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天文望遠鏡連稍遠的太陽系內天體都看不清,何談驗證外星文明?
2023-03-31 21:29:00 1
這是哈勃的閆勝和閆偉一的照片。前者直徑約2300公裡,與冥王星相似,後者直徑約700公裡,晏升軌道的半長軸約為標準日地距離(天文單位)的67.7倍。
那麼,使用望遠鏡來主動探測外星文明是沒有希望的嗎也不是。人類技術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下面的圖片是由8米VLT地球望遠鏡拍攝的。海王星由左側的最新自適應光學技術校正,在右側校正之前直接觀測。
左邊智利沙漠(最大的四個星座)的VLT望遠鏡陣列是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兩個星系更靠近仙女座。
在VLT望遠鏡的內部視圖中,注意人體與右下角滅火器的比例,感受其巨大性,後主鏡直徑約8米。
下圖顯示了由VLT望遠鏡直接成像的太陽系外行星HD95086b,該望遠鏡距太陽系近300光年。為了避免強光幹涉,中間主恆星被遮擋。
哈勃的光圈只有2.4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組織一直在研究使用機器人組裝超級太空望遠鏡。一些方案甚至達到了直徑100米。隨著聚焦面積的快速增加,可以看到較暗的物體,並且孔徑的增加也提高了解析度。
光學幹涉儀陣列由若干個口徑超過100米的超巨型空間望遠鏡組成,並構造了一個口徑更大、解析度更高的超望遠鏡。近幾十年來太陽系外行星的基本地形,以及大型的人造結構,如城市燈,如果有的話,甚至更加清晰。
通過光譜分析大氣成分,如果發現大量的元素氧,地球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因為氧是非常活躍的。沒有生物的補充,氧可以迅速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各種氧化物。可以檢測出頻譜信號,肯定有生命存在,某些工業汙染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檢測出文明,比無線電監測等兔子遊戲更有效。
在可預見的未來,利用空間技術,建造直徑超過1000米的空間望遠鏡不是問題。畢竟,空間不需要考慮重力、地質運動、風力等載荷。副鏡大量製造,然後組裝和調試。
更強的方法是使用重力透鏡進行成像觀測,這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最終的望遠鏡,其孔徑比太陽大。然而,使用重力透鏡進行觀測存在許多技術困難。首先,在使用太陽作為重力透鏡望遠鏡之前,必須達到550地球距離。
其次,確保高速數據傳輸在如此長的距離。畢竟,這樣的觀測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因此必須很好地屏蔽雜散光對太陽的幹擾,並採用電暈計、陰影等措施加以解決。重力透鏡產生圓形畸變圖像,需要通過複雜的處理將其校正為可用的圖像。
所以,冷靜下來,不要擔心地球是否會被暴露,因為地球已經暴露很久,沒有薄霧的保護。不要等待來自外星人的信號。光學望遠鏡更適合主動搜索和窺探。相信真正的科學,而不是虛構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