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在國外有多火(既能拼顔值又能靠才華)
2023-04-13 21:13:33 5
歡迎點擊上方↑"中國日報"↑免費訂閱
根據《牛津引語大辭典》統計,最頻繁被引用的語段中有十分之一都來自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的作品在英語世界裡被引用的頻率也僅次於《聖經》。
他其實是......一個任性的雙棲藝人,一個經常寫虐戲走著潮範兒的作家,一個對生、死、愛極其了解的情聖。
莎士比亞的新聊法,你get √ 到了麼?
1任性老爺爺!我的名字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莎士比亞英語名字怎麼寫?知道你會秒答,「William Shakespeare」。
已知的莎士比亞名字的英文拼寫就有超過八十種!但......人家從來就沒有一次把自己的名字拼寫成 William Shakespeare!別哭
在流傳至今的莎翁親筆手稿中,這位偉大的作家曾經這麼拼寫過自己的名字:William Shakespe, WmShakspe, William Shakspere, WillmShakspere,William Shakspeare…
有人調侃說,「莎士比亞」的詞義其實是「我拼寫很爛」。
2驚!神馬?都丟了!
在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中,他至少完成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以及大量詩歌。有很大一部分的莎翁戲劇都被遺失了。(小夥伴們為少背幾段課文,真的好拼呀!)
這意味著從他開始寫作的1589年起,他至少平均每年要完成1.5部戲劇!真是勤奮又多產的作家。
3哥也是雙棲藝人
瞅瞅這錐子臉......
既能拼顔值又能拼才華,哥華麗麗地火了400年,不服的站出來。
莎士比亞不僅創作戲劇和詩歌,還出演戲劇。他不僅參演了自己的許多作品,還參演了許多其他劇作家的。有證據證明,他飾演過《哈姆萊特》中開場的先王鬼魂,以及《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奧蘭多忠誠的老僕人亞當(Adam)。
4《牛津英語辭典》欠莎翁一個署名
在《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有將近3000個詞彙的引入都要歸功於莎士比亞。這些詞可都是這位大作家在文藝創作中創造出來的…… 保守估計,莎士比亞的詞彙量為一萬七到兩萬九,至少是普通人對話所需詞彙量的兩倍!
5一個詞27個字母?莎翁老人家你考慮過我們的感受麼?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 洋洋灑灑27個字母,夠別人寫一句話了。你造詞的時候考慮過我們背詞的感受麼?
在莎翁的劇本《空愛一場》(Love’s Labour『s Lost)裡出現了一個由27個字母組成的英文單詞——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意思是「不勝光榮」。這也是莎翁作品中最長的單詞。想寫出好作品,還不趕快背單詞去,或者你也造造?
6哎!都是虐戲
在現存的莎士比亞戲劇中,一共出現了13次自殺橋段。最為著名的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這對怨侶的雙雙殉情。
7媽!莎士比亞都鼓勵早戀
據說這版的朱麗葉是最美的,沒有之一。
在劇本裡愛得死去活來,也的確死去活來了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其實都不過14歲左右!不過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是分不開的:中世紀歐洲教會規定女性法定結婚年齡為12歲,而在創作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十六世紀的英國,女孩一般在16歲就可以嫁人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早戀了。
8原來是這種調調的情聖
作為愛與美的永恆讚頌者,莎翁對「愛」的強調可是再頻繁也不為過。
在莎士比亞最為著名的畫像中,他的左耳上佩戴著一個金色耳環,這樣的裝扮在伊莉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時期可是相當潮的。
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莎士比亞的middle name......這個......好像真的沒有人知道)
真正了解莎翁,還是要靠這些實實在在的乾貨。莎翁部分戲劇中名句的雙語對照來襲!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 Hamlet Act 3, Scene 1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
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朱生豪譯)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應該是莎士比亞最為人所知的一句臺詞了,而誕生這一名句的《哈姆萊特》也被譽為莎士比亞的巔峰之作。
這部戲劇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悲劇故事:哈姆萊特的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萊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還娶了國王的遺孀哈姆萊特的母親為妻,哈姆萊特得知真相後決心為父報仇。哈姆萊特在說出上面這段話的時候,並不僅僅是在討論到底是生存還是死亡更容易接受,在他的眼中,生存是一個被動的狀態,被迫承受所有的這些苦難,而死亡則是一個主動的選擇,去積極地與命運的欺凌作鬥爭。
O Romeo, Romeo, wherefore art thou Romeo?
Deny thy father and refuse thy name;
Or if thou wilt not, be but sworn my love
And I』ll no longer be a Capulet.
- Romeo And Juliet Act 2, Scene 2
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
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
也許你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
我也不願再姓凱普萊特了。(朱生豪譯)
被視為忠貞愛情典範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相戀卻因兩家的世仇強遭拆散,最後造成的雙雙殉情讓兩家重歸於好的故事。在這一幕中,朱麗葉表達了自己對羅密歐的鐘情,卻因兩人的家庭身份隱含的巨大矛盾而陷入了深深的無奈。
Benot afraid of greatness: some are borngreat, some
Achieve greatness, 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hrust upon』em.
- Twelfth Night Act 2, Scene 5
可是你不用懼怕高貴:
有的人是生來的高貴,
有的人是爭來的高貴,
有的人是送上來的高貴。(朱生豪譯)
《第十二夜》正名源於Twelfth-tide即「主顯節」,劇作以薇奧拉、奧麗維婭與奧西諾之間的三角戀為主線展開,展現了不同的愛情、友情和手足之情,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愛情理想和人生態度。這段看似充滿哲理的話實際出自朋友們為了整蠱馬伏裡奧而偽造的情書,暗示馬伏裡奧可以通過努力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馬伏裡奧發現這封信時堅信其出自奧麗維婭之手,並且毫不猶豫地按照這封信內的指示完成了那些荒唐的能夠「實現偉大」的事。莎士比亞的黑色幽默可見一斑。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 As You Like It Act 2, Scene 7
全世界是一個舞臺,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他的表演可以分為七個時期。(朱生豪譯)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喜劇」之一,描述了被流放的公爵女兒羅瑟琳到森林尋找父親和她的愛情的故事。上面這段話來自被放逐的公爵傑奎斯。在莎士比亞創作這部喜劇時,「世界是舞臺」這類說法早已是陳詞濫調,不過在這裡,傑奎斯說出這段話時試圖讓自己顯得更加自命不凡。他將人生分為了七個階段,最初是嬰孩,最後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的遺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莎士比亞的戲劇在現代文藝作品中都能找到改編版本,其中尤以莎翁老家的BBC的改編版本為佳。如果覺得原著中的古英語讀起來太過晦澀難懂,選擇舞臺劇影視作品等來一睹莎翁風採也是不錯的選擇。
前200個發5元電子書代金券
綜合報導
編輯:王瑜 趙晨雁 劉奕琳(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