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薦】

2023-07-27 13:02:28 2

  感動中國是一檔非常感人的節目,記錄著每一位獲獎人物的點滴,也歌頌著他們的豐功偉業。小編整理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一: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同事陸朝陽、陳宇翱等近期在量子信息科研領域再獲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製備了綜合性能最優的糾纏光子源,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再次刷新了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了該成果,美國物理學會網站和英國《自然》雜誌「研究亮點」欄目也進行了報導。

  多粒子糾纏操縱作為量子信息處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標,近年來一直是國際學界角逐的焦點。操縱的糾纏光子數目越多,量子信息處理能力就會指數級增長,但同時實驗實現的難度也急劇增加。

  多年來,潘建偉和同事瞄準這一戰略目標,一直保持著多光子糾纏態的世界紀錄,他們分別於2004年、2007年、2012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五光子、六光子、八光子糾纏的操縱,並系統性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多個研究方向,如今年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

  自2012年潘建偉小組實現八光子糾纏後,他們成功地將該技術應用於拓撲量子糾錯和百公裡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相關成果入選了《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技亮點。

  近期,潘建偉小組利用兩種不同的技術途徑製備了收集效率、保真度和光子全同性三個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脈衝糾纏光子源,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十光子純糾纏和可提純糾纏態的實驗製備和嚴格驗證。

  據了解,這一突破表明我國繼續引領國際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研究,研究成果將可應用於遠程量子通信和實用化量子計算等大尺度量子信息技術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二:

  郭小平心裡,更看重的不是院長頭銜,而是紅絲帶小學校長的身份,與此相關的是一個讓全世界為之動容的名詞「愛滋病」。

  2008年11月15日晚,郭小平帶隊,紅絲帶小學的3位老師和12名愛滋病兒童一起參加了中央電視臺12·1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晚會的現場錄製,與他們一起排演這個節目的還有兩位防艾大使:我國著名歌唱家彭麗媛老師和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老師,濮存昕老師還是這所特殊學校的名譽校長。節目錄製前,他剛剛跟孩子們同桌吃了晚飯。

  晚會現場,主持人把話筒給孩子們,讓每個人說出自己的心願時,孩子們的眼睛都是溼的。其中一個小女孩叫翠翠,上臺後一直在流淚,聲音哽咽地說以後想做一名護士;胖胖的高個姑娘叫盼盼,說自己想當一名舞蹈家;小男孩文慧則神情堅定地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醫學家,攻克愛滋病!

  孩子們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喚出全場所有人的眼淚,嘉賓哭了,主持人哭了,現場觀眾哭了,攝像師、燈光師的眼中也閃著淚花。我坐在觀眾席上,儘管上午剛採訪了這些孩子,但還是忍不住再次為他們的命運流淚。郭小平說,想當醫學家的小男孩特別聰明,特別愛讀書。

  想當舞蹈家的盼盼還為現場觀眾跳了一小段新疆舞,臉上綻放著羞澀的笑容。我在想,是什麼讓這些特殊的無辜的孩子,還能有夢想,有笑容?

  臺上,紅絲帶小學的名譽校長濮存昕正在把郭小平隆重介紹給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聚光燈下,郭小平穿著一件不入流的普通外套,有點風塵僕僕的感覺,看上去不像院長,倒更像一個父親、一個鄉村教師的形象。

  醫院裡辦小學,解決兩代愛滋病人受教育問題的有效嘗試在中國,所謂二代愛滋病人,主要是指通過母嬰傳播的愛滋兒童,這些兒童的父母是愛滋病人、或者僅一方是,這些孩子的愛滋身份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註定。

  2008年10月30日,一項由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支持的調查對外發布消息,在中國6個城市的成年人中,存在著對愛滋病感染者的嚴重歧視。30%的受訪者認為感染愛滋病的兒童不應該被允許和其他孩子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將近65%的受訪者不願意和愛滋病感染者住在同一所房子裡;48%的受訪者不願意與感染者一同用餐。

  儘管這種歧視在中國是被禁止的,但是歧視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嚴重影響著愛滋病感染者的生活,並對愛滋病預防十分有害。

  此次北京採訪中記者看到,郭小平和他的助手李學軍(臨汾傳染病醫院院長助理)、劉美婷(紅絲帶小學音樂老師)、張新平(紅絲帶小學文化課老師),還有劉倩(紅絲帶小學生活老師),吃住行都與這些孩子們在一起。而劉倩本人既是志願者,也是一名不幸的愛滋病毒感染者。郭小平對這些孩子的稱呼是「我的娃們」。

  郭小平:「對愛滋病宣傳初期,見諸於媒體上的報導往往與道德、倫理的淪陷相關,從而造成人們的誤解。實際上愛滋病患者被傳染的渠道有三種:一是母嬰,二是血液,還有就是性傳播。在山西,通過性傳播感染愛滋病的很少,多數愛滋病人是通過賣血和輸血途徑所傳染。愛滋病患者首先是病人,應該給他們以起碼的同情。但是媒體和社會往往忽略了這點。所以我認為,對愛滋病患者要做的不僅是治療,更多的是關懷,這才是最主要的。比如這些愛滋病孤兒,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就染上了愛滋病病毒,成為血液傳播的第二代受害者,這是一群命運坎坷,備受病痛折磨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需要我們的正視,需要像健康孩子一樣上課、遊戲、生活。否則,一旦他們在冷眼和歧視中長大成人,將會對社會構成很大威脅,那時再想教育就晚了。」

  採訪中獲悉,那個晚會上想當護士的小姑娘翠翠,剛來醫院時患有強迫症,舌頭伸出來總也收不回去。翠翠只在小學念了一年書,當時身邊的同學都指著她說她有愛滋病,遠遠地躲著她,翠翠長時間被這種環境包圍,所以性格很孤僻,不愛見生人。到病區幾個月後,翠翠就不再吐舌頭了,膽子也大起來。去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去紅絲帶小學採訪時還看到了翠翠表演的舞蹈。

  有數字顯示,全球1/6的愛滋病相關疾病死亡和1/7的新發感染HIV是15歲以下的兒童。而在我國,據統計感染愛滋病的兒童大概有7萬人。多麼讓人震驚的數字。相較之下,臨汾紅絲帶小學的十幾個孩子毫無疑問,當屬這個群體中的幸運兒。他們成了醫院的孩子,醫院不僅為他們看病,還建了一所充滿歡聲笑語的小學。2006年,郭小平親自領著他的「娃們」去看了北京天安門;2008年初,這些「娃們」在郭小平的張羅下,又飛到海南島,圓了「看海夢」;今年的北京之行,郭小平去之前就想好了,要讓娃們走進「鳥巢」和「水立方」。

  郭小平:「關愛本身就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群體。我們要教會他們怎麼做人,要讓他們從小就樹立『到我為止,不再傳給別人的理念』。這些孩子很快就步入青春期了,他們要擾亂社會後果難料,所以現在必須接受教育,而且是特殊教育,要讓他們知道將來如何生存。所以這些孩子的教育重點在道德,然後才是技能教育。如果我們不重視愛滋病第二代的教育,勢必會出現第三代、第四代……非常可怕。在無疫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重視道德教育。

  對愛滋病人的關心,不能心血來潮,哪怕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花十來塊錢買幾根鉛筆,幾個麵包,或是幫患者洗澡,都是關心他們的表現。像濮存昕老師,他對這些孩子的關心就非常真實,每年他都會給紅絲帶小學五萬塊錢,用於給孩子買衣服、或生活補助。只要有時間,他還會來臨汾看看這些孩子,和他們一起吃頓飯,不是作秀,而是就坐在一個餐桌上同吃一盤菜。

  愛滋防控這塊必須有這樣一批人努力的去做,才能讓人類在最快的幾十年或是幾百年內控制愛滋病,否則的話,愛滋病一但爆發將完全不可收拾。」

  綠色港灣模式,讓愛滋病患者在「生產自救」的同時進行「心靈自救」

  自1985年,中國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患者到今天,23年過去了,官方數字報告的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增長到約70萬人。2007年,約有5萬新發感染和2萬與愛滋病相關的死亡。預計有12萬到15萬愛滋病感染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療,而目前僅有4萬人接受該項治療。這4萬人中,就包括了先後在山西「綠色港灣」愛滋病區接受救治的1000多名愛滋病患者。

  這是一篇北京媒體《新京報》的報導——

  2004年6月,臨汾傳染病醫院「綠色港灣」愛滋病區的全體醫護人員湧入丁師傅愛人的病房。那天是他愛人的生日,醫護人員專程買了一個大蛋糕,買了鮮花,還點上了生日蠟燭。

  在「綠色港灣」,丁師傅的愛人第一次聽到別人祝福她「生日快樂」。她特別開心,還唱了幾首歌答謝大家。生日過後,丁師傅愛人的病情有所好轉,心情也開朗多了。發現自己成了愛滋病毒感染者後,她還從來沒笑過。「她有勇氣活下去了。」丁師傅說。

  大年三十的時候,丁師傅的愛人,還收到了郭小平送的100元紅包。正月初一,幾位患者及家屬還吃到了醫護人員包的餃子。

  小患者苗苗最喜歡護士周亞琴,每次她下班回家的時候,苗苗都要拉住她的手,讓她帶好吃的。她每次上班,苗苗都會在大門口等她。周亞琴說,「苗苗把我當成他的親人了。」

  在患者眼裡,院長郭小平從不穿白大褂,不戴口罩和手套。他平均一周來「綠色港灣」一次,每次都要坐到患者床前問寒問暖。「一點也不像領導,沒有架子,很隨和,就像熟人見面一樣。」一個患者的母親說。

  為什麼要給患者發紅包呢?我把這個問題拋向郭小平。

  郭小平:「我們要讓患者感覺這裡像一個家,所以取名為『綠色港灣』。綠色寓意著生命,港灣就是家。得了這個病的患者思想壓力都非常大,必須讓他們樂觀一點,鼓起生活的勇氣,這樣對治療才有好處。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重視愛滋病人的心理治療。我們倡導醫護人員和患者『結對子』,醫院其它病區的醫護人員也會輪流到『綠色港灣』值日,我們還號召醫護人員在節假日和周末把愛滋病孤兒帶回家,讓這些娃們也能感受到家庭溫暖。不少患者在『綠色港灣』治療後可以出院,卻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

  聽上去,這個「綠色港灣」好像是愛滋病患者的世外桃園,但是據了解,「綠色港灣」模式一經媒體報導,就引起了爭論,焦點在於是否應該對愛滋病人採取隔離措施。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它的創建人郭小平又是怎麼想的呢?

  郭小平:「是患者的貧困、心理壓力和傳染病醫院的客觀情況,構成了病區搬遷的理由。臨汾市傳染病醫院是山西省4家愛滋病治療定點醫院之一,原來的愛滋病病區設在醫院本部,愛滋病病人不敢出門活動,擔心遇到熟人知道自己得了愛滋病;加之愛滋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在傳染病醫院易與其他傳染病患者發生交叉感染。一旦交叉感染,愛滋病患者就很危險。很多患者過早死亡是因為併發症死亡,並不是因為愛滋病毒。

  2004年7月,我們自籌150萬元將以前的SARS隔離區改建成『綠色港灣」將愛滋病患者全部轉了過去。從2004年7月24日建成至今,該病區共收治愛滋病患者120多人次。該病區的愛滋病患者只需要負擔生活費用,住宿、治療都免費,患者可以自願入院,來去自由。」

  記者去過一次「綠色港灣」,在開滿芍藥花的田野上,離臨汾市區大概十公裡的車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形容成一個風光旖旎的田園式病區。一個患者告訴我:「在市裡,別人都躲著我們,弄得我們都不敢出門。在這裡,大家都是這個病,沒有誰躲著我們走。我們還可以互相交流,有空還可以玩一玩。」來自病區的一份資料表明,來此地就診的患者中,95%都是農民,每天的生活費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市內住院,他們每天都要到街上買飯吃。而在這裡,院方蓋了四個灶臺,他們可以自己做飯。

  2004年7月是「綠色港灣」開診的日子,這裡也被稱之為「愛滋病人生產自救區」,患者在這裡可以獲得免費治療,得到家庭般的看護,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他們的家屬還可以通過為病區打工來維持生活。

  在這裡打掃衛生的、燒鍋爐的、維修房屋的、種菜養豬的,都是患者家屬。

  丁師傅的妻子1997年5月在做一次手術時因輸血感染愛滋病,6年後開始發病,住進臨汾市傳染病醫院。當時傳染病醫院還沒有向愛滋病患者提供免費治療,住院一周,就花費1,000餘元,只好出院。「我當時都絕望了。」丁師傅抹了抹眼角的淚。

  2004年5月12日,丁師傅接到院長郭小平親自打來的電話,說傳染病醫院現在對愛滋病患者實施免費治療,希望他們能儘快到醫院就治。

  「我永遠記得這一天。」丁師傅說,當時,他就挑上一些小麥,帶了500元錢,帶著妻子趕到了臨汾市傳染病醫院,並隨後到了「綠色港灣」,丁師傅還獲得一份兼職工作————洗床單被罩、打掃衛生。天氣變冷後,他又幹上燒鍋爐的活,每月600元。此外,丁師傅還帶領五六個病人在病區內的土地上種藥材,院裡也給每個人發放了相應的勞務費。

  「綠色港灣」佔地面積90畝,除1,500平方米的建築及院落外,其餘均是可耕地。去年,他們收穫了3萬餘斤玉米,大部分都分給了醫院的工作人員和患者及家屬。大白菜也收穫了不少,除當福利分發,留下自用部分外,其餘的都賣掉了。丁師傅一家人吃的蔬菜,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救區自產,都是免費的。

  「綠色港灣」病區主任喬吉平說:「種植蔬菜和中藥材,都是緩解經濟壓力的手段之一。去年,院方購買了150噸煤,用於燒鍋爐取暖,醫院的開支很大。而且醫院不收患者一分錢,除國家免費提供的藥物外,國家規定要收的床位費,醫院也免了。」

  我看到,這裡共有36間病房,每間病房兩個床位,帶有獨立的衛生間。此外還設立了治療護理區、行政後勤區和被譽為全中國最有愛心的學校————紅絲帶小學。治療護理區內除病房外,還為患者及其家屬設有活動場所,如VCD娛樂活動室、圖書室、桌球館等,用於豐富患者及家屬的文化生活。

  實踐中的困惑

  郭小平:「最大的困惑是經費問題。「綠色港灣」雖然只是我們臨汾傳染病醫院的一個病區,但卻承擔著全省差不多90%的愛滋病人救治工作。國家對愛滋病人的「四免一關懷」政策中,有一條是對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人群中的愛滋病患者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對愛滋病患者遺孤實行免費就學。也就是說,政府及國際基金組織所給予的援助多數用於愛滋病人的抗病毒藥物治療,而山西的愛滋病人幾乎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本身就面臨著溫飽問題。比如紅絲帶小學的孩子,不少是孤兒,還是愛滋孤兒,他們的生活誰來負擔?醫院每年要往綠色港灣這個病區投100多萬元,才能保證這裡的正常開診。在這裡生活、工作和接受治療的醫護人員、病人和紅絲帶小學的孩子們眼前就面臨著嚴峻的冬季取暖問題。建築是當時搬遷時醫院自籌資金建的臨時過渡房,一直想蓋新的住院部但是到現在資金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現在鍋爐又壞了,要想解決又得一筆開支。大家都知道,愛滋病人最怕感冒,這麼冷的天氣,取暖問題解決不了,對他們的身體最不利。醫院很困難,確實很困難。

  對愛滋病人的診斷問題我也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們國家把診斷的權利交給疾控中心,醫院沒權利診斷愛滋病。但是我覺得診斷和治療也應該是醫院的事情,而不應只由疾控中心來做,因為疾控中心沒有行醫權。今年我們醫院就發生了一件事:一個病人在2005年通過疾控中心的血液化驗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愛滋病患者,今年在我們醫院要做一個膽囊手術,令人尷尬的是手術中發現,他體內的HIV為陰性!這下我們都著急了,一個標準複查兩遍,最後送到本地疾控中心,結果都是陰性。現在這個檢驗已經通過省裡送往北京,到現在還沒有結果。病人很焦急,每天都要問我有沒有結果,問自己到底是不是愛滋病患者。因此我覺得,關於愛滋病,現在存在檢查、治療和預防不銜接的問題。

  再就是愛滋病的防治資金中,「防」大於「治」,治療資金嚴重不足。國家每年的愛滋病防治資金大都用於預防。我們病區到目前為止已經接收愛滋病患者1,000多人,各項開支非常多,每年需要幾百萬元,但從建立至今,衛生部和省裡提供的資金較少,我們的醫護人員與國內外同行交流經驗的機會也很少,很難及時掌握愛滋病治療和管理的前沿信息。我雖然管理著這個病區,卻從來沒有機會參加學術交流,更不要說其他醫務人員了。

  愛滋病人動手術難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今年,山西一個愛滋病患者因患子宮肌瘤要動手術,竟然沒有醫院敢接收她,後來還是在媒體的幫助下才解決了這一問題。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愛滋病人隱瞞病情,悄悄去綜合性醫院做手術,這樣無疑會增加愛滋病在綜合性醫院的傳染機率。如果國家能形成一套關懷、治療、疏導病人的辦法來規範愛滋病治療,就為愛滋病治療醫院提供了指導。」

  採訪結束,郭小平憂心仲仲的表情,還一直在眼前閃動。他所創立的「綠色港灣」發端於醫院工作人員的善良之心,很多工作靠每個人的主動奉獻,這樣的人文關懷具有多少可持續性?郭小平的愛滋救治實踐是否還有創新空間?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