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卓越性能」引領算力時代
2025-05-03 21:22:25
算力爆炸時代來臨。今天,隨著整個社會全面數位化轉型,算力已經成為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技術競爭的新高地。不久前,工信部正式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構建數網協同、數雲協同、雲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大幅提升算力水平。
「我們正處於一個高性能計算大爆發的時期。」在日前舉辦的「加速數據中心首映」線上主題活動上,AMD總裁兼CEO蘇姿豐博士向全球業界發表了這一觀點,她認為愈演愈烈的數位化浪潮促使我們需要以更高效率、更大規模部署更多的計算性能。作為全球晶片領軍企業,AMD每天都專注於推動高性能計算發展,致力於以卓越產品助推行業發展。
追逐「卓越」,技術創新無止境
算力時代,呼喚創新技術和偉大產品。
當各行各業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業界迫切需要在能耗增長和低碳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一方面是算力需求的激增,算力提升必將帶來能耗增長;另一方面則是「雙碳」目標下,高質量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兩大趨勢是否存在「交點」?AMD高性能計算產品給出了肯定答案。
在不久前舉辦的「加速數據中心首映」線上主題活動上,AMD發布了可為超級計算機和數據中心帶來卓越性能的Instinct MI200系列加速器,以及宣布了採用AMD 3DV-Cache的第三代AMD EPYC處理器,讓業界看到了全球領先的「卓越性能」。這一成果的背後,是AMD對技術創新的執著,正如蘇姿豐博士在主題活動上所說:「AMD在過去的50餘年中只專注於一件事情——計算性能的提升。」
從1969年Jerry Sanders(傑裡·桑德斯)與仙童半導體的老同事們共同創建了AMD,到2014年蘇姿豐博士掌舵後的乘風破浪,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條清晰而華麗的技術創新軌跡。如果說AMD在PC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踏準了每一個「節奏」,始終立於潮頭,那麼在正在開啟的算力時代,AMD的領先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2017年,AMD推出基於「Zen」架構的EPYC霄龍伺服器處理器(代號「那不勒斯」),正式開啟高性能計算賽場的徵戰;2019年,基於「Zen 2」架構的第二代霄龍騰空出世(代號「羅馬」),首次將7nm先進位程帶入數據中心市場;今年3月,AMD發布採用「Zen 3」架構的第三代EPYC霄龍伺服器處理器(代號「米蘭」),帶來卓越性能和體驗。
從「Zen」到「Zen 2」到「Zen 3」,一步一個腳印,已經實現在數據中心市場進入、追趕、超越的「三級跳」。今天,AMD的科技創新仍在繼續,並且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一腳步永遠不會停止,在「加速數據中心首映」線上主題活動上,AMD還令人驚喜的公布了更多有關基於5nm製程工藝的「Zen 4」細節:AMD計劃在2022年投產基於「Zen 4」下一代AMD EPYC處理器產品——「Genoa(熱亞那)」,其將為數據中心應用程式提供重要的內存擴展能力。另外一款基於「Zen 4c」的下一代AMD EPYC處理器產品——「Bergamo(貝爾加莫)」則有望於2023年上半年上市,它是一款高核心數CPU,專為原生雲應用程式而打造。
性能強大的第三代AMD EPYC處理器
每一代AMD EPYC處理器都致力於樹立X86伺服器性能新的標準,努力為客戶提供核心更多、性能更快、質量更好、能耗更省的CPU。
除了伺服器CPU和加速器系列之外,ROCm開放式生態系統也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這些創新將直接體現到產品之上,並最終獲得消費者、客戶以及市場的認可。
截止目前,EPYC在行業的影響力和認可度獲得了廣泛認可,在最新公布的全球Top500超算排行榜中,AMD已為73臺超級計算機提供動力,相比去年同比增長3倍之多。而為種種「壯舉」提供澎湃動力的第三代AMD EPYC處理器,也已經打破了200多項性能的世界紀錄,最高擁有64核/128線程,採用7nm製程工藝,擁有PCIe4.0等最新的業界外設標準。
當前,數位化浪潮愈演愈烈,尤其是隨著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各類技術和應用加速落地、普及,未來幾年的算力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在這一趨勢下,AMD將秉持「推動高性能計算發展」的初心,持續加速技術創新。在未來,相信隨著「Zen 4」推出,同時憑藉架構和5nm製程工藝方面的全新升級,AMD的產品將再次得到顯著提升,繼續領跑算力時代。
構築生態,助力雙碳目標下的「數字中國」建設
算力時代,需要可持續發展產業生態。
我國確定「雙碳」目標已有一年,政策指導層面也越來越清晰——「雙碳」目標已成為長期國家戰略,它不僅被定義為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更是與經濟問題和長遠發展問題,數據中心作為公認的能源消耗大戶,為此,AMD將降低能耗視為企業責任,助力落實「雙碳」目標責無旁貸。
2021年11月5日,上海,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導者,AMD以「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主題,全面分享和展示了眾多包括第三代AMD EPYC處理器和新一代Radeon Pro專業顯卡等在內的多項先進產品和綠色技術賦能解決方案。
AMD亮相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AMD是中國市場的老朋友,我們希望通過進博會的舞臺向大家分享AMD高性能計算的最新技術和產品,加強與中國市場的合作,為中國更好的實現『雙碳』目標和數字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助力,」AMD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潘曉明在會上表示。
「過去二十八年,我們在中國市場收穫了眾多合作夥伴,擁有了不同類型的用戶,發展出無限潛力的市場。在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發展新時代,我們願意與合作夥伴共同探討,緊密合作,以開放共贏的態度和業界領先的技術創新支持中國數字經濟和社會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潘曉明補充道。
AMD十分關注「雙碳」目標實現,並如約帶來了為綠色數據中心賦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樣在今年9月,AMD發布了第26期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重點闡述環境、社會和治理項目進展,為綠色發展和降碳減排進行有效實踐。報告中AMD提出到2025年將用於伺服器的處理器和加速器能效提高30倍,以適應快速增長的人工智慧(AI)訓練和高性能計算市場,並計劃在日常運營上從2020年到2030年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尤其是以5G、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為產業界各方帶來了全新的機遇。AMD的高性能產品也正在為各大企業、各大行業以及整個社會的綠色數位化轉型提供支撐。換一句話說,全球諸多的綠色創新應用和產品的背後,都有AMD EPYC的身影。
目前,AMD已在全球交付了超過2億顆AMD EPYC處理器核心,為數十億用戶提供算力,助力更多雲計算企業低成本、大規模部署業務,這其中不乏國際大型網際網路、雲企業,還涵蓋了國內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電信運營商、銀行、證券、教育等領域的企業。
正如業界看到的,在享受中國市場帶來的發展紅利的同時,AMD也正在致力於用自身的「技術紅利」為中國市場賦能。AMD從1993年開始就在中國開展業務,並於2004年在北京成立大中華區總部,2006年AMD又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成為全球研發體系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如今已擁有約2300名研發人員。2016年,AMD還與通富微電共同成立了封測合資公司。近年來,AMD通過精準的戰略制定與執行交付,加深與合作夥伴的關係,AMD在大中華區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得到廣大合作夥伴的信賴。
「2025年,AMD伺服器的處理器和加速器能效將提升30倍,助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和低碳目標的實現。」潘曉明所強調的這一願景,振奮業界。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AMD作為中國移動雲網融合重要合作夥伴亮相,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眾多創新技術理念和解決方案。
創新一直以來都是AMD的DNA,它根植在AMD的發展歷程中,未來也仍將如此。AMD致力於保持持續創新,以高性能的計算力、領先的技術力和強大的產品力為人們創造更好的世界和生活。
不久前,AMD全球副總裁、中國區企業及商用事業部總經理劉宏兵在接受《人民郵電》報採訪時曾表示:「澎湃算力將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一直以來,AMD始終致力於以創新科技與領先工藝,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高質量的科技產品和服務。同時,我們希望攜手各方合作夥伴打造可持續、共贏的生態。」
發揮創新熱情、深挖時代需求、聯合生態夥伴,未來,AMD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在「打造偉大的產品」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以持續技術創新助力「數字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