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墨家的思想有什麼特點?對問題有著怎樣的獨到見解

2023-04-01 13:52:20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難以確知(約公元前468~前376)。據司馬遷《史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從墨翟的生平事跡推斷,他年壽相當長,大約是公元前第五世紀,即春秋戰國之際的人物。他生於魯(具體地點有爭議),能製造車轄,長於軍事工程和守御,大概是工匠或輿人出身,自稱為「賤人」。至於是否作過大夫,迄今未有確證。關於墨翟學術的師承問題,據《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孔丘所創的儒家興於魯,墨翟長期居魯,曾入儒門,是有可能的。但他不滿儒家煩瑣擾人的「禮」和弦歌鼓舞的聲樂,不同意儒家使人破財的厚葬和傷生害事的久喪,並反對儒家的命定說,從而另立新說,聚徒講學。他的大弟子禽滑也曾受教於孔子的門人,後覺儒家的學說不意,方轉入墨家。墨家的著述現存《墨子》一書共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墨家學派不僅是學術上獨樹一幟的派別,而且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團體。其具體表現是,以「巨子」為首領,徒眾的進退出處,都聽命於他,不得違反。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據稱,「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種為實現學派宗旨而義無返顧的精神,是墨派顯著的特點。

  儒墨兩家在當時並稱顯學,兩個學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兩派的階級立場顯然不同。孔丘旨在維護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墨翟則反映正在上升的「農與工肆之人」即小生產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兩派形成對立面。由於儒墨兩家立場不同,社會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馳。儒家主張「愛有差等」,墨家則主張「兼愛」;儒家信「命」,墨家則「非命」;儒家鄙視生產勞動,墨家則強調「不賴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禮」,墨家則儉約節用;儒家嚴義利之辨,墨家則主張「義,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墨家則「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如此等等。因此,這兩家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也各有特點。

  教育的目的與作用:墨家的教育在於培養「賢士」或「兼士」,以備擔當治國利民的職責。墨翟認為賢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對國家的治亂盛衰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為賢士或兼士,必須能夠「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在這三項品德中,德行一項居於首位,因為「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這與儒家的說法頗為類似。但墨家所強調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則又與儒家有所區別。關於言談,墨家認為在學派爭鳴時代,立論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說服力,關係到一個學派勢力的消長,因此作為賢士或兼士,必須能言善辯,能夠奔走說教,轉移社會的風氣。

  教育內容:墨翟以「兼愛」、「非攻」為教,同時重視文史知識的掌握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禽滑要學習戰守之術,墨翟即教以戰略戰術和各種兵器的使用。《備城門》以下多篇,顯示墨翟對於這方面的工藝,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導不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為了實現非攻的主張,就反對楚王攻宋,並且派禽滑統率門徒300人幫助宋國堅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計劃。

  墨翟卒後,後學繼承其業。當時物質生產有所改進,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百家爭鳴亦有利於學術的繁榮。墨家門徒多出身於「農與工肆」,在階級鬥爭與生產鬥爭中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增長了不少科學知識《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後學在百家爭鳴中,進行研討辯論,不斷總結提高的結晶,其中所涉及的認識論、名學、幾何學、力學、光學等等,其造詣都達到了當時的先進水平,也豐富了墨家的教育內容。

  教學思想:關於知識的來源,《經上》指明:「知:聞、說、親。」《經說上》又解釋為:「知:傳受之,聞也;方不障,說也;身觀焉,親也」。就是說,人的知識來源有三種:①親知,即親身經歷得來的知識,又可分「體見」即局部的與「盡見」即全面的兩種。②聞知,即傳授得來的知識,又可分為「傳聞」與「親聞」兩種。③說知,即推論得來的知識,這種知識不受方域語言的障礙。這三種知識來源中,以「親知」及「聞知」中的「親聞」為一切知識的根本,由於「親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傳聞」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這對於人們的認識事物,作了明確的分析。

  墨翟關於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與檢查認識的正確性問題,還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內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認為,判斷事物的是非,需要論證有據,論據要有所本,「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就是本於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但僅憑古人的間接的經驗來證明還是不夠的,必須「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就是考察廣大群眾耳目所接觸的直接經驗。第三表是「有用之者」,「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當這一言論或判斷當作政策法令實行之後,還要看它是否切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斷事物是非、辨別知識真偽的標準。這也是墨家的邏輯學。儒墨都講邏輯學。孔子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歷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再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利。對比起來,墨家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的。

  墨家重視思維的發展,注意邏輯概念的啟迪他們為了與不同的學派或學者論爭,為了勸告「王公大人」勿做不義之事,必須辯乎言談,以加強說服力。因此,墨翟創立了一些邏輯概念如「類」與「故」,應用類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進行論辯,以維護他的論點。例如「好攻伐之君」反對「非攻」,列舉禹、湯、武王從事攻伐而皆立為聖王,以這些例子質問墨翟,他答曰:「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謂攻,謂誅也。」這裡,墨翟指出「攻」與「誅」是不同類的概念,不容混淆。墨翟還嘲笑儒家用「同語反覆」的答問方式。墨翟問儒家:「何故為樂?」答曰:「樂以為樂」。墨翟認為這等於問「何故為室?」而答以「室以為室」。以同樣的東西解釋同樣的東西,正是邏輯學所指出的下定義時的典型錯誤。只有答以冬避寒、夏避暑、又可以為男女之別,才是正確回答為室之故。由於墨翟重視邏輯思維,辨析名理,不僅運用於論辯,而且運用於教學。

  墨翟長於說教,除稱說詩書外,多取材於日常社會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經驗,或直稱其事,或引做比喻,具體生動,較能啟發門弟子的思想,亦較易為其他人所接受。例如他以分工築牆為喻,教弟子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又如,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請求學射,他認為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告誡弟子不可同時「成學」又「成射」。這些例子也說明,墨翟教學注意量力,既要求學生量力學習,也要求教者估計學生「力所能至」而施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