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論壇觀後感
2023-07-28 11:43:39 1
創業要抓住時機,還要了解市場情況。下面是創業論壇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創業論壇觀後感【篇一】
10月22日下午,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浙江大學的創新創業投資論壇。來到現場的有財經大學、水利水電、金融等。在簡單的介紹之後,本次論壇的主持人直奔主題,首先邀請魯道夫先生,魯道夫先生演講的主題是:網際網路創業的成功要素。他給我們講了許多有關網際網路的,同時他也向在座的同學提問了將來會有多少人自己去創業,臺下的很多人站了起來表明自己會去創業。第二個演講的是魏任斌先生。他講的主題是:青年創業,中國強盛。
經過這次的講座,我從中了解到了我們大學生創業要抓住時機,還要了解市場情況,要知道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不能盲目;我們找人來投資,把生意做大就要有亮點,要吸引人的眼球。就如同碑網,現在的世界更新那麼快,口碑網也會被淘汰下去的,所以我認為要創業就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這樣才能站穩市場。
創業論壇觀後感【篇二】
昨天參加的那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雖然是個創業性質的論壇,但是也有一些不錯的體驗。首先,有很多的start-up公司,想法挺好。比如一個叫「ZEUSE」的公司,這個公司設計了一個可以充電的錢包,就是你只要把手機放在錢包上面,就可以充電,甚至放在裡面也可以。
原理好像是一個什麼磁還是什麼的,貼著包或者放進去才能充電,超過18毫米就不行。這個感覺其實從用戶角度來說,非常便捷。而且她所針對的用戶其實是以女性為主,想想看,一個時尚女人,拿著名包,有的時候並不想帶太多的東西,手機充電器,好大。不用擔心,可以在別人不注意的情況下,就在給手機充電。這個產品所針對的客戶群體就是這樣,那麼我的思考是,如果她們做公關,所作的也必須是怎樣影響客戶的心理體驗,要讓客戶的體驗感覺這樣子是最時尚的,從而也改善了客戶對產品的習慣。所以,產品怎樣改變著客戶的習慣與心理體驗,同時客戶怎樣從產品中得到她們所期待的感覺。
這個設計告訴我,其實有的時候設計不用太複雜,抓住客戶最大的細節需求是重要的。同時,要考慮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客戶體驗,比如說有人提出是否會有輻射,那麼假設如果會帶來很多輻射,那麼從核心技術就要開始改,所以她們用的那個技術,反正學理工科應該知道很簡單的,而且她們說輻射是手機的四分之一,所以手機和包超過18毫米就不能充電了。還有,她們是在紐約時裝周與她們有合作的渠道,這樣子也是了解了客戶的心理體驗後,打出了這種組合的感覺,時尚和習慣的組合。
所以,我的感覺是,今後這種通過了解客戶心理反饋需求,從而把幾個商品整合的手段會經常運用,就像以前有人說通過手機還可以順道推電商,我的學習領域也是,multimedia的結合,動畫,影視,聲音,互動圖像等等的結合,也是一種體驗。
還有,我還看到一個創業公司叫「呵擦麼」,這個名字聽起來挺奇怪的,這個是一個注重發洩性質社交的平臺,它很奇怪的是,每個人在某一段裡面,只能發表一次,而且狀態不超過9個字,也可以加一個分享。你的朋友圈就可以選擇「呵」,「擦」或者「麼」來回復,有點像「贊」和「踩」。
一開始我從客戶的角度,覺得這個到底算什麼?感覺好像沒什麼用,為啥不用微信,facebook.但是當我和主創想法的人聊過之後,他的想法就是一個瞄準用戶發洩心理的一個軟體,打個比方。微信,facebook,你是不是感覺芸芸眾生,沒有人在乎的感想,這麼多人,感覺自己好像沒法受到關注,但是有的用戶發了狀態之後,往往會有自己不喜歡的回覆。那麼這個軟體就是我發一個狀態,讓朋友知道我在幹什麼,既受到關注,(這個朋友圈我猜測人數應該是有限制,同時每個人發一條,就應該是這個目的。)同時也不用朋友來回復我。那麼如果我聽了這樣的解釋之後,我從用戶的角度來說,第一個我知道了這個軟體的一些意義,感覺明確了許多。這個大概就是explainer需要引導的客戶體驗。
但是同時讓我想到的是,怎麼樣讓我改變不玩微信的渠道,而去選擇它的體驗,在實際操作之中,有哪些feature或者細節能夠讓我享受這種客戶體驗,這個是很多在搞社交網絡創業遇到的一個頭疼的問題。
很多社交網站,除了像著名的facebook等等之外,這些都是傳統的社交媒體渠道,它給我的感覺它是一個container,沒有任何的過濾,沒有字數,沒有什麼其他的因素。大家都可以跳進去,去分享,去表現。這麼大一個遊泳池,總會有人進來的,所以,大家都會知道這個遊泳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可能你就是這個遊泳池中的一個人,你和你身邊的最近的人在交流,但是你又怕在遊泳池裡面發布了什麼不光彩的東西,遭到整個遊泳池人的鄙視。或者說facebook僅僅是一個container,根據定義上,它沒有什麼其他的區別,只是把現實生活網絡化,同時它也把社會基本的道德守則從現實社會搬到了網絡,這個也是facebook我覺得是傳統社交渠道的原因。
這種傳統社交渠道並不是因為他的特別,而是社會,客戶的感受,就需要這樣一個平臺。而且這種傳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基本不用擔心什麼滅亡。除非輔助它的服務設計太爛,比如圖標太醜,用戶界面太噁心,有個其他的更有特色的平臺應運而生。但是,社交網絡,往細了做,怎樣維持一個新鮮的客戶體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創業論壇觀後感【篇三】
本來對於這樣的活動,一向都是感覺的是一個很放鬆,很隨便的活動。但是經過這次,我發現自己一個很大的錯誤,眼光高,不一定就能目中無人。
這次主講的是湖南水晶坊董事長曾勇先生。雖然我平時都是廣東湖南兩地跑,可是對於這次的巧遇,對我,對社團影響的確很大。
在發言裡,我問了曾先生兩個問題,一個是「對於你現在的經營團隊,你是否感覺滿意?」第二個問題是「在你的團隊中,你已經提出錢不是中心,那你的團隊是以什麼作為信念?
在回答我的問題的時候,我看出曾先生對於自己的團隊的確並不十分滿意,如果不是又怎麼拿我來取笑,而用最短的時間來整理語言,回答這樣敏感的問題。誠然曾先生對於自己現在的團隊的確並不十分滿意。因為他自己也在犯著用錢去維持關係的錯誤。
很好的例子,他在演講上說,團隊的某個人想向某行業發展,在他感覺OK之後,他就會調動資金讓這位成員去做。
這樣的確能達到共富的結果,但是我感覺到,富起來的,只是那麼幾個少數的人,而不是水晶坊在宣傳上說的共同富裕。
這是一個好例子。
但是不能否認,曾先生對於為人處事之道的確有一手。在中國就是官商勾結的道理。他有一句話,做生意的,做人的,能違規,但是不能違法。
為什麼?
我覺得這話包含了一些人情味道。在說他個人的經歷是,他是這樣講的:「當年的我們學校宿舍很小,水龍頭也就那麼幾個,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那天為了排隊有人開始吵架,之後是打架,到最後全部宿舍的人都在看,都在喊。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能忍這事不就沒了嘛。以前我給人欺負,我也會還手,但是如果一下事情忍忍就能解決,現在的我可以忍下去。」
這話讓我想起黨校謝老師說的,當年毛主席,鄧小平同志,哪個沒受過怨,哪個沒受過苦?主席在井岡山上被人軟禁,鄧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額頭寫著「中國資產階級第二號人物」還是忍了下來。作為共產黨員,可以為人民「吃虧」,可以給歷史「誤會」,可以為黨「抱屈」。
是的,做什麼事情,都要有這樣的精神去堅持下來,如果一點辛勞都不要付出就能得到回報,那一定不是你自己所作所為。
做官的能忍,才能做到這個位置上,那做人能忍,能在該用武的時候亮出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忍就算不出聲,在屬於自己的圈子也絕對是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