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讀後感
2023-11-02 18:54:03 1
篇一:空城計讀後感 張昕童
今天,我讀《三國演義》就被裡面的文章《空城計》退兵所吸引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後準備撤離西城縣,司馬懿帶領十萬兵馬氣勢洶洶向縣城逼近。而此時諸葛亮臨危不懼,眼看魏軍正向縣城蜂擁而來,他卻讓人大開城門,在門前安排20幾人掃地,灑水,然後他自己衣冠楚楚的在城樓上彈琴,這位老將卻認為裡面有埋伏調頭就走了。諸葛亮沉著、穩重、巧妙的運用了空城計,保住全城人的性命。
這個古事告訴我們:要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氣,臨危不懼,有時就能置地而後生。當你遇到危險,千萬不要手足不措,要沉著冷靜,不慌不忙,機智有謀,這樣才能戰勝敵人。
篇二:空城計讀後感
春秋時期,楚文王死後,他的弟弟公子元,一心想討好守寡的嫂子文夫人,於是他便率軍攻打鄭國。鄭國臣子叔詹提出一計,不但不加強城內防備,反而打開城門,派人在城門口掃地唱歌,好像根本不把楚國大軍放在眼裡似的。楚軍到了城前,懷疑城內有埋伏,公子元猶豫不決。沒過多久,其他國家的援兵到了,公子元只好退兵。鄭國的危機自動解除了。
「空城計」不是用兵馬對決的戰爭,而是敵我雙方的心理戰。在敵盛我虛之時,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主帥的性格特徵,但是不能輕易用這一險招。「空城計」這一計其實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
篇三:空城計讀後感 王煒誠
我讀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空城計》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蜀軍街亭失守,魏國大軍大舉進攻,孔明手下有部分將領被派去搬運糧草,身邊只剩下老弱殘兵守城。孔明吩咐把城門打開,讓老弱殘兵們扮作百姓出城掃地,自己也悠閒地坐在城樓上彈琴。魏軍以為城中有埋伏,就撤軍了。
我的感想是:孔明很聰明,用自己的智慧,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兵力強大的魏國退兵了。對於諸葛孔明的才華、智慧,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除了這則故事,還有《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幾則有趣的故事。
篇四:空城計讀後感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軍事家,他用兵如神,聰明絕頂,而且對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誰呢?沒錯,他就是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其中就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空城計。
司馬懿與諸葛亮多次對決,但總是棋差一招,這次他再率大兵前來,準備在街亭之戰勝利後乘勝追擊,擒諸葛孔明於西城。此時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安排事畢,等待司馬懿。但是諸葛亮身邊已經沒有大將,且城中將士多事老弱殘兵,該怎麼辦呢?諸葛亮索性大開城門,坐在城樓上焚香撫琴。當司馬懿來到城下見此情景,心生疑慮,怕有埋伏不敢向前竟領兵撤退。諸葛亮就這樣以一座空城騙退司馬懿。
由這件事我更加敬佩諸葛亮過人的機智,勇敢而又果斷,獨自一人撐起蜀漢政權,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所景仰。
篇五:空城計讀後感
公元前666,公子元率兵攻打鄭國。鄭軍弱小不敵楚軍,楚軍很快就打到鄭國國都前,此時鄭國危在旦夕。就在這時,上卿叔詹獻出一計,說:「城門大開,放下吊橋,士兵埋伏起來,不要讓敵人看見。已完全不設防的樣子迎接敵人!」
城門前的公子元,見此情此景心生懷疑,認為有詐。又聽探子來報:齊,魯,宋三國來援已到。公子元留下空營走了。
叔詹利用空城計不費一兵一卒,就退了楚軍,這一計實在是極為精妙。在我方弱小的時候,利用敵人的疑惑,使其找不到玄妙之處。認為有詐不敢進攻,在等待援兵,擊退敵人。妙啊!妙啊!
篇六:《空城計》讀後感
我喜歡的三本書就是:「《三十六計》、《封神演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它有一個經典戰例: 三國時期,司馬懿攻佔了街亭後,帶領二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進攻。可是,諸葛亮的西城只有二千老弱病殘幼和一批文官駐守,所有武官和精兵都被派出去了。大家都驚慌失措了。諸葛亮沉思片刻,隨即傳令:把所有旌旗收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又下令:大開東、西、南、北四大城門,每個門前,派二十個老少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灑水掃街,即使魏兵衝到城前,也不許慌張,要安心掃街。
後來司馬懿來到城下,看到了諸葛亮端坐城樓,悠閒自在地在彈琴,琴聲中聽不出一絲慌亂。司馬懿看看四周,發現城門大開,「老百姓」都安心掃街。於是,他下令:「馬上撤退!」後來,他才心有餘悸的解釋:「這肯定是有大軍埋伏的一座城啊!諸葛亮故意顯出空地狀,引誘我軍上當。」
這是一種心理戰術,諸葛亮利用司馬懿過度猜疑的個性,使他退兵,不戰而勝!啊!諸葛亮真聰明!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不學司馬懿的過分猜疑。我要遇事不慌、不忙,認真分析情形,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被假象所迷惑。
我推薦大家看十大名著,裡面有許多故事和知識,等著你去探索、去發現 、去獲得!
篇七:空城計讀後感
時間是寶貴的,如果將別人玩耍的一分一秒利用起來——讀書。那麼恭喜你,你會成為「成功而快樂的讀書人」!
今天,抓緊的我在學校裡完成了一部分作業,回家來不但輕鬆多了,而且還有時間來讀課外書——《三國演義》。我讀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孔明智退司馬懿》。讀完以後,我對孔明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主要描寫了諸葛亮派兵去運糧草,可是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司馬懿大軍前來攻打的消息,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冷靜的諸葛亮用空城計,使司馬懿退兵的故事。
面對大軍壓境、城內沒有守軍的危急形勢,諸葛亮表現得十分鎮定,用悠閒的琴聲迷惑了多疑的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阻擋了敵軍。其次諸葛亮的空城計十分有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的司馬懿暈頭轉向,不只是退還是攻。如果諸葛亮沒有冷靜,和其他文官一樣慌張,那後果將會怎樣呢?結果會是:諸葛亮被殺害,城池失守,國家不久就會滅亡。可見得,在關鍵時候,冷靜是多麼重要啊!
假如你在碰到困難時,不要慌張,要冷靜思考,才會可能渡過危機,如果慌張,往往就會一敗塗地。例如一個人碰到了熊,慌張逃跑可能難逃熊口,如果冷靜下心來想一想,熊是不吃死人的,最明智的人馬上會選擇裝死,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三國演義》裡那一個個看似平常的戰爭裡,其實裡面卻蘊含著許多道理,往往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