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250字
2023-11-02 23:22:47 1
篇一:《名人傳》讀後感
以前,我在書店裡看書,知道有《名人傳》這本書,我一看書名,便失去了看的興趣。「名人傳」無非就是介紹一些名人的生平,無聊透頂,絕對沒有童話、小說有趣,我便一次次與《名人傳》失之交臂。
這次寒假,我特意從書店借來這本《名人傳》,仔細閱讀,時間長了,不僅發現《名人傳》中介紹的人物、經歷如童話般曲折、如小說般迷人。特別是人物那一種種金子般的精神與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如貝多芬,遇到困難不氣餒,勇往直前不退縮;米開朗琪羅,對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不放棄;託爾斯泰,對事物的認真觀察,仔細思考……
這個寒假,我從《名人傳》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這也應該是名著帶給我的。所以,我從《名人傳》上得到,我應多讀名著。
同學們,名著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一起「好讀書,讀好書」吧!
篇二:《名人傳》讀後感
讀了《名人傳》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很多的故事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上。
貝多芬雖然身有殘疾,卻是一個音樂天才,人卻志不缺。他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重壓下,仍然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貝多芬一生創造了很多曲子。最文明的是貝多芬交響曲,貝多芬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成為了偉大的音樂大師。我認為歷經磨難,才能成功。路是我們自己選的,咬著牙也要把它走完。
託爾斯泰的容貌醜陋,這是他自己都感到傷心絕望,但他絕對真誠可靠用於盡責, 胸中燃燒著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為自己的祖國甘心付出自己的生命。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我看過之後深受感動,他們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了超出了普通人的幾倍,就憑這一點,我們難道還不能像他們學習嗎?
篇三:《名人傳》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文中有三大類,有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託爾斯泰傳。
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可是他的童年並不幸福。在他13歲的時候,媽媽就因肺病而去世,當時他感到十分痛苦,此外還有比病魔更殘酷的憂鬱。但是貝多芬並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將痛苦化為動力,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他這種堅強的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中還介紹了貝多芬在給他的朋友的信中寫到:「我的祖國,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裡,始終與我離開它時一樣美麗、一樣的明亮。」在這裡可以看出貝多芬是多麼地思念自己的祖國,想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篇四:《名人傳》讀後感
有一天,我在哥哥的房間裡找書看,找來找去,找到一本《名人傳》,我仔細一看,裡面有好多我認識或不認識的名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王贏正和大發明家愛迪生。
秦王嬴政講的是嬴政滅掉韓,趙,魏,楚,燕,。齊。修築萬裡長城,統一全國,統一錢幣,平定六國後,就開始鞏固統治的改革,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皇權的制度,他還廢除了郡縣制。
愛迪生是一個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留聲機,活動電影,攝影機……其中電燈是他最大的貢獻。
我們要學習那些鳴人的精神,只要踏實肯幹,不怕失敗,再難的事也會有成功的一天。
篇五:《名人傳》讀後感
這幾天我連夜讀書,終於把《名人傳》這本厚厚的書給讀完了。
在這本書中,最最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因為在他17歲時失去了母親,這已經是夠大的悲痛了,可是老天還是不肯放過他,幾年後,他的耳朵又聾了,這又給了貝多芬沉重的打擊,但是,他一點也沒放棄,戰勝了自己身上的病痛。隨後,他寫出好幾部音樂作品,分別是:《D調彌撒曲》、《紀念巴赫的前奏曲》……
書中分別還介紹了米開朗琪羅、託爾斯泰他們都有不幸的童年,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通過自身刻苦努力,終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書中三個人物的不平凡的經歷深深打動了我,他們的精神、學習態度是我學習的榜樣。
篇六:《名人傳》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名人傳】。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最想寫的一個人就是關天培。
關天培是清末愛國將領,鴉片戰爭爆發後,任廣東水師提督的關天培極力反對欽差琦善的投降政策,在沙角、大角兩個炮臺相繼失守之後,他親赴靖遠炮臺坐鎮指揮。後因琦善的破壞,他只剩下450名官兵和幾十門大炮,彈藥不足,供給困難。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他還是不投降,最終戰死疆場。 讀完這個故事,我為關天培的志向而感動,同樣,我還為綺善的政策而羞恥。是啊,中國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關天培這樣的人,才能有今天。
篇七:《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是世界傳記文學作品中的傳世經典。它是描繪人類心靈的三份手稿,以激情文字譜寫了三首英雄讚歌: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米開朗琪羅——一個憂鬱症患者,一個賦予巖石生命的工作狂,享受痛苦捨棄歡樂的英雄;託爾斯泰——一個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安撫良心的英雄。
他們的人生經歷不同,但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的是相同的成功和輝煌!他啟示我們:人要勇於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苦難,不向困難痛苦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