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賀知章詠柳沒用哪種手法(樹猶如此從桓溫到白先勇)

2023-04-14 04:23:20

文:瀟湘客下

圖:網絡整理

許多讀者在讀到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一句,周身就仿佛觸電了一般,感覺「於我心有戚戚焉」。如果再多一些文學素養的,就會不自禁聯想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

如果樹木會言語,一定會是「到底意難平」的(尤其是柳樹):不知何故就成了人類幾千年來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的「意象」,而且都是和離別、年齡等感傷情緒相關。

這次,就讓我們將「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一句拎出來,聊一聊這個被越玩越高級的「文學梗」。

和這一句相關的作品,有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南北朝時期庾信的《枯樹賦》,南宋時期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姜夔的《長亭怨慢·漸吹盡》,還有現代白先勇的《樹猶如此》

它們在描述「樹」的「如此」時,都有哪些不同?

01 桓溫:「樹猶如此」典故的鼻祖

桓溫金城泣柳的典故最先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

桓公北徵,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這段話直接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桓溫北伐的時候,經過金城,見到了自己以前擔任琅琊內史時種下的柳樹,如今全部都已經有十圍粗了,於是他很感慨地說道:「樹木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最後攀折柳條,泫然落淚。

讀到這一段,我們能感受到桓溫明顯是在感慨時光流逝。但是再細細品讀,又會覺得「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可以有兩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人與柳俱老矣

桓溫在鹹康元年(335年)出任琅琊內史,而他二次北伐時間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期間隔了21年。出任琅琊內史的時候,他還是個24歲的青年人,而到了第二次北伐,他早已過了不惑之年。21年的時間,足以讓親手種植的柳樹,逐漸長大變粗,最後逐漸衰老枯槁。

所以,桓溫說的「木猶如此」,「如此」指的是柳樹逐漸變老了,就像是老年人枯瘦的臉龐一樣。

如此長壽的大樹,都變老了,而人又豈能忍受歲月的消磨?

第二種理解:楊柳依依,人垂垂老矣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裡面,是這樣寫觸發桓溫感慨「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情境的:桓溫看到昔年種的柳樹,都已經有「十圍」粗了。這裡並沒有說明當時的柳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十圍」粗的柳樹,可以形容枯槁,也可以是楊柳依依。

據了解,柳樹的壽命大概是150年,而桓溫二次北伐時看到的柳樹,也不過是種植了二十來年的光景,可以說當時的柳樹正值壯年,所以大概並不是讀者所想像的「垂垂老矣」的樣子。

既然是這樣,那麼桓溫所說的這句話就要有另外一番解讀了。桓溫21年前種下的柳樹,都已經有十圍粗了,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圓滿的結局。而此時45歲的桓溫,還沒有幫助國家完成統一,還未能建功立業,這一項任務還處在非常原始的狀態。當年種的柳樹,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長成了一片森林,而它們的主人,卻依然一事無成,怎叫人不感慨萬分!

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對桓溫這個人物有充分的了解。

桓溫是東晉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並且還是晉明帝的駙馬,因為領兵滅亡了成漢政權而名聲大震,而且後期又三次出兵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權勢滔天。

但仔細研究桓溫的家世背景,我們發現,在年輕時期,他並不屬於名門望族。桓溫雖是東漢大儒桓榮之後,但是到了三國時期,他的高祖在嘉平之獄中被司馬氏誅殺了,而整個家族的勢運也隨之衰落。整個家族在當時就被稱作「刑家」,意思是受刑者的家族,是要被人「另眼相待」的。所以,桓溫的父親在南渡後還得廣交天下豪傑,努力提高家族地位。

《晉書·桓溫傳》記載:溫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少與沛國劉惔善,惔嘗稱之曰:「溫眼如紫石稜,須作猥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

由此可見,桓溫並不是個紈絝子弟,而且生得器宇不凡,是個胸有大志的人物。他曾經撫著枕頭坐起來說:「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難道不能遺臭萬年嗎?」因為他這樣,丹楊尹劉惔認為他雖然是個奇才,但同時也是個野心家,不能讓其掌握荊州形勝之地。

總的來說,桓溫是個政治、軍事奇才,同時也有野心,或者說是雄心壯志。桓溫第一次北伐時,曾因糧草不足而被前秦軍隊打敗,到第二次北伐時,肯定是建功心切,想要一雪前恥。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看到昔年的嫩芽變成了高大壯碩的垂柳,怎能不心生感慨!

02 庾信《枯樹賦》:給予「樹猶如此」特定的情境

《枯樹賦》是庾信羈留北方時感嘆身世之作,裡面也提到了桓溫「金城泣柳」的典故。不過,和劉義慶的描寫不同,桓溫在這裡確切地描繪出了「樹猶如此」中的「如此」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枯樹賦》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在這裡,桓大司馬(桓溫)看到昔年種下的柳樹,於今看來是「搖落」了的。搖落一詞,經常用於比喻衰老的跡象。如《楚辭》宋玉《九辯》中如是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描述的是草木凋零的景象。

而「悽愴」就為人的情感定調,人在江水深處,看到柳樹凋零的景象,於是有了悽然悲愴之感。

也就是說,庾信對桓溫的典故的解讀,屬於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桓溫看到當年手植的柳樹都枯老了,於是感慨韶華易逝,容顏易老。其實,庾信生在南北朝時期,距離桓溫的時代並不遙遠,所以他在作品裡面描寫桓溫的言語,雖然有文學修辭方面的誇張成分,但是可信度還是蠻高的。再者,庾信是河南新野人,在當時,庾氏也是當地的大家族,其與桓溫的好友庾翼極可能沾親帶故。

從文學鑑賞的角度來看,關於樹木的描寫,《枯樹賦》明顯是要高於《世說新語·言語》的。《枯樹賦》寫出了樹木由盛轉衰的過程,先是「聲含嶰谷,曲抱雲門」、「熊彪顧盼,魚龍起伏」;接著是逐漸衰落,「鳥剝蟲穿」、「膏流斷節」、「百圍冰碎」、「千尋瓦裂」;最後,樹木徹底枯老,「木葉落,長年悲」、「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在讀的過程中,人的情緒自然也會隨著歌賦的描寫而轉變,可謂是「千迴百轉」,人事維艱、人生多難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寫的柳樹,它們的狀態如何,文中只有「皆已十圍」四字來描述,讀者根本不知道它們究竟是枝繁葉茂,老當益壯,還是枯萎凋零,殘破不堪。應該這樣說,《世說新語·言語》寥寥幾句,是要有足夠閱歷的人,才能真正讀懂的。

值得一提的是,「木猶如此」到了庾信的《枯樹賦》中,變成了「樹猶如此」。一字之差,但給人的想像卻不盡相同。「木」雖然指代的是柳樹,但是帶給人的卻是樹木的局部之感;而「樹」則令人想像出樹木的整體來,包括主幹、枝椏、柳條、樹根,等等。

總的來說,庾信的《枯樹賦》賦予了柳樹更多的情感和細節。

03 姜夔:以樹之「無情」襯人之「有情」

到了南宋時期,引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典故的,有兩人,一個是姜夔,一個是辛棄疾。

其中,辛棄疾的作品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所寫的,乃是家仇國恨,感嘆身世,用意和庾信的《枯樹賦》差不多。

而姜夔所寫的,是《長亭怨慢·漸吹盡》:

餘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雲: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翦離愁千縷。

姜夔寫的雖是離愁別緒,但是卻一反常態,在人們別離的時刻,柳樹所表現出來的,居然是「青青如此」,仿佛很高興似的,一點也不應景,並不和人類「共情」。

這裡就有點像是我們上文所描述的第二種解讀:十圍之粗的柳樹,其實並不是和主人一樣衰老,而是愈長愈壯碩,給人以極大的反差。況且,在這基礎上,柳樹所反映出來的「青青如此」狀態,卻是像在人眼前炫耀似的,諷刺人類的遭遇,這也忒無情了。

其實姜夔以樹之「無情」反襯人之「有情」的寫法,在唐朝李商隱的詩句裡就出現過了: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蟬》)。這種運用反差方法來襯託人的傷感,其實是要比以柳樹的枯槁來說明韶華易逝、容顏易老更高明的,因為反差能帶給人更強烈的畫面感。

所以說,到了姜夔的《長亭怨慢·漸吹盡》,「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文學梗開始越寫越「高級」了,它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

04 白先勇:「樹」既是枯槁了,同時也更旺盛了

白先勇(左)和好友王國祥(右)合照

白先勇是白崇禧之子,是美籍華人作家,屬於現代人。到了白先勇的年代,「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可以說是在一千餘年的文學發展中,已經被用爛俗了。無論是說樹木枯槁形同他的主人,還是說樹木的茂密和主人的容貌形成巨大反差,這兩種解讀都已經數見不鮮。

但是,白先勇的散文《樹猶如此》卻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東西,而且讀來幾欲感動墮淚。

白先勇寫這篇回憶散文的時候,已經到了62歲的年紀。文章描述的是,白先勇到了美國的巴塞隆納道九百四十號定居,而當時老友王國祥也在美國做物理研究。在老友王國祥的幫忙下,白先勇於庭前院子裡種下了許多綠植,當中有茶樹,還有三棵義大利柏樹。

在那段時間裡,他們斷斷續續的,將所要種植的植物布置好。王國祥是浙江人,自小吃慣了海鮮,善於蒸煮螃蟹,於是在那段日子裡,他們就蒸煮螃蟹當晚餐,「那個暑假,我和王國祥起碼饕掉數打石頭蟹」。

可是院裡的義大利柏樹種植沒多久,最中間的那一棵就開始枯萎了,最後變成了「槁木一柱」,無奈之下,白先勇只得把它砍掉了。這似乎成了一個兇兆。

因為從那時開始,老友王國祥舊病復發,那是非常罕見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在當時算是絕症。白先勇為了幫助老友治病,當地的醫院都不知道給跑了多少遍,可是王國祥卻一天天衰弱下來了。

最終,白先勇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回到祖國大陸來尋求良醫。他找了很多很多方子,可是最終也沒能挽救老友的性命。王國祥,這位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相識、相知的好友,最終還是逃不過病魔的困擾,離他而去了。

這些年,白先勇為了照顧自己的老友,很少回到巴塞隆納道的家。老友離去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家,發現「園中缺乏照料,全體花木黯然失色,一棵棵茶花病懨懨,只剩得奄奄一息,我的家,成了廢園一座」。白先勇花了一兩年工夫,「費盡心血,才把那些茶花一一救活」。

植物可以被救活,就算死掉了,也能重新栽培;但很多遺憾卻是永遠無法補救的。

「冬去春來,我園中六七十棵茶花競相開花,嬌紅嫩白,熱鬧非凡。我與王國祥從前種的那些老茶,二十多年後,已經高攀屋簷,每株盛開起來,都有上百朵。春日負暄,我坐在園中靠椅上,品茗閱報,有百花相伴,暫且貪享人間瞬息繁華。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棵義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楞楞的空白來,缺口當中,映著湛湛青空,悠悠白雲,那是一道女媧鍊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到「無法彌補的天裂」一行,讀者會再也忍不住,滾下熱淚來,而文章到此也戛然而止。

文章標題《樹猶如此》,這裡的「樹」當指代什麼呢?是一樹一樹綻放的茶花,還是那死掉的義大利柏樹?

園中這些「如此」的「樹」,既有無情綻放、吐露芬芳的,也有如中間的義大利柏樹那樣,隕落凋零,再也不見蹤跡的。不知他們算是「有情」還是「無情」?

在這裡,白先勇糅合了我們對「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兩種理解,既有一樹一樹綻放的茶花,也有變成了缺口的義大利柏樹,一動一靜,一榮一枯,無不和老友王國祥產生著關聯。這當中,既有和王國祥一樣消殞的義大利柏樹,也有當年和王國祥親手種植依然亭亭玉立的茶樹。這兩種光景,人都能同時見到,這種反差才是最具象化的,怎不令人感傷!

到了白先勇的文字裡,「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文學梗,已經「玩」到了最高級,很難想像,再往下一層,還能有怎樣的更深層次的挖掘。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