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與dbm兩個單位的含義(dBHL和dBSPL的含義和區別)
2023-11-12 01:43:37 1
db與dbm兩個單位的含義?1、大家知道,分貝是用來表示聲音強度大小的單位,在物理聲學上,它是以測量點的聲壓P除以基準聲壓Pr,然後通過對數計算得出的,即: 其中「SPL」的含義是聲壓級(Sound Pressure Level),這一參數也是國家計量部門用來校準各種聽力儀器的基準值如用常規的測聽耳機測試時,純音聽力計必須要輸出7.5dB SPL,才能使1000Hz的純音信號達到0dB HL(IEC318標準),因篇幅關係,在此不一一列舉其他頻率的基準值 2、通常,如果看到的檢測報告中的「dB」後面如果沒有標註其他參數,那一般代表是用純音刺激測出的結果,因為目前有國家標準的聽力檢測用聲信號只有純音(pure tone),它具有頻率特性,如1000Hz的純音就是每秒振蕩1000次的正弦波,常用的頻率有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Hz等,純音被廣泛應用於純音(電)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多頻穩態等聽力檢測儀器,純音的聲強用「dB HL」表示,「HL」的意思是聽力級(Hearing Level),可以省略不寫,直接表示為「XXdB」; 配戴助聽器的孩子經常要利用純音測聽儀測試香蕉圖,家長們看到檢測報告中的「dB」,就代表了孩子配戴助聽器後能夠聽到聲音的最小刺激量 3、我們多數聾兒家長比較難理解的,就是大家常直接將聽覺腦幹誘發電位(ABR)的測試結果所標註的「dB」當成是孩子的聽閾,其實不然因為用純音信號刺激是檢測不出清晰的ABR反應的,於是我們採用了另一種聲學信號——短聲(Click)進行刺激短聲是一種頻譜較寬的短時程信號,它的頻譜能量較多集中在4000Hz左右,因此ABR的測試結果僅僅能夠代表患者高頻的聽力損失情況,對於低頻部分的聽閾,ABR無法評估所以,有些家長會認為醫生測得不準,明明被告知在最大強度刺激下,孩子雙耳都沒有反應,為什麼在家時孩子對關門等聲音有反應呢?有可能是孩子的低頻聽力尚有保留,這是ABR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多頻穩態(ASSR)的原因所在 因為各個醫院測試環境的不同,國際上也沒有針對短時程信號制定相應的校準標準為了和純音測試的結果區別,ABR測出的反應閾值用「dB nHL」或「dB SL」表示,「nHL」的意思是正常聽力級(normal Hearing Level),「SL」的意思是感覺級(Sense Level),各家醫院採用的參數不完全一樣,「dB nHL」和「dB SL」所代表的聲強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須要在dB後面註明參數是「nHL」還是「SL」 4、所以,我們常所說的「dB」,各種根據刺激聲的不同,其代表的聲音強度級別是不一樣的說了這麼多分貝的參數,有沒有相互之間換算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前面提到的:0dB HL=7.5dB SPL,(1kHz純音) 還有最重要的是,各家醫院選購的ABR設備不一,短聲的最大輸出強度也不同,最大的可以達到140dB SPL(相當於110dB nHL),那麼SPL與nHL之間的換算為: 0dB nHL=28.7dB SPL,(短聲,近似於30dB SPL) 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如果ABR的測試結果僅僅是寫了個「90dB」,我們就不清楚孩子的高頻聽閾到底是達到90dB SPL還是nHL?因為如果是nHL,孩子的聽閾應該是120dB SPL dB SPL是聲音強度的物理單位,即聲音真實的強度級別;dB HL是聽力學界廣泛應用的聲音強度單位,選用18-25歲的健聽人進行實驗得到,將這些人在各個頻率處聽到的最小聲壓級定為0 dB HL,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db與dbm兩個單位的含義?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db與dbm兩個單位的含義
1、大家知道,分貝是用來表示聲音強度大小的單位,在物理聲學上,它是以測量點的聲壓P除以基準聲壓Pr,然後通過對數計算得出的,即:
其中「SPL」的含義是聲壓級(Sound Pressure Level),這一參數也是國家計量部門用來校準各種聽力儀器的基準值。如用常規的測聽耳機測試時,純音聽力計必須要輸出7.5dB SPL,才能使1000Hz的純音信號達到0dB HL(IEC318標準),因篇幅關係,在此不一一列舉其他頻率的基準值。
2、通常,如果看到的檢測報告中的「dB」後面如果沒有標註其他參數,那一般代表是用純音刺激測出的結果,因為目前有國家標準的聽力檢測用聲信號只有純音(pure tone),它具有頻率特性,如1000Hz的純音就是每秒振蕩1000次的正弦波,常用的頻率有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Hz等,純音被廣泛應用於純音(電)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多頻穩態等聽力檢測儀器,純音的聲強用「dB HL」表示,「HL」的意思是聽力級(Hearing Level),可以省略不寫,直接表示為「XXdB」; 配戴助聽器的孩子經常要利用純音測聽儀測試香蕉圖,家長們看到檢測報告中的「dB」,就代表了孩子配戴助聽器後能夠聽到聲音的最小刺激量。
3、我們多數聾兒家長比較難理解的,就是大家常直接將聽覺腦幹誘發電位(ABR)的測試結果所標註的「dB」當成是孩子的聽閾,其實不然。因為用純音信號刺激是檢測不出清晰的ABR反應的,於是我們採用了另一種聲學信號——短聲(Click)進行刺激。短聲是一種頻譜較寬的短時程信號,它的頻譜能量較多集中在4000Hz左右,因此ABR的測試結果僅僅能夠代表患者高頻的聽力損失情況,對於低頻部分的聽閾,ABR無法評估。所以,有些家長會認為醫生測得不準,明明被告知在最大強度刺激下,孩子雙耳都沒有反應,為什麼在家時孩子對關門等聲音有反應呢?有可能是孩子的低頻聽力尚有保留,這是ABR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多頻穩態(ASSR)的原因所在。
因為各個醫院測試環境的不同,國際上也沒有針對短時程信號制定相應的校準標準。為了和純音測試的結果區別,ABR測出的反應閾值用「dB nHL」或「dB SL」表示,「nHL」的意思是正常聽力級(normal Hearing Level),「SL」的意思是感覺級(Sense Level),各家醫院採用的參數不完全一樣,「dB nHL」和「dB SL」所代表的聲強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須要在dB後面註明參數是「nHL」還是「SL」!
4、所以,我們常所說的「dB」,各種根據刺激聲的不同,其代表的聲音強度級別是不一樣的。說了這麼多分貝的參數,有沒有相互之間換算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前面提到的:
0dB HL=7.5dB SPL,(1kHz純音)
還有最重要的是,各家醫院選購的ABR設備不一,短聲的最大輸出強度也不同,最大的可以達到140dB SPL(相當於110dB nHL),那麼SPL與nHL之間的換算為:
0dB nHL=28.7dB SPL,(短聲,近似於30dB SPL)
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如果ABR的測試結果僅僅是寫了個「90dB」,我們就不清楚孩子的高頻聽閾到底是達到90dB SPL還是nHL?因為如果是nHL,孩子的聽閾應該是120dB SPL。
dB SPL是聲音強度的物理單位,即聲音真實的強度級別;dB HL是聽力學界廣泛應用的聲音強度單位,選用18-25歲的健聽人進行實驗得到,將這些人在各個
頻率處聽到的最小聲壓級定為0 dB HL。
dB HL和dB SPL之間可以進行轉換:
Hz dB
250 25.5
500 11.5
1000 7.0
2000 6.5
4000 10.0
8000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