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觀後感

2023-07-28 13:21:14 2

  5月1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第44期「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發布了由遼陽市紀委拍攝製作的《雙肩明月兩袖清風——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專題片,下面是由網為大家整理的專題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後感一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東北遼陽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爾烈(1727—1801年),字君武,號瑤峰。他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嘉慶年間中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當過嘉慶皇帝的老師。《遼陽縣誌》稱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爾烈的父親名叫王縉,曾擔任管理學校的小官「學正」,擅長詩詞書畫。因此,王爾烈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爾烈跟隨幾個比他大的兒童到村裡的學館報名讀書,先生想考考他們的才學,便問道:「世界上什麼最肥美?」一個說豬油最肥美,另一個說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著王爾烈,王爾烈說:「他們兩人說得都不對。世間最肥美的是春雨。」「為什麼?」先生緊逼不放。王爾烈解釋說:「先生豈不聞『春雨貴如油』嗎?春雨能滋潤萬物生長,所以說最肥美。」先生聽後點頭表示讚許。接著又問:「世間什麼最珍貴?」孩子們有的說金銀,有的說珠寶,而王爾烈卻說:「世間光陰最珍貴。」「怎麼講?」王爾烈胸有成竹地說:「古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先生聽後讚揚說:「講得好!」先生接著又問:「世間什麼最頑強?」有的說高山上的松樹,有的說深谷裡的苔蘚。王爾烈說:「唯有野草最頑強。」先生問王爾烈為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先生不見白居易詠野草詩中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先生連連點頭稱讚:「答得好,收下你!」從此,王爾烈跨入書山學海,刻苦耕耘,終於成為名震東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爾烈戴一頂草帽在雪地裡玩耍,有一個過路的客商見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隨口出句戲謔道: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爾烈不饒不讓,兩眼一眨,以方位對季節,對出下句:走南方,竄北方,混帳東西。客商不但不惱,反倒誇他「奇才」。

  王爾烈幼時曾在家鄉魁星樓私學館就讀。有年秋天,老塾師帶著他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去郊外遊玩。面對金菊盛開的原野,老塾師聯興大發,當即出對,考眾學生。老塾師所出的上聯是: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眾學生聽了,大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更無言以對,只待老師訓斥。此時王爾烈卻不慌不忙對出下聯:城內白塔,猶如玉鑽鑽天。此句一出,老師欣喜,同學恭賀,倒讓王爾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決心把鼓勵當作動力,更加發憤苦學,決不辜負師長和同學的一番盛情。

  王爾烈自幼喜歡在大人們身邊轉,細心傾聽長輩人談論風土人情及國家大事,遇上書生舉人們在一起作詩鬥對,他也認真琢磨,搭腔試對。由於他年少對句不俗,常有驚人之語,備受人們喜愛。

  一天,千山無量觀一位獨具慧眼的老道人四處雲遊,來到王爾烈家,點名要王爾烈在名流聚會時鬥對,王爾烈高興接請,聚會那天道觀掛出一幅上聯:即,幽溪鹿過苔還靜。老道人出句太高妙了,在場的人都不知該怎樣對,唯獨王爾烈不假思索,應聲對道:深樹雲來鳥不知。眾名流聞句,無不誇讚他有捷才,日後定大有出息。

  有一次,王爾烈與朋友去千山郊遊,來到龍泉寺前,但見翠樹參差掩映,青山高低相連,王爾烈不禁聯興大發,取出筆墨在龍泉寺門柱上寫出一比上聯:近視千山五百出。當即邀請同行的朋友們對下句。朋友們都說上句出得好:「出」字是兩個「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好是好,朋友們無一人對出下聯。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王爾烈站在寺門前,禁不住有些飄飄然,大有鶴立雞群之感。

  寺門外的喧鬧聲,驚動了寺裡的元空方丈。他走進人群,抬頭看了看上聯,點點頭說:「確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淺,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這千朵蓮花一座山啊!」王爾烈聽順了讚揚之詞,沒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雙手合十,恭敬地問道:「依長老之見?」元空方丈說:「不才對一比下聯,不知可否?」說著,吟對下句道:遠望九州十八川。

  王爾烈聞句不由心中一驚:不但文詞對仗工稱,而且拆解「州」字為兩個「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遠,胸懷寬廣,心中暗忖,此對高於自己的「近視千山五百出」。這正是我的不足之處,於是,深深向元空長老施了一禮,道:「多謝長老教誨!」

  王爾烈只念了4年私塾,便因家境貧寒,中途輟學了。為了謀生,父親送他去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當雜工,但他並未因此中斷學習,一有機會就向寺內有學問的僧人請教。

  轉眼間這年的寒冬將要來臨。這天天降大雪,寺內的小和尚和打雜的都來掃雪。由於年紀小,他們都很貪玩,一高興,便用雪堆了個觀音像,正巧讓元空方丈看見。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觀音為題出一上聯: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在場的人聽罷,沒一個能對上。王爾烈聽了,十分高興,他覺得方丈的出句妙極了。因為太陽出來之後,雪積的觀音定會溶化,可謂「化身」。雪化作水,水匯於川,川歸於海,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觀音」。因為傳說「觀音」常住「南海海」普陀山,故而人稱「南海觀音」。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樣對才好?王爾烈用心琢磨了好一會。他由雪聯想到雲,那飄浮不定的漫天雲朵,變化無窮,形態奇巧。於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說:「我來給方丈對一比下句。」方丈點頭應允。王爾烈朗聲對道: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這比下聯,神思馳騁,形象生動,對得確實工巧,與方丈出的上聯:「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珠聯璧合,遙相呼應。至此,元空方丈就不讓他再去當雜工了,而是將他收為身邊茶童。

  有一天,方丈帶領眾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邊汲水,她見撐船的小和尚們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們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這個機靈的小尼姑脫口吟一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方丈年長,不便與小尼姑計較,幾個小和尚胸無點墨,難以應付。正在窘迫之際,只見王爾烈從船頭站起,衝小尼姑一笑,對下聯道: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時,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嗎?待自己將水提到岸上時,影子自然就不見了,也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從潭底用吊水桶的繩子系住提上來了,更何況人家還尊自己是「觀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著水桶快步走開了。

  王爾烈小小年紀,竟有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稱奇。從大安寺歸來,方丈便收王爾烈為徒,悉心授以詩文學問。由此,王爾烈的學問更是直線遞增。

  觀後感二

  近讀王爾烈詩詞題對,深感他底蘊深厚,知識廣博,辨識精準,回應迅捷。其才學,其智慧,其品格,其意志,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高山仰止,令人嘆服。他的詩詞題對有一種魔力,欲罷不能。遂將有關史料整合改編。為讓文字立體行走,擇以朗誦的形式呈現,現將上中下三篇朗誦刊發,與有緣人分享。在改編此文過程中,得到王爾烈後人的支持,並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獨家史料,謹此謝意!

  ——題記

  相傳宋朝時有位秀才進京趕考,在一座獨木橋上與一個挑柴的樵夫相遇。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裝和神色,就知道秀才是赴京趕考的,便對秀才說:「相公,我這裡有一對聯的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我就讓你先過這獨木橋,如果對不出,你讓我先過。」說完,念出上聯:

  此木為柴山山出。

  秀才一聽難住了。因為這上聯巧用了析字修辭手法,將「柴」字析為「此木」,將「出」字析為「山山」,非常難對。秀才無奈,只好給樵夫讓路。樵夫過橋後回過頭說:「你連這簡單的析字七字對都對不出,恐怕日後功名無望。」秀才聽罷樵夫的話,羞愧難當,當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鬱而死。當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橋附近的山坡上。據說秀才死後精魂不散,變成一隻山雀,整天四處飛翔,口中喃喃地念著「此木為柴山山出」------

  到了清代,適逢王爾烈進京趕考又路過此地,聽到黃雀的鳴叫聲,感到奇怪。正好碰見一位樵夫,一打聽,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便決定代答下聯,讓那位秀才的魂靈得以安息。他望著這座山四周的美麗景色,但見夕陽殘照之下,茅舍點點,炊煙繚繞,景致美麗如畫,靈機一動,當即吟出下聯:因火生煙夕夕多。與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形成反差又渾然一體。樵夫聽罷王爾烈的妙對,拍手贊道:「天衣無縫,天造地設,真奇才也,日後必成大器!」據說那山雀聽了下聯後,就朝深山飛去了。從此,人們再也聽不到那山雀的鳴叫聲了。

  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初九,王爾烈在省城順天府(時稱盛京)貢院裡,開始鄉試的第一場考試。當時來這裡應考的考生多是直隸(河北)的,遼東考生寥寥無幾,王爾烈便是其中之一。此時正是盛暑炎熱之際,應考的富家子弟們個個穿綢著緞,顯得涼爽華貴。王爾烈家貧,穿的是家常粗布衣裳十分寒酸。一個麻臉考官走過來,見他舊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褲子,便開玩笑地說:小書生兩腿木耳。王爾烈見考官善意取笑自己,並無惡意,回敬道:老大人一臉花椒。考官沒想到竟會受到窮學生的當眾奚落,頓時面紅耳赤,為了挽回面子,考官又想出半聯:亂石山稀爛梆硬。王爾烈毫無難色,應口對出下聯:熱河水翻滾冰涼。

  還未考試,就和考官成了對頭,王爾烈心裡便有點犯嘀咕了,多虧這位考官極愛才,認為這個生員非同一般,也不計較王爾烈的魯莽,仍然秉公判卷。三場考下來,王爾烈中了第一名,成了舉人。5五年後,又在京城考中貢士,經乾隆皇帝殿試,欽點為二甲頭名進士,並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後任翰林院編修,為完成聞名中外的巨著《四庫全書》作出了貢獻。

  據說王爾烈當時中了頭名狀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場,和王爾烈在同一個考場考試。王爾烈中頭名,乾隆皇帝名列第四。那時講君臣之道,主考官硬是將乾隆皇帝改為第一名。後乾隆皇帝查閱當時考卷,發現王爾烈才學出眾,文筆驚人,即封他為翰林院侍讀,在宮內教授太子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後來流傳的「老主同場少主師」的詩句指的就是王爾烈的這段故事。

  有一年,江南科考,一連換了好幾個主考官,都被當地生員和名士們「趕」了回來。這次,皇帝突然想到了王爾烈,派他到江南去主考。於是有人奚落他說:「北方人還會出什麼考題?最多不過『學而時習之』」。王爾烈聞言並不介意,按規定出了三道考題,竟然都是「學而時習之」,要求各文不得重複,不落俗套。考題之平常,要求之高標準,一下子把考生們都給難住了。王爾烈這時也連作三篇文章,貼於考場門前。考生們一看,篇篇氣度不凡,異彩紛呈,如同「三聖」手筆,無不拍手稱奇,個個嘆服。但也有人不肯善罷甘休,認為王爾烈是「東北蠻子」,瞧不起他,便在他下榻的館驛門上貼出半副對聯,企圖嘲弄他: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第二天,王爾烈起床開門後看到這比上聯,知道是有人刁難、嘲笑自己,便拿出筆硯,書對下聯予以反擊: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聖人乃孔子也。江南考生這才知道這位主考大人文才的厲害,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連忙把王爾烈請到宗師席上,以禮相待。

  閒談中,有一位考生躬身問道:「大人學識如此淵博,敢問尊姓大名?」王爾烈笑道:「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吾鄉,吾鄉文章數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眾人聽罷,更加佩服,紛紛告退。王爾烈到江南主考,未錄一名考生而返回京城,面奏皇帝:「啟稟陛下,江南才子有名無實,故臣此次主考,未錄一名。」從此,「壓倒三江王爾烈」的美名便傳揚開去。

  有一年,山東學政範子俞在鄉試時給考生出了一道對聯題:泰山儼儼,四壁青峰壓東魯。所有的考生都被這道題給難住了,沒有一人能對答得出,於是有的考生請主考出示下聯答案。主考官並無準備,當場騎虎難下,只得應諾次日相告。他一夜之間苦思冥想,也未能對出下聯,羞愧得懸梁自盡了。乾隆皇帝聞訊後便傳下聖旨,誰能對出下聯,便可做山東學政。之後因三年無人能對,山東竟停考了三年。後來,王爾烈從陝西到了京城,聽說這件事後,很快對出了下聯:黃河滾滾,九曲玉帶鎖西秦。與上聯的「泰山儼儼,四壁青峰壓東魯」形成絕對。這副有名的對聯,被後人刻寫在泰山的五大夫祠中。

更多觀後感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