03 05:23:13 1
從20世紀至今,我國新聞攝影事業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新聞攝影自1842年在德國韓柏的大火中萌發以來,至今不過160你那的歷史。這期間,新聞攝影技法與觀念,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變和蛻變。發展到現在,新聞攝影的拍攝於傳播技術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新聞攝影的觀念也已從早期圖文並茂的版面美化手段,演變為一種獨立的、具有獨特優勢的新聞報導手段。新聞攝影的產生與發展,依賴於兩個因素。一是攝影技術的產生與發展;二是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攝影技術的發展,為新聞攝影採攝手段躍上了新臺階提供了技術條件。1新聞攝影的萌芽:第一張新聞照片的誕生1842年5月5日至8日,德國漢堡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四天大火,漢堡城被夷為一片廢墟。當時以銀版攝影術為各界人物拍攝肖像照的微細畫家是史特爾茨納與比歐烏,進入火災現場拍攝了很多火災遺蹟的記錄照片。它是攝影術誕生3年以來,第一次用於記錄歷史事件的照片,它代表著新聞攝影的萌芽。2 新聞攝影的誕生:專程記錄戰爭 1855年2月,新聞攝影史的傑出人物、戰爭攝影的先驅者、英國攝影家羅傑.芬頓,在商賈的贊助下,帶著助手和儀器奔赴前線拍攝克裡米亞戰爭。芬頓客服了巨大的困難,在3個月的艱苦工作之後,帶著360快底板回到了英國。他的照片在今天看起來並不能給人以戰爭紀實的感覺,其畫面形象展示的是火線後方經過故意打扮擺布的戰士,他們抽抽菸、喝喝酒、看看報,看起來十分輕鬆,被攝影史家形容為是「給人以安慰的描寫的、最早記錄戰爭的照片」、」像郊遊一樣的照片」1 19世紀中期世界風雲的激蕩,使攝影成為新聞傳播的工具,真正的新聞攝影誕生於攝影術問世以後人類動蕩變換的戰爭烽火當中。從此新聞攝影開始從繪畫主義的攝影熱潮中分離出來,成為切入現實社會、專門捕捉天下大事的新聞傳播手段。3新聞攝影的展開:社會紀實與「關懷攝影 新聞攝影的誕生石與出現在戰火烽雲背景中傳奇般的任務芬頓、布雷迪分不開的。而新聞攝影的全面展開,則依賴於一批關注社會問題,對生活懷有熱切關懷之心的社會改革家。他們現實被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所觸動,然後想起利用這些照片賴揭露社會問題,喚起社會公眾的關注,並促進措進行改變。也就是說,社會紀實攝影不僅僅是客觀記錄,而是帶有鮮明的社會改革目的:揭露與解決。4 從展覽流傳到製版印刷上報 儘管在攝影術剛誕生時,人們就開始探索把照片印在紙上的技術,但近半個世紀也未能完成這項研究。因此新聞攝影誕生以後的相當長時間裡,新聞攝影作用的傳播方式,都局限於個人、集團間的傳閱,進而也只是攝影展覽與幻燈演講的形式與公眾見面。有限的傳播面限制了新聞攝影的影響力,社會功效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 1880年美國的霍根,和1882年德國的麥森巴哈,分別設計出照片銅板術的印刷術,並分別應用於紐約的《每日圖畫報》與德國的《萊比錫插圖報》。1880年3月4日,紐約的《每日圖畫報》印出牛頓拍的《棚戶區的違章建築》片,被認為是世界上報紙刊印的第一張新聞照片。 到了25年以後的1904年,照片銅板術才開始廣泛運用於報紙新聞照片的印刷。1904年1月7日,英國《每日鏡報》創刊,世界上才開始有了用照片作各版插圖的報紙,世界上各大報紙也紛紛地增設攝影畫刊。這樣,報紙新聞攝影才開始有了發展。 這種新聞攝影傳播方式已一確立,新聞攝影在真正意義上進入了社會。報紙對新聞攝影作用的大量需求,也使社會上出現了職業的攝影記者。新聞攝影才開始進入成熟階段。
新聞事業的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什麼?怎樣認識這些規律?
l 新聞事業發展基本規律
1、、經濟體制決定新聞體制——世界各國新聞體制差異很大,都是從各國國情出發,由它們的、經濟體制決定的,也受文化傳統影響。
2、生產力水平決定新聞事業的發展水平——新聞事業隨生產力水平發展而發展,生產力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大小。
3、傳播工具的物理性能決定傳播工具的特點——報紙、廣播、電視同時存在,同時發展,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無法互相取代。
4、讀者的需要促使報紙多樣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讀者群不斷擴大,讀者的信息需求也越來越多樣。這促進了報紙的多樣化發展。不斷適應讀者需要,這是報紙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條規律。
5、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決定新聞體裁的多樣化——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新聞體裁也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獨立的發展過程。
6、新聞教育適應新聞事業而產生、發展。
l 規律一:、經濟體制決定新聞體制
考查點:新聞體制定義、新聞媒介所有制形式、從國家制度看新聞媒介特點
新聞體制是新聞事業的所有制性質、決策機構的構成、新聞事業的結構和社會對新聞事業的制約機制等。新聞體制集中表現為媒體的所有制問題。
如何看待當前新聞事業的階級性與社會性
新聞事業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階級性在新聞事業的範疇內更多的表現為黨性原則。資本主義社會,諸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他們的新聞事業是建立在維護階級統治的基礎上的,傳媒大都在資本家的控制之下,媒體在享有很大自由度之下也是受到很大的本質上的限制。同樣的,在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新聞事業是本著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原則的,媒體更多的體現中國的政策,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之下,很多的地方媒體,或是商業媒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先求效益,有很多不合適的節目被製作出來。
社會性應該是和階級性相對立的一個概念,作為新聞事業,應該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起到大眾傳媒的功能,輿論監督,環境協調,社會遺產傳遞等。紕漏之處,見諒。
新聞事業為什麼具有階級性
黨性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和最高表現形式。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指的是新聞媒體和工作者在從事新聞活動時必須遵守所屬階級或政黨所規定的各項行為準則。只有馬克思主義政黨才敢於公開承認並執著堅持新聞事業的黨性。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政黨是階級社會的產物,當世界上還存在著階級區分的時候, 新聞事業就不可能沒有階級性和黨性,也不可能成為「超階級」 的「社會公器」、「公共通訊工具」。
規律是什麼?怎麼看?如何按照規律做事?
規律是需要自己找的 自己研究唄
新聞學的發展規律
生產力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人們對信息需求日益迫切,從而刺激新聞事業的發展;整個社會的教育面擴大,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讀者群越來越大;廣告越來越多,新聞事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中獲利豐富的企業,刺激了投資和擴大再生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為新聞事業提供了發展所必需的物質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