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極兔速遞物流運單號查詢(通達系順豐極兔)
2023-11-11 04:08:20 2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電子商務的流行影響了太多行業,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快遞行業。儘管傳統電商稍顯式微,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以及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的興起,依舊推動著快遞行業向前發展,在龐大用戶需求的助推下,國內快遞行業的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由23.4億件增加至833.6億件,年均複合增長率約42.9%,預計2021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955億件。前些時候,據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的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2021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
隨著快遞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通達系、順豐等企業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極兔的出現更是加劇了快遞行業的「內卷」。在各方的角力之下,快遞行業的格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洗牌加速
發展至今,國內快遞行業已經經歷了多次洗牌,前有國通、如風達以及全峰快遞黯然離場,後有百世集團以68億人民幣的價格將國內的快遞業務轉讓給了極兔。而快遞行業之所以會頻頻洗牌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價格戰極大地壓縮了快遞企業利潤空間。價格戰應該是快遞公司獲取更多單量,擴大市場份額的最直接方式了,前幾年進軍國內快遞市場的極兔快遞也不負其名,憑藉極低的價格快速在國內快遞行業站住了腳跟。相關數據顯示,極兔快遞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日單量超500萬;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日單量2000萬。
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極兔,其他快遞公司也通過降價迎戰,通達系更是首當其中。以2020年全年的單票收入為例,韻達的單票收入為2.25元,同比下降了30.14%;圓通的單票收入為2.26元,同比下降了23.55%;申通的單票收入為23.59%,同比下降了23.59%;順豐的單票收入為17.78元,同比下降了18.99%。
另一方面,單量流向頭部公司,中小型快遞品牌難以為繼。日單量是衡量一家快遞公司是否在行業內立住腳的重要指標,而快遞公司能否獲得更多單量的因素,則是價格、時效性以及服務等綜合實力的比拼。
與頭部公司相比,中小型快遞品牌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運力等方面並不佔優,很難與頭部公司相比較,特別是在價格戰的背景下,商家往往更傾向於價格低的快遞公司。隨著中小型快遞品牌的單量加速流向頭部公司,其發展也愈發艱難,倒閉關停現象也是時有發生。此間種種,無疑加劇了快遞行業的洗牌速度。
集體困局
歷經多輪洗牌而屹立不倒的快遞公司,自然有其過人之處。現如今,快遞行業的基本格局已定,總體呈現出多強相爭的局面。其中,通達系、順豐等快遞公司穩居行業前列,收購百世快遞的極兔也不容小覷。據華創證券測算,極兔速遞與百世快遞整合完成後,日均訂單量將達到4000-5000萬,在中國快遞市場拿下15.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但這也只是階段性勝利,這些頭部公司所面臨的壓力依然不小。
一方面,價格戰後遺症仍在。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快遞行業價格戰呈現出降溫態勢,快遞公司也開始逐步恢復快遞價格,但還無法與價格戰之前相比。據各快遞公司發布的11月份經營簡報數據顯示,順豐、申通、韻達、圓通的單票價格收入分別為15.82元、2.46元、2.38元、2.59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41%、2.93%、1.71%以及12.33%。
雖然價格在逐步回升,但價格戰的影響仍在,不少快遞公司仍被困在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裡,甚至還出現了虧損的情況。財報數據顯示,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的三季度營收分別為475.17億元、73.91億元、110.47億元、58.93億元以及103.93億元,同比增長了23.53%、11.30%、24.98%、8.06%以及18.51%;淨利潤分別為10.38億元、11.67億元、3.08億元、-0.92億元、3.35億元,同比下降了43.39%、2.83%、25.68%、39.9%、1.25%。
另一方面,服務頻遭吐槽。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快遞有關的投訴量高達394813件,主要的投訴原因包括快件丟失、查不到物流、快件不配送、客服態度不佳、快遞包裝破損等等。對用戶來說,不佳的物流體驗會影響其對該物流公司的觀感,用戶在下次使用快遞服務時也會轉而選擇服務更加優質的快遞公司。對快遞公司來說,頻頻遭遇吐槽也會影響其形象及口碑。
至於如何應對行業困境以及增強自身競爭力,快遞巨頭們也是各有對策。
順豐:錯位競爭
差異化可以說是順豐的最大標籤了,在絕大多數快遞公司採用加盟制模式建設物流網絡的背景下,順豐堅持自營模式;在其他快遞公司主攻電商件的時候,順豐則將目光瞄準了中高端件。而順豐的另闢蹊徑也給與了其正向反饋,相關數據顯示,順豐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比通達系幾家快遞公司的營收總和還要高。面對快遞行業掀起的新一輪攻防戰,順豐依然堅持差異化路線。
首先,發力國外業務,形成錯位競爭。國內快遞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選擇出海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事實上,順豐早在2009年就開始出海,但由於國內外環境不盡相同,順豐的國際業務發展也較為平緩。今時不同往日,一方面是跨境電商的爆火,為國際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基於此順豐的國際業務自然也能從中受益。
另一方面,順豐收購了在國際物流方面頗有建樹的嘉裡物流,補足了順豐國際業務的短板。據順豐發布的11月經營數據顯示,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營業收入為96.11億元,同比增長了639.31%。對順豐來說,發力國際業務既有助於發展第二增長曲線,也能夠避開價格戰的影響,與其他快遞公司形成錯位競爭。
其次,多元化布局,完善業務板塊。順豐除了持續發力快遞這一明星業務之外,還在進行多元化布局,積極拓展新業務如即時配送、零擔物流業務等。以即時配送為例,順豐同城從實現獨立公司化運營到成功上市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順豐同城的營收分別為9.93億元、21.07億元、48.43億元;訂單數量也由2018年的79.8百萬筆增加至2020年的760.9百萬筆,年複合增長率為208.7%。
通達系:靈活轉向
中通、申通、圓通和韻達,作為電商、網購爆火的最直接受益者,其件量的獲取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電商平臺。
以中通快遞為例,據中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通快遞總包裹量中有90%以上都來自於電商平臺。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商薄利多銷的特點也使商家們對價格格外敏感,在服務、時效性相差不大時,價格就成為首要考慮因素,這既是極兔能夠憑藉低價策略實現快速擴張的原因,也是通達系快遞深陷價格戰泥潭的原因。
一來,加碼科技,通過數位化、精細化運營提效增速。隨著快遞行業進入下半場,粗放式運營已經成為過去式,精細化的運營模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趨勢,再加上快遞行業本身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人力成本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也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但價格戰的打響已經嚴重削弱了快遞公司的利潤空間,因此運用科技的力量實現提效增速也是必要的。
具體來看,中通一直在加碼研發投入,據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榜單顯示,中通位列450位。據了解,中通已經完成了快遞業務全生命周期的數位化產品建設;圓通也在積極部署數位化管理,力求打造「非直營的直營體系」。
申通也在積極進行數位化轉型。據悉,申通已經成為快遞行業首個全站業務使用公有雲的組織;韻達則持續推進業務的全面「數位化」,在不斷投入自動化流水線等智能設備的同時,也藉助數位化工具和精細化運營,實現降本增效。
二來,傳統電商紅利逐漸消失,通達系快遞也在尋找新增量。通達系快遞背靠阿里,有淘系平臺的巨大流量為依託,其單量來源是有保證的,但光依靠淘系平臺是不夠的,畢竟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的興起也助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臺電商業務的發展。比如,抖音電商推出的「送貨上門」服務,中通、圓通、韻達已經率先接入。另外,由於用戶需求的變化,「逆向物流」也成為了快遞公司發力的重點,比如韻達承接了拼多多的退換貨業務。
極兔:加速奔跑
去年3月,極兔正式進入國內市場,這隻來自印尼的「兔子」以低價為殺手鐧,快速搶佔市場,迅速攪亂了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隨著快遞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新一輪排位賽打響,留給極兔的時間不多了。
其一,加快資源整合的速度。憑藉和拼多多的深度綁定,極兔在訂單獲取方面較為穩定,但由於其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並不長,在網點覆蓋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無法與其他老牌快遞公司相比較,而百世的資源能夠較好的彌補這一點。據百世快遞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百世快遞在全國範圍內擁有87個轉運中心、49000多個末端網點。對目前的極兔來說,加快兩者的資源整合速度才是當務之急。
其二,繼續下沉策略。由於根基尚淺,極兔很難從巨頭林立的一二線城市市場突圍,下沉市場就成為了關鍵突破口,再加上極兔的大部分訂單來自於拼多多,而拼多多又主打下沉市場,極兔採取下沉策略也是符合實際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9549.3億元,同比增長了21.6%,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為8663.1億元,同比增長了21.0%。透過此組數據可知,下沉市場的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極兔繼續發力下沉市場也是大勢所趨。
綜合來看,隨著快遞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順豐、通達系以及極兔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貼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至於誰能在新一輪攻防戰中先下一城,時間會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