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排海危害到底有多大(五問福島核廢水排海)
2023-09-21 22:36:22 2
澎湃新聞記者 陳沁涵
日本政府4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將排入大海。
「排放處理過的廢水是停用福島第一核電站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事項,這是基於現實的判斷。」日本首相菅義偉13日在內閣會議上強調,政府將確保排放的廢水達到安全標準,同時採取措施盡力應對風評問題,政府希望獲得民眾的理解。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3日報導,日本政府作出決定後,經過處理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將在2年後開始向大海排放,預計需要30年排完所有廢水。
對此,日本國內農林水產從業者和環保組織紛紛發聲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韓國政府也對此決定表示「強烈遺憾」。不過,美國國務院則支持日方決定,表示該做法「似乎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浪之下,日本為何堅持要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後排入大海?廢水入海後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
為何急於排入海?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由於反應堆爐心熔毀,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在日本政府指示下不斷向核反應堆注入海水進行冷卻,防止堆芯全面熔化,正是這些海水在冷卻後成了核廢水。
東電共準備了約1000個儲水罐存放核廢水,總容量約為137萬噸。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截至今年3月,約九成的儲水罐已被裝滿,目前廢水還在以平均每天140噸的速度流入罐內,預計將在2022年9月突破上限。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工作組曾在2016年提出5種處理廢水的方案,包括置於地質層中、以蒸汽形式釋放等,但之後日本政府經分析發現將廢水稀釋後排入大海是所有可行方案中花費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因儲水罐爆滿迫在眉睫,菅義偉曾不止一次表示此事「不可一直拖延」。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20年10月發布的報告指出,福島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之高相當「危險」,存在損害人類DNA的潛在隱患。
核廢水的主要危害在哪?
日本政府一再辯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和「處理水」存在本質區別,排放入海的是處理水。
據東京電力公司網站的信息介紹稱,核廢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質,除了利用常規方法難以去除「氚」,其餘的62种放射性物質均可通過ALPS處理設備將其濃度降至標準線以下,經過除汙後的「處理水」將排放入海。
至於廢水中氚的處理,東京電力公司稱,將會把氚的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在廢水緩慢流入大海後,氚的濃度會進一步降低,因此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不過,日本政府強調「處理水」和「廢水」差異也遭到一些質疑。韓國《金融新聞》報導稱,將表述改為「處理水」是日本政府為了消除「廢水」一詞帶來的負面形象。
在4月13日的日本內閣會議上,經濟產業省專家小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書稱,在排放過程中,東電會將核廢水稀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 指定的飲用水輻射安全標準的七分之一。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化學家肯·布塞勒4月12日對澎湃新聞表示,福島核廢水中的氚的危害性相對其他放射性核素危害較小,排入大海稀釋後危險性減弱。
布塞勒補充說,相較於氚,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釕-106、鈷60、鍶-90更值得擔心,它們對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且更容易被魚類在內的海洋生物吸收。
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消費者就對海產品安全尤為關心,如今處理水入海再次引發人們的擔憂。
韓國環境運動聯合會(KFEM)和韓國輻射觀察中心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福島縣周邊水域檢測出的同位素「銫」的水平比日本其他地區高11倍,10%的福島縣海產品帶有放射性物質。
福島縣漁業聯合會2021年2月在對澎湃新聞的書面回覆中表示,福島附近海域捕獲的所有魚類都會接受輻射量檢測,符合日本國家標準後才會上市。儘管如此,在日本國內,福島水產雖然銷往39個都道府縣,價格與其他產地的魚類同等,但銷量並不理想。
「總體來講,核廢水排入大海是會對我們有影響的」。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劉恩濤告訴《健康時報》, 「人類處於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海鮮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會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到人類。」
入海影響範圍多大?
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核廢水將被排放至太平洋。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核廢水)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就會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美國和加拿大在3年後也將遭到核汙染影響。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對核廢水擴散速度和影響的模擬效果圖。圖源:GEOMAR官網
作為日本的近鄰,韓國不免受到影響。韓媒報導稱,假使日本的核廢水入海,被汙染的海水只需220天就會抵達濟州島,400天後就會到達韓國西海岸。
俄羅斯方面也傳出關切聲,俄社會組織「薩哈林環境觀察」負責人德米特裡•利西岑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當放射性汙染進入本州島海岸附近的太平洋時,它將被黑潮迅速帶往東北方向,隨後進入北太平洋洋流,可能影響該海域正在生長的鮭魚。
據俄新社1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太平洋海洋學研究院海洋環境毒性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生物學博士弗拉基米爾·拉科夫認為,核廢水的後續運動與傾倒地點密切相關,其或將隨日本暖流流動,進而對美洲東部和鄂霍茨克海產生影響。
核事故廢水排海有無先例?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列為七級核事故,為最高等級。目前與之同級別的僅有車諾比核事故,彼時為防止進一步的核洩漏,蘇聯政府用水泥澆築成「石棺」,把事發的4號反應堆倉促封存,2019年烏克蘭政府又建造「新安全圍堵體」取而代之,其可將有害物質封存長達百年之久。
至於其他等級較低的核事故,如1979年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裡島核電站的反應堆洩漏事故,其被評定為五級事故,也遇到了核廢水處理問題。據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網站介紹,三裡島核電站的善後處理與如今的福島核電站類似,都是採用大量冷卻水對反應堆進行控溫,並為此修建了儲水罐。當涉事的美國巴布科克和威爾科克斯公司想要將廢水排入附近河流時,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隨後公司改用蒸汽釋放的方式處理廢水,不過這仍然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在4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有日本記者提問稱,核設施正常運轉時都會產生廢水,中國、韓國還有一些歐美國家都根據各國的標準排放到海洋和大氣中,排水問題需要科學客觀的判斷。
對此,趙立堅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最高等級的核事故,其產生的廢水同正常運行的核電站廢水完全是兩碼事。否則這些年日方也就沒有必要用罐子把這些水嚴密封裝起來了。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將如何影響與鄰國關係?
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不僅涉及健康安全,還涉及政治和外交。
在國際社會中,目前唯一給予日本明確支持的國家是美國。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於當地時間4月12日表示,在這種獨特而充滿挑戰的局勢中,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效果,對其決定保持透明,並似乎已採取了一種「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我們期待日本政府繼續監督和溝通,以監測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作為日本近鄰和利益攸關方,中韓兩國政府13日均對日方決定此表示強烈關切。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務調整室室長具潤哲在13日的記者會上說,日方在沒有與地理位置鄰近的韓國進行充分磋商和尋求理解的情況下單方面做出這一決定,韓方不會容忍任何可能危害本國國民健康的舉措,韓國政府將向日方轉達韓國國民對此事的反對立場和擔憂。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13日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表談話稱,日方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這件事將影響日本與中國和韓國的關係,尤其是原本就處於僵局的日韓關係,核處理水入海將會使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筑波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副教授五十嵐泰正告訴澎湃新聞,「在處理福島核廢水問題上,日本應該要在尋求鄰國理解的基礎上採取行動,對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而言,這一點非常重要。」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福島核廢水的處理意見也備受矚目。
在日方決定核廢水排海後,格羅西2021年4月13日在IAEA官網發表講話稱,日本政府已要求IAEA派遣國際專家團隊,按照安全標準審查該國的核廢水處理計劃,並監督計劃安全、透明地執行。
責任編輯:胡甄卿
校對:欒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