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與家鄉的中秋節有關的作文

2024-11-02 19:58:10

  中秋,是一個人約兩團圓的日子,是闔家相聚,共享天倫的時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中秋節作文範文,歡迎參考!

  篇一:家鄉的中秋節

  幼年時,我和媽媽、大孃、妹妹一起在重慶老家一個叫龍水鎮的地方生活過兩年,至今,那些美好的童年記憶仍留在我的腦海裡。

  龍水鎮的中秋節過得熱鬧而古樸,要打餈粑、吃月餅、賽歌舞、放焰火。

  就像端午節要吃粽子一樣,中秋節則要吃餈粑。有勞力的人家都是自己打餈粑,只有我們這種婦孺人家才出錢請人打。媽媽在小學教書,我們住在學校裡,學校大門斜對面就有一個用來打餈粑的石碓窩(石臼)。那石碓窩很重,像生了根似的,無人能挪動。它平時孤寂地蹲在那裡無人問津,只是在中秋節打餈粑時才被人想起。

  中秋節那天吃過早飯,媽媽端著糯米飯同大孃帶著我和妹妹去打餈粑。隊伍已排得較長了,大多是舉家出動,一來為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二來為了觀賞一年一度的打餈粑。

  打餈粑的人是從別處來的,是兩個壯年男子。別看餈粑吃起來綿軟,打起來卻相當費勁。將糯米飯倒進石碓窩後,一個赤膊男子就手持長長的木杵用力向下舂,另一個赤膊男子蹲在旁邊,用沾了水的雙手翻動碓窩中的糯米飯,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舂一些時候兩人就會互換。糯米飯越舂越茸,也越來越粘,在餈粑快舂好時,費勁的不是往下舂,而是將木杵往上拔。看到木杵上粘著的餈粑被拔得長長的,小孩子們就歡呼起來:「餈粑舂好囉!吃餈粑囉!」這一家的餈粑舀起來,另一家的糯米飯又倒下去……

  將近中午時,我家的餈粑打好了。把餈粑端回家熱了吃,因為當地有「冷甜酒,熱餈粑」之說。餈粑和粽子一樣,都是蘸紅糖水吃。但大孃比較講究,我們的餈粑是蘸了白糖芝麻面吃的,真是又甜又香呀!

  吃完午飯,就到學校教室看表演文娛節目的人化妝。節目是各個街道出的,聽說還要比賽。一個教室裡化好妝的人正在排練,又唱又跳。我帶著妹妹看了一會兒,就學會了那歌:「郎對花,姐對花……」挨著看下去,最好笑的是祝英臺居然是男人裝扮的,頭上戴著假髮,胸部還塞進兩個小南瓜,把我們一夥小孩子笑得東倒西歪,站立不穩。

  一切準備停當,在校門外的壩子上就開始了文藝演出。秧歌隊、連響隊、花鼓隊跳得節奏整齊、熱火朝天;舞蹈隊且歌且舞,樂聲悠揚,曲調是《對花》、《十大姐》、《採茶撲蝶》等;川劇隊演員化著戲妝,在川劇鑼鼓聲中騰挪撲閃,裙袂翻飛。還有四人抬著一座高高的布房子,裡面坐著童男童女,我不懂是什麼意思。之所以記得,是因為他們穿的衣服是借的我和妹妹的。表演完後,演出隊就排著長長的隊伍,邊走邊跳,上街巡遊去了。

  看完表演,我們就去供銷合作社買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單調,就是紅糖餡兒的芝麻餅。供銷社裡人很多,但大多是來看稀奇的,因為裡面掛著一個銅鑼般的大月餅。問問價格,令人咋舌——5角錢!當時當地的5角錢是什麼價值?比鴨蛋略大的泡粑都要買100個!本來媽媽和大孃是打算買小月餅的,也許是見了我和妹妹盯著大月餅那渴望的眼神,也許是慰藉我和妹妹對在成都工作的爸爸的想念,於是,媽媽在眾人「嘖嘖」的讚嘆聲中買下了這個全鎮唯一的大月餅。我和妹妹興奮地輪換著將大月餅提回家,一路上又引來無數豔羨的目光。

  吃過晚飯,幾乎全鎮的人都聚集到學校東側的大壩子上,準備觀看節日裡最精彩的節目——放焰火。中秋節的前一天,這裡就用木頭搭起了高高的焰火架,令人十分嚮往。焰火是10點鐘放,習慣於9點鐘睡覺的我和妹妹,無論如何也堅持不到10點鐘,因而從沒見過放焰火。聽看過的小夥伴說,焰火是紅色的,很好看。焰火放完後,還會出來一隻猴子做表演,很有趣。

  焰火放完,眾人散去,這個中秋節就算過完了。

  篇二:故鄉的中秋節

  我的故鄉在內蒙土左旗只幾梁。我們的祖輩或祖輩的祖輩都是過去走西口從晉北、晉中過來的。對了,大家知道的喬家大院喬志庸的爺爺貴發公就是走西口在我們附近薩拉齊和包頭的西腦包發跡的。哈哈,有名的徽商、晉商就指貴發公那一代。我們的好多村子以山西的地名命名,如忻州營、崞縣營、壽陽營等。所以,中秋節傳承了山西的習俗。我去過山西,可能山西的節日習俗有了變化,但我們那邊可能是更接近原汁原味的山西習俗。

  記得小時侯,農村缺衣少食,孩子們最盼過節了。特別是中秋節,美味可口的月餅,平時捨不得動的西瓜,噴香的毛豆角,還有舅舅們拿來的沙果。現在想來也饞涎欲滴。還有那種中秋節的氛圍:一到初七、初八,女人們就開始烙月餅了。中秋節前,月餅都是要互送的,雖然禮輕,送老人是一份孝敬;送幫忙幹活的,如年內幫辦過事的人還有羊官(幫放羊的)是一感激;送親朋好友,是一份情意。禮雖輕,是一種誠摯、純樸心意的表達。

  中秋節時,烙月餅也是很有講究的,油糖和面,用的是專門放在大鍋上面的平低鍋來烙。這個鍋叫鋮子,不是每家都有的,是借來借去互用的。烙的月餅即不糊又有焦的味道。在烙月餅時,還要烙一個三、四十釐米的大月餅叫月神爺,裡面畫著兔爺和桂樹等。同時也要烙點兔神、魚神、花籃等。這時街面上也有賣月餅的,但人們買得少,不是捨不得錢,是味道實在沒法和自己烙的比,而且還小,送人就略顯小氣了。

  哈哈,記得小的時候,有一個長白鬍子的李祥爺爺,說鶴髮童顏毫不誇張,他是個賣月餅的主。其實和現在商店賣的月餅差不多,小還貴,只有人少的人家懶得做才買點,銷量很有限。大孩子們調唆我們偷李祥爺爺的月餅,有時有得逞的時候。不得逞時李祥爺爺抓到了我們,教訓是拉住我們彈腦袋。哈哈,彈完後,還是給我們掰幾個分了。真是和藹的老人,現在想來真對不起這個早已過世的白鬍子爺爺了。

  記的每到中秋節晚,月亮掛上樹梢,家家戶戶做了餃子等好吃的團員聚餐。飯前,爸爸在院裡放一個供桌,擺上月餅、月神爺、西瓜、水果、毛豆等,祭奠月亮神。先燒香、後敬紙、再跪拜。我不知道爸爸心裡想的什麼,是一種虔誠還是一種感激,但我站在邊上想到更多的是中秋節的演變和玉兔、嫦娥、吳剛等的傳說,也想到唐王幻登月宮時的心境和阿波羅月球著陸場面。更想到的是明月帶給我們的思念、追求和遐想。

  吃完飯後,祭神的東西拿了回來,分給孩子們每人一份。隨後孩子們就出去找夥伴去玩了,大點的就偷偷去花前月下了。在月色、秋景、涼爽的夜晚,別提多愜意了。月神爺(也叫月亮爺爺)是中間帶餡的,沒在跟前的親人也是有份的。哈哈,我已離開只幾梁多年,每年過春節回來時還是能吃到母親給我留著的月亮爺爺的。雖然很硬,但吃著是那麼香甜、味美,幸福感悠然而生。

  中秋節時,儘管現在市面上有品種不少的月餅,但家鄉的人還是愛吃家鄉自己做的月餅。我上個月回了呼市,走時我弟弟就給我買來本地的月餅,好在坐車時路上充飢。月餅看去也不光亮,也沒有花紋,大而難顯精緻。哈哈,開始我還沒有在乎,嘗了點後就禁不住一口氣都吃掉了。它讓我嘗到了久違了的香甜,把我帶到了兒時故鄉中秋節的回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又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我想故鄉的人們一定還在傳承以往的習俗,只不過把節日過得更加豐富多彩和圓滿幸福了吧。

  篇三:家鄉的中秋節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春節……

  中秋節在8月15日,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徵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了!

  篇四:我家鄉的中秋節

  每年八月十五夜,當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商店裡的月餅陳列滿櫥的時候,電視裡幾乎都做著關於月餅的廣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團圓送月餅父母親正在盼著你的歸來。」「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願你的生活就像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這時候,每個工作在外的遊子或者與父母分離的學子幾乎都懷著一個心願:趕快回家,與父母親團圓,與親人團圓。中秋節是一個凝聚了思念的節日,一個小小的月餅包含的是無窮的牽掛和祝福。於是,你看,每到中秋節,商店裡的月餅琳琅滿目,吸引了各個階層人挑選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仿佛一個個身價陡增的紳士一般等待著人們對他的篩選,那氣派真讓人驚嘆。如今的人們囊中飽滿,那100——200元錢一盒的月餅到了中秋節幾乎眼都不眨一下就買下了,為的就是這中秋節的團圓氛圍,為了親人捨得,值得!

  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時候過中秋節,由於經濟上的拮据,父母親只能從商店裡買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給我和弟弟解解饞。那時候,每到中秋節,我們都習慣在室外吃月餅賞月,天上一輪圓月高掛,父母親慢慢地和我們說著我們小時候的趣事,高興的時候,父母親還指點著圓月,告訴我們嫦娥奔月的故事,說吳剛砍桂樹,說嫦娥奔月,廣寒宮裡的孤單寂寞。我們吃著月餅,看著圓月,想像著嫦娥的美麗樣子,嘆息著吳剛砍桂樹,永遠沒有盡頭。對於天上的那輪圓月真是充滿了嚮往之情(記起李白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潔,也分外的圓,它慷慨地把清輝灑向人間,讓漂泊在外的遊子盡情的享受和親人團聚的快樂。父親看著圓圓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說:「你們現在還小,還能和父母親團聚,長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節就可能回不來,那時候,我和你媽媽就只能兩個人賞月了。千萬不要忘了在中秋節的圓月下有父母親遙遠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聽了不以為然,對父母親說,我們不會離開你們的。我們會一直陪伴你們看月亮的。可是,後來,我成了別人的妻子,有了一個家後,也就真的無法做到和父母親同賞月,同吃月餅了。於是,只能在中秋節的夜晚遙寄祝福給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當年父母親說的話,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輩子的。我們就像一隻只鳥兒,長大了一定會離開父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於是,對父母親的牽掛在中秋節團圓之夜就特別明顯了。父母親,我雖然不能再像兒時那樣在我們家的天井裡伴著你們一起吃月餅賞月,聽著你們講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做著一個個關於月亮的夢,可是,那份在圓月下賞月的愉悅卻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裡,成了我一個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憶。

  如今的我,生活於都市,住在套房裡,幾乎再也沒有了在園子裡賞月的雅趣。於是,童年中秋節的夜晚的那份與天地同輝,和父母親同歡的場景成了一種定格,定格在我的記憶裡,那麼美好,那麼溫馨。

  家鄉的中秋節,豈止是賞月,吃月餅,如今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各種與中秋有關的孝敬活動也應運而生,每到中秋節,給父母親買雪源康、富硒康、硒爾康的人多的是。於是,家鄉的中秋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真可謂團圓是主題,月餅是主要內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襯,讓一個團圓的節日又同時成了孝敬父母、關心父母健康的節日,真可謂一箭雙鵰,意義深遠。

  如今中秋節的月餅檔次之高讓人驚嘆,什麼味道的都有,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包裝之精美也讓人嘆為觀止。和我小時候吃的月餅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嘴巴反而刁了,這個挑挑,那個撿撿,還總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時候的椒鹽月餅好吃了。此時,我才明白,人是難以侍侯的動物,吃得太好了,反而會挑剔。

  那個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才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嗎?再高檔的月餅也換不回那美好的時光和氛圍了!

  篇五:家鄉的中秋節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纍纍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我喜歡中秋的意境。

  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篇六:故鄉的中秋節

  中秋月圓,意味著團圓。我不遠千裡趕回家中,為的是我那並不太小的小兒在節日裡不至於寂寞,我們父子兩人趕到他外婆家,總算過了個有點氣氛的節日。可是還惦記著那個陷於痛苦的孩子是如何過的中秋?同時多麼想回到老母親身邊,陪她過個我兒時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鄉,除了飛機不能去外,通過輪船、火車、汽車、甚至摩託車、拖拉機都可以去,路程不遠100公裡左右,卻非常閉塞,有人笑談,我家是戰亂時避難的好去處。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車、月餅和麵包是什麼樣子,可見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家鄉在八月十五即中秋節是不吃月餅的。當城裡人月桂飄香、月餅送來送去的時候,我家鄉卻是另一番景象。只見一塊塊不大的稻田裡人們有的在割稻子,同時有2——3個男人圍住一個比鬥要大出兩倍被稱為「板倉」,喊著唱著不知道什麼朝代的歌子,掄起一把稻子使勁往板倉裡拍打,已使稻穀粒脫落到板倉裡。只有此時此景,才能讓你感受什麼叫收穫!當然,稻穀粒還需要晾曬,然後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脫穀機器的地方「打米」。說道這裡,你也許知道了,我家鄉中秋節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飯,當地叫做「乾飯」,當然城裡人很快就知道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飯」了。家鄉的稻穀成長期長,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飯那個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兩大碗!如果伴以家鄉的臘肉,那感覺一輩子也難以忘懷。兒時雖小,那是沒有油水,所以兩碗米飯相當於今天的8兩米作的米飯,能吃啊!所以家鄉的中秋節就是「嘗新米」,而不是吃月餅。前些年我請人在中秋節前帶回去的月餅,幾乎都放在那裡,他們不習慣這種甜膩膩的月餅。

  當然,中秋節人間裡的人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晚上要給他們燒紙錢,在地上劃上圈圈,在圈圈裡按照親疏輕重的不同燒上不同數量的紙錢,口中念著他們的尊稱,請他們查收。儘管破四舊時被稱為迷信,可到了今天,人們仍然不能忘卻那些曾經一起生活過的親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著老母親過節,重溫兒時的快樂。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不知那板倉今天還有多少?隨著工業的發達,使用化肥的稻米還有我兒時那是的香味麼?隨著社會的進步,八月十五晚風裡的紙錢灰味是否還在瀰漫?

  親愛的媽媽,我所有的親人,我愛的人,你們節日好嗎。

  篇七:家鄉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為,媽媽告訴我: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家人團圓,品嘗月餅,飲酒賞月,盡享天倫之樂的好日子。並且還有一天的假期呢,所以我喜歡中秋節。

  在我的家鄉,人們早早地盼望著中秋佳節的到來。瞧,琳琅滿目的月餅是超市裡的熱賣品,人們爭相搶購。「餈粑,又香又糯的餈粑。」小販們在各處叫賣,好不熱鬧。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到了,奶奶早早地準備好了豐盛的大餐,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大圓桌旁,吃得可起勁了,都相互祝福著乾杯,真是其樂融融。不久,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我們興高採烈地來到陽臺賞月。我問爸爸:「中秋的月亮為什麼那麼圓?」爸爸回答說:「因為家人團圓,所以月兒圓。」我問了一大堆問題,爺爺還饒有興趣地為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我聽得津津有味。

  桌上的美食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拿起月餅開始狼吞虎咽了起來。,一下吃了三個,心裡像灌了蜜似的一樣甜美。爸爸見我的吃樣,就開始給我講中秋吃月餅的由來:「古往今來,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其餅面圖案無不與月亮相關,百花齊放讓你看不過來,在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的由來。傳說安通商的吐番的人給李世民一盒圓餅,從此中秋的習俗變流傳了下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頭。

  中秋節既可以賞圓月,嘗美食,又豐富了知識,可真是一舉多得呀!

  篇八:我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吃月餅、賞月。可是卻充滿了趣味,也充滿了歡樂。

  我的家鄉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家鄉的每個人更是淳樸善良。每到中秋節前夕,街上幾乎每家店都在買月餅。圩天的時候,更是熱鬧非凡。整個市場就像一鍋沸騰的水,這邊「媽媽,我要吃水果味的月餅!」那邊「香香甜甜的月餅,快來買啊!」小販的吆喝聲蓋過了孩子們的叫囔聲、顧客的還價聲。

  孩子們選月餅是很仔細的!首先看外包裝,一定挑好看的,因為覺得外表好看,味道一定好,也許事實並非如此;其次,挑形狀好看、字樣清晰的,那些形狀不好看,字樣被擠壞的月餅只能靠邊站了。

  買回家以後,看著香香甜甜酥軟的月餅,真想咬上一大口。可是不能!到了中秋節那天,早晨七點多,各家點蠟燭,放鞭炮,再供上月餅。老家人信佛,任何東西都要先讓菩薩和灶神先吃,就連每天早上的飯,都要放一碗咋灶上,叫做「菩薩飯。」

  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終於可以吃月餅了!可是看著手中的月餅,又捨不得吃。一般老家人喜歡買一塊大的月餅,午飯和晚飯過後,再切著吃。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每年中秋節都是買兩三塊大月餅,午飯過後,切開再端上桌。為了吃月餅,我總是飯吃少少的,就連最愛的粉皮和粉幹也是如此。端上桌的月餅,切成了大大小小的方塊。而不懂事的我,總要左右端詳,仔細對比,把最大、最好看的那塊挑走。而外公外婆則笑而不語。

  晚飯過後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了。大家圍桌而坐,賞著周圍的月亮,一邊嚼著酥軟的月餅,一邊玩各種遊戲。猜謎語、品詩文、捉迷藏是我們最喜歡的活動。還有講故事、老鷹抓小雞……陣陣歡笑聲此起彼伏,連天上閃爍的星星也注視著我們。星星、燈光、月亮、樓房、青山、果樹……這一切,匯合成一支無聲的小夜曲……

  如今,我已有三年沒在老家過中秋節了。真的好想在家鄉和夥伴們一起過中秋,一起在月亮下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篇九: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雖然比不上春節的熱鬧,比不上元宵節的絢麗多彩,比不上端午節有紀念意義,但是我卻喜歡我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它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

  每年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人都會歡聚在一起賞月、聊天。記得去年中秋節我非常的高興,吃完了晚飯,就拉著家人跑到陽臺去看月亮,那晚的月亮可真圓啊,就像一輪金黃、明亮的大圓盤,從東方冉冉升起。把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的灑向了大地,它看上去離我們是那麼的近,仿佛伸手就能夠得到。我們欣賞著這美麗的月亮,媽媽給我們端來了的月餅,金黃金黃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我的目光一刻也不敢離開天空,生怕一會兒的功夫,明亮的月亮就會溜走了。我們每個人都拿了個月餅,放進嘴裡,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竟然如此好吃,我們每個人吃的津津有味,讚嘆不已。

  過了一會,聽見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鞭炮聲,可能是有人在放炮祝賀節日吧!我吃著月餅,突然抬起頭來,好奇的對爸爸問:「爸爸,你能告訴我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爸爸笑了,親切的對我說:「當然可以了。相傳在元朝的時候,為了反抗元朝廷的暴政,朱元璋帶著我們漢族人奮起抵抗,大家相約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可是又怕讓朝廷知道了,就把消息寫在紙條上,放進餅裡,以送餅的名義,偷偷把消息傳遞出去。最後起義終於成功,為了紀念,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吃月餅,這樣,就出現了中秋節。現在也演變成了人們一家人團圓的節日,每年的今天,在外面忙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離家多遠,都會千裡迢迢趕回家中,跟家人團聚,感受家的溫暖和溫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我愛我們家鄉的中秋節,也愛我的家鄉。

  篇十:家鄉的中秋

  在各媒體上看到,今年我的家鄉濰坊中秋節換休一天,引起了不小的影響。這使我想起了我小時家鄉的中秋節。

  我的家鄉中秋節留在我心中的美好記憶一點都不亞於春節。

  最使我們小孩非常快樂的事情是每當中秋那一輪圓月升起,在我家鄉那條小小街道兩旁就會擺出屬於我們小孩的兩條夜市,每個小孩都是一色的坐著小矮凳,前面擺著一個高凳,高凳上則擺著一種我們稱作「月」的食品。

  「賣月了!」賣月了…

  叫賣聲此起彼伏,大人們則從小街的東頭走到西頭,挨家欣賞各家小孩「賣」的「月」。

  「月」是用法面做的,大小像月亮那麼大,一般為三層,上下兩層是用發麵杆成的麵餅,因為是發麵比我們平常吃得餅要厚一些,他的精華在兩層麵餅中間,靠外一圈一定是紅棗,紅棗的中間各家用的原料就各不相同了,講究的用果脯、冰糖、青紅絲等等,不講究的放山芋、芋頭等,也有的就用同樣的麵餅填充。

  真正講究的是最上層了,那真是各家家長麵食手藝的大比賽,那上面可用面做出來的玩意那天晚上都能看到,有的捏上花草,有的捏上動物,壽桃、月兔、嫦峨,用顏色點染上,真是美不勝收。

  記得有一年奶奶給我做的上面捏了個小兔子,用高粱米按上兩個紅眼睛,惹得好多人圍著看,我心裡別提多美。

  「月」第二天就蒸蒸割開全家分享了,在那大部分時間吃粗糧的時代,能吃上「月」也使孩子們興奮的事。

  在我心中永遠記得一輪圓月下家鄉那中秋夜,那條熱鬧的、溫馨的小街。

[與家鄉的中秋節有關的作文]相關文章:

1.小學生中秋作文500字_描寫中秋節

2.小學生中秋作文600字_描寫中秋節

3.難忘的中秋節作文700字_節日作文

4.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5.【精選】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6.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五篇_節日作文

7.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四篇_節日作文

8.八月十五望明月作文_描寫中秋節700字

同类文章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又一個國慶節到了,我們學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七天。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們打算怎麼過呢?是去外地旅遊,還是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是整天陶醉在書林之中,還是在家幫父母幹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買點東西吧。可是你們注意到了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各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吃過晚飯,來到小區的院子裡,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一邊觀賞美麗的月亮。  我看見月亮慢慢的往上爬,像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悄悄的探出頭來。她望望四周,過了一會兒,膽子也好像大了起來,嗖的一聲,就完全跳了上來。  夜靜悄悄的。漆黑的夜空上,月亮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圓盤,它把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1媽媽的生日  不知不覺,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我在心裡早早地想著怎樣給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到了生日那天,我拿了自己平時剩下來的零花錢到蛋糕房為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蛋糕。回到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精美的小蠟燭插到了蛋糕上,然後乖乖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等媽媽回來。天慢慢變黑了,
中秋節作文460字

中秋節作文460字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在月亮下吃著月餅,突然,媽媽說:「想不想聽中秋節的來歷。」「想。」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
滿分作文:過中秋

滿分作文:過中秋

  我們要放3天假,準備過中秋節。媽媽說中秋節就是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大家都吃月餅。我不清楚什麼是陰曆,媽媽說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日曆方法。月餅和月亮一樣圓。  我喜歡吃月餅可甜了,有豆沙的月餅,蛋黃的月餅,水果的月餅,蓮蓉的月餅。媽媽不讓我多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的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但說不出是什麼。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的年夜飯還有水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DoubleNinthFestival  The9thdayofthe9thlunarmonthisthetraditionalChongyangFestival,orDoubleNinthFestival.ItusuallyfallsinOctoberintheGregoriancal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記憶的盒子裡猶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兒時就反覆聽講,雖然至今仍無法理會他們相愛的痛苦,還是為之惋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愛情現代化了,現實化了,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非常愛爸爸媽媽。生活中我們處處相互關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魚,我最喜歡吃魚了,看到魚就食慾大開,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喉嚨不對勁了,是被魚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說:「爸,我被魚刺卡住了。」爸爸、媽媽一聽,都慌了神,趕緊忙活起來,爸爸端起了杯子讓我喝水,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Day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firstisaSunday.AnditistheLaborsDay.Mymothersaidtome:Openyoureyes!Andlookoutofthewindow.Whatafineday!Letsgotopark,Somymothe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