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築夢中國》第四集解說詞:偉大轉折

2023-08-09 09:29:55

  【鄧小平同期聲】

  中國只要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

  【解說】這是鄧小平的聲音,他重新激發起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夢想的創造活力,引領著中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深圳蓮花山公園,鄧小平的青銅雕像以大步前行的姿態矗立在山頂廣場。這正是人們心中的鄧小平形象,既勇於探索,又實事求是。這座青銅雕像不僅寄託著中國人民對這位老人的敬仰和感激,更是紀念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一次偉大轉折。

  第四集偉大轉折

  【解說】1976年10月「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舉國歡慶之時,人們也開始思索中國的未來。

  1977年7月30日晚,鄧小平出現在了北京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決賽的看臺上。八萬觀眾自發起立,長時間鼓掌,這是鄧小平再次復出後的一次輕鬆亮相。那一刻,中外媒體的鏡頭對準了鄧小平,也對準了歡騰的人群。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說,歡呼的人們或許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命運將和這位容光煥發的老人緊緊連在一起。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然而,擺在鄧小平面前的卻是一個嚴峻的現實。

  當時的世界正孕育著新的變化。在美國,新技術革命突飛猛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亞洲,日本扶搖直上,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列;而靠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實現了經濟騰飛的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成為亞洲新興的發達經濟體,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此時,中國剛剛經歷了十年內亂,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還有兩億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正期待著一次轉折性的重新出發。

  【解說】1977年10月21日,鄧小平復出還不到三個月,幾百萬青年,或在下鄉地,或在廠礦,或在家中,都通過媒體得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以恢復高考為開端,一個國家的前途仿佛在一夜之間被重新點亮。那一年,五百七十萬青年走進了考場,儘管最終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得償所願,但是它卻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那一年,數學家陳景潤成為全民皆知的人物,知識的價值重新得到尊重。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六千多人參加的開幕式上,鄧小平發表講話,他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他莊重地為知識分子正名。

  【鄧小平同期聲】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對於發展我國科學事業,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解說】毫無疑問,這個春天成了科學的春天、知識分子的春天。

  【採訪】張樹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廣大的幹部群眾都感覺到春天來了,希望我們的國家儘快地發展起來,大家歡欣鼓舞準備大幹一場。但是「兩個凡是」的思潮給大家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歡喜之餘又出現了一種迷茫,嚴重地影響了這種撥亂反正的進程。當時也有一些人主張走西方國家的道路,所以在當時的中國,有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

  【解說】社會之變,思想先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衝破了「兩個凡是」錯誤思想的禁錮,在全國引發關於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聲。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為此他寫下了四百字的提綱。這三張十六開的白紙,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鄧小平同期聲】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解說】這個講話,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它實際上成為隨後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它是順應時代,更是符合中國人民心願的。

  【解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開始從組織路線上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全會結束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北京為彭德懷、陶鑄舉行追悼大會,為他們恢復名譽。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平反昭雪。平反冤假錯案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撫平了很多人的心靈創傷,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解說】就在三中全會召開的那個冬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籤訂了一份瞞上不瞞下的包幹保證書,開始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絕不是歷史的巧合,它毋庸置疑地證明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戰略決策完全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還是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勳建議中央,利用廣東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以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會後,鄧小平對習仲勳說,改革需要一個突破口,一塊試驗場,就叫特區。陝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解說】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神州大地,猶如萬物復甦般生機勃發。

  撥亂反正全面展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序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逐步走上正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和領導體製得到健全,國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全新姿態吸引了全世界重新審視的目光。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跨越太平洋的行程,為兩國關係奠定了新的合作基礎。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成立,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一個全新、自信、渴望學習和交流的中國出現在世人面前。

  【解說】1982年9月1日至11日,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

  【鄧小平同期聲】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解說】繼毛澤東思想後,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第二次飛躍,結出了新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中國開闢了一條新路,開啟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發展奇蹟。

  1984年,深圳,工農業總產值四年裡增長了十倍,一個現代化城市已初見輪廓。但舊有的思維框架,仍殘存在一些人的頭腦。讚嘆和質疑,同時圍繞在經濟特區的周圍。面對種種議論,鄧小平決定到南方視察。1984年1月24日到26日,他在深圳考察了兩天。對於深圳的發展他沒有當場評價,便乘船來到珠海。考察後,他寫下了「珠海特區好」的題詞。而身處輿論漩渦的深圳,惴惴不安的等待著他的態度。三天後,鄧小平提筆寫下「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句話,讓深圳和所有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人深受鼓舞。2月9日,他又在考察廈門時寫下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

  【解說】迷霧驅散,前路坦然。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思想的解放帶來了實踐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閘門逐步打開,一個個圍繞著市場而生、充滿活力的經濟細胞誕生了。繼四個經濟特區後,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第一家破產企業出現了,承包、租賃、股份制等改革,讓企業的活力不斷增強。在推動國家現代化的路途上,中國人展露出步步為營的穩健,也在關鍵時刻表現出非凡的膽略和勇氣。

  【解說】這是一張讓世界驚嘆的照片。1985年6月4日,北京京西賓館內,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正在召開。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講話中,鄭重地伸出了一根手指,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裁軍一百萬,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堅實的步伐。

  【解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技術革命浪潮衝擊全球。美國和歐洲以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把科技戰略計劃瞄準了二十一世紀。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對此鄧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決策,國家隨後決定實施發展高新技術的「八六三」計劃,讓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中國緊緊跟上了世界發展潮流,這個國家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大度和可親。

  【解說】改革開放也為中國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港澳回歸和海峽兩岸統一問題創造了條件。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國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艙門打開,一位女性走下舷梯,她就是當時以其強硬、幹練的領導風格被稱為政壇「鐵娘子」的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她曾在回憶錄中記錄了她這次訪華的目的:「我們想要的,是在1997年後英國人能夠繼續治理香港。」為此,英國人經過了整整三年的準備。

  這是一場被稱作硬碰硬的談話,中方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堅持立場,毫不讓步。

  【鄧小平同期聲】

  我跟她說的,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是說1997年收回(香港)的問題不能談判。

  【解說】鄧小平說,「不遲於一、兩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麼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迫不得己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1984年12月19日,歷時兩年二十二輪的中英談判,終於結出果實。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世界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制度創舉。不僅使香港問題、澳門問題順利得到解決,也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這兩支中英籤署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時使用的國產英雄金筆,記下了一個民族的智慧與自信。

  【解說】臺灣海峽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實現兩岸統一,符合所有中國人的利益。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呼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標誌著祖國大陸對臺灣政策的重大發展,揭開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1987年11月,臺灣當局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探親」「尋根」,成為流行於兩岸之間最熱門的詞彙。長達三十八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了,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

  【解說】國家的快速發展,讓人感覺每天都是新的。1978年到1987年持續突進的改革,給中國帶來了顯著成就。短短十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

  這十年裡,留下了多少澎湃著青春激情的瞬間,成為歷史永恆的記憶。

  1979年,清華大學學生發出報國之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1981年,北京大學學生喊出時代強音: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時,大學生們在遊行隊伍裡,樸素地問候:小平,您好!

  【解說】1987年,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完整概括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步走」戰略也得以確立,即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採訪】李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這一戰略的提出,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歷史使命的正確選擇。它是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關於現代化建設思想的深化,是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實際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提出過跨越兩個世紀、歷時七十年的國家發展戰略。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執政體制優勢的充分表現。

  【解說】中國推動國家現代化的魄力,迸發出耀眼的活力。但是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與舊體制之間發生著尖銳碰撞,破除舊體制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逐漸積累並觸及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外發生嚴重政治風波,蘇東劇變,社會主義事業遇到嚴重挫折。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人們的關注焦點指向了未來。社會主義還行不行?改革向何處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繼續推進?一個個疑問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在此緊要關頭,1992年1月,鄧小平的專列再次駛出北京。已經八十八歲高齡的鄧小平又來到了中國的南方。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發表了多次談話,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給出了回答。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對於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和新問題,鄧小平提出不要搞爭論。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發展才是硬道理。

  【鄧小平同期聲】

  資本主義發展了好多年了,幾百年了。我們才多長的時間。我們尤其是耽誤幾十年了,不耽誤這幾十年我們現在的面貌就完全不同了,再耽誤不得了。

  【解說】「再耽誤不得了!」鄧小平說得斬釘截鐵。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口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為中國指明了道路,將這個國家再次引入了歷史的快車道。

  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面臨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解說】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