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讀後感
2023-09-13 19:18:00 1
篇一:田忌賽馬讀後感
孫臏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齊國田忌收留,做了他的門客。
齊威王喜歡臣子賽馬,田忌因為沒有齊王的馬好,所以輸了許多金箔。孫臏對田忌說:「第一場,您先用下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您必輸;第二場,您用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賽,您必贏;第三場,您用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賽,您比贏,這樣,您不就贏了嗎?」田忌用了這招,果然贏了。
這件事說明了生活中許多事都要用謀略,不能硬碰硬。遇到強大的對手時,要巧妙應戰,不可針尖對麥芒,即使旗鼓相當,雙方也會損失慘重。不如用計,這樣,損失就會小得多。三國中的赤壁之戰,諸葛亮、周瑜、龐統、使用連環計將曹操83萬大軍打敗。生活中如果善用計謀,便會心想事成。請大家牢記:生活處處有計謀。
篇二:田忌賽馬讀後感
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屢敗,悶悶不樂,足智多謀的孫臏為他想了一個辦法,田忌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心情開朗起來。在後來的比賽中,田忌依計而行,他用下等馬和大王的上等馬比,第一場輸了。第二場,他用上等馬和大王的中等馬比,贏了這場比賽,第三場,他又用中等馬和大王的下等馬比,照樣贏了這場比賽,按規定,三場兩勝者就算贏,田忌最終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
由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孫臏使用調換出馬順序的辦法讓田忌贏得了齊威王。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象孫臏一樣肯動腦筋,變換思維方式設法改變條件,困難就會象紙老虎一樣不攻自破,從而改變學習和做事的結果,提高學習成績和做事效率。
篇三:田忌賽馬讀後感
《田忌賽馬》寫的是孫臏指點田忌與齊威王賽馬以少勝多的故事。
比賽分為兩場,田忌和齊威王各自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馬。第一場,他們以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但由于田忌的馬每一匹馬都比齊威王的馬差一點,所以第一次田忌輸了。
第二場比賽時,孫臏教田忌用自己的餓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再用自己的上等馬對他的中等馬,最後以自己的中等馬對別人的下等馬,結果田忌贏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很大的啟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調查研究。孫臏看到田忌輸了,但又看到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於是就想把出賽的馬等級換一下,終于田忌贏了第二場。
當你成功的時候 ,不要洋洋得意,目中無人,要善於應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永遠的勝利。
篇四:《田忌賽馬》觀後感
今天下午觀看了《田忌賽馬》這一課的第二課時。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學到了上課注意聽老師的問題,動腦筋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並且要簡短、準確、完整的回答。課文中出現了「垂頭喪氣」一詞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意思解釋。老師注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自己根據對課文的理解,自己讀,同學讀,互相評議。讓學生對賽馬比賽的過程、結果、原因都非常清楚,了解了整個過程中出現最後結果是由一位重要的任務——孫臏的計謀,整篇課文老師設計問題層層相聯,環環相扣。
聽完課,我感到這位老師對這節課下了很大一番功夫。首先佩服這位老師的字,非常漂亮、規範,整個板書,讓我很羨慕。其次這位老師對課文分析的設計,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再讀學生評議,點點滴滴的學生說,老師提問這幾個環節中,把課文分析的很透徹。最後,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議語言,用詞精煉、到位。
存在的問題,我覺得在讓學生拿出「馬」到黑板上展示,有點多餘。因為《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最後一單元,數學中一個對策問題並不難理解。
篇五:田忌賽馬讀後感 陳蓉蓉
同一種事物,但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都會有不同的發現。《田忌賽馬》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 這樣一個道理。
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有個人叫田忌,他很喜歡賽馬。一次他約齊威王賽馬,每人都準備三匹馬,可因為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跑得快,所以每次都輸了。後來孫臏出了個點子,讓田忌改變了賽馬的順序,最終取得了勝利。
從這個小事中,可以發現,當你從另一種思維方法的不同角度出發,可以收穫更多的知識和發現。孫臏先用了下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對戰,肯定輸了,接著用上等馬與齊威王的中等馬對戰,勝,最後用中等馬與齊威王的下等馬對戰,勝。孫臏巧妙地運用了規「三局兩勝」的方法,而不是一股腦地硬拼。從而反敗為勝。
生活中同樣能找到這樣的例子。一個長方形,剪掉一個角,還會剩幾個角?大多數人肯定會不假思索地說:「5個。」但仔細觀察,多實踐,你會發現還能剪出4個角,3個角。
所以,在生活中,不能只去回答別人說活的,舊的。更可以自己去創造出一個新的回答,只是你的思維方法不同。
篇六:田忌賽馬讀後感
《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田忌要和齊威王賽馬,由於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強得多,田忌就敗下陣來,然後,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對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再用中等馬對下等馬,最終贏得了比賽。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不可能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也不可能永遠都比別人強,想永遠在所有方面都超出別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向孫臏一樣,清楚的看到自己什麼地方屬於「上等馬」什麼地方屬於「中等馬」什麼地方又屬於「下等馬」。自己的優勢要好好發揮,自己的劣勢要儘量彌補,如果既不是優勢也不是劣勢的話,就要努力的把它轉化成優勢,防止它變成劣勢。
有一次我和爸爸玩「七,鬼,五,二,三」的遊戲,到最後時,我的手裡還有一張「七」,一張「鬼」和一張「五」,爸爸的手裡還剩一張「七」,一張「鬼」和一張「三」。我呢,先出一張「五」,爸爸出了一張「七」,又出了一張「鬼」,我出了一張「七」,又出了一張「鬼」,爸爸的手裡還剩一張「三」,於是我贏了。
無論是國際間的大競爭,還是個人間的小競爭,只有清晰的認識了自己,才能去面對挑戰,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篇七:田忌賽馬讀後感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只是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課文中並未選入此類文章。隨著對兒子學習的關注,越來越覺得現在小學語文課本的科學性和益智性。而且專門在課文中加入了中國古代傳統智慧單位,民族特色濃鬱,有利於增強孩子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以我之下駟對彼之上駟,以我之上駟對彼之下駟,以我之上駟對彼之中駟」這是孫臏的排兵布陣,也成為我國經久流傳的比賽策略,在中國軍事和文化領域都慈寧宮創下過許多經典戰例。在這個博弈之中,遵循的是三打二勝制。只要穩贏兩場,就鎖定勝局。孫臏整治掌握了這一要領,只是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並沒有更換賽馬,就輕鬆贏得了比賽。
一件事情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完全不同的結果。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學會逆向思維。有一個典型的事例,說的是一個生產牙膏的公司面向全體員工徵集年度贏利策略,一名員工只說了一句話,就輕鬆獲得了公司為此而設立的10萬元獎金,那就是:把牙膏的管口擴大2毫米。就是這一句話,就勝過了其他人洋洋灑灑幾萬言的營銷策略書,這就是逆向思維的魅力。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你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人生,你會得到一個智慧、豁達而又豐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