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一共有幾個孩子(80後媽媽竟然有4個孩子)
2023-09-21 06:33:00
在我身邊,有2個孩子的家庭並不少見,但像王馨悅這樣有4個寶寶的家庭,還真是獨此一份呢!而且,這4個寶寶還都是她自己一個人一手帶大的。最讓人佩服的是,她還在空閒時間自己做烘焙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媽媽到底是怎麼玩轉自己的育兒生活的。
王馨悅,80後,曾是全美500強某化妝品公司中國區資深經銷商,是堅定的不婚不育族。2004年受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家庭影響,對婚姻有了新的認識和盼望。2008年結婚,2009年生老大,2010年懷老二之後決定回歸家庭。2012年生老三、2014年生老四,現在有四個女兒。
(2014,全家福,注意媽媽抱著的小寶寶喲)
現在國內的養孩子模式大多是一個孩子由兩個以上的家長帶,你為什麼四個孩子還堅持自己帶,而沒有找父母或者育兒嫂幫忙?
孩子是我們的責任,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的收穫和成長。忍耐、耐心、包容、接納……
(2011年全家福)
0~6歲,孩子們需要足夠的父愛和母愛,這樣有助於她們建立健全的人格,正向的家庭觀念。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們很多的習慣形成的階段,帶她們的人影響很大。自己從小帶大的孩子,更容易和父母交流,有好的關係,有足夠的安全感。在青春期的時候,父母更容易引導她們做正確的事情。
當老二、老三、老四的出生,如何來安撫較大孩子的情緒,讓她們接受妹妹?
生之前我們會有一些預備工作。在懷老二的時候,就會告訴老大,我們有小寶寶了,你要做姐姐了,經常讓她摸摸小寶寶,講話,我還會給她們看孕育的視頻,所以在小寶出生之前她就已經非常愛妹妹,並且期待妹妹出生。
生完之後,我們的注意力一般會放在大孩子身上,不會因為新成員的加入,而減少與她們相處的時間、注意力,同時還會送她們禮物,慶祝升級,我們也會跟朋友講儘量給大孩子買禮物,多多祝福祝福她們。關注媽媽育兒集錦,精緻育兒資訊不容錯過。
而且還有給她照顧妹妹的機會,抱妹妹、扔紙尿褲、幫忙拍嗝。
很感恩的是,我家每一個新BB來,姐姐們都非常歡迎和開心。
(三個姐姐歡迎小寶寶的到來)
我知道你的四個孩子的國籍不同,有沒有擔心未來她們長大後,會因此抱怨待遇不同,你和先生對四個孩子有什麼規劃?
雖然國籍不同,但是我們給她們的成長環境是相同的,未來的待遇也會儘量相同。
同時,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未來進入社會時,同樣也會遇到很多的人有比她們優越的條件,她們同樣需要用一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去面對。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導她們用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樣的差距。希望她們能夠理解上帝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計劃、不同的使命、不同的恩賜。
(妹妹出生了,越多的接觸新成員就越早的建立親密感情)
你現在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啊?一個孩子很多媽媽都感覺教育很吃力,你怎麼打算在國內環境下對她們進行教育?
我們認為孩子的教育有兩個主要的部分組成: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重點在於建立孩子的品格(例如:誠信、包容、順服……)、生活習慣、人際交往……言傳身教很重要,我們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社會教育重點在於知識、技能、合作……認識和了解社會很重要,如何調整自己,適應社會,從而影響社會。
我和家人的共識:首先希望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生,她們不是實現我們心願的工具。其次我們希望她們能夠成為一個擁有良好的品格、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一技之長、成為合格的太太。因此,在家裡,我們非常重視我們自己是不是做到了這些。同時,這些內容是不是可以在她們的身上得到體現。
(駕輕就熟的2012)
社會教育也很簡單,通過與各種教育模式,包括:在家教育、教會學校、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老師溝通後,我們慢慢發掘,其實各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不足,單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無法確定應該如何選擇。每一種教育模式,都需要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只是承擔的任務不同。我們的出發點是:如何讓孩子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
我們的原則:讓孩子們與中國的80%的家庭走一樣的路。
我們的行動:公立學校教育路線。當然,孩子們慢慢大了,也要尊重她們個人的意願。如果願意出國,又有能力出國,我們也會支持。
之前有部電視劇叫《家有九鳳》,家裡有九個女兒,性格差異很大。你的四個孩子性格相似嗎?孩子的性格你覺得是先天的,還是出生後教育和環境更有影響?
通過四個孩子的觀察,現在看來,性格先天的會多吧!父母能夠影響的就是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飲食習慣、溝通方式、人際關係處理方式、核心品格等等。
描述下自己的四個孩子都是怎樣的性格特點?是不是能實現大帶小啊?
我的四個女兒性格完全不同:老大很活潑,好動,喜歡表達,人群中經常扮演「策劃者」的角色,人際關係很好,喜歡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玩,喜歡男孩子的玩具,超級運動健將;老二非常文靜,靦腆,不善於表達,不太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比較直接的表達情緒或是不表達,喜歡畫畫,追求美的事物,專注力很好,有些公主範兒,一年四季穿裙子;老三傾向於社交型的,善於表達自己的需要,有時比較任性,不恐懼人際交往,2014年在美國的時候還不太會講話,但是看到人就會揮手同時說:HI!老四還小,不太明顯。
(四朵金花)
在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工作,我們會提前跟他們溝通,每個年齡需要做哪些工作,有哪些特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們到了固定的年紀都需要承擔自己責任,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彼此照顧,並不只是大的帶小的。關注媽媽育兒集錦,精緻育兒資訊不容錯過。
現在女兒們在一天天的長大,她們的年齡差距並不是很大,平時玩耍的時候會出現爭執麼?3~5歲的小朋友正是自我意識特別強的階段,出現爭執後,她們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最近一兩年比較明顯,是在老二3歲以後,尤其明顯。老大玩什麼玩具,她也要玩,老大有什麼,她也想要,老大吃什麼,她也想吃……如果得不到就會大哭,大喊,甚至坐在地上大哭。
4個孩子,爸爸媽媽會不會有比較喜歡的孩子?感覺父母的愛是不是會有些許偏差?
這點我和老公的差別是:爸爸被孩子磨的越來越有耐心,所以可能越小的BB越能感受到爸爸的溫柔和耐心。對我來說,第一個孩子事無巨細,到第四個很多事情都馬馬虎虎。但是對於孩子的愛和喜歡,目前來看,我覺得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
(每多一個孩子就更有父愛的感覺)
看到你有一家網上烘培店,每天還要帶四個孩子,很好奇你每天的生活是怎麼安排的?
7:30 起床,做飯
8:30 送老大老二去幼兒園
9:00~16:00 陪老三、老四在家,或者參與其他活動,或去朋友家
16:30 接老大老二回家
17:00 準備晚飯
18:30 陪孩子們講故事或其他娛樂。
19:30 送孩子們睡覺
20:00 夫妻時間或者烘焙時間
00:00 睡覺
先生會幫我分擔其中的很多工作,接送孩子、做飯、講故事……
(2012全家福)
四個孩子每天如何入睡呢?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獨立入睡,還是需要你的陪伴?孩子們睡覺時會不會互相影響?你和爸爸有沒有什麼帶娃秘訣?
規律的生活很重要,就像之前說的,孩子們的生活是有程序和規律的,到什麼時間幹什麼。孩子們是一張白紙,你帶給什麼習慣,她就會養成什麼習慣。起初,她們會不太適應,一般不會超過一周,她們就都適應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哭或者煩躁是很正常的,大人去一個陌生的環境也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耐心很重要。關注媽媽育兒集錦,精緻育兒資訊不容錯過。
比如規定18:30收玩具、講故事;19:30四個孩子就進屋躺好,我和爸爸為她們禱告,擁抱,說愛你&晚安,關門。
(2012年,寶貝們第一次搬到一個房間住)
生完老大知道要訓練睡眠,但是三個月時,她生病沒有堅持,雖然她會睡自己的小床,但是還是會陪睡,奶睡,所以她的睡眠一直不好,四歲前晚上都會醒兩到三次,我和老公都為此崩潰,因此到老二堅決訓練睡眠,其他三個BB出生都是自己一個房間,6周都可以一覺到天亮。現在四個BB一個房間,每人睡自己的小床,睡眠每晚7:30~早7:30。
每個新成員到來的時候都需要適應一段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兩周。
你們家有沒有一起旅行?感覺如何?
我們經常一起旅行,其實是爸爸工作到哪,就帶我們到哪。我們家堅持到哪都要一家人在一起。從老大兩個月開始,我們一家人每年都會有幾次旅行的機會。
帶孩子出行肯定會比兩個人出行辛苦,但是我們覺得很值得。我們每次出門儘量自己開車,因為孩子小時候需要的東西比較多,摺疊嬰兒床,嬰兒車,有時候我甚至會帶著宜家的餐椅。如果坐飛機出行,老大、老二都會照顧好自己,同時也會分擔一些工作。
(老大6個月時就陪媽媽去杭州出差啦!)
會有經濟方面的壓力嗎?畢竟要養四個娃,國內養娃的成本又是那麼的高。你會把錢怎麼會配?比如哪些方面比較在意,哪些方面比較節約?
生活成本方面不會增加太多,小的時候吃母乳,一歲之後跟大人吃的一樣。衣服可以往下傳,老人會買,還有很多朋友送的衣服。紙尿褲的支出會比較多,因此,我們會選擇一些比較經濟又好用的品牌。
教育成本方面會高一些,因此,儘量讓每個孩子選一個特長學習,儘量上公立學校。
重要的是,父母要學習理財,減少奢侈類產品的消費,儘量利用業餘時間增加收入,例如開烘焙店。
因為有4個孩子,家裡裝修和家具會不會為孩子考慮多些?是不是有小人國風格啊?家裡玩具是不是超多?
我們的家居都是結婚時的,沒有特別為孩子考慮過。只有他們的房間都是小床,呵呵,玩具真的是很多,但是我發現玩的最久的就是樂高。還有我家書超級多。
自己帶四個娃,還有時間和老公二人世界麼?和老公還能愛愛嗎?
我們的共識是:只有夫妻關係好,爸爸媽媽心情好了,孩子們才會受到好的影響,我們才有更好的態度和心情面對孩子。榜樣遠遠比說教更有影響力。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夫妻關係。我們的家庭原則:爸爸永遠最愛媽媽,媽媽最愛的也是爸爸,每一個孩子都是受歡迎的一員,爸爸媽媽很愛每一個孩子,但孩子不是中心。
每天晚上八點之後都是我們的二人世界,我們會一起看電影,聊天,吃東西,做運動,經常躺在床上聊天到兩三點。我們兩個算是閃婚,典型的先結婚後戀愛,而且孩子越多,反而時間越多,感情也越來越好。周末的時候,如果我們要約會,會送孩子到奶奶家或者姥姥家,或者身邊的朋友家請他們幫忙照看。
(爸爸最愛媽媽,媽媽也最愛爸爸)
人在特別疲憊時難免情緒不佳,負能量暴棚,帶四個孩子尤其辛苦,你是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的?通過何種方式來排解?
這是我今年的一個成長點,我是很內向的性格,很多情緒都是對內的,從老大四歲開始,突然發現自己經常發脾氣,今年我給自己的挑戰是認識情緒,每次發脾氣都會記錄,什麼原因,然後學習正確的疏導情緒。
我先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但花了很多時間幫我分擔家務,並且花時間與我交流,聽我說、抱怨,我們會一起面對和處理這些負面的情緒。這些都讓我的負面情緒有一個宣洩的途徑。
當你決定放棄自己原有的工作時,內心會有糾結麼?
當然有。覺得自己努力了這麼長時間,在工作上有一些成績,內心非常不捨得。也非常恐懼重新開始,可能會再次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人群,一切都要從頭。
有一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選擇在家》。 當我認識到母親在孩子幼年(0~6歲)候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給她們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溝通、培養她們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她們的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建立健康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在幼年的時候母親陪伴的時間不足,等孩子上小學之後,很多事情就錯過了最佳時機,再想挽回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孩子只有一次陪伴的機會,工作可以有很多次。工作可以有人代替我,但是媽媽的角色沒有人可以代替(當然,我也不希望別人代替)。相比較下來,最終決定放棄當時的工作。
還能給自己的心靈留出空間嗎?自己曾經的興趣和愛好呢?
自己的時間確實很少了,也會給自己留一部分時間,看書學習,和朋友交流。有時候,先生會帶孩子,我自己出去放鬆一下,購物,聚會。
還有朋友嗎?我指的是那種無話不談的可以,不僅僅是聊孩子,我會問這個問題,也是因為我自己明顯感覺生完孩子以後,以前單身時能一起玩的朋友後來都不玩了。最近一次看電影、喝大酒或是卡拉OK是什麼時候?
之前單身的朋友一直感情非常好。有了孩子後,經常出去學習,交流,我的朋友反而更多。媽媽團、教會,平時也會有很多的活動,我也經常去參加。最近一次看電影還是去年在美國,回國後還沒去過,喝大酒已經是7年前的事情啦,哈哈!關注媽媽育兒集錦,精緻育兒資訊不容錯過。
(2014年全家福)
在做全職媽媽的這些年裡,有沒有出現過波動比較大的負面情緒?你有什麼好的方式來排解這種因改變原有生活狀態而出現的焦慮和壓力麼?因為我認識的媽媽現在生了老二,產後憂鬱特別嚴重,經常懷疑自己生老二的決定是否正確。
負面情緒和壓力的產生可能會來自於幾個方面:
1.複雜的人際關係(公公、婆婆或者自己父母、保姆、其他親戚朋友的加入)
處理方式:我們的選擇就是儘量我們夫妻自己帶孩子,複雜的人際關係會帶來非常大的內耗。
2.日常生活的家務增加
處理方式:我先生會分擔很多的家務以及照顧孩子,並且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家務。例如:每周去菜市場採購一次,計劃每周的食物……
3.與先生的關係緊張(照顧孩子的時間增加,和先生在一起的時間減少)
處理方式:和先生一起照顧孩子,並且保證與他有充足的溝通時間。
4.生活規律的改變
處理方式:是我非常大的挑戰,佔用了我很多睡眠時間(我是一個特別愛睡覺的人)。為了保證我的睡眠,有好的心情,先生願意幫我分擔一部分工作,例如,半夜起來餵奶,換尿布……
5.身體的變化(產前產後雌激素的變化,影響心情,可能會產生產後抑鬱)
處理方式:我生前兩個的時候出現過產後抑鬱,經常莫名其妙的哭個不停,我先生很不理解,後來經過幾次溝通,他知道了原因,儘量遷就我,想辦法讓我心情更好一些,基本上出了月子就好了。
6.孩子們之間的相處;經濟壓力
處理方式:之前有過回答,這裡就不重複了,我們做了準備,全家達成共識,事情就好處理一些。
給現在剛剛有二胎的媽媽們一些建議或經驗指導吧!
1.照顧好夫妻關係,這是一切的基礎;
2.鼓勵丈夫更多地參與到家庭事務;
3.多多花時間照顧老大,不要因為新成員的降臨,讓她感到受冷落;
4.夫妻一起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你想像中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得好好想想,最期盼的就是姑娘們18歲,我們可以真正的二人世界。
2015年最大的願望是?
有三點吧:第一,瘦身,目標55KG;第二,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最後想和老公單獨旅行。
本圖文摘自搜狐,如果侵犯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注媽媽育兒集錦,精緻育兒資訊不容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