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要將昭陵選在九嵕山呢?
2023-04-01 10:48:17 3
17歲時,他參軍,前往延門關營救被突厥騎兵圍困的隋朝皇帝楊光。19歲時,李元鼓勵父親從太原參軍,追逐鹿世界。此後,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作出了許多卓越的貢獻。可以說,如果我們要頒發證書給唐朝的開國元吏,李世民必須排名第一。
李世民不僅可以一舉天下,而且可以下馬統治世界,這是非常寶貴的。626年,28歲的李世民就職。在政治上,他了解人民,聽取忠告;在經濟上,他注重農業,減稅;在他的作風中,他樹立了榜樣,避免鋪張浪費和虛偽。在軍事上,他把強與柔結合起來,穩定了邊界。經過20多年的不斷努力,李世民創造了中國古代罕見的繁榮時代——鄭觀統治時期。
老唐書說他可以稱得上一千年,只有一個人!《新唐書》稱之為天下無王,杜甫稱讚他輝煌的太宗事業,成就斐然。司馬光說他的文化和武術天賦遠勝於古代。成吉思汗說,和平安國的人必須懂得軍事戰術。朱元璋回憶道,唐太宗只有武定四方、鄭觀統治、昭文德風度最高。朱棣稱唐太宗是為了整頓唐朝的混亂、鄭觀的繁榮,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康熙還說,陳善封惡。毛潤之對唐宗宋祖的評價,是眾所周知的。
昭陵位於陝西省利泉縣東九龍山主峰,海拔1888米,矗立在山頂,視野開闊。
636年,長孫皇后病危,無法治癒。臨死前,她留言,希望掩埋薄,但請掩埋,因為山,沒有墳墓,沒有棺材,衣服,都用木瓦,節儉。李世民對長孫皇后有深厚的感情。他尊重長孫女皇的遺言,臨死後暫時將長孫女安頓在九鹿山,同時,李世民決定選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目的地,葬在長孫王后。
不久,李世民陵墓昭陵開始大規模建設,從636年長孫太后逝世到649年李世民逝世,昭陵的建設工程持續了13年。
按照李世民的原意,趙陵應該像漢代祖父劉邦的陵墓。陵墓越大,殯葬品的數量就越多,但洪文博物院士餘世南卻向他潑冷水。
於世南說,漢代皇帝劉邦的陵墓規模確實很大,葬品也很多,但是這種陵墓是有害的,但不是有益的。你怎麼說俞世南認為,厚葬至少有兩個缺點,一是浪費寶貴的文權,二是招徠盜賊。因此,不僅漢代的祖先劉邦,而且漢代其他皇帝的陵墓,幾乎都被盜賊偷過。甚至皇帝的骨頭也被遺棄在荒野中。
應該說,餘世南的話刺痛了李世民的心。他不是一個奢侈的人。既然埋葬有很多缺點,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結果,李世民的昭陵成為歷代相對破舊的帝王陵墓。
一方面,規模還不足以與前漢陵和後清陵相提並論,另一方面,除了一些工藝美術品外,幾乎沒有什麼金銀首飾。
然而,昭陵沒有珍貴的金銀首飾,卻有著珍貴的文物,可以稱之為鎮陵的寶藏,這就是蘭亭藏書的序言,被譽為世界第一線譜。
《蘭亭集序》是金代西直王的代表作。353年4月22日,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謝安和孫卓在會稽山陰蘭亭飲酒、作詩,並開始作曲。同時,王羲之寫了《蘭亭集》的序言,有28行324字,被認為是歷代書法界最棒的書,被譽為世界第一行書。
最初,李世民一直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自然地被《蘭亭集序》迷住了。當他得知《蘭亭集序》經歷了曲折,落入名僧手中時,他派了督察史小毅去索取。明智而不堅強,故裝成學者,欣賞王羲之的作品和名僧。名僧不同意,拿出了《蘭亭集序》的真實作品。直到那時,小毅才出示了李世民的詔書,取走了《蘭亭集序》的真實作品。
李世民非常喜歡《蘭亭集序》的真實作品。他死後,在昭陵獻出了《蘭亭集序》的真品。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其後唐朝延續了200多年,唐朝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對昭陵的保護和管理,並嚴格禁止破壞裡面的植物和樹木。
紫芝通鑑記錄了這樣的事件。公元677年,左武威將軍、全善才將軍、中郎、右建門將軍,不小心砍倒了趙嶺的柏樹,唐高宗李贄一聽說,就讓大理寺聽見,嚴懲大理寺,經審理,大理寺提出處理意見,撤職。
大理首相迪仁傑辭職。他對李贄說:他們不應該為自己的罪行而死。因為根據唐朝的法律,全善才和範懷毅的行為最多只能被免職。
在古代,我們講究三理、五變時,孝道是罪大惡極,但狄仁傑仍以不能依法判處死刑來劃分權力、人才和範懷毅為由。他還援引文帝和張世志的案子為他們辯護。狄仁傑最後說,大臣不敢服從詔書,害怕把陛下陷於不人道的陷阱,並且羞於被釋放到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