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稻田畫(淮畔糧倉好豐景)
2023-10-10 16:05:13 2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一連兩天,秋雨淅瀝。9月1日,全國知名種糧大戶、光山縣羅陳鄉張樓村青龍河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正禮,趁著中稻收割空檔期,抓緊為正在抽穗的晚稻,還有半個月前割過頭茬的再生稻,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生態防治。
稻香四溢入畫屏(謝萬柏 攝)
「今年種了5000多畝水稻,其中再生稻1500畝,用了十多天割完頭茬稻;中稻3000多畝,剛收了2天有雨就停下了,接下來差不多要一個月才能收完;500多畝晚稻才抽穗,與二茬再生稻一樣,正是水肥管理關鍵期。每年從立秋到霜降過後,差不多八、九十天時間,天天忙著收稻子。」劉正禮樂呵呵地說。
喜獲豐收忘艱辛(謝萬柏 攝)
今夏信陽高溫少雨,為了抗旱保豐收,劉正禮沒少忙活。「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我和兒子不是在抽水,就是在買油抽水的路上。」眼前稻浪翻滾、稻香醉人的豐收場景,已經衝淡了他剛經歷過艱辛,劉正禮笑著說,「抗旱抽水,加上汽、柴油和肥料漲價,今年每畝多花200元左右,但秋糧豐收總算保住了。」
「農情調度統計數字顯示:信陽今年秋糧播種面積868萬畝,其中水稻753萬畝,比上年增加7.7萬畝。七八月間全市降雨偏少,春播水稻受影響較大,但通過人工降雨、打井及灌溉設施提升和灌溉用電用油補貼等得力措施,及時將旱情損失降到了最低。」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肖傑表示,信陽今年夏糧已獲豐收,總產量達151萬噸,比上年略有增長。以目前情況看,在秋收面積增加、抗旱措施得力的情況下,秋糧有望穩產豐收。
新廠建成新米香(曹良剛 攝)
「往年這時,正忙著割稻呢。今年已吃上香噴噴的新米啦!」來到商城縣鄢崗鎮曹寨村,正在剛建成的稻米加工廠內忙著試生產的村黨支部書記曹啟銅高興地說。
為了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曹啟銅帶著大伙兒種植雜交稻、探索秈改粳、推廣再生稻,牽頭成立商城縣豫春河糧油有限公司,建起稻米加工廠。多年的田間摸爬滾打,讓他深知要想在土裡刨出「金疙瘩」,就必須學會科學種田,通過科技致富。
又見門前滿地金(曾令菊 攝)
在曹啟銅的帶領下,曹寨村整村推進種植再生稻。受益於處於鯰魚山水庫灌區和前些年的高標準農田整治,今年全村3860畝再生稻,頭茬平均畝產達到了1300多斤。
「今年抗旱保秋,凡經過高標準農田整治和農田灌溉設施改造提升的田塊,糧食產量基本沒受影響。」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丁立平表示,信陽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6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59.6%。但信陽大多屬淺山丘陵區,不少農田依然「靠天吃飯」。今後,通過持續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信陽糧食產量連續16年超五十億公斤,連續14年超55億公斤的歷史紀錄,還會持續保持並有望被改寫。
,