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馭手(2手江鈴馭勝s350柴油版)
2023-03-31 08:08:04 3
高秋福專欄
阿聯的駱駝隊
在阿拉伯國家旅居幾年,別的不說,在駱駝問題上也大長見識。
原來,我只知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一聲銅鈴響,款款駝隊來。同阿拉伯朋友一交談,就感到這點知識十分可憐。他們告訴我,駱駝在阿拉伯世界被譽為「安拉特賜給穆斯林的禮物」,其本身「簡直就是一部小百科全書」。
阿拉伯世界橫跨西亞和北非。這一地區地形的突出特點是沙漠面積廣大。在西亞,僅阿拉伯半島上的沙漠,面積就有12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的主要沙漠區之一。在北非,從大西洋岸畔到印度洋,撒哈拉沙漠延綿幾千公裡,總面積達86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帶。從古至今,沙漠中的生活都是艱苦的。一則阿拉伯民間故事說,真主早就體察到這一點,特地將駱駝賜給居住在那裡的穆斯林民眾,幫助他們度過生活難關。
駱駝按其背上突起的肉峰數目分為單峰駝和雙峰駝兩種。我國的駱駝都是雙峰駝,而阿拉伯世界的駱駝則都是單峰駝。單峰駝之肩高約兩米,體格較小,四肢較長,體毛稍短,色澤從白到黑皆有。駝足有兩趾,寬大柔軟,適於在沙地上行走。眼睛上方有睫毛兩排,耳孔也有毛,鼻孔能閉合,視力和嗅覺極為靈敏。這些生理特點使其能適應沙漠中惡劣的生態環境。當然,單峰駝的最大特性是耐饑渴。駝峰中儲存著大量脂肪,胃中附生有二三十個水脬,能儲存大量水分。有的阿拉伯朋友說,單峰駝只要飲足水,夏季夠用七八天,冬季夠用二十多天。據另一位經常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朋友說,大漠深處的遊牧民總是把駱駝視為一種儲水的裝置。在極端缺水的時候,他們就選擇一頭高齡駱駝,要麼把一根柔細的木棍插入其喉嚨,使它把儲存在胃裡的水吐出來,要麼就乾脆將其宰殺,直接從其胃中把水取出來。這種水,當然不好喝,但畢竟是一種拯救人命的救急品。
駱駝賽
駱駝在阿拉伯世界有悠久的馴養歷史。從古埃及、巴比倫和亞述時代遺留下來的文獻看,馴養和使用駱駝最早發生在阿拉伯半島,後來逐漸傳播到鄰近其他地區。據《聖經》記載,公元前11世紀,米甸人進攻以色列人時,把駱駝從阿拉伯半島西北部帶到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利百加嫁給以色列人的先祖以撒時,就是騎著駱駝前往的。公元前7世紀,亞述人進攻埃及,馴化的駱駝開始傳入北非,然後再傳入撒哈拉沙漠地區。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這一稱謂,來自從阿拉伯語派生出來的哈桑語。 「努瓦克」意為「駱駝」,「肖特」意為「鹽沼」。在這個阿拉伯世界西南端的國家,公元前四五世紀的巖石壁畫中就留有駱駝商隊的身影。
阿拉伯人長期將駱駝視為財富的象徵。在古代,徵服者向被徵服者勒索的貢品中,駱駝的數字比馬匹的數字還要多。在阿拉伯半島地區,新娘的彩禮、囚犯的贖金、賭者的賭注、酋長的財富,都是以駱駝頭數為計算單位的。目前,海灣各國雖然都是石油生產國,但馴養的駱駝數量仍很大,大約每百人平均35頭。茅利塔尼亞人口250萬,百分之八十為遊牧民,蓄養有駱駝120 多萬頭。駱駝交易在阿拉伯國家盛行。埃及首都開羅市郊的比爾卡什駱駝市場是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的駱駝市場之一。那是鄉野上的一片開闊地,四周砌著紅磚圍牆。圍牆裡邊,一欄又一欄,關著的都是大小不等的駱駝,總數約有上千頭。有的駱駝是埃及本地所產,有的則來自上千裡之外的蘇丹,還有的來自撒哈拉沙漠深處的利比亞南部。買者、賣者和經紀人高聲交談,討價還價。據說,這裡每天的成交額在五六百頭之多。
阿拉伯人,特別是生活在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把駱駝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全天候朋友」。我在約旦河西岸採訪過一個至今仍過著遊牧生活的貝都因人家。這家的男主人說,他們總是把駱駝稱為「養父和養母」。這是因為,駝乳可以解渴,駝肉可以充飢,駝毛可以織衣服,駝皮可以搭帳篷,駝糞可以作燃料,駝尿可以當生髮油,還可以入藥。遊牧人的衣食、居所、運輸、貿易,無一不依靠駱駝。因此,有人稱貝都因人是「駱駝的寄生蟲」。而貝都因人則喜歡自稱為「駝民」。美國歷史學家菲利普?希提所著《阿拉伯通史》稱,馬固然是阿拉伯人珍視的家畜,但從遊牧人的生活來說,駱駝卻是最有用的東西。
123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