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二號艦最近新消息(下餃子也傳染)
2023-09-15 05:32:42 1
【軍武次位面】:歐文堡的藍軍旗
075將為中國開啟「半年刊」模式?
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1周年的日子,由於疫情原因沒有舉辦大型活動,但是為了慶祝海軍節,075型兩棲攻擊艦二號艦於昨天在滬東中華造船廠悄悄下水。至此,我國首批建造的兩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全部下水。
075型兩棲攻擊艦成功「脫單」。二號艦的「光速」下水,使驅護艦「下餃子」的特點開始在「小平頂」的身上體現出來,大有一種被中國驅護艦「附體」的感覺。
由於距075首艦下水時間(2019年9月25日)僅相隔不到7個月,如此之短的下水間隔,令國內外不少媒體感到震驚。
▲075首艦下水仿佛還是昨天的事
那麼,時隔半年就下水一艘兩棲攻擊艦,究竟是什麼概念呢?
以當今的美國為例,從1987年8月到2006年9月的19年間,其先後有8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下水。而即便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建造高峰期,「黃蜂」級的最短下水間隔也在一年左右。
▲「黃蜂」級最短下水間隔也有一年
不難看出,中國075型兩棲攻擊艦正以驚人的速度逐一亮相。
當然,要論「小平頂」最短下水間隔的記錄,還要數美國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在其建造的高峰階段,平均每個星期就有一艘下水,一度被船廠工人戲稱為「周刊」航母。
▲二戰期間有「周刊」航母之稱的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
不過,這種在商船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微平頂」,充其量就是個具有載機能力的大型護航艦艇。其無論是體量、技術含量還是作戰能力,都無法同當今的兩棲攻擊艦相比。
如今,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如此短的間隔下水露面,究竟會給未來的中國海軍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其對我軍兩棲作戰能力的提升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今天,軍武菌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為何急於讓「有短板」的075「脫單」?
近年來,在有關中國兩棲攻擊艦缺少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問題上,多數媒體的觀點是,中國兩棲攻擊艦今後只要在近海活動,就完全可以依靠岸基飛機和航母實現防空甚至是制空。
▲F-35B真的香嗎?
今天,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了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就能變成真航母嗎?
從當前的種種跡象來看,F-35B的量產不僅使一批准航母的身價倍增,更讓一些只能建造輕型航母的國家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不少國家在等待F-35B的到來
(圖為澳大利亞「坎培拉」級)
如果僅將視線聚焦於固定翼戰鬥機,搭載了F-35B的「黃蜂」級甚至是「出雲」級,其戰力必然將得到倍增。但問題是,能否搭載F-35B戰鬥機就是決定一艘「平頂船」能不能稱為航母的標準嗎?顯然不是的!
艦載戰鬥機的確是航空母艦的核心裝備,但一艘航母戰鬥力的高低卻並不是由戰鬥機一個機種決定的。
▲不起眼的輔助性機種往往是影響
航母戰鬥力的決定性力量
今天我們所說的航空母艦,之所以不同於兩棲攻擊艦等準航母(或者說其功能至今沒有被兩棲攻擊艦集於一身)的最關鍵之處,就在於它擁有數量龐大的輔助性支援飛機。
以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例,其搭載的近百架艦載機中,近半是艦載預警機、電子戰機和空中加油機,而這些機種是航母真正能夠發揮出自身威力的關鍵所在。
▲能起降戰機的船就是航母嗎?
(罕見的AV-8B滑跑起飛)
而種類齊全的支援性機種,正是兩棲攻擊艦所沒有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便「黃蜂」級的體量能夠比肩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其實際戰鬥力也無法同載有艦載預警機的前者相提並論。
因此,兩棲攻擊艦所具備的有限航空作戰能力,實際僅限於自衛(防空),其與那些能為整個艦隊提供保護甚至奪取戰場制空權的航母還有很大差距。
▲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就是
專注於兩棲作戰的典型代表
從這個角度來看,075型兩棲攻擊艦專注於兩棲登陸作戰或許才是明智的選擇。而今後如果能夠搭載國產垂直起降戰鬥機自然更好,對準航母而言,必定會是錦上添花的事。
075量產等於兩棲登陸萬事俱備?
擁有了兩棲攻擊艦,今後搞兩棲登陸作戰就萬事俱備了嗎?事實上,實施一次大型兩棲登陸作戰行動,絕不是靠幾艘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就能完成的。
▲氣墊登陸艇
並不適合批量投送重裝備
當然,兩棲攻擊艦一旦批量服役,對我軍兩棲作戰能力的提升必定將是顯著的。
從用途上來看,075型兩棲攻擊艦在實施登陸作戰時將會成為絕對核心,其垂直登陸作戰能力絕對不是071型船塢登陸艦所能比擬的。
▲071與075是兩棲作戰的好搭檔
而遠超前者的機庫空間與直通式飛行甲板,使075在執行垂直包圍作戰行動時將更為有力,從這個角度看,075也可被視為一種突出航空投送能力的船塢登陸艦。
▲實現大機群垂直登陸必須
依靠兩棲攻擊艦
不過,即便有兩棲攻擊艦與船塢登陸艦共同參加登陸作戰行動,其搭載的兵力也遠遠不夠的,更多的兵力不得不依靠其它艦種甚至是民船來完成。
如今,徵用民船並不是海軍登陸艦艇不足的表現,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要依靠軍民兩用的大型滾裝船來成建制投送陸戰隊及陸軍兵力。
▲如今的大型滾裝船實際扮演著
當年坦克登陸艦的角色
事實上,可實現超地平線登陸作戰的兩棲艦船,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因內部包含了機庫與塢艙,導致車輛艙的空間嚴重不足。
最顯著的問題,就在於重裝備的缺失。無論是船塢登陸艦還是兩棲攻擊艦,其主要投送的還是輕裝步兵。
氣墊登陸艇雖然能為登陸部隊運送重裝備,但營連級規模的裝甲力量難以在往縱深地帶發展時形成重拳,一旦遭到敵重裝部隊反擊,數量本就有限的登陸部隊將變得十分被動。
▲近年解放軍也開始注重
對滾裝船的利用
傳統的坦克登陸艦雖然已不適應現代戰場環境,但其重裝備的投送能力卻是十分強大的。美國如今雖然已將坦克登陸艦淘汰,但其功能實際上已被不同的艦種拆分。
當前,滾裝船在美國就扮演著原先坦克登陸艦的部分角色,尤其是在運輸重裝備時,滾裝船車輛艙空間大的優勢就十分明顯。但問題是,擁有跳板且裝卸效率極高的滾裝船,並不能像坦克登陸艦那樣衝灘上岸。
▲今後的兩棲作戰不會只依靠一兩個艦種
(兩棲攻擊艦與船塢登陸艦隻是先鋒)
由於對港口有一定的依賴性,機動登陸平臺艦也因此誕生。
機動登陸平臺艦將扮演「海上浮動碼頭」的角色,這將使大型滾裝船不再依賴港口。只要將裝備卸載到機動登陸平臺艦上,就可由氣墊登陸艇或其它艦艇將其轉運上岸。
▲滾裝船 半潛船=新時代坦克登陸艦?
▲中國海軍半潛船
而對中國海軍來說,坦克登陸艦同樣也不是瀕臨淘汰的裝備,這並非是中國兩棲登陸作戰的理念落伍。
在現代戰爭中,坦克登陸艦雖然已不適合作為登陸的第一梯隊,但其較低的成本和較大的車輛空間依然能在登陸發起後,作為第二梯隊上岸。
在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開始「下餃子」的今天,先進的武器裝備不再遙不可及,但如何有效發揮出武器的戰鬥力,還需要部隊在長期的使用和訓練過程中逐漸摸索。
今天是海軍建軍節,075兩棲攻擊艦以「兩艦同框」的完美畫面為人民海軍送來了最好的禮物和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