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最新
2023-10-11 10:52:54 1
導語:《格列佛遊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遊記體諷刺小說,以裡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下面是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讀書筆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1)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格列佛遊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覆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遊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裡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鬥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2)
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全書假託勒末爾·格列佛的口氣敘述其四次航海的經歷,辛辣地諷刺了當時英國政局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英國外科醫生勒末爾·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馬國的四段旅程。強烈地表現出當時英國政局的腐敗卻不失一絲絲神奇的童話色彩。作者斯威夫特將藝術虛構和現實諷刺相結合,表現了他高超的諷刺技術,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遊記中大人國、小人國離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但是我對格列佛在慧馬國的故事更感興趣。
格列佛在慧馬國向慧駰們學到了眾多高尚的品德,以至於他完全融入了這個純潔的社會。在回國後竟不能立刻與人們交往!
我對格列佛能夠到慧馬國並學到這麼多羨慕不已。在這本書中最有爭議的部分,作者寫出理想化的慧馬國沒有欺騙、懷疑、狡猾、陷害、陰謀、賄賂等,有力地抨擊了現實世界的虛假和醜惡,也描繪出他心中的嚮往之地。在現實的世界中,有著太多吻合欺騙、懷疑等惡行的事件,如: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通過賄賂做上高官的職位、有人通過陷害別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事件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這也使得老師、長輩經常提醒我們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
我期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生活氛圍也會向慧馬國一樣,我們也會擁有像慧馬國一樣高尚品德。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這一天就不遠了。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3)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接觸的諷刺小說。通過格列佛去的「小人國」、「大人國」和「飛島國」,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之間的一些矛盾,還有他們的腐敗和醜陋,和他們長期積累的剝削和掠奪。這本書共分為四部。第一部:寫了格列佛喜愛航海生活,第一次去航海是一艘叫「羚羊號」的遠方太平洋的船上,後來穿在途中觸礁沉沒,格列佛僥倖逃生,走到了一個叫小人國的國家。
這裡的人們只有六英寸,只相當於我們人類的二分之一。這裡的國主、大臣和居民們十分的貪婪、殘忍,而且野心很大,與鄰國之間戰火很多,個個明爭暗鬥。第二部:寫了格列佛坐的是一艘名叫「冒險號」的船再次出海,有驚喜的來到了另一個國家,這裡的居民在格列夫的心總是如此的高大,這些居民猶如鐵塔,這就是「大人國」,這裡雖然沒有一種完全的文明體系,但民族誠實,處於一種自然狀態。第三部:寫了個列佛航行坐的是「好望角號」,這次航行他先後到過「飛島國」、「巫人島」等等地,見識了許多有趣的事,後經日本、荷蘭回到英國。
第四部:格列佛第四次航海被舉為「冒險號」的船長,這次他來到的國家是「慧馬國」,在這裡馬是一種高貴而又理性的動物,也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另一種長相像人,名叫「耶胡」的動物則貪婪、嫉妒,是罪惡的化身。《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奇書,他不單純是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小說和批判的文學作品,在這些虛構的國家裡,足夠找到英國人的痕跡,看似很荒延不經,實則寓莊於諧,以冷淡掩深摯,從荒延出心酸,從這種意義上說,《格列佛遊記》也是現實一種。
當我看到慧馬國這一部時,我深深的被慧馬的誠實,不去騙別人這種精神而感染。慧馬和慧馬之間的相互信任以及它們的善良、智慧等,的是我希望我們這個世界能相慧馬國這樣美好。與此同時,我還認識耶胡這個動物。耶胡這個動物嫉妒心強,它貪婪。我想:我們做人不要像耶胡一樣貪婪、嫉妒心強,要想慧馬那樣真誠而善良。總之,《格列佛遊記》使我學到了課文沒有學過的,他讓我們學會了做人要誠實,不要總想著超過別人,要取長補短,這才是《格列佛遊記》告訴我們的道理。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4)
這部遊記體小說,是以其傑出的諷刺而名垂世界文學史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
在當中有「宮廷遊戲」和「語言的妙用」兩小節,我最為喜歡。
在「宮廷遊戲」那些正在候補朝廷中的重要官職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才來表演這種技藝。舉行這種遊戲時往往發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我」親眼看見三個候補人員跌斷了胳膊和腿。還有一種遊戲是在特別重大的節日專門表演給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尺長的絲線放在桌上。兩根藍的一根紅的還有一根綠的。他們在一個與地面平行的棍子上面或下面挑來爬去。第一名是藍絲線,第二名是紅絲線,第三名是綠絲線,他們把這些絲線纏兩道在腰間。
本章與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國的遊戲,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中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裡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纏絲線的。這只能說明他們全是奸佞獻媚的小人。
斯威夫特藉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旨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管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醜惡嘴臉。
在「語言的妙用」中作者本來是反對設計家廢除口語,以物示意的辦法的,但是,他卻一憤慨的心情談到了婦女怎樣和俗人文育聯合起來反對取消日常的語言。他分明是在批評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卻偏偏要聲明這和大不列顛民族無關。作者巧妙地用反語進行諷刺,是讀者能更深刻地體味到作者的本意。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與魯濱遜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裡的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
《格列佛遊記》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作品熔現實與幻想於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5)
一個普通的外科醫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險,遇到了各種離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爾魯·格列佛。
格列佛生於洛丁加姆州,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進修,後來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號乘羚羊號航向南方。後來,不幸在蘇門答臘島遇難,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這個國叫小人國。這個國經常和鄰國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打仗。之後他又啟程。但卻在巨人島——布羅卜丁魯那克島擱淺了。那裡的國王身高有六十尺。巨人國之後的飛島國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封閉阻塞。幾日後,他又到了慧駰國。那個世界裡,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爭,沒有陷害,心都是純淨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回到英國後,格列佛因為已經習慣了慧駰族良好的品質,而對家人的氣味略有厭惡之意,便買了兩匹良馬,天天與他們談心,安度晚年。
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常年不息的鬥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干的小節上勾心鬥角。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英國的縮影及作者的理想國度級在這本書中被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