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氣的詞牌名(這些詞牌名真膩害)
2023-04-11 22:20:07
文丨字媒體(zimeiti-sogou)
現在標題黨橫行,連文字君都被套路得心好累!萬萬沒想到,詩詞的世界也不單純!
就連作為詩詞格式出現的詞牌名,其中竟然也有不少的標題黨!產生的背景跟它們給人的第一印象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說到《沁園春》,就想到「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禁感慨果然是「江山如此多嬌」呢!然而,《沁園春》這個調名其實是源於一場皇家撕逼大戰······
這場撕逼大戰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東漢竇皇后的哥哥竇憲,一個是沁水公主劉致。這裡的竇皇后可不是母儀天下的竇漪房,而是漢明帝的老婆章德皇后。
《辭海》說:「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此得名。」
其中提到的這座園林就是「沁園」,也叫「沁水園」,那可是寵溺女兒的漢明帝送給沁水公主的嫁妝!據說裡面「矮屋曲籬間,綠竹黃花綺」,美得只應天上有!
不曾想到漢章帝時,國舅竇憲竟仗著自己的妹妹是皇后,硬是低價買了沁園。
/ 古代園林風景圖 /
《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值請奪沁水公主園田。主逼畏,不敢計。」沁水公主自知敵不過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爸爸送的禮物被霸佔。
好在沁水公主還有哥哥,也就是竇皇后的老公漢章帝罩著!
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後肅宗駕出過園,指以問憲,憲陰喝不得對。後發覺,帝大怒,召憲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
不僅幫妹妹搶回了沁園,還大罵竇憲是奸臣小人,這樣的好哥哥請給文字君來一打!
後來到唐宋年間,傳說有位老人在沁園戲樓前用名為《沁園春》的詞曲講述竇憲仗勢強奪沁水公主田園這個典故。
沒想到一曲成名,引得文人墨客紛紛前來拜訪,將此詞帶到京城傳開。於是《沁園春》就成了詞牌名。
不過看了《沁園春》這個背景故事,文字君卻很想問「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
風景都是騙人的,賀新郎這一喜氣洋洋的名字居然也欺負人。這詞牌名的畫風並不是歡歡喜喜的婚禮現場,而是細思極汙的美女出浴。
《賀新郎》原名「賀新涼」,因蘇軾《夏景》一詞中的「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而得名。
四下無人靜悄悄,趁機偷偷看看傍晚清涼時剛出浴的美人,不看不知道,這美人的素手簡直跟凝脂白玉有得一拼啊!
所以說,大文豪蘇軾也像偷看趙合德的漢成帝一樣偷看美女洗澡咯?真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蘇軾!文字君剛要批判,馬上就有粉絲跳出來幫蘇軾洗白。
楊堤雲認為事情的真相其實是這樣:「蘇軾知杭州時,府僚於西湖宴集,官妓秀蘭浴後倦眠,姍姍來遲受責,折榴花請罪,蘇軾為其解圍作此詞。」
愛豆明明就對妻子王氏一往情深,還有顆護花之心,你們不要黑他!
雖然《望江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美景,不過這個詞牌名最初卻不是讚嘆好山好水好風光,而是在悼亡······
據《樂府雜錄》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
其中的李太尉指的是唐朝著名「牛李黨爭」中的李黨領袖李德裕,而「秋娘」卻不一定是姑娘的名字。
記得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在唐朝「秋娘」是對歌妓女伶的通稱,所以「謝秋娘」可能只是指姓謝的歌妓。
至於「謝秋娘」為何要改名為「望江南」,有兩種說法。
有說是因為李德裕創作這首曲子時正值其被外放為浙西觀察使,所以江南算是他們的定情之地;
也有說是因為李德裕的《謝秋娘》曲實際上借鑑了隋煬帝所作的《望江南》調。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不能否認這位熱衷於搞黨政的鐵腕政治家,私下其實也是個情種啊!
/ 李德裕會客圖 /
《菩薩蠻》本來是唐代的教坊曲,後來才被作為詞牌。不過雖說唐朝佛教盛行,但這「菩薩蠻」其實並不是指佛祖菩薩,更不是「菩薩很野蠻」的意思。
《杜陽雜編》有載:「大中(唐玄宗年號)初,女蠻國貢雙龍犀······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人亦往往聲其詞。」
這些女蠻國的人梳著高聳的髮髻,戴著金冠,脖子上又戴著佛像上有的裝飾品瓔珞,怎麼看怎麼像菩薩。
當時教坊的樂伎看到他們之後,更是一見難忘,靈感爆發創作出《菩薩蠻》這首樂曲,說的就是這些「像菩薩似的蠻國人」。
《六醜》是精通音律的北宋詞人周邦彥自創的詞調,自然也就把命名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大才子取的名字怎麼這麼辣眼睛?到底是在罵誰醜啦!
/ 此畫相傳為周邦彥所繪 /
對此,周邦彥在《浩然齋雅談》裡是這麼解釋的:「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
周邦彥說他的這首曲子連續變換了六個曲調,雖然好聽是好聽,但因為難度太高很少人能唱出來。
傳說昔日高陽氏有六個才華橫溢卻其貌不揚的孩子,在他眼中就正像曲中這六個美妙卻難唱的曲調。
也就是說,周邦彥不僅沒有在罵人醜,反而是帶著敬佩的心在自賣自誇啊!
《念奴嬌》難道不是在說「好想念家裡那個嬌滴滴的奴婢啊」?一看就能腦補出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有木有?
但實際上,「念奴」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人。《連昌宮詞》寫道:「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當紅歌女的名字,連唐玄宗都是她的粉絲!
/ 戴敦邦繪製的《長恨歌》 /
《開元天寶遺事》有載,「念奴有色善歌,宮妓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不僅顏值在線,還技藝超群,放到現在簡直就是樂壇天后的角色啊!
念奴還是唐玄宗的鎮場利器,元稹在描寫念奴的《連昌宮詞》注曰:「玄宗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
/ 韓熙載夜宴圖 /
而且本來嘈雜的宴會,念奴一出場,立馬一片安靜,不是尷尬冷場,是因為她一唱歌,所有人就都豎起耳朵聽了!
念奴這麼德藝雙馨,後來有人專門以她的名字作了詞牌名《念奴嬌》也就不奇怪了,意思也簡單粗暴,就是讚嘆「念奴好美」!
真沒想到,原來《念奴嬌》不是瑪麗蘇逆襲劇,而是女性勵志劇啊!
《卜算子》這個詞牌名總讓文字君想起那些開口就是「哎,這位少年,老夫見你骨骼驚奇並非凡人······」掛在嘴邊的神棍。
但實際上,「卜算子」其實很可能只是一個外號,而且這個外號的所有者我們還很熟,就是靠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小通吃的駱賓王!
可惜除了這首他七歲時寫的《詠鵝》,我們對這位初唐四傑真是知道得太少,不知道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癖好······
/ 駱賓王 /
《詞律》引毛氏云:「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長大後的駱賓王不再一言不合就「詠鵝」,但卻喜歡用數字作詩!
寫家國要用數字「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寫自己也要用數字「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
可惜他這些詩沒有像「鵝鵝鵝」一樣出名到入選唐詩三百首,反而讓自己多了個叫「卜算子」的外號······
後來或許是因為他這種用數字表情達意的方式在詩詞界別具一格,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用《卜算子》用作詞牌名,也算是另一種圓滿吧······
突然發現,原來連詞牌名都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