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建築設計的基礎有哪些(敢問學建築設計的路在何方)
2023-04-13 03:39:42 1
| 我是誰?來自哪裡?去向何方?
如果你希望這輩子能30歲之前賺到上百千萬,50歲後像許老闆,楊主席,馬斯克那樣呼風喚雨叱吒風雲,別做建築師,已經入坑的也可以轉行,金融、IT走起,金融券商行業高級分析員然後投行大佬路線,IT公司創業然後拿企鵝阿里爸爸風投等人傻錢多投資方接盤套現人生贏家路線。何苦讀建築學,讀建築你輟學創業試試?
如果你比較叛逆,喜歡東西很雜又不喜歡每個都深入研究,不喜歡循規蹈矩,不願意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追求不確定的未來,能夠把很多不相關的東西組合起來形成有意義的東西,那你可以做建築設計師。
如果天資過人異常聰明的建議還是學it,學金融,學理工科,投資回報高。建築設計需要智商還行的但如果智商太高的讀建築學屬於浪費資源,對事情喜歡鑽研深刻的也不適合做建築師,適合做結構設計師,水暖電工程師那些。
| 建築設計師是一個餓不死但也賺不了什麼大錢的職業
乙方建築設計師很辛苦,把建築設計作為一個謀生賺錢手段的人很辛苦,他們每天要面對甲方的無情摧殘,還要面對生活成本日益上升的壓力,公司上級領導的壓力等,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螺絲釘,在一部部大機器上終日旋轉,等待被磨損殆盡的一天。
稍微好一點的,開業建築師,有自己的團隊,固定的客戶,把建築設計作為一個賺錢機器在運作的企業主,也很辛苦。
每天除了要想哪裡有新項目,還要考慮員工工資是不是又要漲了,今年疫情情況不好要開掉多少人,底下得力幹將是不是有單飛的企圖,其他競爭對手是不是要撬掉我的項目,競標又是技術標第一商務標第二等等。每天奔波在辦公桌,酒桌,領導會議桌之間忙個不停。
偶爾跨界做投資,結果都是賠本,搞來搞去還是做本行畫圖最賺錢。
甲方建築師,好一點,受夠了乙方的無能為力,堅信只有在甲方才能實現自己的建築理想,才能真的把項目落地的人們,也很辛苦。
每天開不完的協調會,交底會,報批報建,顧問考察,顧問招標,早上醒過來微信未讀200 。大老闆的口味永遠捉摸不定,城市公司和大區的領導各層也只能互相見面笑嘻嘻,內心實際苦哈哈。把房子賣掉才是開發商的主旋律,只要能賣掉賺錢,設計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學術建築師呢?可能不算太辛苦的是留在學校教書的那群建築師吧,出色者,做個幾年系主任、教授,在學術上建立一定的地位後,出幾本書,如有人仰慕名氣,弄幾個小業務做做,業務做得好甚至還能兼顧做開業建築師自立門戶。算是能夠在生活和設計上有所平衡的一群人。但是學術圈也是江湖,甚至比圈外的競爭更加激烈,哪個師門,哪個學校,出身看得更重,要混出頭談何容易。
建築師當公務員?現在建築專業畢業出來做官也挺辛苦的,一要考公務員,當然建築設計五年八年你也讀下來了,考個公務員我覺得不在話下,但考出來公務員你要能進你心儀的政府部門,學校背景不出色,家裡沒個把官場的門路,還真的挺難的。
考上了,從一個區的規劃局住建部科員開始做,要做到省部級的大員,更是難上加難。查了下
楊洪波(1960.8),1978.10-1982.8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學士,現任四川省副省長;
黃豔(1964.10)現任住建部副部長,1982.9-1986.8 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學專業學士;
許瑞生(1962.4)現任廣東省副省長1979.9-1983.7 華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學士。
這些都是1960年左右的,也就是說現在考上公務員,等你做到頂級官員,需要耗時35年左右,我感覺自己開公司混個衣食無憂可能比這個還容易些。
不少建築專業背景的官員都是設計院工作多年轉官員的路徑,但那個時代的設計院和如今的設計院完全不同,那時候設計院還屬於完全的事業單位,都是依託於某個地區的局廳或住建部,人員性質也都是事業編制,基本等同於公務員,所以設計院裡地位高者,接觸的也都是政府單位領導,大家容易產生交集,容易混熟,一個借調就直接轉公,平級晉升走上仕途了。
現在除了在大型設計院做前期策劃調研部門負責人還有可能借調到合作項目省市的相關部門掛職工作,其他建築結構那些和政府職能部門基本上沾不到邊,和公務員圈子算是徹底割裂了。
所以建築師無論你選擇打工,開設計公司,做開發商,教書還是做官,其實都不容易。
當你工作10-15年之後,你會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獲得自己剛畢業時候想要獲得的成功,你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在自己可以選擇的範圍內獲得相應的成功,比如有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比平均工資高出不少的收入,豬肉自由,周末能有時間陪伴家人,能約同學出去打個球喝個酒。這也是一種成功。
| 你以為的建築大師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但作為一個建築師,都有一個大師夢,說自己不想得普利茲克獎的,那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要在建築設計行業成功,你必須擅長結交朋友混圈子,還有推銷自己。看全球最火的幾個建築師,BIG,Heatherwick,OMA,MAD,Zaha,他們無不是極其擅長推銷自己,又能夠說服金主使用自己設計的高手。
真正牛逼的建築師都是藝術家 商人的綜合體。說人話就是又能設計又有人給他設計買單。
若你只有藝術家性格,有奇思妙想卻不擅長與客戶打交道,你可能十年二十年能做出幾個不錯的小作品,但遠遠沒辦法達到成功大師的程度,因為你沒辦法說服大客戶掏錢,最後可能成為某個建築領域的專業戶。
如果你非常擅長與客戶打交道,深韻經商之道但卻缺乏設計天賦,僱傭了數十、數百建築師拼命畫圖,規模越大越累,宮鬥戲精一堆,幹到最後你會發現這也只是365行裡一個不容易賺錢的行業罷了。
有說服別人的能力比光有過人的設計天賦在現在這個時代要重要的多,至少你能夠活下去不是?
如果你一直不服氣,就是憋著口氣要證明給世人看我XXX天生就是建築大師,前衛建築藝術家。那這註定是一條崎嶇而又艱難的道路,但也並不是不行,只是這事兒吧,一看你兜裡錢夠不夠燒出大師夢,二講究緣分,碰不碰得到知你的業主,願意扶你一把的大佬,講究運氣,也講究命,天賦這我都不提了,沒天賦你就還是安心在現實世界裡為普羅大眾創造美好環境吧。
要知道從90年代的弗蘭克•蓋裡(1962年創業),庫哈斯(1975年創業)到現在的BIG(2006年創業),Heatherwick(1994年創業),20-30年出一二個現象級的明星,除了他本身有壓倒同輩以及前輩的創造性才能,足夠的技術,充分的業主授權,高額的預算,一個不能缺,這是時勢造英雄,時代選擇了他們。更多有創造力的建築師是智者隱於市的狀態。
當然如果業主是你老公或者老婆,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者問題更大)。
|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現在的建築師,第一類是應社會需求建造大量房屋的建築師,第二類是藝術家。高周轉的、預算不高的。有固定規範要求的基本上都是第一類,不太需要創造力,熟練畫圖快就行了,學會幾個套路,混日子沒啥問題。第二類是靠創造力吃飯的,國內外明星事務所,外資的,不跑量要求項目品質的都屬於這種。
目前很多大型設計院也開始做原創中心,也在對這個類型的建築師做培養積累。畢竟大眾的審美在提高,以往的建築設計已經沒辦法滿足需求,蓮花最後也得變成菸灰缸。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第一類會越來越少,第二類會越來越多。現在還在靠高周轉吃飯的企業主們裡,聰明的已經開始轉型做創意和做有品質的設計了,布局個十年,足以轉型。
現在還在靠高周轉項目吃飯的建築師們,如果還準備在這行混個十年半載的,必須要考慮轉型的問題,高周轉如青春飯,吃到35歲,後面就不好吃了。
一個合格的建築師應該是既有足夠的工程知識,又有不錯的審美素養,這樣你才能給業主建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還能使其具有美感。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審美素養,那就去積累工程知識,讓自己在中後期設計方向能夠有所成就。
當建築師應該是進建築系的主要目的,但學建築也不一定要做建築師,就像進醫學院出來不一定都做醫生。尾田榮一郎是讀建築系的做漫畫家,吳彥祖、陳奕迅、布拉德•皮特都是建築系畢業的,任正非也是建築工程專業畢業的。
你讀什麼專業和你以後做什麼職業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還是看你自己的興趣和有志於什麼。所以當你對自己的未來迷茫困惑的時候,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內心:
| 你到底想要什麼?
大部分時候你大概得到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很正常,我的經驗是朝著讓自己開心的那個方向去前進就行(而不是好不好)。
我有幾次問熟悉的建築師朋友,我說你們會讓你們孩子去學建築設計嗎?
50%的人說堅決不會,50%的人說看孩子自己選擇。
聽下來還是讓人欣慰的,至少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建築設計是個坑。圈外有金融行業大佬的孩子去考了美國的建築學本科,老父親一臉頹然但又無可奈何,圈內也有事務所老闆子女繼續子承父業念建築學的。
這十多年看建築師簡歷下來,畢業生作品集質量好的越來越多。所以我相信今後我們的建築學子的設計水平會越來越高,直到某一天會和歐美發達國家的頂級設計師並駕齊驅,中國會出現更多的普利茲克獎得主,也會有歐美國家的建築師以獲得中國的建築獎項為榮耀。
#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設計師##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