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是外星人後裔嗎(其實是個散裝民族)
2023-11-02 11:01:12 1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2324-散裝民族猶太人
作者:中年維特
校稿:朝乾 / 編輯:撲稜蛾
在世紀之交時,中國營銷領域曾瀰漫著古怪的「猶太崇拜」。種種離奇傳聞和斷章取義賦予了猶太人聰明好學、努力勤奮的光環,一度在營銷術語中可以與優秀民族劃等號。
後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社交媒體的普及,不少關於猶太人的陰謀論又流入國內,重塑了更多人對猶太人的觀感。
那些誇讚,都喜歡拿猶太人學者舉例
常常是把愛因斯坦和那誰拎出來說事兒
(圖:shutterstock)▼
這兩種走極端的觀點都有一個前提:認為猶太人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群體。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把範圍縮小到以色列國內,同樣名為猶太人,但其中的人種、族群認同、對宗教的態度可謂天差地別。
看似一模一樣,實則千奇百怪(圖:壹圖網)▼
如今,以色列國內不同派系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可以用「尖銳」去形容,而他們鬥爭的結果將關乎這個年輕國家的存亡,甚至地區安危。
猶太教讓他們增進認同,凝聚成為共同體
猶太教也讓他們產生分歧,撕裂這一群體
(圖:壹圖網)▼
從公元前6世紀的巴比倫之囚開始,國破家亡的猶太人經歷了數次大流散。到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猶太人開始回到巴勒斯坦。到這時候,他們已流離了兩千載。
現代以色列直接將歷史追溯至公元前的古早王國
配合上一神教與悲劇的群體命運,可謂非常成功的建構
(圖:wikipedia)▼
血緣可以顛沛,而信仰綿延不斷,是以色列的根本
(圖:wikipedia)▼
兩千年生活在其他民族聚居區的歷史,使得他們逐漸吸收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化甚至血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體。
「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
拂去風沙,背井離鄉的苦旅也是一部流浪史
(圖:shutterstock)▼
比如,定居中歐、東歐的猶太人逐漸形成了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即所謂的德系猶太人。雖然名為德系,但該社群實際分布在法國到俄羅斯的廣袤土地上。
近代以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可避免受到所在國家影響。最明顯表現就是語言,比如在德國說德語,在英美說英語。
所以現在以色列的官方語言——希伯來語
其實是建立國家後,在政府推廣下逐漸普及的
(說英語的猶太人,圖:《了不起的麥瑟爾》)▼
這部分人非常世俗化,有的出於世俗目的皈依天主教,有的甚至公開宣揚無神論。他們成功融入當地社會,甚至像文學巨匠史蒂芬·茨威格那樣,比歐洲人更像歐洲人。那些閃耀在人類歷史上的猶太之星,多出自世俗化的德系猶太人,中文語境下的「猶太人」通常是指他們。
別的不說,這個群體真是挺好學的
(唯有讀書高啊,圖:壹圖網)▼
也有一部分社群受到近代化衝擊後,以更嚴苛的宗教規範去維護社群內部的權威,不但嚴禁對外通婚,甚至不允許與外界的異性交流。
這些人至今保留著19世紀末的生活方式。成年男子穿白襯衫,寬鬆的長西裝,頭戴禮帽或皮毛帽,蓄鬚,鬢角垂下一把捲曲的頭髮;而女性則要戴假髮,或者戴頭巾。
對,這是21世紀的正統派社區內的公共運輸
這麼做單純為了表現恪守傳統,不是實際需要
(活化石本石,圖:壹圖網)▼
這些社群具體的主張各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宗教領袖拉比為核心,組成封閉社群,生活中的一切圍繞宗教展開,是極端派中的極端派,被稱為哈西迪人(hasidim,意為「虔誠者」)。
另一類為立陶宛系猶太人(Litvishe,有被稱為反對者),他們強調研究典籍,反對過分強調宗教領袖的地位,比前者稍顯開放。
總之,什麼都跟現代社會拗著來就完事了
(整齊劃一,圖:shutterstock)▼
除了德系猶太人外,還有從伊比利亞半島逃往世界各地的塞法迪猶太人,即西班牙系猶太人。以及歐洲以外,大雜燴一般的米茲拉希猶太人,即東方系猶太人。
他們通常生活在穆斯林國家,沒有經歷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的歷史進程,普遍較為保守,特別是後者裡邊不乏極端正統派。保守和極端保守的區別在於,保守派傳統,但是並不強加於人,願意接受部分現代事物。
這事兒,怎麼說才能更直觀地體現區別呢?
就是保守派選擇開汽車,而不是駕馬車
(共同點是生的多,圖:shutterstock)▼
而極端正統派則敵視理性、兩性平等、政府機構、科學技術、和一切世俗化文明,對現實生活非常消極,企圖擴大自身勢力,用信仰改變世界。
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的保守程度,與近年來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區別是他們不宣揚極端聖戰思想,反而有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靜待末日救贖的意味。
從古到今,根本沒有社會去適應人的道理
只有人不斷適應社會變化,守舊遲早被淘汰
(不還是得坐車?圖:Flickr)▼
19世紀以來,以德系猶太人為主的猶太人知識界,開始思考民族命運為什麼如此悲慘。他們總結為:流散各地的猶太人保持低調,專注生意與宗教,小富即安,不想建立國家,壯大民族。
這些猶太人被稱為「大流散猶太人」,頗有屈辱的意味。世俗化猶太人則希望走向他們的反面——世俗開化,願意為猶太民族的發展存續而鬥爭。
但對所謂的「應許之地」,他們看法基本一致
就是哪怕不擇手段,也必須要佔住這塊地方
(奶與蜜之地,圖:NASA)▼
以色列建國時,世俗派德系猶太人是以色列的絕對主流。以世俗猶太人為基礎的工黨,可以穩坐釣魚臺,長期執政。
少量極端正統派被視為大流散猶太人的活標本,被隔絕於政權核心之外。在當時的世俗派看來,自己代替大流散猶太人是大勢所趨,極端正統派會慢慢走向世俗化。
然而事與願違。極端正統派反對避孕,希望通過生育壯大社群,每位婦女一度會生8個孩子。到2020年,以色列極端正統派人口膨脹到117.5萬人,佔總人口的12.6%,而且6成不到20歲。預計到2030年,16%以色列人都會是極端正統派。
一個極端正統派家庭,數數幾個孩子?
(看仔細了,圖:shutterstock)▼
如今,這些人依舊不關心世俗生活,認為男人的使命和榮耀在於研究宗教典籍。極端正統男性會經歷系統性的宗教教育,很少學習生活技能。僅有54%的25-64歲極端正統男性有工作,平均工資更是僅為平均水平的59%。
不愛工作的極端正統派男性,卻希望教書育人,給更多孩子灌輸宗教思想。立陶宛系猶太人的極端正統學校尤其成功,讓大量其他派系的年輕人加入極端保守社區。
吃喝拉撒,凡事皆以宗教做行為指導
一意專心念經,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
(是好是壞?圖:shutterstock)▼
極端正統派男性不事生產,養家的重擔就落在女性肩上。她們中的77%都參與工作,收入相當於平均水平的85%。比男性都要強不少。考慮到她們普遍學歷較低,生育負擔極重,獲取這樣的收入會非常辛苦。
儘管女性辛苦工作,政府加大福利,到2018年卻仍有42%的極端正統派家庭生活在貧困中,而其他猶太家庭貧困率僅為11%。隨著人口格局進一步變化,以色列財政在福利支出上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有的人有手有腳,卻寧願乞討也不找個班上
(真的,麻了,圖:壹圖網)▼
如果加上溫和正統派,以色列的人口危機會更明顯。隨著數次中東戰爭的爆發,東方猶太人在穆斯林國家的生存境遇一度惡化,甚至被參戰國驅逐,湧入以色列。
初來乍到的東方猶太人和德系猶太人差異巨大,便選擇依附於宗教感情上較為一致的極端正統派,部分東方猶太人甚至融入其中。
摩薩德搭飛的解救人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但你知道他們在埃塞內戰時轉移過猶太黑人嗎?
(包機轉移,圖:Wiki)▼
一方面,東方猶太人有移民作為補充。另一方面,他們生育率較高,逐漸代替德系猶太人,成為人口的主流。
1977年,東方猶太人配合德系極端正統派,已經有能力把右翼保守黨派利庫德集團選上臺,讓工黨逐漸失勢。到1984年,極端正統派政黨沙斯黨(Shas)成立,加深了以色列的保守化。
沙斯黨絕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勢力
它數度參與利庫德集團組建的聯合政府
(意思平起平坐?圖:shutterstock)▼
以色列的政局主要由選票決定,這對於極端正統派來說又是一大優勢。他們的社區相對封閉,宗教人士可以左右社區民意,把分散的選票集合起來,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他們選出的政治人物通常是正統派中的正統派,不但要求保持特權,還希望讓世俗派的生活也變得更原教旨。如今,以色列的教育系統被宗教思想滲透,司法系統出現正統派法官,甚至大有把希伯來教法寫入法律的趨勢。
如有需要,在拉比號召下,就是一個大票倉
也難怪,主政的利庫德集團都要敬他們三分
(聽懂掌聲?圖:shutterstock)▼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人18歲後都要服兵役,極端正統派卻用各種理由拒服兵役。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以色列應該是在世界末日時,由上帝指派的彌賽亞帶領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建立起來的宗教神權國家。
結果沒盼來末日,一群世俗猶太人卻搶了彌賽亞的飯碗,這是嚴重的褻瀆行為。換句話說,在他們看來,今天的以色列就不該存在。
以色列的情況並不樂觀,國家處四戰之地
而這幫人不但拒服兵役,還要反對服役規定
(理不直氣也壯,圖:shutterstock)▼
現在,世俗派猶太人已經有如臨大敵的感覺。然而,約束正統派的議案全部沒能通過。為了讓極端正統派的服兵役,世俗派在十幾年內進行了多輪議會鬥爭,依舊沒有成效。
世俗派通過削減對生育和撫養兒童的補貼,以限制極端正統派人口急劇膨脹的努力,同樣宣告失敗。此外,以國家資助為激勵,讓極端正統學校加入英語、數學和科學核心課程的努力,也胎死腹中。
接受現代教育,確實能夠破除愚昧
可問題是,你給機會他不中用啊!
(只念經,圖:壹圖網)▼
世俗派的努力起了反效果,刺激了極端正統派的神經,讓他們更加關注政治。極端正統派雖然在經濟、國防、科研等方面都沒有什麼建樹,卻一點都不傻。他們在宗教首領的帶領下,日常組織祈禱抗議。
宗教是以色列的立國根基之一,借著宗教賦予的影響力和權勢,以暴力執法聞名的以色列執法機關也拿這群人沒轍,往往是抓了放,放了抓。
不知道每次這樣鬧累不累,警察估計累夠嗆
說到底,這是嫌現實裡的以色列不夠原教旨
(老沉了,圖:shutterstock)▼
不過,身處科技日新月異,信息傳播越來越便捷的時代,沒有誰能做到真正的與世隔絕、一成不變。
極端正統派內部也悄然變化。女性為家庭貢獻的財富越來越多,其地位自然逐漸提高。一些較為開明的宗教人士也開始鼓勵社區成員參與工作,甚至開辦企業。
通過工作,達到經濟自主,實現自我價值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的獨立
(真好,圖:shutterstock)▼
在過去15年中,極端正統派生育率有所下降。同時,佔哈西德派5.4%,佔立陶宛系8.6%,佔東方系26.4%的年輕人也離開了自己的社區,成為世俗派。
人吶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摩西不正是這樣,帶著以色列人走出了埃及嗎?
(剎那天地寬,圖:Flickr)▼
以色列與四鄰的關係可以通過外交途徑改善,對待哈馬斯的火箭可以訴諸戰爭手段,但對那些只想「躺平」,等待彌賽亞拯救的同胞,以色列人卻一點兒都辦法沒有。
這個由宗教理念凝聚而成的國家,或許會因宗教而加深社會撕裂。
同樣的套子裡,猶太民族還是代有才人出的
(圖:壹圖網)▼
參考資料:
1.https://en.idi.org.il/haredi/2020/?chapter=34272
2.https://en.idi.org.il/haredi/2020/?chapter=34275
3.https://en.idi.org.il/articles/32775
4.https://judaic.nju.edu.cn/91/55/c10848a495957/page.htm
5.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shkenazi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