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賞析
2023-10-10 15:14:45 3
第1篇:《蘇東坡傳》讀書筆記3000字
讀完356頁的《蘇東坡傳》。合上書本,下樓,門外晴天,望天,白雲蒼狗。
蘇東坡的最後十年,在無度漂泊中度過。尤其在他的守護神——皇太后和妻子相繼過世之後。老蘇的七年餘生,被一貶再貶,先定州,又惠州,再儋州,以今天的地理看,蘇東坡這七年從河北流放到廣東,再到海南島。他的最後一本文集,亦稱《海外集》。公元1011年,朝廷大赦,蘇東坡病逝在北返中原的路上。
二
對蘇東坡的二次迫害,是從1094年開始的。這年四月,章淳為相,他首先拿蘇東坡開刀。蘇東坡是貶謫到廣東以南的第一個人。他並非不知道會有這類情形,只是不知道會嚴重到什麼程度。皇太后去世後,在往定州就職前,他正式辭行時,皇帝未允遏見,他就覺得危險即將到來了。林語堂推演,蘇東坡曾先後教過那個年輕的皇帝八年之久,實在是對他很了解了。
五十八歲的蘇東坡,現在要跋涉一千五百裡,自中國的北部到中國的南部。他覺得他一生只是一站一站的往前走,而現在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這旅程是他呱呱落地時已由神靈決定,不過到現在他才充分明白罷了。
據老林講述,蘇東坡在外的生活倒也絕不寂寞。在廣東惠州,所有臨近地區的官員都利用此一難得的機會來與這位傑出的詩人相結交。其他至交如杭州常州的朋友,不斷派人帶禮品、藥物、書信來探望。而蘇州一個姓卓的佛教徒,心甘情願步行七百裡充當蘇東坡與他的朋友們的信使。
蘇東坡這時無官一身輕,自然以他的性情,任性逍遙,隨緣曠達。選址蓋屋,種樹綠化,甚至還一度研究其釀酒來。「有一次,在一首詩前的小序中他說他一面濾酒,一面喝個不停,直到醉得不醒人事。」現在讓我們聯想這個畫面的時候,是非常迷人又滑稽的,這位曾經的皇家翰林學士,曾領任國家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的高級領導人,此刻自得其樂的遠離中央政治圈,一心一意過起了平民的生活。
三
被貶的第二年,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習俗,應當實施大赦。但那年年終,也沒有消息,這倒讓老蘇心裡安定了,於他來說,可以穩定下來,好好做個廣東人了。蘇東坡又開始蓋房子,為他和陪伴他的侍妾朝雲,取名「德有鄰堂」,語出孔子在《論語》裡說的「德不孤,必有鄰」。在南邊一塊空地上,他種了橘子樹,柚子樹,荔枝樹,楊梅樹,枇杷樹,幾株檜樹和梔子樹。他告訴幫他物色這些花木的太守,要他給找中等的樹,因為他已經老大,不能等小樹長大了。閱讀至此,平某差點掉下眼淚來。
更難過的事接連到來,新房子還未竣工,陪伴他的朝雲得了一種瘟疫,竟然身亡。從此,陪著他的只有長子蘇邁了。新居落成之後大約兩月光景,正在蘇東坡以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際,他接到遠謫海南島的命令。林語堂研究的原因,是出自當時的一則流傳,蘇東坡曾寫了兩行詩,描寫在春風酣美的午睡,一邊聽房後寺院的鐘聲,章淳看到那兩句詩,他說:「噢,原來蘇東坡過的蠻舒服」於是頒發了新貶謫的命令。
我就猜想,如果蘇和章各自多活幾年,將來章淳把老蘇繼續往南貶,一直貶到南沙群島曾母暗沙印度尼西亞也未可知。
四
當時的海南島是蠻夷之地,漢化的程度很淺。蘇東坡去海南,已做好了死在那裡的準備,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決,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於海外,生不契官,死不扶柩,此亦東坡之家風也。」這段近乎白話的文字,悲壯激烈。
因為在海南,實在是太苦了。以身體的折磨加之於老年人身上,這才是流放。據蘇東坡訴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寒泉。唯有一幸,無甚瘴也。最後一句體現出樂觀的老蘇。蘇東坡確實是情緒化的人,他自己也這麼認可,他把對他在海南島的迫害,比喻為「在水中,一蟻抱草葉求活」。但他安定下來,樂觀的天性便顯現出來,有一天,他在頭上頂著一個大西瓜,在田地裡邊唱邊走時,一個七十歲的老太婆向他說:「翰林大人,你過去在朝當大官,現在想來,是不是一場春夢?」此後,蘇東坡就稱她為「春夢婆」。所以要說起我們當下的「犀利哥」「大衣哥」「草帽姐」什麼的,是不是蘇東坡擁有絕對的原創版權?
五
101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北返中原的蘇東坡走到了生命盡頭。從歸程中的六月初三開始,他已感到身體不適,晚上病痛睡不著覺,他還自嘲「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飽蚊子爾」。七月十八日後,病況已惡化,蘇東坡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
有方丈在臨終與他談論今生與來生,老蘇笑了笑,他曾讀過高僧傳,知道他們已經死了。方丈勸他,「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強想就錯了。」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這一生,蘇東坡的浩然之氣已全用盡。
林語堂總結說,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現實其形態。正如蘇東坡其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流,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如是之說,蘇東坡實則受道教思想很深,這可能和他一生當中那個神奇的道士吳復古有關吧。
六
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而已。林語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而我要說些什麼呢?這些有趣的人物,傑出的人物,他們已過世了千年,我們的心不必停留在那裡。當我們讀蘇東坡的詩詞的時候,這個有趣的東坡先生就在我們身邊,就如同我們想看一部經典電影的時候,隨時可以找出影碟,進入電影中的世界。
對於這日漸碎片化的生活,閱讀是我們神遊歷史,交會作者的最佳方式。我在20xx年讀《蘇東坡》,和將來1000年後別的人閱讀《蘇東坡》,都會獲得同樣的體驗,而這體驗,是1000年前的蘇東坡以親身例證為我們經歷過的。
蘇東坡的豁達,樂觀,對生活永遠充滿熱情的態度,或許是除他的才情外,留給我們最大的性情遺產。他用他高高低低起起落落顛沛流離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不能選擇命運,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做主。無論如何,要熱愛這人生,快樂去生活。
第2篇:《蘇東坡傳》讀書筆記2000字
昨日讀《蘇東坡傳》至183頁,第十四章結束。
全程了解完「烏臺詩案」,這個案子影響著蘇東坡的一生,是老蘇活到不惑之年之際,遇到的最大挫折。讀完此節,久不願動筆,情緒抑鬱。
從今天的角度看,所謂「烏臺詩案」,就是莫須有的文人猜測,而尋章摘句裡找罪狀的,恰是手掌彈劾權力的御史大夫們。聯想到936年後的今天,山西晉城因改造建設路,未能以周全的方式向治下的民眾說明,招致群情議論,繼而引來中央媒體「有權不可任性」的輿論監督。千年對比之下,連草民都能逆襲,這讓蘇東坡羨慕嫉妒恨,何處話悽涼?
好在小人找事,皇帝還算清醒,來看這段:副相王珪在諸御史的逼促之下,一天突然向皇帝說,蘇軾內心有謀反之意。皇帝大喊意外,回答說,他容有其他過錯,但決無謀反之意,你為何這麼說?王珪於是提起蘇東坡的柏樹詩裡說龍在九泉一事,那含義是將來某人命定要成天子,要自暗中出現,此人出身寒微。但是皇帝只說,你不能這樣看詩。他吟哦的是柏樹,與我何幹?
我就想,這他媽在宋朝為官,生死榮辱真的很隨機。
上午腦子放空,選看了吳鉤的博文《我為什麼粉宋朝》,作者認為,就文明成就來說,宋朝是歷史上最高的朝代,沒有之一。他說,什麼叫「文明成就」?我覺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別遼闊,不是沙場殺敵如麻,不是耀兵耀武揚我國威,不是萬邦來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開明一些;社會寬鬆一些;經濟繁榮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但是作者卻偏偏對蘇東坡的「烏臺詩案」選擇了無視,而我想說的是,「文明」是一個綜合指標,不僅有對內的還有對外的,萬邦來朝是對你「文明」的嚮往;同樣,對待一個士大夫的態度也是「行政文明」的指標,更何況,只是一個享有盛名的詩人發了幾句牢騷呢?假若不是當時皇帝他媽(宋仁宗皇后)是「東坡粉」,說不定老蘇早就掛在御史大夫的舌頭裡了。
「烏臺詩案」牽連的還有駙馬王詵,身為皇親的王詵是蘇東坡的腦殘粉,也是蘇東坡詩文作品的最早出版人,文字獄一來,御史大夫們本著無論是什麼人,無論身居多高的官位,都一併彈劾。你說他們把這點認真的勁頭,用在大宋國的「打虎拍蠅」上多好?不過他們也查過蘇東坡的經濟問題,結果一無所獲。
當然,烏臺詩案前,外放地方官的蘇東坡還是很瀟灑自如。先到杭州,又到密州,再到徐州,蘇東坡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交朋識友,甚是快活。林語堂專以「詩人、名妓、高僧」寫下一章。他與退隱的國家元老張方平談酒量,張方平飲酒甚豪,他的酒量是一百杯。而據蘇東坡自己說,他自己的酒量則小得多,但是他說他並不以酒量小而戒酒。歐陽修也是海量,但是張方平卻勝過他,因為張方平開始喝酒時,他不向客人說他們要喝多少杯,而是多少天。蘇東坡總結說:「對你們的海量我並不羨慕,我喝完一杯就醉,不是和你們一樣得其所哉嗎?」
平某以為,這話可能是關於飲酒話題上最空靈妙絕的一句了,話中有哲學意境,還有科學研究,更有深刻的文學涵義。哈哈哈。
杭州的美麗賦予他靈感,杭州的溫柔的魅力侵潤他的心神。杭州贏取了蘇東坡的心,蘇東坡贏取了杭州人的心。至今杭州人的心中還給蘇東坡保留著「戶籍」,有效期——永遠。這種情感,和成都人對杜甫,晉城人對程顥的感情是一樣的。號外一句啊,如果現在的劉潤民能把他「晉城夢」的「任務清單」完成,相信會讓晉城的老百姓永久惦念。
林語堂這個老八卦,從隱晦的詩詞中細緻的考究了蘇東坡的堂妹初戀,並推敲了蘇東坡的夫妻生活日常,闡述蘇夫人(第二代)如何經營家庭生活,其和諧其完美,但我很懷疑是林語堂的臆想。西方社會多數調查證明,最完美的夫妻,此生都有超過一百次想把對方掐死的衝動。何況,蘇夫人攤上這麼一位出色的丈夫,身邊鶯聲燕繞不絕,酒場應酬難斷。在此,只摘錄老林的文字片段,其中真偽,信者恆信吧:
蘇夫人聰明解事,辦事圓通,她不會把丈夫反推入歌妓的懷抱。而且,她知道丈夫這個男人是妻子管不住的,連皇帝也沒用。她做的漂亮——信任他!
丈夫知道有書要讀,上千上百卷書,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撫養孩子,要過日子。因此,她願忍受丈夫睡覺時有名的雷鳴般的鼾聲——尤其是酩酊大醉之時。
最後要說說蘇東坡詩詞的兩首代表作,因為這都是蘇東坡首次出京之後,烏臺詩案以前寫就的。詩意的杭州遇上文曲星下凡的蘇東坡,首先獲得了天作地設的七言絕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出色到什麼程度?我的看法是,此詩剛出世時,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西湖美景,而千年以來,大家又公認這是褒揚美人的絕佳才句。我們現在說杭州市是一座女性化的城市,追本朔源,蘇軾的這首詩恐是最佳的註腳。
另外一首《水調歌頭》,林語堂認為是寫出了最好的中秋詞。批評家說這首詞寫出之後,其他以中秋為題的詞都可棄之不足惜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除了同意他們的看法,實在沒有其他辦法。這樣牛逼的詩詞,這麼牛逼的人物,就連蘇東坡的老對頭王安石都說,「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經過千年驗證,蘇東坡確實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