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抗戰精神徵文800字
2023-11-03 09:43:27 2
【篇一】我出生在和平建設年代,沒有親眼目睹和親身經歷過先輩們與日寇浴血奮戰的場景,也沒有切身體驗家園被燒殺搶奪的感傷與悲情,但日本帝國主義血淚斑斑的罪行記錄著家鄉被屈辱的歷史,家鄉這片土地上的穆嶽、魏安邦、白克敬等先輩先烈們捐軀救國那可歌可泣的事跡留下了深深印痕。
有一段歲月,是那麼波瀾壯闊,刻骨銘心。渾源是革命老區,1937年9月15日日寇侵佔渾源城,到1943年日軍退出渾源,在恆山大地上懷著救國救難理想的幹部群眾與敵寇開展了一場場拼死鬥爭,北嶽大地到處留下民族英雄、革命先烈驍勇徵戰的歷史遺蹟。唐莊慘案、凌雲口慘案、劉官莊慘案、黑石村慘案、火石頭慘案、破兌臼慘案、土嶺慘案等40餘起大小慘案,殘殺無辜群眾4000多人,記錄著恆山腳下北嶽兒女艱苦的磨難、不屈的抗爭的血淚歷程,殘暴的法西斯日本只能激發起家鄉父老更加誓死的抗爭,堅決不當亡國奴的民族深情打下了深深烙印。
有一種精神,是能夠穿越歷史,輝映未來。國難當頭,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愛國群眾,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盪氣迴腸的愛國之歌。中共渾源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抗日英雄穆嶽,出生遼寧,1938年7月調任中共渾源縣委書記帶領開展抗日鬥爭,組建新縣委和渾源戰地動員委員會,配合八路軍共同開闢渾源抗日根據地,很快在縣、區、村建立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武委會等抗日群團組織和武裝組織,建立渾源縣基幹遊擊隊,開展合理負擔和減租減息運動,帶領全縣人民抗擊百年不遇洪災,帶領群眾開展遊擊抗擊日寇。1943年,率武工隊搗毀2個日偽村公所和3座日偽炮樓,迫使日軍退出渾源。1944年8月3日,由於叛徒出賣遭日偽軍包圍,於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34歲。1989年8月3日,為緬懷先烈,紀念烈士功績,並把渾源縣示範小學改名為穆嶽小學。祖籍渾源縣的白克敬,是聞名三晉的抗日英雄,滿門忠烈,血灑北嶽。1944年,中共渾源縣委表彰白克敬一家「滿門忠義」,《晉察冀日報》稱頌他及其家庭為「鋼鐵的意志,模範的家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狼牙山五壯士打完最後一顆子彈,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8位女戰士,誓死不屈挽臂沉江,記錄了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8年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率領全國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70年前,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以傷亡3500萬人流血犧牲的慘重代價,打垮了驕橫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殲滅日軍154萬餘人、偽軍118萬人,我們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硝煙早已散盡,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鍛造出了民族之魂,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先烈的史跡,寫成了民族解放史上光輝的一頁,先烈的鮮血,灌溉了祖國獨立自由之花,先烈為了祖國的利益而犧牲了自己的一切,凝聚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一面浸透烈士的鮮血的勝利旌旗,迎風招展,獵獵飄揚。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每一位炎黃子孫更加神聖的使命,我們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勁頭,砥礪英雄奮進之志,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徵程上開啟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壯麗詩篇。
【篇二】20xx年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鬥爭,銘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做出的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以史為鑑,弘揚愛國主義,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我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抗日戰爭牽制了日軍的大部分主力。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在八年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對世界各國人民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和全面抗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短短的4個多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是中國共產黨面對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率先捐棄前嫌,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同年8月中共中央就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督促下,同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在戰略防禦階段,******官兵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日,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但先後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逼迫遷都重慶。而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的路線,改編了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敵後戰場,從戰略上配合了******軍作戰。
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在《論持久戰》指引下,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同時打退了******的三次****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
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同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命令,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抗戰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沒有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面抗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
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環境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就要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環境,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以史為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更加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國家實力。以史為鑑,戰爭就要死人,我們要牢記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史為鑑,鬥爭才能勝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不會改變,面對帝國主義的挑釁,我們絕對不能退讓,只有針鋒相對,才能保證國家安全,才能維護世界和平。
抗戰精神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所鑄就的前僕後繼、不屈不撓、團結奮鬥、反抗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今天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精神財富。發揚抗戰精神,可以進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我們發揚抗戰精神,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