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文藝愛情片《六弄咖啡館》觀後感

2023-08-11 12:15:29 2

  電影《六弄咖啡館》主要講述男主小綠(董子健飾)和女主心蕊(顏卓靈飾)之間一場真摯卻無奈的青春愛情故事,對於親情和友情的探究,以及距離對愛情的考驗,同時關注年輕人對待成長和人生的態度與狀態。

  20xx文藝愛情片《六弄咖啡館》觀後感一:

  隨著這幾年泛濫的青春電影,似乎少有哪部讓人眼前一亮了。但今日上映的電影《六弄咖啡館》倒是勾起了不少少女心——同樣是《少年班》主演董子健的作品,這回卻從高中演到了大學。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青春電影,不僅描述了青春期的校園愛情,充滿了熱血與歡樂,還道出了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哲理。青春氣息撲面而來,不套路,不雞湯,難怪好評如潮~

  在選角上,董子健和顏卓靈作為年輕的金馬影帝和金像影后的提名者,不僅是顏值擔當,更是演技擔當和品質擔當。更何況,還有小董的老搭檔劉傑導演作為監製保駕護航呢!看這一水兒的年輕面孔,有木有想起高中時候的自己?

  很多已經提前看到的小夥伴紛紛表示,電影簡直不要太有代入感!不管是「異地戀」還是「基友情」,都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回憶戛然而止,那些笑著鬧著的每一刻,那些生命中的朋友們,都定格成最美的時光。

  伴隨著今日上映,影片也放出了花絮特輯。小董面對鏡頭變身「飛吻狂魔」,卓靈MM更是吐舌賣萌,盡顯耍寶少女。兩人在咖啡館的哭戲更是瞬間入戲有木有啊!

  《六弄咖啡館》於今日清爽上映,無論是走在青春路上的你,亦或是正要告別青春,都值得去影院一睹為快~每個「不一樣的人生」,希望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動。

  20xx文藝愛情片《六弄咖啡館》觀後感二:

  沉在一種自顧自的情緒當中不可自拔,是我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

  小綠最後的背影決絕的讓人心疼,就如同那些過往洶湧逝去的潮水回憶,再怎樣掙扎著向前,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慢慢沉溺。有種青春,說著笑著跑著鬧著,但疼痛悄無聲息的蔓延,成為無法忘卻的刻骨銘心。

  坦白來說,誠如電影一再強調的,這是一部略顯不同的「青春電影」。臺式小清新包裹下的是男孩女孩自然而然的情感發生,一如你所知道的每一個暗戀故事,卻在中途直轉而下,令人猝不及防冷冷撲面而來的是前所未料的現實。看青春片的我們或許正青春,或許不青春,但終究期冀著一個美好的結局,懷著傾慕的心等待王子公主的幸福故事。不過,成長向來不如我們所料之圓滿,人生六弄,莫過和你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卻仍然對這段回憶甘之如飴,充滿感激。

  關閔綠是,李心蕊是,蕭柏智也是。

  貫穿於電影之中的,是小綠和心蕊的少年愛情。成績不好但是心地很好的靦腆小子一路追逐在成績優秀長相甜美的乖巧女孩身後,為她做自己一切能做的事。他願意為了心愛的女孩子改變和學習,只為了與她更近一分;他坐著火車打著零工疲於奔命來往於兩個城市,只希望能夠更多的陪在身邊。愛情來得那麼理所當然,少年的身影一遍遍在女孩的心裡留下印記,終於心安理得的安營紮寨。然而,心蕊到底不是那麼篤定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未知數」理論,更有自己的敏感和不安,問題隨著成長一一暴露,你說不清誰對誰錯,但畢竟無法一起走到盡頭。

  「我與你同在」,這句話對小綠和心蕊來說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小綠盡全部的努力只希望兩個人能夠窩在一起,而心蕊想的則是怎樣一起進步共同成長。他們的矛盾那麼真實,你恍惚間看到每一個大學門前吵架的情侶,看到每一對畢業季分手的朋友,看到那麼多身邊的你我和他們,或許吧,從來就是不一樣的人,所以註定分道揚鑣。小綠的心裡有那麼一個心蕊,而心蕊的心裡還有一座咖啡館,一個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

  比愛情更深刻的,是小綠和阿智的友情。他們是真正一起成長的兄弟,少年意氣能為彼此兩肋插刀。在遙遠的未來裡,阿智為小綠完成了他所不能及的夢想,心蕊會固執的探討小綠的「變與不變」,從而確定彼此的關係是否能夠長久的繼續。而對阿智來說,小綠只要還是那個小綠,就是那個和他一起跳著舞蹈,永遠認定的兄弟。阿智的堅持和懷念似乎讓人覺得小綠從未離開,有些愚蠢,有些笨拙,但卻是影片給我最深刻的感動。

  相比青春片來說,這部電影更像是在以關閔綠為圓心,單純講一個少年的故事。從喜到悲,從希望到絕望,整部影片的基調和氣氛也隨著小綠而變化。他開心的時候,藍天綠草小車女孩;他不開心的時候,車站大雨黑衣夜晚。觀眾仿佛跟隨著他的心境經歷了一路的大起大落,可惜,在成長的這條路上,親人的逝去和女朋友的離開,終於還是扼腕嘆息,輕聲嗟嘆。

  關於片名,我喜歡原本小說裡的解釋,「六弄」是小綠人生的六個階段,也是六次選擇,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個出口,也可能是一條死胡同。

  「生在一個與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

  愛上了你,是我人生的第二弄;

  註定般的三百六十公裡,是我人生的第三弄;

  失去了你,是我人生的第四弄;

  母親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

  在這五弄裡,我看不見所謂的出口,出現在我面前的,儘是死胡同。

  該是結束的時候了,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再見,世界,是我人生的第六弄。」

  《六弄咖啡館》是很少我在觀影過後會靜靜想一想的電影,沒有關閔綠的波瀾壯闊,仍舊不妨礙被其中的親情、友情、愛情所動容,這大概是我還蠻喜歡這部片子的根本原因。自然生動的笑點和淚點,有溫度有氛圍的畫面和情緒,有一次,你想要去思考點什麼,寫點什麼。

  這就夠了。

  20xx文藝愛情片《六弄咖啡館》觀後感三:

  《六弄咖啡館》表面上是一個回憶青春的故事,其實講的是一段殘酷人生。比較可惜,內地的公映版最終剪掉了開頭結尾戴立忍和張榕容的戲份,使得整個電影原本娓娓道來的回憶敘述性結構被破壞了,不免將觀眾拖入一種類似臺灣以往青春片的視角,即使演員再出彩也無法避免整個劇情落入俗套。

  那我們先看看被剪掉的開頭:

  張榕容飾演的女生,和男友吵架後便開車出門。遇見大雨。於是她誤打誤撞進了一間叫六弄的咖啡館。咖啡館的老闆(看到她如略微狼狽的處境)便請她喝咖啡,然後說自己叫關閔綠,開始講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刪減版則直接進入了這個故事)。

  關閔綠的六弄人生,隨之展開:

  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中;

  愛上比自己有成績優秀又漂亮聰慧的同班女生心蕊;

  由於成績上的差距沒能考上同一所大學進而帶來一段異地戀情;

  未能真正的和心蕊共同經歷成長成熟,終於失戀;

  母親的離世,並伴隨著未能陪母親最後一段的愧疚;

  感覺一切都無法重來,於是決定告別這個世界。

  本來關閔綠的人生,看上去也沒有那麼殘酷,一如臺灣青春片裡常見的打打鬧鬧,輔以暗戀升學好哥們重情義之類的各味調料,就會通向一個長大成人的圓滿結局。很多人甚至覺得是電影太太戲劇化,才會有自殺。但我想說,真實的世界裡總是有一些人的經歷是遠比電影裡更殘酷的。可能《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已經離我們太遠了,《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大象》《單車少年》裡面的事件背景似乎和我們所處的社會又不太一樣,但我們身邊的青春,真的都一樣的美好而輕鬆嗎?

  翻翻報紙,有關那些自殺少年的新聞總是只有一個小方片,很多時候,甚至都沒有報導。各個高校每年也會有學生自殺的事情,只不過很快消息就被壓下去了,脆弱生命的訊息總是拼不過層出不窮的娛樂版新聞。

  扯回電影中,關閔綠一直以來表現出的開朗樂觀其實都是他拒絕成長的一種自我保護吧,他以為只要「我自己沒有變」就可以一直維持這樣平順的狀態生活下去,但他卻忘了現實中總會有各種難以預料的變故襲來。所以一心想去更大世界看看的初戀女友會無法忍受他的原地踏步,母親的病故會像雷擊一樣挖空他的心,而朋友即使再貼心也無法代替他——只有他自己才能去消解這種成長的痛苦,可他偏偏把自己的內心鎖上了(片中好友最終等到的是他的失約),失去了最後一口氣,就真的垮了。

  「人生真的好難」,尤其當一個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些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的時候,人生就更難了。

  所以這部《六弄咖啡館》確實和以往的臺灣青春片不一樣,它在告訴觀眾還有一些男孩女孩,擁有著並不輕鬆的青春。

  片尾:

  老闆對張榕容說,自己其實是蕭柏智。小綠自殺前,請求他開一間咖啡館幫他了卻心願(這一段也很重要,所以剪掉之後很多觀眾都看蒙了),所以才有了這間六弄咖啡館。

  聽完這個故事,張榕容感慨道,「每個人都有類似的青春。」

  老闆接她的話說,「卻有不一樣的人生。」

  然後張蓉容走出咖啡館,雨正好停了,她便開始打電話,也許是想和男朋友和好吧。

  接著老闆回到家,獨自打開屬於他和小綠的盒子,翻看小綠自殺前寫給他的信,而此刻他的太太心怡已經睡了(這部電影的唯一圓滿的部分)。

  鏡頭閃回到小綠自殺的海邊,戴立忍飾演的中年蕭柏智一個人在海邊做起了當年經常和小綠一起做的招牌動作。這時候再想起之前幾個好朋友一起瘋一起笑一起哭的片段,真讓人感慨:人生總有艱難的時刻,愛過痛過之後慶幸的是有人曾催你振作,並和你一起面對。

  「人生泥濘,青春不染」,就是這個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不過真的,想要渡過難關,最關鍵的還是自己。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