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2023-07-28 17:31:48

  最早看這部電影是在上高中的時候,記不清是高几的時候了。雖然電影的情節很簡單,但我卻被這簡單的情節深深地吸引啦。下文是小編整理的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一

  終於看完了一直很想看的十七歲的單車。

  最後一個鏡頭,慢鏡頭,阿貴被打得滿身是血,扛著被砸爛的單車緩緩走過,巨型城市北京擁擠不堪的斑馬線。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了另一部同樣是說十七歲年少故事的電影——藍色大門的最後一個鏡頭,士豪和克柔在同樣巨型的臺北街頭,騎著單車互相追逐,微黃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歡聲笑語。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一樣都是十七歲的青春,為何竟是這樣的不同?!

  城裡人與鄉下人

  電影的一開頭,王小帥就用冷靜的電影語言說出了城裡人與鄉下人是多麼的不同。這條線索,在影片中也不時地穿插著。鄉下人就該是髒的,是不刷牙的,是不洗澡的。城裡人就該是乾淨的,就該是有很多衣服的。小貴,在他17歲的時候,用一顆純樸的心,經歷了那些面目猙獰的城裡人,他們幾乎都有著一顆冰冷堅硬的心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是怎樣的一種衝擊阿?十七歲的這段經歷,會對小貴後面一生產怎樣的影響,又有誰能預料呢?但我知道,一旦走出來了,卻真的是回不去了。或許……阿貴以後也會變成那樣的城裡人呢?

  小貴的老鄉在吃飯的時候恨恨的說,要是知道那個人是個小保姆,老子早就……其實,在王小帥眼裡,城裡人和鄉下人並沒有很多的不同。這一句話也說出了在現在的中國,城裡人和鄉下人有很大的隔閡。而在我看來,這種隔膜也正在愈來愈深。

  成年人

  當小堅的父親認定兒子偷東西後,矛盾終於爆發了。雖然我一開始對於小堅這個人物都不喜歡,但在這裡,我們終於可以看到羅馬並不是一日建成的。父親長期以來的空頭支票,讓小堅無法忍受。成年人不負責任的承諾,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形式。空頭支票開了一大堆,到了最後卻不是無意忘記就是故意忘記。其實,在每個孩子心裡,對於父母答應下來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在意的。長期一來的空頭支票怎能不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於是又想到大逃殺,對於成年人的不信任,發展到極致,發展到變態,或許就真的是那樣的吧。

  澀澀的愛

  瀟瀟和小堅在樹林裡那慕雖然拍得很短,我卻感同身受的覺得一陣悸動,那樣的畫面好美,王小帥真的把那份澀澀的初戀抓得很真實。我們的中學就是這樣過來的。有了愛,卻又想說不敢說,想挑明不挑明。持久的那份純純的愛戀,卻換不來兩個人真正甜蜜的一個午後。每次我看到這種嘲,總是覺得十分痛惜。

  再想到藍的大門,好喜歡士豪的那種青春的直率,他對這克柔說:我是遊泳隊吉他社,我覺得我不錯啊,你幹嗎不喜歡我!每次看到這裡我都在想,我靠,這才他媽的叫青春阿!我真白活了!

  再回想到自己的十七歲。呆在所謂重點高中,每天兩點一線,上學放學。沒有單車,沒有愛情,沒有執著的理想……突然覺得,自己不如小貴和小堅……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二

  《十七歲的單車》故事以「單車」為線索,它由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開始,最終以自行車得支離破碎而結束。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運就被這輛山地自行車緊密聯繫起來,來自鄉下的小貴為了未來的城市生活而執著著,家住貧民區的城裡人小堅為了朦朧的愛情而執著著,兩人為了單車發生衝突,最終,兩人為了維護各自心中的夢想而舉起了磚頭。

  影片以小貴抬起已支離破碎的單車行走在北京的街頭而結束。

  從農村來的小貴是中國現代社會中千千萬萬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員,他來北京打工,很幸運,他在飛達快遞公司找到了一份職業,他的任務是騎自行車送快遞,每單收費10元,等他掙夠了600百塊錢,就可以買下他特別喜歡的那輛公司借給他的銀白色山地車。就在他快要掙夠600塊錢時,心愛的單車卻意外被盜。由於單車被盜,他耽誤了送快遞的時間,回去要被經理辭職。為了這份工作,在他執著的、百般懇求下,經理答應了他,如果他找到丟失的單車,就可以繼續在快遞公司工作。於是,他開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內尋車。

  這時,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小堅,他的家除了貧窮以外,還是一個重組過的家庭,他和爸爸與別人的母親、女兒共同組成的。他偏激、內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親人只有他的父親,而父親對他買車承諾的一再爽約,讓他對這位親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於是他偷了家裡的錢,在二手車市場買了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有了這輛山地自行車,他就可和同學們一起玩弄各種車技,同時,這還會博得女同學瀟瀟的歡心,進而喜歡上他。瀟瀟確實對他產生了好感,他們約會,有了獨處的時間。就在小堅將要親吻瀟瀟之時,小貴發現了他的車,他推著車拼命地跑,但最後,在小堅同學的幫助下,小堅還是把車要了回來。

  小貴丟的只是一輛單車,在城裡人的眼裡,車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丟了只會造成不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在小貴的眼裡,單車就意味著他的工作,車丟了就意味著失去工作。為了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他不顧一切要把車給找回來。而在小堅看來,有了車他才能有美好的愛情,貧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錢給他買一輛新車。兩人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都執著地想擁有那輛自行車,互不相讓。兩人都執著的認為擁有了那輛山地自行車,也就擁有了夢想。於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單車的情況下,小貴來到了小堅家和小堅父親進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親的打罵,小堅也絕不放手。他們都各自認為車是他們自己的,最後,小貴還是把車騎走了。小堅沒了車,他不甘心自己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他又召集了幾個同學,他們在街上堵上小貴。雖然遭到小堅他們幾人的毒打,但小貴死也不放手,車對他來說是何其重要,車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這種局面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兩人只好達成一個協議——兩人各騎一天。這樣,他們的夢想得到了維持,兩人達成了某種默契,每天早上在一個固定的巷口裡交換單車。

  直到有一天,小堅發現他的夢想快破滅了,他喜歡的瀟瀟不再理他,喜歡上地痞子大歡。為了維持他的夢想,他拿起磚頭砸向大歡,然後急忙逃跑。此時,小貴正在巷口等著單車,小堅把車交給小貴,這時大歡帶著他的朋友們來追小堅。小貴只好騎著自行車跟著小堅逃跑,明知道往裡跑是一個死巷子,但他倆人仍執著地逃跑。最後,他們無路可走,遭到了大歡他們的毒打,單車被砸個稀巴爛。這時,出現了有趣的一幕,純樸善良的小貴忍無可忍、拿起磚頭砸向使勁砸他單車的傢伙。而後,他抬起支離破碎的單車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擁擠的北京城。

  十七歲,我們都曾有過的年齡,我們也曾有過屬於我們十七歲這個年齡的「單車」,而每個人心目中的「單車」都是不一樣的。十七歲的時候,我們有過幻想、衝動,也有過迷惘。看完《十七歲的單車》,我們會發現我們還曾經執著過,為心中某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執著著。我們已走過十七歲,但是,青春並沒有離我們遠去,我們應將執著進行到底……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三

  這個片子給我的感覺是在90年代的中國城市弱勢群族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悲慘生活,這部片子的風格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有點相似,但格調相當陰暗,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讓人悲觀地發現在中國森嚴的等級制度中生活是多麼地無望。

  影片的中心都圍繞著一輛單車發展,而單車似乎也是一種隱喻,指的也許是對個人來說非常珍貴卻很容易被別人奪走的東西,比如自由,人權,當一個人最珍視的自由被這個社會無情地奪走,而脆弱的個體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又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這種悲哀,所有我們當初以為美好的東西,或者是初戀或者是愛情,或者我們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麗的肥皂泡一樣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遠的欺騙和壓榨。當我們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而變得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就會被這個社會無情地拋棄,因為我們是「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我們是社會變革中天經地義的犧牲品。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影片的結尾,主角拿起磚頭擲向強者,最後被強者追殺,即使無關的人也難以倖免,心愛的單車被砸爛。似乎預示著:在這個森嚴的充滿暴力的等級社會中,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人能逃脫地出去--要麼同心協力,拿起武器,要麼就只有死路一條。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影片的主角抬著破碎的單車走在城市中的情景,似乎預示著一種無奈,我們所曾經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最終會被這個骯髒的等級社會砸得粉碎。

[影片《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