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石槨
2023-04-01 19:52:02 2
武惠妃石槨系唐代珍品,原葬於西安長安區大兆鄉龐留村貞順皇后陵墓,該石槨為立體減底浮雕做法,為宮殿形狀石槨,結構由5 塊槨頂、10塊廊柱、10塊槨板、6塊基座,共31塊雕刻有精美圖案的石頭組成,高約2.3米、寬約2.6米,長約4米,其內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鳥獸等,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是一件難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國已發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體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內容最豐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武惠妃石槨
館藏地點
陝西歷史博物館
所屬年代
唐代
出土地點
西安市長安區大兆鄉龐留村西側
目錄
1文物介紹
2偷盜文物追回
3武惠妃身份揭秘
4千年敬陵位置之爭平息
摺疊編輯本段文物介紹
唐武惠妃石槨,作為盛唐皇后級別的安棲所,造型豐富、精雕細琢的宮廷女性線刻畫像曾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其石槨內壁共有10幅畫屏雕刻了21名宮廷女官、女侍以及宮女,除了一幅刻石有3名女性外,其餘每幅都是2名女性形象,是一種新版盛唐女性圖畫。雖然畫師、工匠都未知姓名,但他們顯然熟悉外來藝術的創作,採用刀鑿和繪畫相結合的屈鐵盤絲手法,留下了充滿張力的異樣韻致,特別在構圖上用西方繪畫手法描繪中國女性,與以前出土的李壽墓、永泰公主墓、薛儆墓等石槨線刻畫中的宮廷女性不同,集中表現了盛唐宮廷匠師新的藝術審美觀。
從繪畫審美視角觀看這些宮廷女性容貌的特徵:
其一,每一幅線刻圖畫中都著重用高高的額頭表現女性的睿智,在額頭髮髻捲起的同時,用有力的鼻部線條增強人的鼻翼和臉部印象。畫家有意不突出下頜和顴骨,弱化稜角,給人以圓潤豐腴質感,平靜克制中顯得精美悠遠。特別是女官臉頰豐滿,呈現出健康的神態。
其二,雕刻家對每個女性都精妙地利用了微微噘起的嘴唇,善用櫻桃小口製造出女性溫和親切的形象,利用嘴部周圍的線條突出女人的性感,丹唇緊抿不露牙齒,似乎欲笑又止,脈脈含情中頗有哀意。
其三,畫家不追求丹鳳眼或圓眼,而是刻畫出細長的眼睛,雙眸眼波橫水,並且全是隆起的雙眼皮,莊重的眼神有種不露痕跡的盼望,使得表情嚴肅,略顯拘謹,在端莊恬靜中顯示出自信自尊的力量。
其四,眉型修飾凸顯講究,每位宮女眼睛之上眉如墨黛,有的蠶眉立梢宛若刀裁,悉堆眼角之上,有的眉峰凝聚流暢,卻無妖嬈風情,而在眉目傳情中有著溫婉清純之感,但都反映了修眉、刷眉、畫眉的不同,與以前永泰公主墓仕女圖的蠶眉細目略有差別。
其五,每位宮廷女官的髮髻都不雷同,當時要求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髮式,以表現她們重視時尚感和女人魅力。尤其是濃密髮髻突出表現為"纏挽式"的圓球型髮髻,明顯帶有拜佔庭宮廷貴族婦女髮式的痕跡。
其六,面敷白粉是唐代女性追求美豔的標誌之一,但不是一般的塗脂抹粉,而是膚若凝脂的粉面。以往發現的石槨線刻畫上均無面容塗白,只有這次在女性人物面部繪上白色粉底,相比石刻淺埋浮雕凸凹處更顯白嫩,這種用底妝來修飾女性膚色的新做法,很可能源自希臘羅馬化藝術中對女人面白時尚塗抹鉛粉的模仿。
其七,石槨線刻畫中宮官、宮女雖然沒有樂舞場面,但宮女手持琵琶頸頭、檀板、小簟篥等樂器,與《宋史·拂傳》記載"樂有箜篌、壺琴、小篳篥、偏鼓" 相符。
其八,畫家竭力要表現出善良仁慈的女神形象,線條豎直卻非常柔和,在優雅中有著超凡之美,在尊貴中有著莊重之美,如果說中國女性特別是北方女性傾向於溫暖、柔和的形象,而西方女性則偏向於冷酷、硬朗的形象,在化妝風格上喜歡個性開朗的裸妝,兩相對比,東西方化妝文化和生活方式皆有所不同。
觀看武惠妃石槨上這一幅幅肖像畫,猶如一個女性群體畫屏。畫家簡化了對人物背景和過多細節的展示,以便突出畫中人物的形象,在高度概括的板塊結構中凝練出豐富的視覺意味,生成了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氣氛,有種生命的透徹感。線刻畫格調清雅明朗,意蘊高潔清婉,有種"身居塵俗,心棲天外"的境界,畫風在淡雅中亦見絢爛。
武惠妃石槨極有可能採用了景教傳教士帶來的拜佔庭式希臘文化畫本,景教士善於將宗教來自天堂的心靈安慰施展於傳教活動,這是東方基督教的特長之一。特別是面對人們心靈上的焦慮和恐懼,對即將逝去的肉體施以終極關懷,更是傳教士的拿手好戲,因為天堂不是隨便可以進入的,只有"升華的愛"才是最終通往天堂的請柬。以這麼多宮廷女性簇圍著皇后級別的墓主人武惠妃,就是營造出眾多侍從都在天堂裡翹首期盼著她到來的氛圍,暗示地下世界並不與人世間相隔絕。
摺疊編輯本段偷盜文物追回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犯罪團夥盜挖西安一唐代陵墓。用炸藥等打開陵墓後,犯罪分子被墓葬規格所震驚,尤其是一套圖案精美的彩繪石槨,成了盜竊主要目標。該團夥先後6次入墓盜掘,並在公安局、派出所門口和盜墓周邊站崗放風,監控警方動向。對石槨採取分解、打包的方式盜出,分批裝箱偷運到廣州。
2006年1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成立專案組。2006年2月13日,警方破獲該犯罪團夥,嫌犯交代,石槨後又在香港以100萬美金的價格倒賣到境外,但拒不交代石槨去向。
2007年12月,專案組獲悉,石槨已被賣到美國,目前在一名美國古董商人手上。
2010年3月4日,美國古董商同意無條件將石槨歸還。2010年4月17日,重達27噸的石槨運抵廣州港。4月30日,漂泊6年多的珍貴文物貞順皇后陵被盜石槨抵達西安。6月17日,舉行移交儀式。該石槨經修復後,將存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內免費供人參觀。陝西唐貞順皇后陵石槨被盜墓分子百萬美金販賣至境外後消失,該石槨在外漂泊6年後,被公安機關成功從美國追回。
摺疊編輯本段武惠妃身份揭秘
唐玄宗貞順皇后武氏(699年-737年),又稱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父恆安王武攸止,玄宗的表叔;母楊氏。武惠妃遺傳了姑祖母武則天的聰慧、陰狠。差一點把高宗立武后的故事來個翻版。
玄宗對惠妃寵愛始終不衰,並想立她為皇后。但因武惠妃的遠房叔公武三思與遠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混亂朝綱之人,且玄宗立的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一旦武惠妃為皇后,恐怕其會基於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於是玄宗未立武惠妃為後。武惠妃38歲時去世,唐玄宗追贈其為貞順皇后,葬於敬陵。
摺疊編輯本段千年敬陵位置之爭平息
1000多年前,唐玄宗將寵愛的武惠妃下葬於敬陵,並贈與其一般妃子難得的貞順皇后的殊榮。但敬陵位置在哪裡?多部史書記載不一,因此1000多年來,關於敬陵位置到底在哪裡一直沒有定論。在石槨追索的過程中,我省文物部門對埋藏石槨的龐留唐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帶有"貞順"字樣的哀冊,加上其他證據,證明了龐留唐墓就是埋葬武惠妃的敬陵,從而破解了千年敬陵位置之謎。
埋藏石槨的龐留唐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大兆鄉龐留村西側,地面現存覆鬥形夯土墓冢。龐留唐墓是不是埋葬貞順皇后的敬陵呢?
在積極追索石槨的過程中,由陝西歷史博物館、省考古研究院、長安區文物局聯合組隊,對龐留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哀冊殘塊,但上面沒有文字。2007年3月,有文字的哀冊殘塊終於出現了。哀冊亦作"哀策",封建時代頌揚皇帝﹑皇后等生前功德的韻文多書於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禮後埋於陵中,是確定墓主身份最重要的證據之一。
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徵集處處長師小群說,在一塊哀冊殘塊上,發現了"貞順"兩個相連的字,其中"貞"字非常完整,"順"字只有上邊部分,但仍能清晰地辨別出就是一個"順"字。這與貞順皇后的哀冊正好可以對上。師小群表示,這兩個字的出土,再加上文獻記載、墓葬形制等證據,有力的說明石槨出土的龐留村唐墓就是埋葬貞順皇后的敬陵。
師小群表示,下來陝西歷史博物館將對石槨進行考古測繪、彩繪的保護以及對破損進行修復等工作,待相關工作完成後,將對社會開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