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開光要用的祖師名(開光需要姓名嗎)

2023-08-08 19:51:26

佛門的幾位祖師名叫什麼?各有什麼經歷

禪宗以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於北魏末活動於洛陽,倡二入四行之修禪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 ,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 、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後為禪宗正宗。皇帝親賜六祖慧能大師諡號為大鑑禪師,其傳法弟子頗多,如:南嶽懷讓禪師、青原行思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證悟者40餘人,開悟者不計其數。之後南嶽懷讓禪師之得法弟子,馬祖道一禪師對中國佛教有著極大的貢獻,他確立了叢林制度,規範了道場,馬祖道一禪師之傳法弟子百丈懷海禪師更制定清規規範門人,故佛教稱之為「馬祖建叢林,百丈定清規」,直到今天依然大體上不變,每天之早晚二課,也是始於這個時候。百丈懷海禪師之傳法弟子有黃檗希運禪師及仰山靈佑禪師,都是至今還影響著佛教界的祖師大德!自六祖後不再傳大位,也就是說沒有第七祖,因為禪宗真正要傳的法脈不是衣缽而是心印,心印延續至今,不曾斷絕,一代代的祖師大德們,至今都延續著六祖的頓教大法!
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發揚光大者,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以後,禪宗廣為流傳,於唐末五代時達於極盛。禪宗使中國佛教發展到了頂峰,對中國古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道教的北八庭教教主無量祖師是何人?

無量祖師外貌披髮仗劍赤腳身著道袍之人,被封為玄帝。

道教五老冠哪五位祖師

五方五老上帝

求禪宗六個祖師的介紹

一.達摩初祖
『達摩祖師』也稱作『達摩大師』,系『釋迦牟尼佛』下傳的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大師』而『達摩祖師』之名,卻是本國 善信一般的稱呼。
『達摩祖師』,俗家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改號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三子;二十七世祖般若多羅尊者得道祖師的密跡,因而說:『汝於諸法,已經得到通量,要知達摩的意義,為通為大,宜名達摩;』此後,祖師便改名為菩提達摩了。十八羅漢中,排名第二的達摩祖師,姓剎帝利,初名菩提多羅,後來遇到佛教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而改名為菩提達摩。 是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於梁普通元年來到中國,受到廣州刺吏的禮遇,並上表奏文武帝。有一次與梁武帝問答之間,兩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後就北渡到嵩山少林寺。在寺後五乳峰找到一天然石洞,終日面壁苦修,長達九年之久,後來感動慧可法師,才得傳法師衣缽。因為他面壁這麼久,故人們又稱他為「面壁達摩」。 二.禪宗二祖 - 慧可大師 慧可是中國嫡傳達摩心法的禪宗二祖。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又名神光,虎牢人(河南省滎陽縣),生於公元487年至公元593年。唐.道宣的《續高僧傳》及《景德傳燈錄》等記載,慧可早年博覽老莊易學,後覽佛書超然自得,至洛陽龍門香山依寶靜禪師出家受具,遍學大小乘義,精研三藏後於香山坐禪八載,寶靜禪師囑其往嵩山少林寺受教於達摩,時慧可約四十歲。慧可於達摩處從學六年,嫡傳達摩心法。達摩入寂後,慧可亦到黃河流域一帶隱跡埋名,但由於"昔懷嘉譽,傳檄邦畿",許多道俗仍然尋跡前往問道,慧可乃"奮其奇辯,呈其心要,故得言滿天下,意非建立"。其後到東魏京城鄴都(河南省安陽縣)大弘達摩禪法。當時北方佛教學風保守,鄴都有道恆禪師, 密遣弟子非難慧可不遂,乃至賄賂官吏,企圖加害,慧可流離於鄴、衛之間(河南省安陽、汲縣)。公元574年,北周.武帝滅佛, 公元577年亡北齊,並把滅佛行動擴大,慧可和同門曇林"共護經像"遁隱到舒州皖公山(安徽省潛山縣)。在這裡度僧璨出家並傳以心法咐囑,是為禪宗三祖。公元579年北周宣帝恢復佛教,慧可重還鄴都,至隋.開皇13年(公元593年)圓寂。
慧可嫡傳達摩禪法,有"立雪斷臂"的求法故事。據唐.法琳撰<慧可碑>相傳慧可求法時,達摩說,求法的人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方可得也。慧可乃雪立數宵, 斷臂而無顧,獲達摩安心法門。此段公案,道宣之《續高僧傳》則說為遇賊被斫一臂,但後人皆多採前說。慧可所傳禪法精神可見於《傳燈錄》、《楞伽師資記》、《傳法寶記》等多種史傳記錄,最膾炙人口的是向達摩求法及向僧璨傳法的兩則公案,皆可見於《景德傳燈錄》:
光曰(慧可):"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師曰(達摩):"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師曰:"將心來與汝安!" 光曰:"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我與汝安心竟。
其次為慧可度剃僧璨一則公案:僧璨本為一居士,年逾四十,設禮而問師(慧可)曰: "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師曰:"將罪來與汝懺!" 居士良久雲:"覓罪不可得。" 師曰: "我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 師曰: "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 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大師深器之,即為剃髮,雲是吾寶也,宜名僧璨。
另外, 據《續高僧傳》唐代時似有慧可的文集傳世,後來失傳了。慧可曾有詩答向居士問佛法事:"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詞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餘?"
三.禪宗三祖 - 僧璨大師 北齊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禮二祖慧可而問師曰:「弟子身纏風疾,請和尚懺罪。」
師曰:「將罪來,與汝懺。」
士良久曰:「覓罪不可得。」
師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士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
師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
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
師深器之,即為剃髮,云:「是吾寶也。宜名僧璨。」三祖僧璨大師,生平、籍貫不詳,一說是徐州人氏。北齊天平二年披剃于慧可大師座下;同年三月,於光福寺受具足戒,所患的疾病也日漸痊癒,只是頭髮脫落殆盡,當時人稱為「赤頭璨」。
為感念二祖慧可大師的恩德,從此隨侍二祖,執弟子禮。兩年之後,二祖告訴僧璨大師:「菩提達磨祖師將正法眼藏攜至中土,付囑於我,今天我將此衣法傳授予你,你要盡心守護,不要令此心法斷絕。現在我送你一首偈,你仔細聽好:『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又叮囑道:「往後將有國難來臨,最好先隱居山林,不必急著弘法行化。」僧璨大師問道:「和尚既然能夠預知未來,懇請慈悲誨示。」二祖回答:「並非是我有先見之明,而是達磨大師所傳的《般若多羅懸記》中記載:『心中雖吉外頭兇』,我核算時間,應在此時。你要牢記教誡,切勿弘化,須待時機成熟,以免遭此世難。我有宿債需償還,你好自為之,等待因緣傳法。」
慧可大師傳法之後,即遊化於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城中,隨緣說法,達卅四年。隋文帝開皇十三年(西元五九三年)受人譏謗,遭受迫害,乃於三月十六日示寂,葬於磁州(今河北省),唐德宗追諡為「大祖禪師」。
北周建德三年(西元五七四年),武帝下詔廢佛、道二教,破毀寺塔,焚燒經像,敕令僧、道還俗,將境內佛法誅除殆盡。建德六年,進兵北齊,攻佔鄴都,再度下詔毀滅經像,一時之間,北地佛教聲跡俱絕,史稱「周武法難」。
在這政權急劇交替、人心紛亂的時代,不僅佛教受到空前的壓迫,中原整個政局也處在動蕩不安的狀態下。僧璨大師,適逢法難,隱跡於山巖水澤,避難於舒州(今安徽省)皖公山與太湖縣司空山之間,潛心靜修,等待因緣。
隨開皇十二年間,一名年僅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因仰慕僧璨大師道風,前往皖公山參禮請益,深得佛法玄旨。之後,便於僧璨大師座下奉侍九年。道信禪師受具足戒後,三祖屢次堪驗,確認他已得諸佛心印,遂為其傳法付衣,其傳法之偈為:
「華種雖因地 從地種華生 若無神下種 華地盡無生」
傳法之後,僧璨大師即隨同寶月禪師、神定禪師等,南遊至羅浮山(今廣東省境內)隱居,隨緣度化。二年之後返回舒州,遠近士庶紛紛前來供養、聽法,僧璨大師在此闡揚禪理,廣宣心要,並重修山谷寺,當時四方前來參禮者不絕於途。
隋煬帝大業二年(西元六○六年)十月十五日,僧璨大師為四眾弟子說法畢,便立於屋前的大樹下,雙手合掌而逝。其對生死的解脫自在與任運自如的示現,令在場大眾莫不稱嘆信受,廣為供養,並於立化之地啟建「立化亭」,以紀念僧璨大師之高風亮節。大師後被尊為禪宗三祖,唐玄宗賜諡為「鑑智禪師」。
四百多年以後,初唐河南尹李常,平素景仰僧璨大師,因為僧璨大師所葬之地眾說紛紜,李常便詢問荷澤神會禪師:「僧璨大師所葬之處,有羅浮山與皖公山兩種說法,到底那一個才是正確的?」神會大師回答:「僧璨大師自羅浮山回到皖公山後,經一月餘才示寂。現在皖公山中即有三祖古墓。」李常聽說,仍是半信半疑;恰逢此時被貶謫為舒州別駕,便特地前往皖公山山谷寺求證。結果,不但證實三祖墓穴所在,更在瞻禮啟壙時,得到五色舍利三百粒。李常便將其中一百顆以自己的薪俸,於山谷寺中起塔供養;再將一百顆分送予神會禪師,以證明其所言不虛;最後一百顆則隨身供養,設長齋供奉於洛陽自宅中。 四.禪宗四祖 - 道信大師 「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
中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於唐高宗永徽辛亥歲九月四日,安坐而逝之前,對門人如是垂示教誡。
四祖道信大師,生於陳國太建十二年(隋朝開皇前一年,公元五八○年),師俗姓司馬,世居河內,後遷徙至蘄州廣濟縣。在魏晉南北朝歷史裡,隨著政變複雜,王朝更迭,地域分合,世態紛亂無常,道信大師,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裡成長。
雖說南朝佛教發展隆盛,據史書上記載:陳代有寺院一千二百三十二所,僧尼三萬二千人,文武百官及文人學士,大都崇信佛教。但是當時許多道場景象式微,僧團規矩蕩然無存,僧眾們奔波忙碌也僅是為求三餐溫飽,說不上了脫生死的修行,更談不上弘法利生的度眾願行。
道信大師,自幼欣慕佛法的道理,生而超異常人,對佛法信解表現,更是猶如宿世薰習。初出家修行之際,並未有善知識引導,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中,卻保持著潔身自愛的行誼,密懷齋檢,莊嚴戒行,清淨的行者風範,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隋開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道信大師年僅十四歲,來到舒州皖公山禮拜三祖僧璨大師,說道:「願和尚慈悲,教授解脫的法門。」
三祖說道:「什麼綁縛了你?」
道信大師回答:「沒有人綁縛我。」
祖曰:「那麼何必更求解脫呢?」
在三祖幾句話的啟發下,道信大師豁然大悟,從此隨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風,收攝心念專注修行,脅不至席六十年。三祖屢次加以勘驗,知道道信大師的根器因緣已成熟,便傳付他衣缽,說偈道:「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從此以後道信大師,接引群品,廣開禪門,是為禪宗四祖。
當時隋朝,出家為僧有一定的制度,按國家規定,必須先經國家定期舉行考選,由僧眾選舉人員考核,通過方可剃度出家,再由國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修行,這才是真正入了「僧籍」。道信大師初入僧門,正值國家兵荒馬亂,人民流離失所,因緣際會下並沒有得到國家剃度之允許,未能有一個合法的身份。但是要大行弘化,合法的身份是必要的方便,才能與世同存,化樂有情。所以參與考試,于吉州受戒,依國家分配,住于吉州。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大師領眾至吉州,適逢群盜圍城,歷經七旬而未能解除,城內泉井幹涸,兵糧已經盡絕,大眾皆感到憂懼,四祖便教導大眾稱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此時城中群眾人人一心,意志堅誠持誦。城外的盜賊這時遙望城中,看到城上仿佛有神兵守護,心生畏懼,互相告誡說:「城當中一定有異人,我們不可以冒然進攻!」便解圍而去。
四祖道信大師遊學南方近二十年,其中亦接觸三論宗、天台宗,更能將諸多教法融合無礙,運用自在。唐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返回蘄州,住破頭山(即蘄州黃梅縣雙峰山)。在往黃梅縣的路上,遇到一個小孩,觀察這個孩童骨相奇秀,異乎常童。
便問他:「你姓什麼?」孩童回答道:「姓是有,但不是常姓。」四祖問:「是什么姓?」回答說:「是佛性。」四祖又問他:「你沒有姓嗎?」回答:「性空,故無。」
四祖默識這個孩童是個法器,宿世有因緣,便收為弟子,最後付法傳衣,說偈:「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這個孩童就是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四祖弘揚禪法期間,向大師求法的學者、僧侶如雲,大師隨機度化,為四眾弟子解諸迷津,無有疲厭。一天告訴大眾說:「我在武德中遊廬山,登絕頂時,望向破頭山,見到紫雲如蓋,下有白氣,向橫分成六道,你們知道代表了什麼嗎?」大眾皆默然,唯獨弘忍說道:「難道是和尚日後會旁生一支法脈嗎?」四祖說:「對。」四祖知道因緣到了,便親自尋訪,此即後來牛頭山法融禪師,別立「牛頭禪」。
法融禪師初見四祖問道:「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說:「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
法融禪師說:「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四祖又說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我受僧璨大師頓教法門,今日付囑於你。諦當信受我的叮囑,只住此山。日後當有五人紹承你的法要,弘化一方。」四祖付法後,便返回破頭山(即雙峰山)終老,壽七十有二,建塔於東山黃梅寺。
四祖道信大師盡其一生以禪為本,以戒嚴身,性德超然,因之後五祖弘忍大師於黃梅東山弘傳佛法,世人稱其「東山法門」,尊稱四祖為東山法門之初祖。唐大曆年中,唐代宗敕諡「大醫禪師」,塔銘號「慈雲」,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菩薩戒作法》等書。
五.禪宗五祖 - 弘忍大師 弘忍大滿禪師
(西天卅二祖,東土五祖)AD602-675
唐代僧。蘄州(湖北蘄春)黃梅人,俗姓周,本為破頭山中之栽松道者,嘗向四祖道信請法,四祖言其已老,縱使得法,亦不能弘傳。師聽即去,至一水邊,見一女子,即想寄宿,女向師曰仍須父兄應允使可行,師遂告此女子言,只要首肯,即敢行,女首肯,師即回,女歸輒孕,女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傭紡裡中,夕止於眾館之下,後生一子,即師,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溯流而上,氣體鮮明,遂舉之。成童後隨母乞食,裡人呼為無姓兒。
七歲時隨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窮研頓漸之旨,得其心傳。師之法相莊嚴,曾有智者見之,嘆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足見師已具足如來二十五相。唐永徽二年(651)道信入寂,師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鹹亨二年(671)傳法於六祖慧能。
本來禪宗自達磨祖師東來,向以楞伽經為弘法之依歸,自五祖始,乃以金剛經弘傳世人,六祖慧能更因聽聞金剛經而有省。中國禪宗自初祖達摩至五祖之傳承,為後世禪宗各宗派所承認,弘忍繼之發揚而更興盛,時人謂其禪風為「東山法門」,以徹悟心性本源為宗,守本真心為參學之要。
師之弟子除六祖慧能外,尚有神秀大師,因弘法之地方不同,故後稱「北神秀,南慧能」。禪宗並自慧能起走向普傳期。
師於上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建塔於黃梅之東山。代宗諡大滿禪師、法雨之塔,有《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一卷傳世。
無姓兒 師先為破頭山中栽松道者。嘗請於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邪?儻若再來,吾尚可遲汝。」乃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諾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歸輒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傭紡裡中,夕止於眾館之下。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溯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裡人呼為無姓兒。逢一智者,嘆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姓非常姓 四祖道信一日往黃梅縣,路逢一小兒,即師,祖見師骨相奇秀,異乎常童即問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祖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祖曰:「汝無姓邪?」
答曰:「性空,故無。」
祖默識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師母所,乞令出家。師母以宿緣故,殊無難色,遂舍為弟子,付法傳衣。輪刀上陣 鹹亨中有居士盧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知是異人,乃著槽廠去。經八月,祖知付授時至,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菩提本無樹 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於廊壁書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師知是神秀所述,乃贊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
盧在碓坊,忽聆誦偈,知未了,因請張別駕另書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祖見此偈,於夜潛為慧能說金剛經。能言下大悟,遂傳頓教及衣缽。師頌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法語節錄
十四問答 五祖弘忍大師以問答之方式顯自心是道,是一佛乘。計有十四問答:
1.何知自心本來清淨?
2.何知自心本不生滅?
3.何名自心為本師?
4.何名自心勝念彼佛?
5.既是生佛體同,為何諸佛不生不滅受無量樂,眾生生死受種種苦?
6.真如法性同一無二,迷應俱迷,悟應俱悟;何故佛覺而眾生迷?
7.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根本?
8.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要門?
9.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經之宗?
10.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
11.何名無記心?
12.云何是我所心滅?
13.請示真心
14.此論從首至末皆顯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門是何門攝? 六.禪宗六祖 - 慧能大師 於公元638年,六祖慧能大師誕生於現
在的廣東梅縣。慧能約到22歲時,他的父
親過世。母子兩人搬到廣東省的南海,相依
為命,慧能以砍柴維生來供養母親。到了2
4歲時,有一天他把所砍的柴拿到一家客棧
去賣,正要離開時,聽到客棧裡有人在朗誦
金剛經,他就被金剛經吸引住了。於是他前
去請教朗誦的先生說:「您所朗誦的這些
話,聽了讓我身心非常舒暢,不曉得這是從
哪裡學來的?」這位先生告訴他:「這是金
剛經,現在湖北省的東禪寺有位弘忍大師在
講金剛經。聽說聽了金剛經以後可以解除人
間一切的災難,可以得到智慧,可以以清淨
的心直接到佛國。」他聽了非常嚮往,但是
苦惱母親沒有人供養。這時有位先生很好心
地給了他白銀�9�8兩,讓他安頓好母親後,專
心地去學佛。而他的母親也很鼓勵慧能去向
弘忍大師學法。於是他離開母親,從廣東走
了一個多月到湖北東禪寺。
「只求成佛,不求餘物」
到了東禪寺見到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問
他:「你是哪裡人?來做什麼?」慧能回答:
「我從廣東來的,是沒有讀過書的鄉下人。
我是來求佛法的,我只求成佛,其他什麼都
不要。」五祖故意試探他說:「你這個鄉下
的南方人,哪有資格修佛法呢?」慧能回
答:「人有南北之分,但是佛性都是一樣的。
就像大師是和尚,我是鄉下人,但是佛性並
沒有差別。」由此五祖得知慧能具有大根
器,但因為旁邊有許多修行人忌妒心很大,
五祖不方便多說,就說:「鄉下人懂什麼!
到後面做工去。」慧能就去做舂米的工作。
菩提本無樹
五祖跟一千位弟子說:「你們來這裡修佛
法都只是求人間的福報。看看有沒有人能真
正懂得自己的本心、見到本性,你們寫一首
偈語給我看,如果我認為已經見性的,我就傳承給他,立為六祖。」當時的教授師是神
秀,大家都認為他才有資格,應該由他來寫
這個偈語。因此神秀寫了「身是菩提樹,心
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
秀自己並不滿意,但是也想不出更好的句
子,擺了三四天才偷偷貼在走廊的牆壁上。
五祖問他這偈是不是你寫的?神秀回答
是。五祖說很好,要大家照著這個偈去做,
就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餓鬼、地獄這三
個法界)。
過了幾天,慧能聽到有人在朗誦神秀的偈
語,問了來龍去脈,最後走到寫偈語的牆壁
前面,因為不識字而請人代寫了一首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慧能的見解是直接見性的,
自性根本沒有塵埃,哪裡需要「時時勤拂拭」
呢?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做舂米的工作大約八個多月,五祖才
去看慧能,並問他說:「米熟了沒?」慧能
回答:「米早已熟了,但還沒有篩。」五祖
拿著手杖在地面敲了三下就走了。慧能了解
五祖的含義,便在夜晚三更時去拜見五祖。
五祖便為慧能講解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時,慧能恍然大悟,說:「何期
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
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講完金剛經後五祖弘忍便把衣缽傳給六
祖慧能。為了避免六祖遭到傷害,五祖便悄
悄地送走了六祖。在渡河時,五祖說:「我
來送你一程,就由我來渡你過河吧。」六祖
回答:「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之後六祖
在獵人隊中躲了16年,到因緣成熟時才出
來弘法,將禪宗發揚光大,一花開五葉,發
展成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五個宗
派,成為唐朝以後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後,
僅存臨濟與曹洞二宗。悟覺妙天師父便是臨
濟宗的第48代宗師。

為什麼請了關公一切都不順

還要燒香的

信物加持需要本人去嗎

最好自己去,以表誠心
開光是念誦經文把神、佛的法身請來進入這個像裡受眾生供養,才是真正的開光
不然都是空殼,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開光。
佩戴的神、佛像等等,自己念誦佛號----阿彌陀佛 意念請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同类文章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的設計將永遠被派生,而許多年輕人在現在的社會上像許多奇怪的東西一樣,也想讓房子涉及一些非常奇怪的公寓,但從風水看起來,房子的房子必須是一個某些狀態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讓陽台改善財富從風水的角度來看,常春藤可以放大陽台。因為可以在財富中說,我有很少的改善。此時,每個人都會逐漸面對面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陽台的銅輥養殖是好的對於陽台的青銅鄉村繁殖的做法,它可以帶來所有的財富,以改善,減少妨礙賺錢的障礙。此時,每個人都非常堅定,每個人都會繼續提高非常良好的自信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風水還有許多元素,我們可以選擇最好的家庭,然後是廣場的廣場。方方正功的房子很好對於廣場的風水佈局,可以說家庭減少了漁民受阻的問題。減少減少後,很自然地走得順利
提高銅是好的嗎?

提高銅是好的嗎?

銅玫瑰花是銅粗糙,這些植物很常見。一般來說,人們也想在家裡培養銅線,主要是因為銅輥本身讓人感覺很像銅錢,讓人們喜歡這種生活在這方面

在你的臉上有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好的嗎?臉的象徵是什麼?

生活中的一些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傷害的影響,四列財富,導致臉上留下疤痕,傷疤不僅影響人們的美麗,而且對人們的財富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對於一個人來說,很容易解釋自己或發生了什麼。這是可以理解的。風水的陳述更為專業,因為一切都暗示,眼瞼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們保持警惕,也為一個好人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這是很多人的夢想。這一天,也許伴隨著歡樂和令人不快的悲傷,也意味著等待你的未知財富。正如俗話說,“大老”,已經有一個溫暖的港口,你準備安排它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風水問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風水在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選擇地板時非常重要,無論是地板的層,地板的位置,都是特別的,對我們來說都很特別風水的影響很大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山毛櫸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風水樹。這也很好在風水,因為在古代高度突出的考試中,所以桉樹也是同音的“中吉”,有很好的意義。為什麼山毛櫸說這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