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000字

2023-10-11 12:03:59 2

  導語:《麥田裡的守望者》領導了美國文學創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貧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國人為之傾倒,這個時期完全可以稱作超於文學定義的「塞林格時代」。以下是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讀書筆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

  說起與《麥田裡的守望者》結緣,是在高中的時候,因為《青年文摘》對塞林格的簡介,讓我有了想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想法。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大二才得以如願,看完了之後,腦海裡冒出了一個想法,守望的內涵是什麼?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於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他的著名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我老是在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幹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

  這是《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歲的霍爾頓說的一段話。他說他真正喜歡幹的就是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他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所以上面的一段話都只是他的想像,或者說夢想。讓我們來看看他在現實中都幹了些什麼。霍爾頓出身於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家庭。學校裡的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混帳凱迪拉克」,而在學校裡「一天到晚幹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

  到他第四次被開除出校時,他不敢貿然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在電影院裡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裡糊塗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庸俗但頗具美色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彷徨,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誠的經歷和感受。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裡。看吧,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現實和夢想之間有著多麼遠的差別啊。他想做的是捉住孩子的守望者,但他自己就是一個四處狂奔不知道自己往哪裡跑的孩子,可是又有誰來守望他捉住他不讓他跌入生活和精神的懸崖呢?

  守望顯然帶有挽救人生挽救靈魂的意義,也就是看護心靈的迷途者,避免其掉入精神的懸崖。這也就是霍爾頓夢想中的「守望」。只要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守望這個動詞在書中的施者(霍爾頓)和受者(四處狂奔的孩子),就會明白它近似於一種利他主義,也就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助人為樂的利他主義也就是佛陀和基督仁慈倫理中的「善」。但是守望究竟算不算一種美德呢?斯賓諾沙給美德下了這麼一個定義:美德就是某種行動的力量,一個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並獲得對他有益的東西,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

  這麼說來,守望這種行動的力量似乎很小,守望便該排除在美德之外。但是實際上,霍爾頓的守望讓他得到精神上的寬慰和自豪,這種精神的滿足更能讓他認識到自身人格的存在,因而也更能維護他肉體和精神雙方面的生存。所以,守望可算是最大的美德之一,即使他的現實是混帳的,是非守望的;但是,他的夢想是美好的,是守望。因此,不管怎樣,守望,它都象徵著一種理性,一種追求幸福的願望。而這,正是守望的內涵和核心所在。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2)

  看《麥田裡的守望者》,因為我最近想看些叛逆少年的故事,那種邪惡的、叛逆的、無所謂的男孩子,內心空洞的、無助的、脆弱的抗爭著,最好還有好看的外貌,同學推薦《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感觸的背後,我覺得和叛逆、邪惡完全扯不上邊,或許有些頹廢,但相信我,小說中的這個男孩子,霍爾頓·考爾菲德,是我看過的最善良的小說人物——嘿,真的,我不開玩笑。

  他是徹徹底底的善良,以至於徹徹底底的脆弱,以至於不能融入這個邪惡的社會,他的善良簡直讓我感動,又壓抑得讓人想哭。

  怎麼可以那麼善良?他恨人不用真皮箱子,因為他恨自己的真皮箱子讓別人自卑,甚至藏起來。他尖酸地嘲諷見到的一切,所有東西都看不慣,但又由衷地為所看到的一切感到害怕和難受,為他衰老的歷史老師沉悶的生活,為旅館裡為他抬行李的老頭潦倒的職業,為他死去的弟弟(這段令我心碎,是真的心碎,我不開玩笑),為他媽媽向店員問了「百萬個愚蠢的問題」後為他買了冰鞋而他卻被開除,為那個萍水相逢卻勒索他的妓女如何像一個普通姑娘一樣去商店買東西,甚至為受人寵愛的鋼琴手歐尼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的鋼琴其實有時候彈得很糟,這一切,他感到害怕和難受。他憎惡沒腦子的姑娘,但卻比誰都尊敬她們,他愛那些真正聰明的姑娘,用心去愛,愛到讓我無法相信一個青春期的男生會有這麼細膩和溫柔的情緒。

  他長得漂亮,小說不止一次強調。家境富裕。敏感而聰明,熱愛閱讀,作文寫得好極了。是擊劍隊的隊長,高爾夫打得可以拍體育短片,但被他拒絕了,因為他討厭「混帳電影」,為他討厭的東西拍短片,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偽君子。而這一切,居然都不能令他快樂,居然都不能令他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那些他眼中的傻子、白痴、變態(我同意他的看法,並非偏激),卻能自得其樂,這實在有點詭異。

  如果你聽我的意見,我說他是有道德潔癖的人。他不像我們,我們有時自己就不道德,有時自己道德但也能理解別人的不道德,我們是自私的凡人,快樂的大多數,因此我們還喜歡這個世界。

  還是那句話,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就往往無法幸福。霍爾頓承認,你必須想這一切「想得恰到好處」,才不會為這個世界難受。

  塞林格絕對是把自己融入霍爾頓裡面了,要是我寫這麼個完美的人物,我就絕對是把他當成一種理想寫的,我要是塞林格,我寫這麼一個男孩的野心,絕對是讓每個女孩子都愛他,每個男孩子都渴望成為他。

  如果你了解他謊言後的絕望、粗口中的憤懣,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經質舉動下純潔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對世界的孤獨與苦悶,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會認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軟,卻過於冷靜,他說的話令你笑,但同時鼻子有點酸,他愛著你時,非常溫柔和安靜,他鄙視你時,是在鄙視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對一些人真正的諷刺,足可令人警醒。

  而這樣一個人,似乎註定不能享受凡人之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砸碎窗戶或是突然跳踢踏舞的人,我多麼理解和愛這種人,但卻似乎註定不能得到快樂,更可怕的是,當他們真的被人理解和寵愛時,他們又會本能的抗拒,抗拒一切能讓他們活下去的糊塗樂觀,堅持能讓人發瘋的清醒苦悶。

  還沒有看完,不想那麼快看完,很小心翼翼地在看,像吃到了最好吃的甜點,不忍心一口吃完,怕吃完了,餘生空虛,怕吃完了,忘了剛入口那種沁入心扉的觸動,沒有撕心裂肺的愛與恨,但我撕心裂肺的為他而痛。

  我也覺得,這是一部更基本的作品,超越階級、超越年齡、超越國界,只要你曾經思考過,你就會有和霍爾頓同樣的感受,我看了之後,已經覺得我的餘生都無法忘記這部小說,這不是感動、不是會心、不是領悟,不是這些情緒,這是唯一一部直擊心靈的小說,是比athena更athena的那個真實的athena在喋喋不休地跟我說話,禁不住流淚,不能不流淚,我聽著我自己的聲音;禁不住微笑,不得不微笑,面對同樣的世界。那個世界,幾十年後依然一樣,我們和霍爾頓同時代、同地域,這是反人類,這是愛人類,只要有人類,你都可以看麥田裡的守望者,你都會覺得那是你自己在和你自己講話,就是這樣,心中永遠有個霍爾頓,從此以後,在悄悄地和你說話。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3)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裡玩一種遊戲,有幾千人,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我是說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裡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唯一真正想當的,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

  ——霍爾頓

  雖然還沒讀完《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卻已經被書中主人公——一個十六歲「壞小孩」所感動了,尤其看到他想當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想法,誰也無法不為之動容——那是孩子獨有的純淨得讓大人們慚愧甚至感到害怕的夢想。

  霍爾頓是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偽君子。最後打算收拾行李離家出走,去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最終因為妹妹的懇求與挽留留了下來。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真的不知道作者要透過霍爾頓表達些什麼,可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於是硬著頭皮往下看,也因此漸漸被吸引了。

  初始,只覺得霍爾頓是個愛抱怨,不求上進的少年——他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和取笑周圍一切虛假的人和事,討厭無聊至極的電影,他討厭骯髒的「阿克萊」,討厭表裡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他經常口是心非,說謊胡扯,在心裡看不起別人,而且也愛裝B……

  可是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孩子,一個善良的孩子——他會怕他那貧窮的舍友有自卑情結,於是把自己的高檔次的手提箱從架子上卸下來,放在床底(只是後來他的舍友把自己的便宜貨放到架子上,目的是想讓別人以為霍爾頓的手提箱是他的,這跟霍爾頓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會由衷地喜歡心地好,笑得甜的人;他主動幫修女撿起籃子,並主動捐錢給兩位修女,即使知道她們並非募捐……他很愛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妹妹菲比……

  其實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

  對於他的學校潘西的「自從一八八八年起,我們就把孩子栽培成優秀的、有腦子的年輕人。」他說:「完全是騙人的鬼話。在潘西也像別的學校一樣,根本沒栽培什麼人才。而且在那裡我也沒見到任何優秀的、有腦子的人。也許有那麼一兩個。可他們很可能在進學校時候就是那樣的人。」

  對於厭惡的朋友,他同樣會承認別人的好,這與「阿克萊」有很大的差別。

  在大家都為厄尼彈的鋼琴曲子(他認為被糟蹋了的曲子)鼓掌時,他則說:如果他是個鋼琴的或者演員什麼的,而那些笨蛋認為我很厲害,我是不會喜歡的。我根本不希望他們為我鼓掌。人們老是為不該鼓掌的鼓掌。他甚至為厄尼惋惜,因為他已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彈對。

  在評論一場電影中演員演技時,不像其他人對演員演技大讚特贊,他在承認他們演得棒的同時也說到: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太棒了,然後一來二去,不注意的話,你就會開始有點兒炫技,這樣一來,你就沒那麼棒了。瞧!多麼棒的說法!

  對於戀愛,他討厭那些玩弄女孩的混蛋,他說:我覺得如果你並非真的喜歡一個女孩兒,就不該跟她瞎胡鬧。真的喜歡她,就應該喜歡她的臉,就不該對她的臉做出下流的事,比方說往她臉上噴水……

  看到這些,你會覺得霍爾頓是一個思想多麼奇特的孩子,讓你不敢看小他。或許因為這本來就出自一個成年人之手,想法當然深刻啦!可是不可否認,當我們像霍爾頓一樣的年紀時,思想的確能夠這麼深刻細緻,且總不被大人們知道認可。

  相比於他那兩個糊塗的舍友,他更清楚地認識到他所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厭惡一切虛偽的東西。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裡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汙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他厭惡虛假,可他也擺脫不了這樣的生活:學校裡全是偽君子,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學有所成之後買輛他媽的凱迪拉克。然後他們讓你覺得足球隊輸了你得表示傷心,你要做的就是整天聊女孩,酒還有性。每個人都在骯髒的小範圍裡天天混在一起。

  霍爾頓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書了,決定去西部謀生,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可最後依然沒走成,表面上是因為妹妹的勸阻,可根本原因又怎會如此簡單?事實上,霍爾頓也離開他所處之境。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在這一點上說,他是可悲的。

  他厭倦世間的虛情假意,不願同流合汙,表面上又頹廢墮落,談一切被人為捏造過但又脆弱無比的東西,同不喜歡的女人摟摟抱抱,在影院聽一大堆愛顯擺的人對片子胡扯一通,在歌手唱的很爛人們卻樂在其中的酒巴裡與老女人調情,與連琴的名字都搞混的傢伙打架,而打完後那人依然不明所以,不是他沒有企圖同他們深入探究,只是他們膜拜於那些被廣泛認可的世俗價值,而只有他一個人被嘲笑了,處於被冷落的境地,最後他瘋了,究竟誰活的更悲慘,是腦袋清醒卻被看作精神病的瘋子,還是不懂思考譁眾取寵的正常人?

  很多時候,我們將自己的不滿和叛逆埋藏在心中,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欺騙,未來追名逐利,我們麻痺了自己的心,那些真是的想法漸漸被封藏於心底。我們試圖改變命運,到頭來卻發現總被命運捉弄;我們試圖探討人生,到頭來卻發現人生如夢;我們試圖張揚個性,到頭來我們只能無奈的接受被同化的命運。

  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最終無奈地加入到社會大潮中,為了今天的晚餐,明天的衣服沒命的奔波者,誰會探索到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誰又能記起我們也曾有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純淨夢想?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