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麼吃元宵20個字(元宵為什麼又叫湯圓)
2023-11-02 01:29:10 2
元宵節為什麼吃元宵20個字?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臺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元宵節為什麼吃元宵20個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為什麼吃元宵20個字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臺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
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但為什么元宵又叫湯圓還有一個說法。
據說,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於是在1916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登基,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改元洪憲。但在這之前北京的警視廳通令全市賣元宵者,改「元宵」為「湯圓」,並要在店鋪前面寫上「湯圓」兩字,以便市民叫買。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袁氏親信認為「元宵」與「袁消」同音,對於袁世凱登基稱帝不吉,於是便把「元宵」改為「湯圓」。
不論是北方的「滾」元宵,還是南方的「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元宵節的其他習俗:
1、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2、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3、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4、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