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是哪裡人(只有芸知道和芸不會知道)
2023-10-31 19:59:41
作者: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周才庶
1996年臺灣歌手許茹芸有一首成名曲,叫做《如果雲知道》。「愛一旦結冰,一切都好平靜。淚水它一旦流盡,只剩決心。放逐自己在黑夜的邊境,任由黎明一步一步向我逼近。」許茹芸的歌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聽過這首歌的人,總會覺得「如果雲知道,想你的夜慢慢熬」這句歌詞回返往復,久久縈繞於耳邊。
2019年馮小剛執導了一部影片,叫做《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在創作意圖方面並不與歌曲構成互文關係,不過,電影倒像是歌曲的一種註腳。整部電影,緩緩地敘述了一種悲戚的愛情。隋東風和羅芸相識於異國他鄉,婚後定居在紐西蘭的克萊德小鎮,經營一家中餐館。餐館、愛人、寵物狗,以及廣袤草地上一株遮天蔽日的古樹,就是他們生活的場景。這是極為簡淡的生活,大多數人可能會感到厭倦。於是,鯨魚、極光作為浪漫符號出現在影片中,它們是女主對於他者的想像,是逃離現狀的隱喻。人到中年,女主故去,男主為了完成愛妻的遺願,踏上一段跨越萬裡的行程。
馮小剛是21世紀初中國電影市場中票房成績非常突出的導演,嘗試過多種類型的影片,《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華》等都是他的手筆。這裡有盜賊良心的救贖、英雄末路的無奈、自然災難的創傷、軍旅生活的懷舊,嬉笑怒罵都是「馮小剛」。他的電影,常常和笑緊密相關。上世紀末,他執導的賀歲片就以各種各樣的戲謔,去化解小人物的卑微和俗世的苦難。這一次,馮小剛要講一個哀傷又動人的愛情故事。可是,就像一個馳騁情場的人突然跟你談起了真愛,一個油腔滑調的人突然清純起來。清新是表象,世故才是底色。
影片以木心的詩歌引入,寧靜的敘述和優美的景致緩緩展開。「從前的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為影片設置了深情的基調——一生只愛一個人。這當然很奢侈,不知道多少人會有幸或不幸地撞見這份奢侈。至於隋東風,他的故事裡隱藏著「只有芸知道」的秘密。整部影片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第三者的幹預,從頭至尾就是男女主人公相親相愛,主要表現為男人愛女人。隋東風為了給羅芸出氣而跟人打架,隋東風給羅芸買護手霜,隋東風為羅芸放棄做爸爸的可能性,等等。愛情的重大變故在於羅芸得病去世。羅芸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這一點影片是語焉未詳的。兩人熱戀之時,羅芸按著胸膛說「我這裡不好」,在兩人十五年的共同生活中,再未提及此事。對這一根本性的生命衝突,影片做了浪漫化的處理,把羅芸隱藏病情的秘密轉化為許願的秘密。只有芸知道,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有芸知道,她多麼渴望遠方;只有芸知道,她曾對著極光許願,但願上天摧毀他們的中餐廳,讓他去過另一種新的生活。
影片在敘事方式上是準確的,把回憶線與現實線融合起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始末。影片開始,隋東風孤身一身在家裡抽菸、凝視遺照,婚戒神秘地墜落,冥冥之中他感覺到羅芸穿著一襲紅裙回到家裡。想起亡妻的遺願,他整點行裝,帶上骨灰,開始一路追憶。紐西蘭的古木、越出海面的鯨魚,還有家鄉的父母,串聯起羅芸短暫的一生以及隋東風深情的祭奠。如果芸知道,隋東風一個人的孤單、悽冷與漂泊,會不會後悔她所埋下的秘密?
它看起來唯美、傷感、痴情,但是,還有被隱沒的深刻矛盾——「只有芸知道」和「芸不會知道」之間的裂縫。兩個維度分別指向了自我,前者是羅芸的自我,後者是隋東風的自我。就像德國哲學家弗洛姆所說的,我們始終面臨一個關於愛的性質的謬誤問題,愛主要不是由某一特殊對象引起的,而是人內在的一種纏綿之情,它只有靠某一對象才能實現。愛情在本質上是藉助一類對象以達成自我。影片渲染羅芸在世時隱忍的秘密和羅芸去世後隋東風的獨自旅行,兩者雖是指向對方的行為,但更是自我的精神朝聖。在對方的缺席下,他們分別感受內在的孤獨。但是,孤獨是生命的隧道,總要走通它。從這個意義上看,一部通篇講述愛情的電影已經消解了一般意義上的愛情。
不知它是否配得上所依據的真人真事?
且把它看成是耳順之年的導演對於愛情的一份詮釋:像一幅蒼茫的山水畫,寡而無趣;像一首緩慢的散文詩,淡而無味。
不如,聽一曲《如果雲知道》。(周才庶)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面向社會長期徵集優秀稿件。誠邀您圍繞文藝作品、事件、現象等,發表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評論意見。文章2000字以內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內容。來稿一經採用,將支付相應稿酬。請留下聯繫方式。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