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高分電影《驢得水》觀後感

2023-08-11 03:07:23

  《驢得水》是一出幽默中有酸楚、荒誕中見現實的作品。作為民營劇團,帶這樣一部作品,向中國小劇場30周年獻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驢得水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高分電影《驢得水》觀後感一:

  寫的這一篇絕對不是影評,之所以這樣講有兩個原因,其一:一部電影拍成這樣我想就我而言是沒有資格談一個「評」字的,其二:我想看完這部電影的每個觀眾都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一部優秀作品的意義所在,所以且稱這段文字為讀後感就好了。所以也就不按照影片的順序逐條分析了,雖然我很想這麼做,因為這部電影的信息量著實是夠大。有時間精力和興趣的朋友應該寫一下,那一定會很有趣,我只說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點。

  夢想和初心

  電影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張一曼、孫恆海、周鐵男、裴魁山在電影中分別展現了自身在人性上的弱點,有的看起來甚至醜惡的令人髮指,但就夢想和初心而言至少我是沒有資格鄙視的,從電影中的設定來看裴魁山能夠推薦一曼到西南聯大去擔任助教可見自己也未必沒有這個資格,而西南聯大的地位我的想沒有人不知道的,民國時期一名教授的待遇相比一名小學教員可能是天壤之別吧,從一曼的人生經歷上看受過如此良好教育(結尾處有大學畢業照)的女孩想必在當時,家境不說顯赫也不會是很一般的。周鐵男的背心上印著京仁大學,雖然沒有查到這所學校,但以這種教育背景也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一種生活方式,孫校長的實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三個人願意追隨的人怎麼可能會是等閒之輩,在迎接特派員的飯桌上也借特派員之口表現了教育部對這四個人了解的有多詳細。說這樣的四個人比我更愛慕虛榮,貪戀錢財我是無法接受的,是懷著怎樣強大的夢想和初心才能甘願以這樣的身份參與到振興中國農村基層教育的工作中去。但夢想大多都會破碎,初心也就隨之變質,變質的速度不同只是取決於性格、閱歷等等不同的因素。那麼我們還應該有夢想嗎?

  愛情

  在電影中的愛情有這樣幾段,裴魁山和一曼,銅匠和一曼,周鐵男和孫佳。裴魁山和一曼並不是完全沒有在一起的可能,我甚至覺得一度很接近成功,但悲劇的結果表面上看在於表白方式,實質上是骨子裡的傲慢如果非要說這部電影體現的小知識分子特有的悲哀我覺得這裡可以算是一個,裴魁山的表白乍看起來是很好的,對一曼內心世界了解的很透徹,但這些話說出來之後像是對一曼的憐憫和同情,姿態自然是高高在上,而一曼這樣的女孩最厭惡的可能就是這個了,所以失敗是自然而然的。

  銅匠之所以能夠在最初和一曼有靈魂上的共鳴,是因為彼時兩個人都是單純到像一張白紙,一曼仿佛終於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尋的理想中的純粹的愛情,但在眾人的逼迫下一曼被迫和銅匠決裂,重壓之下的一曼依然沒有屈服,至少在內心上依然清白如紙,雖然發了瘋卻依然想要在教堂得到手捧花,可見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還在,這也正是一曼這個人物的魅力所在。一曼是真的瘋掉了嗎?還是她必須要瘋掉呢,不瘋掉怎樣面對自己和周遭呢,孫校長不是也覺得一曼並沒有瘋嗎,這只是一種逃避的方式,這也並非源於女性的脆弱,我想每個人都會這樣選擇吧。話劇中的表現的銅匠是被壞人教壞了的孩子,而電影中的銅匠我覺得並沒有變質,他的種種反應表現的依然像是一個孩子,小孩子才論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

  周鐵男和孫佳的愛情的結束源於周鐵男的轉變引起的孫佳的失望,但結尾處的鐵男在門口目送孫佳離開和彈力球從車上的散落表現出鐵男用情之深,並沒有徹底變質,電影中並沒有一味的詮釋人性的醜惡,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特派員秘書不忍直視一曼被剃頭,阻止一曼被侮辱都是人性的閃光,電影中的很多地方讓我覺得勝過話劇。

  底線和小人物的卑微

  電影中每個人都展示了各自的底線或者說是軟肋,只是底線的深淺有所不同罷了,裴魁山的底線是利益和自尊心,孫校長的底線是夢想,一曼的底線是尊嚴和愛情,孫佳的底線是父親的夢想和安危,鐵男的底線的生命,在觸及自己的底線時每個人都表示了屈服,至於耿直剛強的鐵男展現出的超出他人的卑微和懦弱並不是因為其他人比他更高尚,恰恰是因為他別其他人更高尚,更深的底線使得波及到他的底線時會產生更強大的壓迫感和恐懼感。而小人物的真正卑微就在於無論你的底線有多深,你的底線被侵犯也只是時間問題。

  快樂和人生

  有人說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小知識分子的悲哀,反觀銅匠的老婆反倒無拘無束無所畏懼生活的隨性而又快樂。這個觀點我是不敢苟同的,知識分子的悲哀在於他們知道了一些事情但無力去改變什麼,農婦的快樂在於什麼都不知道,如果這這樣的快樂,我倒是更享受前者的痛苦,無知所帶來的快樂是可悲的,知曉至少是改變發生的開始。

  結尾處五彩的彈力球從箱子中滾落,散出驢車,滾下山坡,看到這一幕我險些淚奔,這一處的設計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這使得鐵男和孫佳的愛情顯得更為完整,但我的淚點不完全在於對國產電影進步的激動和周鐵男的深情,人生的道路就像那條土路一樣坎坷不平,作為小人物的我們註定會顛簸的過著一生,而在這一路的顛簸中散落的又何止是愛情,這散落的種種都如這滾落的彩球沒有找回的機會,能把這種悲情拍得如此唯美,也是我愛上這部電影的原因。

  這是國產電影中少數的我想要再看一遍的作品,而在想看又不太敢或者不太忍心去看的的作品中,可能目前只有這一部了。

  20xx年高分電影《驢得水》觀後感二:

  驢得水是一部話劇,不是電影。

  我並不認為它具有一個好電影擁有的要素,但是這是一部很出色的話劇。當然這也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我很喜歡這種大量旁白堆砌造成急劇的戲劇衝突,如果你喜歡看電影式的長鏡頭那還是不適合這部片子。

  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雖然是開心麻花出品的,但是不得不說雖然不能開心,至少可以保證你添堵啊。

  這部電影裡面充滿了諷刺,更多的是對知識分子的嘲諷。明明是振興教育事業的,從頭到尾沒有見到一個學生,學生還從6個增長到了147個。唯一一個算是學生可能也只有銅匠,也就是呂得水老師,四個知識分子為了自己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就教出來的學生成功的釋放了自己人性中封印著的魔鬼,把教育者們逼迫的無所適從。

  當然這部片子如果肯把銅匠的結局講述的更清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字不提,我覺得黑色幽默的感覺會更好。

  20xx年高分電影《驢得水》觀後感三: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提到開心麻花,大家是不是又想到了之前的《夏洛特煩惱》。所以,在沒觀影前,我和很多人一樣會誤以為《驢得水》也是喜劇電影。

  然而,這句話對前半場來說是成立的,直到看到後半場,你大概看著笑著就想哭了,這時候會恍然意識到《驢得水》是部鬧劇,也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看到生活在惡作劇的時候,人人都會大笑。當惡作劇變成惡意的時候,每一耳光都像打在自己臉上,就再沒有人能笑得出來了。

  民國時期的一個鄉村學校,由於嚴重缺水,校長將一頭驢虛報成英語老師,來為學校挑水。面臨上級的檢查,大家決定讓一個鐵匠來冒充這個「驢得水」英語老師。但是上級卻對這位「驢」老師寶根問底,眼看事情就要敗露,大家只能用更多的謊言去彌補。於是,事件的發展越來越超過校長和老師們的預料。

  故事中的校長和三位老師,是一「群」立志於改變農村,改造農民的知識分子,然而他們為了美好的目的,卻去做了錯誤的事,從頭到尾都在為了吃空餉而絞盡腦汁,最終走上了歧途。

  電影裡的這個「鄉村學校」並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出現,無論是一開始的6個學生,還是最後影片中提到的147個學生,從來沒有一個。只有四頭知識分子,他們話趕話,從頭撕到尾,節奏緊張卻又那麼順理成章,這仿佛是從理想主義層面對知識分子的打擊。

  所以,可以說《驢得水》就是一部拍給知識分子看的電影,是對人性的剖析和拷問,它不露鋒芒的尖刻和智慧的表達深入人心,是一部幽默中有酸楚,荒誕中有反思的作品。

  四頭知識分子為了利益,時而彼此苟合,時而彼此撕咬。遇見弱勢人群的時候,威脅、哄騙、睡服、利誘,無所不用其極,用知識和智慧去玩弄對方,把對方耍得團團亂轉;等到遇見真正的強權的時候,理想主義者開始講顧全大局,認清現實了;一士之諤諤不如一槍之威,強項令瞬間變成磕頭蟲。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人,成全一切可以成全的自己,這是從性格層面對知識分子的打擊。極端的情境凸顯了人性的複雜,居中荒誕不經的故事、黑色幽默的諷刺、尖銳不留情面的影射準確無誤的戳中了觀眾們的神經。

  《驢得水》裡唯一一個完整的人的形象,就是全片的女主角——張一曼女教師。這樣的角色讓人非常感動,她就像是個天真的孩子,這是為了好玩而活在這個世界上。去到如此偏遠窮困之地,只是因為「不想有人管我」。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她也總是能最先讓出她的那一份來,和男性的假仗義不同,她如此說,也真的如此做。

  全片最悲劇的人物也就是她。她所認同、所仰賴的群體,並沒有保護她。相反的,因為她沒有多少物慾,也更容易自我犧牲,所以她被自己人推出來當做祭品犧牲掉。一個人想做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條狗,於是她被狗給幹掉了,這就是《驢得水》看後最為黑暗,最為窒息,也最讓人絕望的地方。

  最後,從全局影片去思考,最可悲的難道不就是教育本身麼?一個無知的鐵匠被打造成一個知識分子,最終教育的結果就是釋放出了一個全片最為混蛋、最為人渣的人物。這是從根上對知識分子的打擊,沒見過比這個更惡毒的事情了。好好的一個人,擺知識分子所賜,活活給教育成了一個惡魔。原本他即便為惡也還有限,但是有了知識之後,連他的教授者都被他控制乃至消滅了。

  想起影片中鐵男的一句臺詞:「......我這也是沒有辦法,他們有槍啊!我現在忍辱負重,先打入到他們內部,等有一天我......」

  今天文章的配樂——《我要你》,就是《驢得水》女主角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很甜美,推薦大家走進影院觀影。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