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至的初中生作文範文
2023-11-02 21:44:57
一年一度的冬至節也即將到來。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關於冬至的初中生作文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今天過冬至
今天是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俗話說:「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所以我們北方人在冬至這一天會吃餃子,這裡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哩!
在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張仲景便決心為百姓治病。在回鄉的路上,他看到一些窮苦百姓耳朵都凍爛了,心裡特別難受,於是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到火候,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人們吃完以後便覺得渾身有勁,於是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
冬至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在今天會有一桌好菜,但我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餃子。餃子的餡兒還有寓意,最常見的餡兒是韭菜餡兒的,它代表久財之意;還有白菜羊肉餡兒,它代表百財之意,希望來年可以財源滾滾來,而且羊肉還有驅寒的功效,可以補身體。望著那盤已經上桌的韭菜豬肉餡兒水餃,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
今天過冬至,吃餃子,知道有關冬至節日的典故,還寫冬至的作文,
我有一份特別的快樂哦!
篇二:福州的冬至
親愛的小語:
你好!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轉學已經半年多了,很想念你們!福州是個氣候宜人、山水環繞的好地方,別名「榕城」,還有「溫泉城」、「江南勝地」之美譽,我在這裡生活得很習慣。現在,我就跟你聊聊我在福州過的節日吧!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令之一,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徵。要是沒有凜冽的寒風、鵝毛般的雪花和厚實的羽絨服,簡直不可思議。而福州的冬至卻別有風味,煦暖的陽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於滿眼的蔥綠中,我絲毫沒有寒冬的感覺。
依照北方的習俗,冬至要包餃子,可是在福州可不同。於是我纏著媽媽,希望能按照福州的方式過一次冬至。
放學回到家,我來不及放下書包,便匆忙地掀開碗蓋。哇,是一碗地道的糯米丸子。這時媽媽及時阻止了我伸出的小髒手,將我拉到水池邊洗手,但那丸子的香味就像蟲子一樣,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點兒流口水。
「看把你饞的!」媽媽微笑著給我夾了幾個。我狼吞虎咽,好幾個進肚之後,我才開始認真研究起丸子的皮和餡。媽媽看我已經吃飽,便和我談起福州冬至搓丸子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窮書生叫木連生,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窮苦。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龜裂,寸草不生。秋收季節,財主依然上門逼租。木連生為了躲債,背著年老體弱的媽媽逃進深山。他安頓好媽媽,便出來找活幹,以償還所欠的債務。幾個月後,木連生拿到工錢,便急忙到森林深處找媽媽,但怎麼也找不見。原來他走後,母親思兒心切,天天以淚洗面,竟然哭瞎雙眼,藏身於一個樹洞中。為了找到媽媽,木連生用糯米搓成丸子,以竹籤穿成串,只要有樹杈的地方,就掛上丸子。冬至這天,丸子的香味飄到媽媽所在的樹洞中,她順著香味,慢慢爬出來。母子終於團圓了。如今,在福州的連江縣,冬至祭祖時依然保持著這一風俗,那就是在供桌上放一大竹籮,籮裡盛著糯米搓成的圓圓的丸子,預示家庭團圓之意,以求祖先的保佑。
小語,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福州獨特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歡迎你暑假來福州玩。我會帶你參觀古蹟林立的三坊七巷、水光瀲灩的西湖、層巒疊翠的鼓山,還會帶你品嘗特色小吃魚丸、肉燕……快來吧!
祝:
學習進步,天天開心!
你的好友:XX
2014年3月23日
專家點評:
這是一封書信,是小作者寫給好友小語的,通過介紹「福州的冬至」,進而希望好友能來福州玩。立意淺顯而耐人尋味,富有豐富的意蘊,情感真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篇三:冬至我們搡麻餈
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沒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
今天晚上,在鄉下老家我終於看見別人怎麼做麻餈了。我們在爺爺家吃晚飯時,有一個爺爺的朋友來串門,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搡麻餈」。爸爸說等會兒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也能讓我了解家鄉的風俗。爸爸很興奮地說他小時候爺爺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餈」的風俗習慣,那時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圍著大人們「搡麻餈」,等待享受這香噴噴的麻餈,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憶。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採烈地帶著媽媽和我奔向村裡那戶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戶農民伯伯的家裡,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裡,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著水一邊不斷的翻動著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說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冬至我們搡麻餈」的情景,敘事條理,娓娓道來。人物形象突出,「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栩栩如生。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語,富有生活氣息。
篇四:「小年」冬至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說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專家點評:
本文語言流暢,富有深意,如「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在簡短的文字中,包含了作者對冬至的喜愛與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